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知识点 具体要求 考试属性及要求
学考
选考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概念和组成成分 a
a
(2)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 举例说明食物链与食物网 b
b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关系 分析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关系 b
b
(4)生物放大 评述生物放大 b
b
(5)营养级 说出食物链、食物网中生物所处的 营养级 a
a
(6)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 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b
(7)生态金字塔 举例说明生态金字塔
b
学习要求
教材梳理
1.生态系统的概念、成分
(1)概念: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成分: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 能源 生产者
消费者_和 _分解者 七大成分组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 取 食 和 被取食 _关系,不断传
递着 生产者 所固定的能量,这种 单 方 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物放大
①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 逐级 积累和浓缩 ,在生
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
②途径: 食物链
(3)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食物链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3.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1)营养级
①概念: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 全部生物 的总和。
②特点: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此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
越 少
(2)生态金字塔
①含义: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②类型: 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统中, 能量 _金字塔绝不会倒置。
。在自然生态系
小试身手
一 、思考与探究
1.下列哪些属于分解者 其作用是什么
①根瘤菌②胞内菌③木耳④蚯蚓 ⑤蜣螂
提示:③④⑤; 将动植物遗体、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第三营养级生物数量如何变化
提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
养级生物均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 食物来源。
二、成效与自测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生态系统通常都是由七大成分组成的
B.生态系统除了自然生态系统以外,还有人为生态系统
C.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都是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D.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沙漠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系统通常都是由七大成分组成,其中属于非生物成分的是无机
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属于生物成分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除了自然生态系统以外,还有包含城市等生态系统在内的人为生 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 一种联系, 反映的都是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 扰的能力就越强,所以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苔原生态 系统则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食物网可知,c为生产者,食物链共三条分别是c→d →b→a,c→
b→a,c→e→a;a 的成分是二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
级;如果大量捕捞b,在短时间内,由于没有天敌的存在d的数量最先增加, 若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由于生物放大作用,体内积累最多的应该是a。
A.共有4条食物链
B.a 的成分为二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C.如果大量捕捞b,短期内d的数量最先增加
D.若水体受重金属铬污染,则体内积累最多的是c
2.如图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叙述正确
的是( C )
a
C
核心突破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
【典例精析1】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七大组成成分的是( )
A.食物链 B.能源 C.有机物 D.生产者
解析:生态系统通常是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的,食物链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属于生态 系统的七大组成成分。
答案:A
考能储备
1.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比较
成分 归类 作用
组成内容
非生物 的物质 和能量 非生物 环境 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是 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机物、有机物、
气候、能源
生产者 自养型 生物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引入生 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 物质和能量
①绿色植物,②光
合细菌、蓝藻,③ 化能自养型菌,如 硝化细菌
消费者 异养型 生物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 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 着重要作用
①大部分动物,②
寄生生物如根瘤
菌、菟丝子
分解者 异养型 生物 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 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①腐生细菌和真
菌,如枯草杆菌、
酵母菌、霉菌等, ②腐生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2.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并非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
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并非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
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并非都是绿色植物
蓝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
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并非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
费者
【对应训练1】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释放出的能量散失,不
能被绿色植物利用;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
检测种群 A B C D
E
DDT浓度 (ppm) 0.005 2.0 0.5 25.5
0.04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与生物放大分析
【典例精析2】 某水域被DDT所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DDT浓度为
0.0005 ppm,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种群体内也均有不 同浓度的DDT,经检测,其含量分别如下表。试据表分析: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五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是 →
一
解析: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
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根据其DDT浓度由低到高可知食物 链为A→E→C→B→D。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表 中只涉及生产者。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灭绝了,则首先受损害的是第三 营养级生物。
(3)若由于某种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灭绝了,则首先
受损害的生物是表中的 ,即
(4)DDT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根据 原理,上述生物中受害程度
最大的是 ,其次是
(2)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表中的_ ,在生态系统中属
于_
答案:(1)A E C B D
(2)A 生产者
(3)C 二级消费 (第三营养级)
(4)生物放大 D B
考能储备
1.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食物链举例 草 — 兔
生态系统的 成分 生产者 一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别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所属类型 主要是绿色 植物 植食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
大型肉食动物
营养状况 自养 异养,直接 以植物为食 异养,以植食 动物为食
异养,以小型
肉食动物为食
