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线段的和差 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线段的和差 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17 21: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6.4线段的和差 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1.如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AB=16cm,则线段BC=(  )
A.4cm B.10cm C.12cm D.14c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C=BC,则点C为线段AB中点
B.用两个钉子把木条固定在墙上,数学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已知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AB=5,BC=3,则AC=8
D.已知C,D为线段AB上两点,若AC=BD,则AD=BC
3.如图,线段在线段上,且,若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B,C,D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4.已知等边中,,若点在线段上运动,当的值最小时,的长为( ).
A.6 B.8 C.10 D.12
5.若线段AB=12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则线段BD的长为(  )
A.2cm或4cm B.8cm C.10cm D.8cm或10cm
6.如图,在线段上有、两点,长度为,长为整数,则以、、、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和不可能为( )
A. B. C. D.
7.如图,线段在线段上,且,若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B,C,D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
A.28 B.29 C.30 D.31
8.平面上有三个点,,,如果,,,则( ).
A.点在线段上 B.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C.点在直线外 D.不能确定
9..如图,点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重合).在同一直线上有一点,若,则( )
A.点不能在射线上 B.点不能在线段上
C.点不能在线段上 D.点不能在射线上
10.定河,“北京的母亲河”.近年来,我区政府在永定河治理过程中,有时会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图中A、B两地间的河道改直后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垂线段最短
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长度为18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点N为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点N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线段MN的长为 3 cm.
12.一个电子跳蚤在数轴上做跳跃运动.第一次从原点O起跳,落点为,点表示的数为1;第二次从点起跳,落点为的中点,第三次从点起跳,落点为的中点;如此跳跃下去最后落点为的中点,则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13.如图,已知A,O,B为数轴上三个点,A为原点右侧一定点,O为原点,B为数轴上一动点,B从数轴原点O出发,沿数轴运动.当时,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_______个单位长度.
14.已知C是线段AB的中点,AB=10,若E是直线AB上的一点,且BE=3,则CE=_____
15.如图,有公共端点P的两条线段组成一条折线,若该折线上一点Q把这条折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我们把这个点Q叫做这条折线的“折中点”.已知点D是折线的“折中点”,点E为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
(1)若CN=AB=2cm,求线段MN的长度;
(2)若AC+BC=acm,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线段MN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AC=p,BC=q,其它条件不变,则线段MN的长度会有变化吗?若有变化,请直接写出结果,不说明理由.
17.如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E为线段AB上的点,点D为线段AE的中点.
(1)若线段AB=a,CE=b且(a﹣16)2+|2b﹣8|=0,求a,b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的长,
18.如图所示,线段AB=16cm,E为线段AB的中点,点C为线段EB上一点,且EC=3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
19.如图,点A,B,C在数轴上对应数为a,b,c.
(1)化简|a﹣b|+|c﹣b|;
(2)若B,C间距离BC=10,AC=3AB,且b+c=0,试确定a,b,c的值,并在数轴上画出原点O;
(3)在(2)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同时都从A点C点出发,相向在数轴上运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点Q以每秒0.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试求t为多少秒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6.
20.(1)如图,已知点在线段上,分别是的中点,求线段的长度;
(2)在(1)题中,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求此时线段的长度.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解:∵点D是线段AB的中点,
∴AD=BD=AB=×16=8(cm),
∵C是线段AD的中点,
∴CD=AD=×8=4(cm).
∴BC=CD+BD=4+8=12(cm).
故选:C.
2.【答案】解:A.C不一定在线段AB上,所以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错误,不符合题意;
C.当C在线段AB上时,AC=2,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8,所以错误,不符合题意;
D.已知C,D为线段AB上两点,若AC=BD,则AD=B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分析】
写出所有线段之和为AC+AD+AB+CD+CB+BD=AC+AC+3+AC+3+BD+3+3+BD+BD=12+3(AB-CD)=3(AB+1),从而确定这个结果是3的倍数,即可求解.
【详解】
解:所有线段之和=AC+AD+AB+CD+CB+BD,
∵CD=3,
∴所有线段之和=AC+AC+3+AC+3+BD+3+3+BD+BD=12+3(AC+BD)=12+3(AB-CD)=12+3(AB-3)=3AB+3=3(AB+1),
∵AB是正整数,
∴所有线段之和是3的倍数,
故选:C.
