第四章 免疫调节 (单元检测提升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免疫系统能够发挥相应的免疫功能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结、扁桃体、骨髓、胸腺和脾都属于免疫器官
B.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
C.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机体识别、清除突变的细胞属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答案】C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
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详解】A、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免疫器官包括骨髓、
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A 正确;
B、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B 正确;
C、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错误;
D、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
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
感染,D 正确。
故选 C。
2.白细胞介素 12(1L-12)是介导乳腺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研究人员设计了用患者自身体内 1L-12
的天然受体制成的药物 pro-1L-12 来封闭 1L-12 的活性,只有当其到达乳腺癌病灶时,附近的组织细胞特异
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才能切割 pro-1L-12 释放 1L-12 的生物活性,进而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机体产生 1L-12 反映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B.机体内产生 1L-12 的细胞有辅助性 T 细胞和浆细胞
C.乳腺癌患者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均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
D.患者体内会将 pro-1L-12 识别为外来抗原而将其清除
【答案】A
【分析】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是针对某一特
定病原体而产生的。
【详解】A、免疫监视功能可针对体内的癌变细胞,A 正确;
B、机体内产生 1L-12 的细胞有辅助性 T 细胞,没有浆细胞,B 错误;
C、只有当其到达乳腺癌病灶时,附近的组织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才能切割 pro-1L-12 释放
1L-12 的生物活性,C 错误;
D、pro-1L-12 是用天然受体封闭的,机体能识别到天然受体为自身成分,不会将其作为抗原处理,D 错误。
故选 A。
3.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所以我们虽然时刻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
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在接触病原体后才能发挥作用,可针对特定的抗原
D.第三道防线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答案】C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淋巴细胞构成的特异性免疫。
【详解】A、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A 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 错误;
C、第三道防线是机体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C 正确;
D、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识记三道防线的组成及三道防线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PD-1 蛋白是存在于许多激活的 T 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是免疫中的一种“分子刹车”,当人体正常组织细
胞膜上的 PD-L1 与 PD-1 结合会促进被激活的特异性 T 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机制,但当癌细
胞产生的 PD-L1 与 PD-1 结合,能迫使被激活的 T 淋巴细胞过早进入凋亡阶段,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
反应,通过这种方式癌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可作为 APC 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使用 PD-1 抗体或 PD-L1 抗体,可以阻断 PD-I 与 PD-L1 的结合,从而使 T 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
C.PD-1 和 PD-L1 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正常细胞膜上 PD-L1 与 PD-1 结合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详解】PD-1 抑制剂作用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PD-L1 抑制剂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 PD-L1 蛋白,使
得癌细胞表面的 PD-L1 蛋白质不能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从而使癌细胞失去“伪装”,使 T 细
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
【分析】A、APC 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一些 B 细胞等,可以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A 正确;
B、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 PD-1 抑制剂作用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 PD-L1 蛋白质不
能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从而使 T 细胞能重新识别癌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
B 正确;
C、PD-1 和 PD-L1 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 错误;
D、正常细胞膜上 PD-L1 与 PD-1 结合,能够使 T 细胞凋亡,所以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
身免疫病的风险,D 正确。
故选 C。
5.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②当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
③给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促使血糖降低
④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可以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B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及记忆细胞
⑤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与人的生长发育有关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C
【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
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①人体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①正确;
②当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②错误;
③胰岛素不具有催化功能,具有催化功能的是酶,胰岛素的作用是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同
时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降低,③错误;
④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可以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B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及记忆细胞,其中 B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及记忆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
可以识别抗原,但是不具有特异性,④正确;
⑤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⑤正确。
①④⑤正确,②③错误。
故选 C。
6.新型冠状病毒侵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 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侵人人体后,发生的图示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
B.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 X 物质,X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二次免疫时,图中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可由记忆 T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细胞毒性 T 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消灭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被新冠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称为靶细胞;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
