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18 14:09:50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八下·温州期末)锆被誉为原子时代的“第一号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铸造等领域。
1.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中不能直接获得该元素的信息是(  )
A.原子半径 B.元素符号
C.元素名称 D.相对原子质量
2.锆的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二氧化锆(ZrO2),使锆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二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2 D.+4
(2023八下·温州期末)一些食品包装袋内充满某种气体,对食品具有保护作用(如图)。为了探究食品包装袋内该气体的性质,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思考和活动。
3.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在选择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体时,首先考虑的是该气体(  )
A.导热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导电性
4.小组同学猜想食品包装袋里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于是收集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并进行
以下实验操作,其中可验证其猜想的是(  )
A. B.
C. D.
5.小组同学想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以研究充气食品中气体的性质。但发现实验室缺少碳酸钙,则下列药品可替代碳酸钙的是(  )
A.氯化钠(NaCl) B.硫酸钠(Na2SO4)
C.碳酸钠(Na2CO3) D.氢氧化钠(NaOH)
(2023八下·温州期末)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取带有3片叶子的海桐枝条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在枝条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其中距枝条底部5厘米部位标记为甲,直至横切面上刚好观察不到染色现象的部位标记为乙。
6.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  )
A.表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7.小明另取大小及长势相同、带有6片叶子的海桐枝条,在相同环境下重复上述实验。推测该枝条甲、乙两处横切面的染色情况(  )
A.甲的染色面积变小 B.甲的染色面积变大
C.乙的位置变低 D.乙的位置变高
(2023八下·温州期末)图甲为某款型号的断路器,原理如图乙。正常工作时,触点闭合。当电路短路或过载时,利用电磁铁或双金属片作用,使铁质簧锁装置弹开,触点断开。
8.下列包含断路器在内的家庭电路安装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B.
C. D.
9.当电路中发生短路时,该断路器利用电磁铁的作用及时切断电路。则短路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及对铁质簧锁上端的磁力作用分别是(  )
A.电流变大,吸引簧锁 B.电流变大,排斥簧锁
C.电流变小,吸引簧锁 D.电流变小,排斥簧锁
10.(2023八下·温州期末)双金属片是由大小相同、热膨胀程度不同的两种金属片紧贴组成,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推动铁质簧锁切断电路。图丙为铜和铝受热膨胀过程中伸长量4L随升高的温度△t变化图像,则该断路器的双金属片中两种金属排列合理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9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8分,第13题7分,第14题7分,第15题6分,第16题5分,第17题9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1分,共70分)
11.(2023八下·温州期末)实验室里常用火柴作为引火工具.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三硫化二锑和玻璃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磺等.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列举1种)
(2)如图是小明在实验中手持燃烧火柴的两种方式,发现火柴A持续燃烧时间更长,根据燃烧条件简要说明其原因:   .
(3)含硫物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从而危害健康.我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不应超过0.15毫克/米.小明思考:在一间通风较差的实验室中同时燃烧100根火柴头产生的二氧化硫浓度是否会超标?若要估测实验室内二氧化硫浓度是否超标,则他需获取的数据有   .(列举2点)
12.(2023八下·温州期末)硝酸羟胺(H4N2O4)是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绿色推进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氮气、氧气和水。其微观示意如图所示。
(1)一个硝酸羟胺(H4N2O4)分子中H、N、O原子个数比为   。
(2)据图分析,“”代表物质的化学式是   。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硝酸羟胺分解会释放大量能量,可用作飞船的绿色推进剂。
请在上述生成物中任选一种举例说明性质决定用途:   。
(4)硝酸羟胺目前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有人建议在民用方面将其推广,如汽车燃料、厨房燃气等,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下列观点属于反对将硝酸羟胺在民用领域进行推广的有____。(可多选)
A.硝酸羟胺有剧毒,挥发后对皮肤和眼睛等损伤较大
B.等质量的硝酸羟胺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比普通汽油大得多
C.硝酸羟胺熔点低、易泄露,对储存设备的密封性要求较高
D.硝酸羟胺完全分解后产物无污染,绿色环保
E.在研发硝酸羟胺的使用及其安全性等方面投入成本过高
13.(2023八下·温州期末)电与磁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材料一:19世纪,物理学家发现空气在高电压作用下会产生粒子流,通过磁场时该粒子流会发生偏转(如图甲),且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α粒子(内含2个质子)在磁场作
用下的运动方向相反。这些粒子即为电子。
材料二: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如图乙)。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材料三: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氮原子核在被轰击后有微粒被打出,同时α粒子留在核内,导致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
(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   。
(2)材料三中“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说明氮原子核内   数目增加,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
(3)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电子和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偏转方向相反的原因:   。
14.(2023八下·温州期末)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之一,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总量.