4.【答案】B
【分析】
过点P作于D,过点B作于F,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故的最小值为的最小值,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可判断BF即为的最小值,再根据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解即可;
【详解】
过点P作于D,过点B作于F,如下图所示,
∵等边三角形ABC中,,
∴,
∴,
∵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BF即为的最小值,
∴BF与AD的交点即为点P,
∵,
∴,,
∵,
∴,
∴,
∴;
故选:B.
5.【答案】D
【分析】
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三等分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C是线段AB的中点,AB=12cm,
∴AC=BC=AB=×12=6(cm),
点D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
①当AD=AC时,如图,
BD=BC+CD=BC+AC=6+4=10(cm);
②当AD=AC时,如图,
BD=BC+CD′=BC+AC=6+2=8(cm).
所以线段BD的长为10cm或8cm,
故选:D.
6.【答案】A
【分析】
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然后根据,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图中以,,,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
以、、、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和为3的倍数多1,
以、、、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和不可能为21.
故选:A.
7.【答案】B
【分析】
根据数轴和题意可知,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AC+CD+DB+AD+CB+AB,然后根据CD=2,线段AB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依次对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图中以A,B,C,D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
AC+CD+DB+AD+CB+AB=(AC+CD+DB)+(AD+CB)+AB=AB+AB+CD+AB=3AB+CD,
∵CD=2,
∴AC+CD+DB+AD+CB+AB=3AB+2,
∴A选项中:当和为28时,即3AB+2=28,解得:AB=,与AB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
B选项中:当和为29时,即3AB+2=29,解得:AB=,AB长度是正整数,故符合要求;
C选项中:当和为30时,即3AB+2=30,解得:AB=,与AB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
D选项中:当和为31时,即3AB+2=31,解得:AB=,与AB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
故选:B.
8.【答案】A
【分析】
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
【详解】
如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
所以点在线段上.
故选A.
9.【答案】A
【分析】
当在点的左侧时,根据题意,可知,结合图排除B,
当在点的右侧时,当点接近点时,,可排除C;
当点接近点时,,则可排除D.
【详解】


①当在点的左侧时,结合图则,点不能在射线上,故A符合题意;
在线段上,故B错误;
②当在点的右侧时,当点接近点时,,
此时点在线段上;故C错误;
当点接近点时,,此时点在射线上,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解: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就发生了变化,
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D.
填空题
11.【答案】解:∵M是线段AB的中点,且AB=18cm,
∴AM=MB=AB=9cm.
∵点N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
∴AN=AB=6cm.
∵MN=AM﹣AN,
∴MN=9﹣6=3(cm),
故答案为:3.
12.【答案】
【分析】
根据题意,得第一次跳动到处,离原点为1个单位,第二次跳到的中点处,即在离原点个单位处,第三次从点跳动到处,即距离原点处,依此即可求解.
【详解】
解:第一次落点为处,点表示的数为1;
第二次落点为的中点,点表示的数为;
第三次落点为的中点,点表示的数为;

则点表示的数为,即点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13.【答案】1或3
【分析】
分点B向左运动和点B向右运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详解】
解:当点B向左运动时,设OA、OB的中点分别是M、N,如图,
∵,OA=4,
∴OB=2,
∵OA、OB的中点分别是M、N,
∴OM=OA=2,ON=OB=1,
∴MN=1+2=3;
当点B向右运动时,设OA、OB的中点分别是M、N,如图,
∵,OA=4,
∴OB=2,
∵OA、OB的中点分别是M、N,
∴OM=OA=2,ON=OB=1,
∴MN=2-1=1;
综上可知,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1或3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1或3.
14.【答案】2或8
【分析】
由已知C是线段AB中点,AB=10,求得BC'= 5,进一步分类探讨:E在BC内;E在BC的延长线上;由此画图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
C是线段AB的中点, AB= 10,BC= AB= 5,
如图,当E在BC内,
CE= BC- BE= 5- 3=2;
②如图,E在BC的延长线上,
CE= BC+ BE= 5+3=8 ;
所以CE= 2或8;
故本题答案为:2或8.