细胞裂解死亡,同时辅助性 T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
【详解】A、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进入宿主细胞,所以发生的图示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A 正确;
B、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即 X,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 正确;
C、二次免疫时,图中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可由记忆 T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而来,C 正确;
D、细胞毒性 T 细胞能与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结合,但不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最终由抗体
将其消灭,D 错误。
故选 D。
7.如图为人体内发生的某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免疫过程可以杀灭体内的癌细胞
B.细胞 1 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
C.物质 b 可作用于人体内所有位置的抗原
D.细胞 3 中发生核 DNA 复制,而细胞 4 中不发生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 1 是吞噬细胞,细胞 2 是 T 细胞,细胞 3 是 B 细胞,细胞 4 是浆细胞,细胞 5 是
记忆 B 细胞。
【详解】A、该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可以杀灭体内的癌细胞的是细胞免疫,A 错误;
B、细胞 1 是吞噬细胞,该细胞既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
C、物质 b 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C 错误;
D、细胞 3 是 B 细胞,能够增殖分化,细胞 4 是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D 正确。
故选 D。
8.如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体内发生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
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为抗原呈递细胞,B 为辅助性 T 细胞,F 为 B 淋巴细胞
B.图中 a 为细胞因子,c 为抗体,每种细菌只能被一种抗体识别
C.细胞 F 受到物质 a 和抗原的刺激便开始分裂分化
D.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 B、C、D、E、F 和 H
【答案】D
【分析】据图可知,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 A 为吞噬细胞,B 为成熟的细胞毒性 T 细胞,C 为细胞毒
性 T 细胞, D 为记忆细胞毒性 T 细胞, E 为辅助性 T 细胞, F 为 B 淋巴细胞, G 能产生抗体,故为浆
细胞,H 为记忆 B 细胞, a 、 b 均为细胞因子,c 为抗体。
【详解】A 、图中 A 为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可以呈递抗原, B 为成熟的细胞毒性 T 细胞, F 为
B 淋巴细胞,可以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A 错误;
B 、图中 a 为细胞因子,c 为抗体,每种细菌上有多种抗原,因此可能被多种抗体识别, B 错误;
C 、细胞 F(B 淋巴细胞)需要的两个信号即抗原的刺激、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
胞结合,激活后的 B 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其中细胞因子对 B 细胞的分裂、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C 错误;
D、图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 B (成熟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细胞 C (细胞毒性 细
胞)、细胞 D (记忆细胞毒性 T 细胞)、细胞 E(辅助性 T 巴细胞)、细胞 F (成熟的 B 细胞)和细胞
H (记忆 B 细胞),D 正确。
故选 D。
9.如图是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
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
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哮喘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答案】B
【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
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
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
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A 错误;
B、由图可知,临床治疗哮喘的方法可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B 正确;
C、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才能发生,C 错误;
D、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过当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D 错误。
故选 B。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下图为 HIV 侵入人体与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示
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 a 到 b 过程浓度的变化主要是 HIV 大量入侵而引起的
B.由 b 到 c 过程浓度的下降是因 HIV 侵入人体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大多数病毒被摧毁
C.在 cd 段,HIV 能在辅助性 T 细胞和 B 细胞内逆转录合成双链 DNA
D.在 de 段,辅助性 T 细胞继续减少,HIV 浓度继续上升,人体免疫能力已经全部丧失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辅助性 T 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 HIV,但随着 HIV
浓度增加,辅助性 T 细胞不断减少,使免疫能力降低。
【详解】A、由于 HIV 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由 a 到 b 过程浓度的变化主要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
量增殖的结果,A 错误;
B、由 b 到 c 过程浓度的下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清除大多数病毒的结果,是在辅助性 T 细胞
等参与下完成的,B 正确;
C、在 cd 段,HIV 主要侵染辅助性 T 细胞,能在辅助性 T 细胞内逆转录合成双链 DNA,并整合到辅助性 T
细胞的 DNA 上,C 错误;
D、在 de 段,辅助性 T 细胞继续减少,HIV 浓度继续上升,由于辅助性 T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
用,因此大量的辅助性 T 细胞被 HIV 破坏后便会严重削弱免疫功能,但非特异性免疫仍然存在,D 错误。
故选 B。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B.淋巴细胞包括 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C.机体内浆细胞可由 B 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出现自身免疫病
【答案】C
【分析】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等。
【详解】A、抗原具有大分子性,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氨基酸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A 错误;
B、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B 错误;
C、机体内浆细胞可由 B 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 正确;
D、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出现免疫失调病。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功
能过强所致,D 错误。
故选 C。
12.有一名患者的白细胞通过干细胞移植被替换为具有 HIV 抵抗力的白细胞,随后该患者体内的 HIV 病毒
被清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细胞移植可为治疗艾滋病带来新希望
B.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多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干细胞与组织、器官的发育、再生和修复等密切相关
D.移入患者体内的干细胞具有造血支持和免疫调控等特点
【答案】B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裂、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
潜能和特性。
【详解】A、题目信息显示,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体内的 HIV 被清除,A 正确;
B、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指已分裂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多
种血细胞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 错误;
C、干细胞可分化为组织、器官等,可用于组织、器官的发育、再生和修复,C 正确;
D、题目信息显示移入患者体内的干细胞有 HIV 抵抗力,同时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各种血细胞,所以移