x
狼
—
2.食物链及食物网分析
(1)不同的食物链不同;但最顶端是不被其他动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不是固定的,即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
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
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连锁反应的分析方法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数量增多或减少时,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可以从以下
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变动的影响:
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直接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
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等营养级生物依次减少。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
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因天
敌减少而先增加,随后因环境阻力而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①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
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
生变化时, 一般不需要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③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被中断,
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①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
②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4.生物放大分析
(1)特点: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
(2)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放大物的浓度越高。
例如:有机氯农药在水中溶解度虽然很低,但是通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小鱼→ 肉食鱼”这样一条食物链,其浓度可增加几万倍。
(3)危害:有害物质的浓度通过生物放大作用增高,会对人体或动物造成危害。
解析:本图中的食物链: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
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共 4条;蛇处于第四、第五营养级;青蛙和蜘蛛间为竞争和捕食关系;捕食食 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法不正确的是( D )
A.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蛇处于2个不同的营养级
C.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对应训练2】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
D.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有三个营养级
大 麦
狗尾草
青蛙— → 蛇
蜘蛛
蝗虫一
导师点睛 数食物链的规则 (1)数食物链的规则:生产者→最高营养 (2)寄生、腐生 物及非生物环境不在
不中断、不漏掉。
食食物链(网)中。
知识点三 生态金字塔
【典例精析3】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
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
就可以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下列关于自然 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置的
B.生物量金字塔不会是倒置的
C.数量金字塔不会是倒置的
D.生态金字塔都是正金字塔图形
解析: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置的,因为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绝不会少于
靠吃它们为生的植食动物的能量。同样,肉食动物的能量是靠吃植食动物 获得的,因此它们的能量也绝不会多于植食动物,否则就违背了能量传递 的基本规律。
答案:A
考能储备
1.生态金字塔的类型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营养级 高 低 高 低 少 警 多
高 低
少 多
象征 含义 能量随营养级升高具 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 在食物链中随营养 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一般生物量沿食物
链流动逐级递减
每一阶 含义 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 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 体的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
总生物量
低
些
高
生物量
营养级
营养級
2.生态金字塔在一些特殊情) 也会出现特例
(1)数量金字塔在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大,而后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
很小时,会出现倒置现象。
(2)生物量金字塔也有特殊形状,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
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 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但这并不是说流过生产
者这一环节的能量比流过浮沉 物的要少。
(3)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塔呈现倒置
状况。如人工鱼塘中生产者的能量未必比消费者(鱼)的多。
解析:有害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生物放大现象,即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
含量越高;有害物质是随着食物链(捕食链)的营养级而不断富集的;根据 有害物质的浓度分析,银鸥处于第四营养级;能量流动具有单向 传递、逐 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随着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能量减少。
A.有害物质a沿食物链放大
B.图示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
C.银鸥处于第五个营养级
D.随着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能量减少
【对应训练3】 某河段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
分生物种类体内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 )
银鸥75.5
燕鸥3.42
鱼1.24
刚毛藻0.08
短命藻类0.04
物质a含量(μg/g)
顶位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
水生植食动物
水生植物
营养级
素能测评
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为消费者提供营养,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A.非生物的环境 B. 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B )
2.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B )
A. 一级消费者 B. 二级消费者
解析:营养级别比消费级别高一级。
C.生产者 D.分解者
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
的是( C )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 二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解析: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以其为食
的生物,即二级消费者。
4.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②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
多 ③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④此食物网
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丁捕食丙,且两者都捕食乙,所以两者之
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着竞争关系;乙只以甲为食物,丁除以甲为食物 外,还以乙和丙为食物,两者之间缺乏其他条件,同化能量多少无法比较; 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根据生物放大的原理,丁中DDT的浓度最高;与丁有 关的食物链有三条,丁分别占有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解析:(1)据图,生产者为甲、戊。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
答案:(1)甲、戊 分解者
甲 — → 丙 一 丁 辛
戊 己 — → 庚
5.如图所示为某一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该生态系统中,除了结构模式
图中列出的生物成分外,还有一种未列出的生物成分是
解析:(2)调查运动能力强,但又不迁徙的珍稀动物的种群密度,易采用标
志重捕法。
(3)二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图中有丁、辛和庚。
答案:(2)标志重捕法
(3)丁、辛和庚
(2)辛物种是运动能力较好但又不迁徙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调查该地区辛物
种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3)图中属于二级消费者的有
不看起步看进步
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
不比实力比努力
当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