(1)图甲是肺泡处气体交换的模式图,图中表示氧气的是   .(选填“a或b”)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初二女生的肺活量合格等级为1500毫升及以上.图乙为小红自制的简易肺活量测试仪,将容积为2.5升的矿泉水瓶进行5等分,并标上刻度线.现往瓶中装满清水,当小红一次尽力吸气后,通过吹嘴向瓶中吹气,若小红的肺活量达到合格等级以上,则水位至少下降至刻度线   .(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3)根据呼吸方式不同,可将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如图丙),胸式呼吸主要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腹式呼吸主要以横膈膜的上下运动为主.小明查阅资料获知横膈膜运动比肋骨运动引起的胸腔体积变化更大,请判断哪种呼吸方式能更大地提升肺活量,并简要说明理由:   .
15.(2023八下·温州期末)如图是法拉第1831年发明的圆盘发电机工作原理图。一个可绕固定轴转动的铜盘,铜盘的一部分处在U形磁铁中,电刷与铜盘的边缘连接且接触良好,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表串联在铜盘中心O和电刷之间。闭合开关,用力转动手柄使铜盘旋转产生电流。
(1)圆盘发电机工作时将   能转化为电能。
(2)小明发现圆盘发电机工作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即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列举1种)
(3)闭合开关后,当沿一个方向转动手柄使铜盘匀速旋转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若要改变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请提出1条可行的措施:   。
16.(2023八下·温州期末)蓝莓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浆果之王”,适宜种植在疏松、透气性较强、排水性能良好、有机物含量高的沙质土壤中.
(1)在空气湿度大的夏季清晨或夜晚,蓝莓的叶片常出现“吐水”现象,即叶片边缘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如图甲).小明查阅资料发现,蓝莓叶片边缘有排水孔,其体内多余的水分会从排水孔流出.由此推测,此时蓝莓根部吸水能力增强,但无法继续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出现“吐水”现象.则此时叶表皮的气孔与保卫细胞所处的状态是图乙中的   .(填数字序号)
(2)某同学取一块经过充分干燥的沙质土壤块,测定其中的有机物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据此可知,该干燥的沙质土壤块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为   .(用和表示)
(3)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空气流速等因素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度.为了探究空气流速对蓝莓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小明选择以下装置和器材进行实验,各种器材数量充足.
实验器材: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若干带有新鲜叶片且大小相近长势良好的蓝莓枝条、微型风扇、红墨水、凡士林、刻度尺、秒表、剪刀、记号笔、注射器等.
请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
17.(2023八下·温州期末)“立柱式”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如图甲),具有缓解耕地紧张、产量高、节
约成本等优点。立柱式无土栽培模式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①多根直立式栽培柱置于同一个大棚中,大棚顶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每根栽培柱底部安装360°旋转的转盘,栽培柱侧面有序错位排布数十个种植口。
③种植口内部中空,每个种植口底部与栽培柱顶部的储液箱、底部的集液槽通过管道连通。
④种植口内一般选择生长高度不超过40cm的果蔬作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立柱式”无土栽培模式能缓解耕地紧张、提高作物产量和节约成本等优点作出合理解释。
18.(2023八下·温州期末)大棚内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某小组设计一款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节装置。当白天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可补充二氧化碳,使其维持稳定,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天黑后打开风扇使棚内外空气流通,适当排出棚内二氧化碳。如图甲为该装置原理模型图。反应容器中上方液体为稀盐酸,下方为石灰石固体颗粒。容器中间上下夹层为多孔结构,通过活塞的移动调节液体流量。
【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12伏。当通过电磁铁L1线圈中的电流达到0.2安时衔铁被吸下。
Rx是光敏电阻,其阻值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下表。
光照强度(勒克斯) 100 900 1800 2700 3600 4000
光敏电阻(欧) 65 35 20 13 8 3
【工作电路】Ry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中虚线①所示。固定电磁铁L2,通电时具有磁性,吸引磁铁带动活塞一起向左移动,打开容器,反应进行。断电后弹簧复原,活塞闭合。
(1)当闭合开关S2,当电流通过电磁铁L2线圈时,电磁铁L2的A端为   极。
(2)晚上大棚内需要开启风扇适当排出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3)当大棚内光照强度达到1800勒克斯时,启动二氧化碳补充装置,求滑动变阻器Ro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