入患者体内的干细胞具有造血支持和免疫调控等特点,D 正确。
故选 B。
13.近年来在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 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
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核酸 DNA 疫苗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该疫苗能引起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DNA 可作为抗原物质
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数量变多,细胞周期变长
C.DNA 疫苗可经过转录翻译即可产生特定抗体发挥作用
D.DNA 疫苗只需要接种一次就可以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
【答案】D
【分析】DNA 疫苗进入机体后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抗原蛋白质,抗原蛋白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可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
殖分化为效应细胞进行免疫反应,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详解】AC、DNA 不能作为抗原,该 DNA 疫苗进入机体后需经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才能产生抗原
蛋白质,进而引发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AC 错误;
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因此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短,B 错误;
D、DNA 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接种机体后,可在机体内持续表达相应
抗原物质,因此 DNA 疫苗只需要接种一次就可以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D 正确。
故选 D。
14.如下图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
B.iPS 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种类都发生了变化
C.除图中的成纤维细胞,已分化的 T 细胞和 B 细胞等也能被诱导为 iPS 细胞
D.将分化得到的胰岛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治疗,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B
【分析】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
血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
【详解】A、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
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A 正确;
B、诱导 iPS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变化,B 错误;
C、iPS 细胞最初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后来发现已分化的 T 细胞和 B 细胞等均能被诱导为 iPS 细胞,
C 正确;
D、用患者自己的体细胞通过体外诱导成胰岛细胞,并将胰岛细胞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由于移植的细胞是
由病人自身细胞得到的,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 正确。
故选 B。
15.我国研制的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使用了灭活疫苗技术,即通过体外培养病毒并灭活,将灭活的病毒制成
疫苗。为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该疫苗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两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该技术制备的疫苗中的病毒不会在机体内增殖,但保留了病毒的抗原性
B.第二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间隔注射两次新冠病毒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和种类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被动免疫,能为机体提供应对相关疾病的长久保护
【答案】A
【分析】记忆细胞的作用:长时间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即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比初次免疫产生抗体更快、更多、持续时间更长。
【详解】A、该技术制备的疫苗是灭活的疫苗,没有侵染能力,不会在机体内增殖,但保留了新冠病毒的抗
原性,A 正确;
B、第二次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记忆细胞不能
产生抗体,B 错误;
C、间隔注射两次新冠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但跟第一次还是同种抗体和记忆细胞,
C 错误;
D、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主动免疫,但抗体和记忆细胞一般一段时间后会消失,一般不能对机体提供应对相关
疾病的长期保护,D 错误。
故选 A。
二、多选题:本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
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错的得 0 分。16.CAR-T 细胞疗法是通过设计 CAR 基因,并导入癌症患者
的 T 细胞中,使其转化为 CAR-T 细胞,CAR-T 细胞膜上的 CAR 蛋白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特异结合后,激活
CAR-T 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和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胞外结合区 DNA 序列可能来自患者自身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B.CAR 基因缺少启动子,无法在 T 细胞中复制,故过程②在导入 T 细胞前完成
C.重组分子导入 T 细胞后,应当用 PCR 技术检验指导 CAR 合成的基因是否表达成功
D.CAR-T 细胞接触癌细胞信息交流后诱导癌细胞凋亡
【答案】AD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 连接酶、运载体。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详解】A、胞外结合区可实现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和记忆,因此,取自患者自身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可以特异性识别癌细胞,A 正确;
B、启动子启动目的基因的转录,CAR 基因缺少启动子,无法在 T 细胞中转录,故过程②在导入 T 细胞前
完成,B 错误;
C、通过 PCR 技术可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插入或转录出 mRNA,不能检验指导 CAR 合成的基因是否表
达成功,C 错误;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故 CAR-T 细胞接触癌细胞信息交流后诱导癌细
胞凋亡,D 正确。
故选 AD。
17.CTLA-4 和 PD-1 均是 T 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特定分子结合后,会使机体肿瘤细胞免受 T 淋巴细胞
攻击。抗 CTLA-4 单克隆抗体和抗 PD-1 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如图科研人员将两种单克隆抗
体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成了抗 CTLA-4 和抗 PD-1 的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时注射 2 种抗原可刺激 B 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
B.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 2 种抗原
C.将该双抗与细胞毒素结合后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
D.使用该双抗治疗肿瘤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反应
【答案】BD
【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
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详解】A、同时注射 2 种抗原可刺激 B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浆细胞,而不是分化成产双抗的浆细胞,A 错
误;
B、在两种不同的抗原刺激下,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不同的浆细胞分泌形成两种抗体,因此,筛选双抗时
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 2 种抗原来进行抗原-抗体检测,从而实现对双抗的筛选,B 正确;
C、该双抗是针对 T 细胞的双抗,无法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C 错误;
D、使用该双抗会使机体 T 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发起更强的攻击,使机体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反应,D 正确。
故选 BD。
18.糖皮质激素(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
图是 GC 影响 T 细胞功能的一种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C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 T 细胞后与 GR 特异性结合
B.GC 与 GR 结合后可能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录
