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 之《春 望》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 之《春 望》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2 19: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春望
杜甫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蔓延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些对联都是说谁的?
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他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读出感情
要求: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文: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生。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2.品读首联,说说“破”“深”的作用?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3.花与鸟是春天中美好的景物,然而诗人见花而“溅泪”、听鸟而“惊心”,情与景不是不一致了吗?该怎样理解呢?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思家的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乐景衬哀情,作者因感伤时局,牵挂亲人,所以看见花开却落泪,听见鸟叫也感到心惊。表现了自己忧国伤时的悲伤和愁苦。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家书的珍贵。
这一联运用夸张、对偶、借代的修辞,写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句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尾联运用细节描写,以“不胜簪”描写头发的变化,表现诗人忧虑万分,憔悴不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思亲的情感。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主旨: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