(4)为提升果实产量,大棚内植株在从幼苗期过渡到开花结果期时,应更换气敏电阻为Ry'以确保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并维持在更高水平。请在图乙中绘制气敏电阻Ry'的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大致曲线②。
19.(2023八下·温州期末)如图甲为项目化学习小组制作的简易便携式制氧机和双孔鼻氧管示意图。使用时,将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固体颗粒置于发生装置内,加水反应产生氧气,通过加湿装置后导出,经双孔鼻氧管出气孔进入人体供给呼吸。
简易便携式制氧机性能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操作性定义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产氧纯度 药品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中氧气所占的体积比。 93%以上 85%~93% 85%以下
产氧速率 ① ≥5升/分钟 3~5升/分钟 <3升/分钟
(1)【量表设计】请完善评价量表中①的内容:   。
(2)【指标评价】小组同学在发生装置中放入488克过碳酸钠,待药品完全反应后,共收
集到55升气体,请通过计算对该制氧机的“产氧纯度”这一指标进行评价。(过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气=1.28克/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项目拓展】进入人体肺部的氧气浓度超过60%会导致氧中毒,因此,制氧机制得的高浓度氧气需要与外界空气混合降低浓度后再进入人体。假设鼻氧管气体中氧气浓度为90%,空气中氧气浓度为20%;佩戴者鼻孔横截面积为S,鼻氧管的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2(如图乙)。忽略气体流速的影响,为了确保进入人体肺部的氧气浓度不超过60%,则S1和S2的大小关系应满足:S1:S2≥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2)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1.【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元素符号为Zr,但是不能反映原子半径大小,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在 ZrO2 中,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2=0,解得:x=+4价,故选D。
【答案】3.C
4.B
5.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食品变质的原因判断;
(2)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3)分析哪种物质合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即可。
3.【解答】食品变质其实就是与氧气反应腐败所致,则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在选择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体时,首先考虑的是该气体的氧化性,故选C。
4.【解答】A.氮气也能使蜡烛熄灭,故A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符合题意;
C.只要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都能使气球浮起,故C不合题意;
D.很多气体都能溶于水,从而使试管内水面上升,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氯化钠、硫酸钠和稀盐酸不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答案】6.C
7.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根据植物的蒸腾作用分析判断。
6.植物的木质部内有导管, 导管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因此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木质部,故选C。
7.根据题意可知,叶子的多少不会影响染色的面积,但是蒸腾作用更强,那么红色染液能够到达的位置更高,故选D。
【答案】8.A
9.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知识分析;
(2)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流变化,根据电磁铁的作用分析对铁质簧锁的作用。
8.在家庭电路中,为了保证断电后所有的用电器不再带电,因此熔断器要接在火线上,故选A。
9.根据题意可知,当发生短路时电路电阻很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场变强,从而将铁质簧锁吸引过来,下面的弹簧将触点拉开,从而切断电路,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双金属片总是向膨胀较小的一侧弯曲,根据电路图确定双金属片的弯曲方向,进而确定金属的排列情况。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要向右弯曲才能切断电路,即左侧金属膨胀大,右侧金属膨胀小。根据图像可知,相同的温度下,铝的膨胀大于铜的膨胀,因此左侧为铝,右侧为铜,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1)二氧化硅(二氧化锰)
(2)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更易被火焰上方的火柴梗吸收,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着火点以上(或者火焰燃烧使其周围的空气通过对流上升,从而使上方的火柴梗接触更充足氧风气)
(3)火柴头的硫元素含量、实验室体积(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燃烧与灭火;氧化物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A方式温度集中在火柴梗部更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分析;
(3)根据要测定实验室内二氧化硫的浓度需直接或间隔得到二氧化硫体积和实验室体积分析。
【解答】(1)所给物质中二氧化硅、二氧化锰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为氧化物。