C.细胞因子 IL-2、IL-10 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D.临床上可使用 GC 来治疗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病
【答案】ABC
【分析】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
【详解】A、由题意可知,GC 是一种类固醇激素,进入 T 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 正确;
B、题图中 GC 与细胞质内受体 GR 结合后进入细胞核,二者的复合体可能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
录,B 正确;
C、GC 是免疫抑制剂,由题图可知,GC 抑制细胞因子 IL-2 基因表达的同时促进细胞因子 IL-10 基因的表
达,由此推测 IL-2 能促进免疫应答,IL-10 能抑制免疫应答,C 正确;
D、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因此不可使用免疫抑制剂 GC 进行治疗,D 错
误。
故选 ABC。
19.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当哮喘发作时,会导致呼吸道平滑肌收缩,
黏液分泌增加,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等物质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哮喘临床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
A.过敏原初次进入人体时,机体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B.过敏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T 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哮喘发作时,毛细血管周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
【答案】ABC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
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可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表面,但不会发生
过敏反应,A 错误;
B、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花粉、牛奶、青霉素、尘螨等都属于常见的过敏原,因此引起过
敏的物质未必是蛋白质,B 错误;
C、过敏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是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中主要是 B 细胞参与,C 错误;
D、哮喘发作时,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等物质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的蛋白质进入到组织液中,
使毛细血管周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D 正确。
故选 ABC。
20.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胰岛 B 细胞结合后,对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会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出现
糖尿,这种糖尿病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糖尿病患者排尿丢失了大量糖,应加大对糖的补充
B.胰岛 B 细胞受损会导致胰液分泌明显减少
C.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
D.注射的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全身细胞
【答案】ABC
【分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分泌的,具有
升高血糖的作用。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详解】A、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过高,应减少对糖的摄入量,A 错误;
B、胰岛 B 细胞受损对胰液分泌没有影响,B 错误;
C、某种抗体与胰岛 B 细胞结合后,对结合的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这属于自身免疫病,C 错误;
D、激素具有通过体液传送的特点,注射的胰岛素通过体液传送可作用于全身细胞,D 正确。
故选 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10 分)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探究药物
A 对该病毒所引发病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等量的 hMPV
感染两组小鼠,然后向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向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 A 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体内
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hMPV 侵入人体后,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摄取和处理,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答出两点)。在细胞
免疫的过程中,细胞毒性 T 细胞的作用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药物 A 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的功能;
药物 A 能促进 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浓度。
(3)hMPV 侵入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后,小鼠机体会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原因是 。
【答案】(1) 树突状细胞、B 细胞(或巨噬细胞) 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
(2) 二三 B 细胞/B 淋巴细胞
(3)已免疫的机体内存在特定的记忆细胞,相同的抗原会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分析】1、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第一、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
御作用。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等组成;免疫方式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体液免疫针对细胞外的抗原。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一些病原体可以和 B 细胞接触,这为激活 B 细
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 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
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这
是激活 B 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 T 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 B 细胞的分裂、分化过
程。当 B 细胞活化后,就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随后
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一步被
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
的黏附。
3、细胞免疫针对入侵到细胞内的抗原。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会发生变化,
细胞毒性 T 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在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促进下,细胞毒性 T 细胞分
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
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这时,体液免疫又可
以发挥作用,抗体可以与暴露的抗原结合,这些暴露的病原体也可以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在细胞免疫中产
生的记忆细胞可以在机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到相同的抗原,它们就会逐渐死
亡。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它们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 T 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详解】(1)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和 B 细胞。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
细胞毒性 T 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
(2)吞噬细胞既可以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第三道防线中发
挥作用——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药物 A 能显著提高吞
噬细胞的数量,所以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三道防线的功能;抗体由浆细胞分泌,而浆细胞是由 B
细胞分化产生的,所以,抗体浓度的提高是因为药物 A 能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
(3)已免疫的机体内存在特定的记忆 B 细胞,相同的抗原会刺激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
