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2章神经调节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020/9/15
经过了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 层一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等结构。
2、 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 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 s。
2020/9/15
问题探讨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
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 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
讨论:1、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 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
短跑赛场
神经中枢传入神经
感受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传出神经
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 它又是怎样传导的呢
2020/9/15
a
③
十
a
蛙的坐骨神经 电位变化实验
2020/9/15
说明:在神经 系统中,兴奋 是以电信号的 形式沿神经纤 维传导的,这 种电信号也叫 神经冲动。
a b
②
灵敏电流计
①
神经纤维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②
a b
④
刺激
腓肠肌
①
b
b
1、未受到刺激 —→静息状态:胞外
Na+浓度比膜内高,K+浓度比膜内低。
K+外流(协助扩散)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
兴奋状态: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加
Na+ 外流(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传导方向
2020/9/15
3、兴奋的传导:兴奋部位电位发生变化,与未兴奋部位间由
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这 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 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膜内局部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膜外局部电流方向: 未兴奋部位 → 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 向的,与膜 内 局部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020/9/15
轴突末梢
轴突 一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
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 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2020/9/15
二 、兴 奋 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 递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突触小体)部分细胞膜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一突触后膜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 胞体的部分细胞膜
1、突触的结构
兴奋传导的
2020/9/15
2、突触的类型
(1)轴突——细胞体型
(2)轴突——树突型
2020/9/15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 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 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 膜的受体附近。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4)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 发电位变化。
(5)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2020/9/15
4、 神经递质
(1) 主要种类: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 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2) 产生: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3) 释放方式: 胞吐。
(4) 作用机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 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 作用效果: 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6) 去向: 起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
2020/9/15
5、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特点
(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单向传递
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 2)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慢
轴突 → 突触 小泡 → 突触前膜 →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化学信号———— → 电信号
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这些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引 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某些化学物质对突触的影响
(1)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速率;
(2)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3)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兴奋剂和毒品等也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
2020/9/15
2、兴奋剂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原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 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
(2)作用:可 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
注意: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
3、毒品的类别和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 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
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2020/9/15
思考·讨论·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 毒品的危害
1、服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
可卡因会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使多巴胺转运蛋白 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是一种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 ,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多巴胺在突触间隙 持续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失效后,由 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通 过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
2、你还知道哪些毒品 如果有人劝你吸食毒品,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拒
绝
主要的毒品还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 等。如果有人劝吸食毒品,拒绝的方式可以是说明毒品对身心健康以及 社会的危害,并指出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
2020/9/15
思考·讨论·分析滥用兴奋剂和吸食 毒品的危害
3、你听说过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实例吗 你认为吸毒会对个人、家庭和
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1)毒品对个人身心的毒害:成瘾者身体因慢性中毒,会产生各 种不适感,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类疾病,甚至精神错乱,中毒死亡。( 2)对家庭的危害:成瘾性使吸毒人员戒毒困难,长期吸毒极大增大家 庭开支;同时吸毒人员由于长期吸毒造成体内慢性中毒,体力衰弱,
劳动力下降,甚至劳动力完全丧失,影响家庭收入,也影响了社会财富 的创造和积累。 (3)对社会的影响:吸毒人员的自我评价下降,在社 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角色功能降低,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给社会带 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为了寻找毒品,吸毒 人员常会丧失理智和思维能力,可能因此导致各种异常行为尤其是违法 犯罪行为的发生。
2020/9/15
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
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 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 会 受到法律的严惩。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20/9/15
5TAYAWAYHRIM NRL5
打 — 场 票 毒 的 人 民 战 争
绝 品
珍 爱生 拒
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
思维训练·推断假说与预期
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 “当神经
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
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
呢 ”为回答此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
实验。取两个蛙的心脏 (A 和B, 保持活性
)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 有某副交
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
假说: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 使心跳减慢。
实验预期: 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 心 脏的跳动也会减慢。
2020/9/15
课堂练习
1、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神经细胞内的Na+含量往往多于细胞外
B.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静息电位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有关
D.兴奋传导方向始终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2、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
A.乙区发生了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 到丁
D.据图可判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 到右
甲
+++++Na
K*
丙
K*
Na*+++++
轴突
++++
2020/9/15
Na
课堂练习
3 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突触由①和③构成
C.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单向传递
D.③上有特异性受体
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 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 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 分别是( A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2020/9/15
拓展应用
1.(1) 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而与Na+无关,所以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 改变并不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
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
(2)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 行。因为体内的神经元处于内环境之中,其钠钾离子具有一定的浓度,要使测定的电 位与体内的一致,也就必须将神经元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体内相同的环境中。
2.在行车过程中,发现危险进行紧急处置,实际上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视 觉器官等接受信号并将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作出综合的分析与处理,最后作出应急的反 应,要经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多次突触传递,因此从发现危险到作出反应 需要一定的时间。车速过快或车距过小,就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反应的过程。此外 , 酒精会对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使神经系统的反应减缓,所以酒后要禁止驾驶机动车 。遇到酒后还想开车的人,需告诫: 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驾、醉驾是违法行 为。
20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