(2)A方式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更易被火焰上方的火柴梗吸收,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着火点,所以持续燃烧时间长。
(3) 要估测实验室内二氧化硫浓度是否超标,需获取火柴头的硫元素含量、实验室体积等。
故答案为:(1) 二氧化硅(二氧化锰) ;(2) 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更易被火焰上方的火柴梗吸收,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着火点以上(或者火焰燃烧使其周围的空气通过对流上升,从而使上方的火柴梗接触更充足氧风气) ;(3) 火柴头的硫元素含量、实验室体积(其他合理答案) 。
12.【答案】(1)2:1:2
(2)N2
(3)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
(4)A;C;E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 (1)根据化学式H4N2O4可知,一个硝酸羟胺分子中H、N、O原子个数比为4:2:4=2:1:2;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氮分子,代表物质的化学式是N2;
(3)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生成物为氮气、氧气和水,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可用作溶剂。
(4)A.硝酸羟胺有剧毒,挥发后对皮肤和眼睛等损伤较大,故A符合题意;
B.等质量的硝酸羟胺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比普通汽油大得多,故B不合题意;
C.硝酸羟胺熔点低、易泄露,对储存设备的密封性要求较高,故C符合题意;
D.硝酸羟胺完全分解后产物无污染,绿色环保,故D不合题意;
E.在研发硝酸羟胺的使用及其安全性等方面投入成本过高,故E符合题意。
故选ACE。
13.【答案】(1)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
(2)质子
(3)电子和a粒子带不同种电荷,二者以相同方向运动时形成的电流方向相反,磁场方向不变,受力方向相反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结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2)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因此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与正电荷移动方向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
(2)材料三中“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说明氮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增加,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
(3)析电子和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偏转方向相反的原因:电子和a粒子带不同种电荷,二者以相同方向运动时形成的电流方向相反,磁场方向不变,受力方向相反。
14.【答案】(1)b
(2)2
(3)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以横膈膜的运动为主,其引起的胸腔体积变化量更大,使肺部扩张更大,肺内压减小更多,进入的气体量更多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肺部气体交换为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气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解答】(1)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所以b是氧气;
(2) 若小红的肺活量达到合格等级以上, 合格等级为1500毫升及以上 ,所以水被排出1500mL,剩余体积占总体积的.所以水位至少下降至刻度线2;
(3)因为腹式呼吸主要以横膈膜的上下运动为主. 横膈膜运动比肋骨运动引起的胸腔体积变化更大, 所以 腹式呼吸能更大地提升肺活量 。
15.【答案】(1)机械
(2)磁铁周围的磁场太弱
(3)改变手柄的转动方向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解答】(1)圆盘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小明发现圆盘发电机工作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即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磁铁周围的磁场太弱;
(3)闭合开关后,当沿一个方向转动手柄使铜盘匀速旋转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若要改变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可行的措施为:改变手柄的转动方向。
16.【答案】(1)②
(2)
(3)答题要点:自变量的设计(空气流速)、无关变量的控制(叶片总面积、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因变量的观测(细玻璃管中液柱的移动)、减小实验误差(多次实验)、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5分)满分示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取三个装置标记为A、B、C,并分别装满染红的清水;②选择大小相近、长势相同、叶片数量相同的新鲜蓝莓枝条,伸入广口瓶内,并用凡士林密封,A组不吹风,B组、C组分别置于微型风扇30厘米与60厘米处;③用注射器向细玻璃管内注如红墨水并形成一段红色水柱,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④将装置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适宜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刻度尺测出红色水柱向左移动的距离,分别记为;⑤比较和的大小关系,重复实验,比较平均值并得出结论.