量的抗体;此外,已免疫的机体内还存在特定的记忆 T 细胞,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它们会立即分化
为细胞毒性 T 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所以,hMPV 侵入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后,小鼠机体会迅
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22.(14 分)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
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
赏”的神经递质。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 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
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 T 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 。
(2)由图甲可知 MNDA 的作用是 。
(3)由图甲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 ,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
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 (填“x”、“y”或“z”)曲线表示。
(4)戒毒所对一批吸毒者男性和健康男性的相关激素检测结果如表,其中睾酮(雄性激素)分泌调节机制如
图。
组别 GnRH(IU/L) LH(IU/L) FSH(IU/L) 睾丸酮(IU/L)
健康人激素平均值 4.95 4.66 6.6 6.69
吸毒者激素平均值 6.48 1.45 2.87 4.09
①睾丸酮是类固醇激素,GnRH 是 类(填化学本质)激素,两者可通过体液循环进行 (填“定向”、
“不定向”)运输,并最终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②通过表中数据可推测,吸食毒品最可能使图中 (器官)受损,导致睾丸酮分泌量减少,除此之外还
可能有其他器官受损。为了进一步查明病因,可将吸毒者内体 LH 和 FSH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若一段
时间后,吸毒者的睾丸酮含量仍低于正常值,说明 受损。
【答案】(1)T 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
(2)识别多巴胺、运输 Na+
(3) 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返回突触前膜 y
(4) 蛋白质(多肽) 不定向 垂体 睾丸
【分析】分析题图: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MNDA 是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能转
运 Na+。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可将多余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内。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
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 T 细胞数目下降,而 T 细胞在
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 T 细胞减少使
特异性免疫受损。
(2)分析图甲可知,MNDA 可协助钠离子的运输,且可与多巴胺结合,故其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
Na+。
(3)分析图 1 可知,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
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根据题意可知,可卡因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
回收,因此回收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但是最终可以全部回收,则这一过程可以用图 2 中 y 曲线表示。
(4)①GnRH 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本质是蛋白质(多肽);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该
运输方向是不定向的。
②分析表格信息可以得出,吸毒者的 LH、FSH、睾丸酮均低于健康者,而吸毒者的 GnRH 高于健康者,这
说明垂体受损导致 LH、FSH 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睾丸酮分泌量减少;由于睾丸酮分泌量减少,睾丸也有
可能受损,将吸毒者体内 LH 和 FSH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吸毒者睾丸酮含量小于正常值,
则说明两种补充激素不能正常与受体结合并起作用,说明睾丸受损。
23.(14 分)激素是细胞分泌的物质,又是细胞行动的号角;它维持机体的协调与稳态,尽管微量,却精准
高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 分泌的促胰液素,它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2)100 年多前,胰岛素的发现为数百万糖尿病患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和希望的大门。胰腺组织中的胰岛细
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而在 1889 年到 1920 年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进行了几百次实验,将制备的胰腺提取
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却收效甚微,其原因是 。
(3)图 I 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图Ⅱ为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后,血糖的补
充速率和消耗速率趋势。
①图 I 中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 ,当兴奋传递至该胰岛 B 细胞时,促进胰岛 B 细胞
分泌胰岛素,通过体液 (填“定向”或“不定向”)运输至靶细胞,促进 (答 2 点即
可)。
②图 I 中,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体内的甲、乙、丙受体被人体免疫系统攻击,使其出现异常,导致血糖
浓度偏高,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的是 受体出现异常的情况,该类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属
于 。
③图Ⅱ中曲线 b 表示的是 ;曲线 a 的下降是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从而抑制 。
【答案】(1)小肠黏膜
(2)正常胰腺还能分泌胰蛋白酶,催化胰岛素分解使其失效
(3) 神经-体液 不定向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细胞内合成糖
原;促进葡萄糖在脂肪组织中转化为脂肪 甲、乙 自身免疫病 血糖消耗速率 肝糖原分
解为葡萄糖
【分析】据图分析,左图表示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平衡的过程,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
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其与组织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因此图中丙是胰岛素受体;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受神经递质和葡萄糖的调节,因此图中甲是神经递质受体,乙是葡萄糖受体。
【详解】(1)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可分泌胰蛋白酶,而由内分泌部分泌的胰岛素本质为蛋白质,
在制备胰腺提取物时,释放的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使胰岛素失效,故将制备的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糖
尿病患者,却收效甚微。
(3)①图 I 中血糖感受器接受血糖浓度上升的信号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
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几乎全身的细胞,
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转化,使血糖降低,故图 I 中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
-体液调节。体液运输激素是不定向的,但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可促进组织
细胞摄取葡萄糖,也可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促进细胞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合成糖原等,从而使血糖
降低。
②甲受体(神经递质的受体)和乙受体(葡萄糖受体)被人体免疫系统攻击,会导致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
素不足,该种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而丙受体(胰岛素受体)被人体免疫系统攻击,会使胰岛素
不能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得到缓解。受体被免疫系统攻击而导致的糖尿病属
于自身免疫病。
③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会抑制血糖的来源,促进血糖的去路。根据 b 曲线随着血浆胰岛素增加而逐
渐增加,可知其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a 曲线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人体内血糖的补充主要是依靠肝糖原的
分解,所以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细胞,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减少糖的补充。
24.(8 分)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该病毒。如图 A 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