15.【答案】2或18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画图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如图,
CD=4,CE=5,
∵点D是折线A-C-B的“折中点”,
∴AD=DC+CB
∵点E为线段AC的中点,
∴AE=EC=AC=5
∴AC=10
∴AD=AC-DC=10-4=6
∴DC+CB=6
∴BC=2;
②如图,
CD=4,CE=5,
∵点D是折线A-C-B的“折中点”,
∴BD=DC+CA
∵点E为线段AC的中点,
∴AE=EC=AC=5
∴AC=10
∴AD=AC+DC=14
∴BD=14
∴BC=BD+DC=18.
综上所述,BC的长为2或18.
故答案为2或18.
解答题
16.【答案】(1)MN=5cm;(2)MN=acm,见解析;(3)有变化,MN=(p﹣q)
【分析】
(1)由中点的性质得MC=AC、CN=BC,根据MN=MC+CN=AC+BC=(AC+BC)可得答案;
(2)由中点性质得MC=AC、CN=BC,根据MN=MC+CN=(AC+CB)可得答案;
(3)根据中点的性质得MC=AC、CN=BC,结合图形依据MN=MC﹣CN=AC﹣BC=(AC﹣BC)可得答案.
【详解】
解:(1)∵CN=AB=2cm,
∴AB=10(cm),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CN=BC,
∴MN=MC+CN=AC+BC=(AC+BC)=AB=5(cm);
(2)∵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CN=BC,
∵AC+CB=acm,
∴MN=MC+CN=(AC+CB)=a(cm);
(3)有变化,
如图,
∵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CN=BC,
∵AC=p,BC=q,
∴MN=MC﹣CN=AC﹣BC=(AC﹣BC)=(p﹣q).
17.【答案】解:(1)∵(a﹣16)2+|2b﹣8|=0,
∴a﹣16=0,2b﹣8=0,
∵a、b均为非负数,
∴a=16,b=4,
(2)∵点C为线段AB的中点,AB=16,CE=4,
∴AC=AB=8,
∴AE=AC+CE=12,
∵点D为线段AE的中点,
∴DE=AE=6,
∴CD=DE﹣CE=6﹣4=2.
18.【答案】2.5cm
【分析】
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AE的长,进而求出AC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CD的长,然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E为线段AB的中点,AB=16cm,
∴AE=AB=8(cm),
∵EC=3cm,
∴AC=AE+EC=11(cm),
∵点D为线段AC的中点,
∴CD=AC=5.5(cm),
∴DE=CD﹣EC=5.5﹣3=2.5(cm).
19.【答案】(1)c﹣a;(2)a=﹣10,c=5,b=﹣5;(3)点P,Q移动6秒或14秒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6.
【分析】
(1)根据数轴可得c>b>a,再去绝对值合并即可求解;
(2)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和等量关系即可求解;
(3)由题意得运动t秒后,点P,Q对应的点在数轴上所对的数为P:﹣10+t,Q:5﹣0.5t,然后根据P,Q两点间的距离为6,列出方程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1)由数轴及题意得:
∵c>b>a,
∴原式=b﹣a+c﹣b=c﹣a;
(2)原点位置如图:
∵BC=10,
∴c﹣b=10,
又∵b+c=0,
∴c=5,b=﹣5,
又∵BC=10,AC=3AB,
∴BC=2AB=10,
∴AB=5,
∴b﹣a=5,
∴a=﹣10;
(3)∵AC=15,最短运动时间15÷1=15秒,
运动t秒后,点P,Q对应的点在数轴上所对的数为P:﹣10+t,Q:5﹣0.5t,
若P,Q两点间的距离为6,则有

解得t=6或t=14,
均小于15秒,
∴点P,Q移动6秒或14秒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6.
20.【答案】(1)7cm;(2)cm
【分析】
(1)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先求出CM、CN的长度,则MN=CM+CN;
(2)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CN=BC,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AC=8cm,点M是AC的中点,
∴CM=AC=4cm,
∵BC=6cm,点N是BC的中点,
∴CN=BC=3cm,
∴MN=CM+CN=7cm,
∴线段MN的长度为7cm;
(2)∵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CM=AC,CN=BC,
∵AC=acm,BC=bcm,
∴MN=(AC+BC)=c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