【知识点】蒸腾作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气孔,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也可见到,但多数沉水植物则没有。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
【解答】(1)因为蓝莓根部吸水能力增强,但无法继续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所以气孔处于关闭状态,即处于②状态;
(2)充分灼烧后,减少质量即为有机物质量,所以干燥的沙质土壤块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为
(3)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 ,实验注意控制变量,空气流速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注意准确记录细玻璃管中液柱的移动。多次实验得到普遍结果。
17.【答案】立柱栽培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立柱可360°旋转,采用透明大棚,种植口有序错位排布,选择生长高度不超过40cm的果蔬作物,这些措施可以提供光能利用率,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棚具有保温作用,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储液箱的营养液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种植口中有进液管道与排液管道,避免积液过多,使根系正常进行呼吸作用,促进生长。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可从光能利用率、保温作用和呼吸作用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 立柱栽培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立柱可360°旋转,采用透明大棚,种植口有序错位排布,选择生长高度不超过40cm的果蔬作物,这些措施可以提供光能利用率,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棚具有保温作用,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储液箱的营养液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种植口中有进液管道与排液管道,避免积液过多,使根系正常进行呼吸作用,促进生长。
18.【答案】(1)南
(2)天黑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如果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呼吸,需适当排出。
(3)解:查表得,当光照强度为1800勒克斯时,Rx=20Ω
当电流达到0.2A时,衔铁被吸下,此时

Ro=R总-Rx=60欧-20欧=40欧
答:滑动变阻器阻值Ro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为40欧。
(4)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L2的磁极方向;
(2)呼吸作用虽然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气体,但是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对呼吸作用进行抑制;
(4)根据表格确定光照强度为1800勒克斯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再根据 计算电流为0.2A时总电阻大小,最后根据 R0=R总-Rx 计算R0的阻值。
(4)根据“ 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并维持在更高水平 ”分析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电磁铁L2线圈上电流向下。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指向B端,则B端为电磁铁的N极,A端为S极。
(2)晚上大棚内需要开启风扇适当排出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天黑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如果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呼吸,需适当排出。
(4)根据“ 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并维持在更高水平 ”可知,在达到原来的二氧化碳的最大浓度下不会停止反应,而是会继续工作,那么说明此时电磁铁的磁场比原来强,电流比原来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气敏电阻的阻值比原来小,如下图所示:
19.【答案】(1)单位时间内
(2)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
∴该简易便携式制氧机的“产氧纯度”指标评定为:合格。
(3)7:4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产氧速率的表示方法解答;
(2)写出过碳酸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过碳酸钠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根据计算生成氧气的体积,最后计算产氧纯度,并与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即可。
(3)鼻孔的横截面积等于鼻氧管的出气孔面积和吸入空气的管子面积之和,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1)根据产氧速率的单位“升/分钟”可知,它的操作性定义①应该为: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3)设鼻氧管的横截面积为S2,吸入空气的横截面积为S',
那么得到:;
解得:S2:S'=4:3;
而鼻孔的横截面积等于鼻氧管的出气孔面积和吸入空气的管子面积之和,
即S1:S2=(4+3):4=7:4。
1 / 1浙江省温州市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八下·温州期末)锆被誉为原子时代的“第一号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铸造等领域。
1.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中不能直接获得该元素的信息是(  )
A.原子半径 B.元素符号
C.元素名称 D.相对原子质量
2.锆的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二氧化锆(ZrO2),使锆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二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2 D.+4
【答案】1.D
2.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2)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1.【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元素符号为Zr,但是不能反映原子半径大小,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在 ZrO2 中,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2=0,解得:x=+4价,故选D。
(2023八下·温州期末)一些食品包装袋内充满某种气体,对食品具有保护作用(如图)。为了探究食品包装袋内该气体的性质,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思考和活动。
3.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在选择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体时,首先考虑的是该气体(  )
A.导热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导电性
4.小组同学猜想食品包装袋里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于是收集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并进行
以下实验操作,其中可验证其猜想的是(  )
A. B.
C. D.
5.小组同学想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以研究充气食品中气体的性质。但发现实验室缺少碳酸钙,则下列药品可替代碳酸钙的是(  )
A.氯化钠(NaCl) B.硫酸钠(Na2SO4)
C.碳酸钠(Na2CO3) D.氢氧化钠(NaOH)
【答案】3.C
4.B
5.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食品变质的原因判断;
(2)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3)分析哪种物质合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即可。
3.【解答】食品变质其实就是与氧气反应腐败所致,则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在选择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体时,首先考虑的是该气体的氧化性,故选C。
4.【解答】A.氮气也能使蜡烛熄灭,故A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符合题意;
C.只要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都能使气球浮起,故C不合题意;
D.很多气体都能溶于水,从而使试管内水面上升,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氯化钠、硫酸钠和稀盐酸不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23八下·温州期末)为了探究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取带有3片叶子的海桐枝条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在枝条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其中距枝条底部5厘米部位标记为甲,直至横切面上刚好观察不到染色现象的部位标记为乙。
6.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  )
A.表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7.小明另取大小及长势相同、带有6片叶子的海桐枝条,在相同环境下重复上述实验。推测该枝条甲、乙两处横切面的染色情况(  )
A.甲的染色面积变小 B.甲的染色面积变大
C.乙的位置变低 D.乙的位置变高
【答案】6.C
7.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根据植物的蒸腾作用分析判断。
6.植物的木质部内有导管, 导管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因此小明将海桐枝条横截面切开,发现红色染液分布于茎的木质部,故选C。
7.根据题意可知,叶子的多少不会影响染色的面积,但是蒸腾作用更强,那么红色染液能够到达的位置更高,故选D。
(2023八下·温州期末)图甲为某款型号的断路器,原理如图乙。正常工作时,触点闭合。当电路短路或过载时,利用电磁铁或双金属片作用,使铁质簧锁装置弹开,触点断开。
8.下列包含断路器在内的家庭电路安装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B.