毒的过程简图,图 B 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图 A 中的 过程对抗该病毒,当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时,机体会发生
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既快又多,抗体是由图 A 中细胞 (填数字)产生的,该细胞是由 细胞
增殖分化来的。
(2)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机体产生的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
性心脏病,这属于 病。若抗原为 HIV,侵入人体后,HIV 攻击的主要对象细胞 (填数字)。
(3)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起作用的是细胞 (填数字)。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除具有
防御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外,还具有 、 的功能。
【答案】(1) ab ③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2) 自身免疫 ①
(3) ⑤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分析】据图 A 分析可知,细胞③可以分泌抗体,属于浆细胞,则②是 B 细胞,细胞①是辅助性 T 细胞,⑤
是抗原呈递细胞,④是细胞毒性 T 细胞,物质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a 过程表示体液免疫,b 是细胞免
疫。
【详解】(1)新冠病毒属于胞内寄生物,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图 A 中的 a 体液免疫和 b 细胞
免疫过程对抗该病毒;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对应图中的③;浆细胞可由 B 细胞(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
和记忆 B 细胞(二次免疫)分化而来。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当机体产生的抗体
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自身免疫病;若抗原为 HIV,侵入人体
后,HIV 攻击的主要对象细胞是辅助性 T 细胞,对应图中的①,最终导致免疫系统被摧毁。
(3)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起作用的是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对应图中的⑤;对于人体的
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御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25.(9 分)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是指经过改造,能表达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 T 细胞。比如
表达血液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 CAR-T 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清除血液肿瘤细胞。
(1)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会引发疾病的发生,如癌症肿瘤的发生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病的
发生可能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
(2)CAR-T 细胞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效果,而用于治疗实体瘤时,实体瘤的微环境会抑制 IL-2 的
产生,导致 CAR-T 细胞难以浸润、活化、增殖。若给患者全身使用 IL-2,则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①研究者给 CAR-T 细胞再“安装”一个受体表达元件—synNotch,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元件的胞外部分为 CD19 受体(CD19 为肿瘤 CD19 细胞表面普遍存在的一种抗原),当 CAR-T 细胞受到
肿瘤细胞刺激时,胞内的 TF 被释放进入 ,促进 IL-2 基因的转录,最终合成并分泌大量
IL-2。改造后的 CAR-T 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优势是 。
②为证明改造后的 CAR-T 细胞对肿瘤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研究者用胰腺癌模型鼠(胰腺癌细胞表面的一
种特异性抗原为间皮素)开展相关实验。请从Ⅰ~Ⅵ选择小鼠和相应处理的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
Ⅰ:胰腺癌模型鼠 Ⅱ:健康鼠 Ⅲ:不做处理
Ⅳ:注射能表达间皮素受体的 CAR-T 细胞
Ⅴ:注射能表达 synNotch 的 CAR-T 细胞
Ⅵ:注射能同时表达间皮素受体和 synNotch 的 CAR-T 细胞
分组 实验材料+处理 肿瘤体积(用“+/-”表示,“+”越多代表体积越大)
1 Ⅰ+Ⅲ +++
2
3
【答案】(1) 监视 自稳
(2) 细胞核 仅在受肿瘤细胞刺激时由 CAR-T 细胞自身合成并分泌大量 IL-2,有利于 CAR-T 细胞
发挥免疫效应,避免了全身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2 组:Ⅰ+Ⅳ ++ 3 组:Ⅰ+Ⅵ +或-
【分析】CAR - T 细胞疗法的原理是:从病人血液里提取 T 细胞,用能表达针对某种癌症特有抗原的病毒载
体进行改造,然后再将这些 T 细胞注射回患者体内。这些经过改造的 T 细胞进入体内后,在迅速杀死大量
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瞬间产生超大量的细胞因子。
【详解】(1)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系统可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癌症肿瘤的发生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导致的。一旦免疫自稳发生了改变,免疫功能紊乱,就会
发生一些自身免疫病,因此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可能是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
(2)①根据示意图可知:当 CAR-T 细胞受到肿瘤细胞刺激时,胞内的 TF 被释放进入细胞核,促进 IL-2
基因的转录,最终合成并分泌大量 IL-2。由于利用的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因此改造后的 CAR-T
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优势是:仅在受肿瘤细胞刺激时由 CAR-T 细胞自身合成并分泌大量 IL -2,有利于 CAR-T
细胞发挥免疫效应,避免了全身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②要证明的是改造后的 CAR-T 细胞对肿瘤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自变量是 CAR-T 细胞是否被改造,因变
量是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因此第 1 组用Ⅰ:胰腺癌模型鼠+Ⅲ:不做处理,空白对照,肿瘤的体积为+++。
第 2 组:Ⅰ:胰腺癌模型鼠+Ⅳ:注射能表达间皮素受体的 CAR-T 细胞,能够抑制肿瘤,因此预期结果肿
瘤的体积是:++。第 3 组:Ⅰ:胰腺癌模型鼠+Ⅵ:注射能同时表达间皮素受体和 synNotch 的 CAR-T 细胞,
这组的抑制效果是最好的,因此预期结果是:+或-。第四章 免疫调节 (单元检测提升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免疫系统能够发挥相应的免疫功能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结、扁桃体、骨髓、胸腺和脾都属于免疫器官
B.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
C.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机体识别、清除突变的细胞属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2.白细胞介素 12(1L-12)是介导乳腺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研究人员设计了用患者自身体内 1L-12
的天然受体制成的药物 pro-1L-12 来封闭 1L-12 的活性,只有当其到达乳腺癌病灶时,附近的组织细胞特异
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才能切割 pro-1L-12 释放 1L-12 的生物活性,进而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机体产生 1L-12 反映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B.机体内产生 1L-12 的细胞有辅助性 T 细胞和浆细胞
C.乳腺癌患者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均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
D.患者体内会将 pro-1L-12 识别为外来抗原而将其清除
3.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所以我们虽然时刻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被
感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在接触病原体后才能发挥作用,可针对特定的抗原
D.第三道防线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4.PD-1 蛋白是存在于许多激活的 T 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是免疫中的一种“分子刹车”,当人体正常组织细
胞膜上的 PD-L1 与 PD-1 结合会促进被激活的特异性 T 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机制,但当癌细
胞产生的 PD-L1 与 PD-1 结合,能迫使被激活的 T 淋巴细胞过早进入凋亡阶段,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
反应,通过这种方式癌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可作为 APC 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使用 PD-1 抗体或 PD-L1 抗体,可以阻断 PD-I 与 PD-L1 的结合,从而使 T 细胞有效对付癌细胞
