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背影》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背影》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3 12:21: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背影》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七年级学习过状物类散文《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了解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这个单元,我们会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分析文章内容。
2.体会字里行间的父爱深情,读懂父亲。
【教学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本文语言平实,饱含深情,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圈点批画,含英咀华,体味字里行间的深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课程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1.利用希沃白板的圈画功能,引导学生做批注。
2.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背景资料,更有代入感。
3.利用投屏功能,展示优秀作品。
【教学内容】
《背影》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回忆了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深情,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字里行间的父爱深情,读懂父亲。
【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诵读法;批注法;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预习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查阅表现父爱的文章。
【教学安排】
一、父对子
(一)关系失和
我们课下做了预习,知道这篇回忆性散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送行)事件中人物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老年的父亲与成年的儿子)父子之间的关系好吗?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屏显 作者父子关系资料(播放视频)
朱自清从大学毕业后不久,一直到写《背影》时的1925年,他和父亲有过一段感情的摩擦,父子之间的矛盾有时是很激烈的。
1921年暑假,他回到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儿子的每月薪金直接送到家里,而朱自清本人不得支领。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离去,到外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
表面看,父子冲突是经济原因造成的;本质上看,是自由和专制的矛盾斗争造成的。经济冲突只不过是形式上的显现。实际内容是一个要保传统文化,维护对儿子的支配权;一个要向传统文化挑战,追求自由独立。因此,父亲的封建家长垄断与儿子张扬个性的要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二)爱子心切
师:那么,在父子有冲突的情况下,父亲爱儿子吗?会如何来表现这种爱呢?
细读4-6段,感受父亲的爱子心切。
请大家默读第4-6段,圈出你印象最深刻的词、句,批注你的理解和感受,时间5分钟
第四段学习
请看大屏幕: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结合本段内容请围绕2、3句话用第一人称补充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小结:爱是旅馆中的踌躇和嘱咐。
原来父亲的爱也是这样柔肠百转啊,而那时:
1、我那年已二十岁
2、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3、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在这里,谁“不要紧”,“他们去”谁“不好”。真的“不要紧”吗?2、3段内容齐读。
祖母死了,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回家变卖典质,
父亲还了亏空;
又借钱办了丧事。
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
祖母死了,父亲工作丢了,家里失去经济来源,只好抵押家产,借高利贷还亏空,办丧事,一家老小还等着父亲养活,如此大事,性命攸关,怎会“不要紧”?
第五段学习
上车前 1、他忙着照看行李。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上车后 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小结:爱是车站里的忙碌与嘱托。
第六段学习:本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我们就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4、5段以叙述为主,有少许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对比)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动作描写: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细节描写: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语言描写: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4、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5、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小结:爱是月台上的艰难与努力。
(三)总结
屏显:朱自清的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师:读他的文字我们只有深入到词语里,才会不因“好懂”、“简单”而轻易放过,才能感受到平淡文字底下的深藏的一些东西。
小结齐读:爱是旅馆中的踌躇和嘱咐。
爱是车站里的忙碌和嘱托。
爱是月台上的艰难与努力。
二、子对父
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一)情感变化
1、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2、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3、我赶紧去搀他。
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5、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6、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7、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演读“我”的心理描写
回忆一下,在长辈面前,你也有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
(2)两个“自然”暗示了什么?
(3)全文四次写到背影,虚实相间,详略得当,如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表现出父亲爱子心切及儿子的愧疚之情。
不以为意---愧疚---感动---理解---怀念
现在回头来想想2、3段,交代背景既是设置典型化环境,也暗示儿子对父亲的体谅与理解。
屏显:朱自清与父亲在浦口分别那一年20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写《背影》那一年28岁,是清华大学教师,这是心智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年龄。20岁的朱自清还是一个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青年,在文坛崭露头角,正是青春得志之时,对行事方式与思想都与自己相差了一个时代的父亲,自然会有种种的不解和不满。28岁的朱自清涉世渐深,又经历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对父亲就多了一份理解和体谅。所以文中作者对父爱的感受和对父亲的理解都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儿子读懂了父亲,这也是儿子的一种成长,不是吗?你读懂父亲了吗?
(二)情感密码。
齐读最后一段,文章结尾处父亲的信:
我身体平安,
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你能补出父亲信中文字背后的情感密码吗?这些文字背后有老父亲未曾说出的情感需求和愿望,请你破译。
我身体平安,……
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结语: 在背影中在眼泪中我们终于明白:
父亲的爱藏得很深,需要我们细细地读。
(齐读)爱藏在困境中父亲的鼓励和挣扎里。
爱藏在旅馆中父亲的踌躇和嘱咐里。
爱藏在车站中父亲的忙碌和嘱托里。
爱藏在月台上父亲的艰难与努力里。
父亲是一本书,读懂了父亲,便读懂了人生。
【课后作业】
阅读体现父爱的散文作品。
【教学评价】
《背影》是一篇传统写父子亲情的文章,那浓重的背影凝聚着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但现在的孩子,因时代、家庭等等原因,很难融入这篇课文,很多同学甚至认为不就是给孩子买橘子么,有什么感人的?为此我引入了一段背景资料,同时引导同学们关注在写买橘子背影前的层层铺垫,有了这层层铺垫,买橘子的背影就不那么普通简单了。接着继续深入文本寻找能体现父爱的其他细节,在这一环节,注重引领学生圈点批画,含英咀华,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平实却饱含深情,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最后转换角度,关注行文中的我,解读我对父爱的感悟,由不理解到理解,关注我的成长!同时也引导学生读懂父爱。整个教学过程,朗读贯穿始终,只有反复读,才能真正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