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一 新闻阅读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一 新闻阅读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5: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国 行 公 祭
为佑世界和平
“ 钟声”,“ 中国之声”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以“钟声”为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2014 年2 月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长达10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14年2月27日,相关部门将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时评:是新闻评论文体的一种,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宝鼎( )
国殇( )
初衷( )
杀戮( )
篡改( )
呓语( )
遁形( )
矢志( )
铭记( )
缅怀( )
彰显( )
磅礴( )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dǐnɡ
cuàn
mínɡ
shānɡ

miǎn
zhōnɡ
dùn
zhānɡ

shǐ
pánɡ bó
huán
kuì
国殇: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缅怀:
怀念;追想(以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初衷:
最初的心愿。
杀戮:
杀害(多指大量地)。
悼念:
怀念死者,表示哀痛。
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抵赖:
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
呓语:
梦话。
妄图:
辱没:
狂妄地谋划。
玷污;使不光彩。
遁形:
隐藏形体。
捍卫:
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
铭记:
深深地记在心里。
彰显:
鲜明地显示。
磅礴:
(气势)盛大。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贯,贯穿。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 国家 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 ,同时也表达了 的坚定信念。
第四个南京大屠杀
必要性和意义
中国捍卫世界和平
公祭日
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开头引用宝鼎铭文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 照应题目,便于引出下文。
内容上: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这一句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时间
遇难人数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
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
使情节更加完整。
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做法,具体说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结构上:承接上文,具体阐述全世界正义之士的表现,印证前文。
第②自然段列举这些事实时,能不能将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地亚哥、加利福利亚顺序颠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从提案动议到实际行动,从宣讲到写进教科书让人们永久记住那段历史。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读第③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严峻的形势。呼唤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
读第④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事实具体说明了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为什么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会阻碍和平的发展,与当前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他们越顽固,就越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
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仅要牢记这段耻辱,更应从中得到警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读第⑥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内容: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作用: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国 祀:“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在中国,“国祀”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如今人们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为“国家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为死者举行的祭奠
国行公祭:国家举行的祭奠仪式,文中指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而设立的国家公祭仪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阅读本文后,你有怎样的体会?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遗忘历史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并开启崭新的时代。在黑暗的南京大屠杀中,我们有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我们才能有志气不让历史重演。
和平才是人间正道。今天的繁荣不代表永久繁荣,今天的和平更不代表永久和平。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站在国家的高度,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