C.PD-1 和 PD-L1 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正常细胞膜上 PD-L1 与 PD-1 结合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
5.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②当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
③给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促使血糖降低
④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可以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B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及记忆细胞
⑤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与人的生长发育有关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6.新型冠状病毒侵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 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侵人人体后,发生的图示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
B.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 X 物质,X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二次免疫时,图中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可由记忆 T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细胞毒性 T 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消灭
7.如图为人体内发生的某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免疫过程可以杀灭体内的癌细胞
B.细胞 1 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
C.物质 b 可作用于人体内所有位置的抗原
D.细胞 3 中发生核 DNA 复制,而细胞 4 中不发生
8.如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体内发生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
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为抗原呈递细胞,B 为辅助性 T 细胞,F 为 B 淋巴细胞
B.图中 a 为细胞因子,c 为抗体,每种细菌只能被一种抗体识别
C.细胞 F 受到物质 a 和抗原的刺激便开始分裂分化
D.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 B、C、D、E、F 和 H
9.如图是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
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
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哮喘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下图为 HIV 侵入人体与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示
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 a 到 b 过程浓度的变化主要是 HIV 大量入侵而引起的
B.由 b 到 c 过程浓度的下降是因 HIV 侵入人体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大多数病毒被摧毁
C.在 cd 段,HIV 能在辅助性 T 细胞和 B 细胞内逆转录合成双链 DNA
D.在 de 段,辅助性 T 细胞继续减少,HIV 浓度继续上升,人体免疫能力已经全部丧失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B.淋巴细胞包括 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C.机体内浆细胞可由 B 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出现自身免疫病
12.有一名患者的白细胞通过干细胞移植被替换为具有 HIV 抵抗力的白细胞,随后该患者体内的 HIV 病毒
被清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细胞移植可为治疗艾滋病带来新希望
B.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多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干细胞与组织、器官的发育、再生和修复等密切相关
D.移入患者体内的干细胞具有造血支持和免疫调控等特点
13.近年来在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 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
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核酸 DNA 疫苗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该疫苗能引起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DNA 可作为抗原物质
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数量变多,细胞周期变长
C.DNA 疫苗可经过转录翻译即可产生特定抗体发挥作用
D.DNA 疫苗只需要接种一次就可以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
14.如下图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
B.iPS 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种类都发生了变化
C.除图中的成纤维细胞,已分化的 T 细胞和 B 细胞等也能被诱导为 iPS 细胞
D.将分化得到的胰岛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治疗,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15.我国研制的某种新冠病毒疫苗使用了灭活疫苗技术,即通过体外培养病毒并灭活,将灭活的病毒制成
疫苗。为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该疫苗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两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该技术制备的疫苗中的病毒不会在机体内增殖,但保留了病毒的抗原性
B.第二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间隔注射两次新冠病毒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和种类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被动免疫,能为机体提供应对相关疾病的长久保护
二、多选题:本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
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错的得 0 分。16.CAR-T 细胞疗法是通过设计 CAR 基因,并导入癌症患者
的 T 细胞中,使其转化为 CAR-T 细胞,CAR-T 细胞膜上的 CAR 蛋白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特异结合后,激活
CAR-T 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和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胞外结合区 DNA 序列可能来自患者自身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B.CAR 基因缺少启动子,无法在 T 细胞中复制,故过程②在导入 T 细胞前完成
C.重组分子导入 T 细胞后,应当用 PCR 技术检验指导 CAR 合成的基因是否表达成功
D.CAR-T 细胞接触癌细胞信息交流后诱导癌细胞凋亡
17.CTLA-4 和 PD-1 均是 T 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特定分子结合后,会使机体肿瘤细胞免受 T 淋巴细胞
攻击。抗 CTLA-4 单克隆抗体和抗 PD-1 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如图科研人员将两种单克隆抗
体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成了抗 CTLA-4 和抗 PD-1 的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时注射 2 种抗原可刺激 B 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
B.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 2 种抗原
C.将该双抗与细胞毒素结合后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
D.使用该双抗治疗肿瘤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反应
18.糖皮质激素(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
图是 GC 影响 T 细胞功能的一种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C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 T 细胞后与 GR 特异性结合
B.GC 与 GR 结合后可能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录
C.细胞因子 IL-2、IL-10 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D.临床上可使用 GC 来治疗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病
19.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当哮喘发作时,会导致呼吸道平滑肌收缩,
黏液分泌增加,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等物质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哮喘临床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
A.过敏原初次进入人体时,机体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B.过敏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T 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哮喘发作时,毛细血管周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
20.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胰岛 B 细胞结合后,对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会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出现
糖尿,这种糖尿病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糖尿病患者排尿丢失了大量糖,应加大对糖的补充
B.胰岛 B 细胞受损会导致胰液分泌明显减少
C.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
D.注射的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全身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10 分)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探究药物
A 对该病毒所引发病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等量的 hMPV
感染两组小鼠,然后向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向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 A 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体内
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hMPV 侵入人体后,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摄取和处理,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答出两点)。在细胞
免疫的过程中,细胞毒性 T 细胞的作用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药物 A 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的功能;
药物 A 能促进 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浓度。
(3)hMPV 侵入已免疫的小鼠体内后,小鼠机体会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原因是 。
22.(14 分)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
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
赏”的神经递质。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 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
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 T 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 。
(2)由图甲可知 MNDA 的作用是 。
(3)由图甲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 ,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
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 (填“x”、“y”或“z”)曲线表示。
(4)戒毒所对一批吸毒者男性和健康男性的相关激素检测结果如表,其中睾酮(雄性激素)分泌调节机制如
图。
组别 GnRH(IU/L) LH(IU/L) FSH(IU/L) 睾丸酮(IU/L)
健康人激素平均值 4.95 4.66 6.6 6.69
吸毒者激素平均值 6.48 1.45 2.87 4.09
①睾丸酮是类固醇激素,GnRH 是 类(填化学本质)激素,两者可通过体液循环进行 (填“定向”、
“不定向”)运输,并最终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②通过表中数据可推测,吸食毒品最可能使图中 (器官)受损,导致睾丸酮分泌量减少,除此之外还
可能有其他器官受损。为了进一步查明病因,可将吸毒者内体 LH 和 FSH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若一段
时间后,吸毒者的睾丸酮含量仍低于正常值,说明 受损。
23.(14 分)激素是细胞分泌的物质,又是细胞行动的号角;它维持机体的协调与稳态,尽管微量,却精准
高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 分泌的促胰液素,它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2)100 年多前,胰岛素的发现为数百万糖尿病患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和希望的大门。胰腺组织中的胰岛细
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而在 1889 年到 1920 年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进行了几百次实验,将制备的胰腺提取
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却收效甚微,其原因是 。
(3)图 I 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图Ⅱ为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后,血糖的补
充速率和消耗速率趋势。
①图 I 中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 ,当兴奋传递至该胰岛 B 细胞时,促进胰岛 B 细胞
分泌胰岛素,通过体液 (填“定向”或“不定向”)运输至靶细胞,促进 (答 2 点即
可)。
②图 I 中,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体内的甲、乙、丙受体被人体免疫系统攻击,使其出现异常,导致血糖
浓度偏高,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的是 受体出现异常的情况,该类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属
于 。
③图Ⅱ中曲线 b 表示的是 ;曲线 a 的下降是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从而抑制 。
24.(8 分)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该病毒。如图 A 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
毒的过程简图,图 B 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图 A 中的 过程对抗该病毒,当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时,机体会发生
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既快又多,抗体是由图 A 中细胞 (填数字)产生的,该细胞是由 细胞
增殖分化来的。
(2)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机体产生的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
性心脏病,这属于 病。若抗原为 HIV,侵入人体后,HIV 攻击的主要对象细胞 (填数字)。
(3)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起作用的是细胞 (填数字)。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除具有
防御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外,还具有 、 的功能。
25.(9 分)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是指经过改造,能表达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 T 细胞。比如
表达血液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 CAR-T 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清除血液肿瘤细胞。
(1)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会引发疾病的发生,如癌症肿瘤的发生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病的
发生可能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
(2)CAR-T 细胞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效果,而用于治疗实体瘤时,实体瘤的微环境会抑制 IL-2 的
产生,导致 CAR-T 细胞难以浸润、活化、增殖。若给患者全身使用 IL-2,则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①研究者给 CAR-T 细胞再“安装”一个受体表达元件—synNotch,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元件的胞外部分为 CD19 受体(CD19 为肿瘤 CD19 细胞表面普遍存在的一种抗原),当 CAR-T 细胞受到
肿瘤细胞刺激时,胞内的 TF 被释放进入 ,促进 IL-2 基因的转录,最终合成并分泌大量
IL-2。改造后的 CAR-T 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优势是 。
②为证明改造后的 CAR-T 细胞对肿瘤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研究者用胰腺癌模型鼠(胰腺癌细胞表面的一
种特异性抗原为间皮素)开展相关实验。请从Ⅰ~Ⅵ选择小鼠和相应处理的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
Ⅰ:胰腺癌模型鼠 Ⅱ:健康鼠 Ⅲ:不做处理
Ⅳ:注射能表达间皮素受体的 CAR-T 细胞
Ⅴ:注射能表达 synNotch 的 CAR-T 细胞
Ⅵ:注射能同时表达间皮素受体和 synNotch 的 CAR-T 细胞
分 实验材料+处
肿瘤体积(用“+/-”表示,“+”越多代表体积越大)
组 理
1 Ⅰ+Ⅲ +++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