C. D.
9.当电路中发生短路时,该断路器利用电磁铁的作用及时切断电路。则短路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及对铁质簧锁上端的磁力作用分别是(  )
A.电流变大,吸引簧锁 B.电流变大,排斥簧锁
C.电流变小,吸引簧锁 D.电流变小,排斥簧锁
【答案】8.A
9.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知识分析;
(2)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流变化,根据电磁铁的作用分析对铁质簧锁的作用。
8.在家庭电路中,为了保证断电后所有的用电器不再带电,因此熔断器要接在火线上,故选A。
9.根据题意可知,当发生短路时电路电阻很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场变强,从而将铁质簧锁吸引过来,下面的弹簧将触点拉开,从而切断电路,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0.(2023八下·温州期末)双金属片是由大小相同、热膨胀程度不同的两种金属片紧贴组成,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推动铁质簧锁切断电路。图丙为铜和铝受热膨胀过程中伸长量4L随升高的温度△t变化图像,则该断路器的双金属片中两种金属排列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双金属片总是向膨胀较小的一侧弯曲,根据电路图确定双金属片的弯曲方向,进而确定金属的排列情况。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要向右弯曲才能切断电路,即左侧金属膨胀大,右侧金属膨胀小。根据图像可知,相同的温度下,铝的膨胀大于铜的膨胀,因此左侧为铝,右侧为铜,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9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8分,第13题7分,第14题7分,第15题6分,第16题5分,第17题9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1分,共70分)
11.(2023八下·温州期末)实验室里常用火柴作为引火工具.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三硫化二锑和玻璃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磺等.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列举1种)
(2)如图是小明在实验中手持燃烧火柴的两种方式,发现火柴A持续燃烧时间更长,根据燃烧条件简要说明其原因:   .
(3)含硫物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从而危害健康.我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不应超过0.15毫克/米.小明思考:在一间通风较差的实验室中同时燃烧100根火柴头产生的二氧化硫浓度是否会超标?若要估测实验室内二氧化硫浓度是否超标,则他需获取的数据有   .(列举2点)
【答案】(1)二氧化硅(二氧化锰)
(2)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更易被火焰上方的火柴梗吸收,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着火点以上(或者火焰燃烧使其周围的空气通过对流上升,从而使上方的火柴梗接触更充足氧风气)
(3)火柴头的硫元素含量、实验室体积(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燃烧与灭火;氧化物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A方式温度集中在火柴梗部更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分析;
(3)根据要测定实验室内二氧化硫的浓度需直接或间隔得到二氧化硫体积和实验室体积分析。
【解答】(1)所给物质中二氧化硅、二氧化锰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为氧化物。
(2)A方式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更易被火焰上方的火柴梗吸收,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着火点,所以持续燃烧时间长。
(3) 要估测实验室内二氧化硫浓度是否超标,需获取火柴头的硫元素含量、实验室体积等。
故答案为:(1) 二氧化硅(二氧化锰) ;(2) 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更易被火焰上方的火柴梗吸收,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着火点以上(或者火焰燃烧使其周围的空气通过对流上升,从而使上方的火柴梗接触更充足氧风气) ;(3) 火柴头的硫元素含量、实验室体积(其他合理答案) 。
12.(2023八下·温州期末)硝酸羟胺(H4N2O4)是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绿色推进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氮气、氧气和水。其微观示意如图所示。
(1)一个硝酸羟胺(H4N2O4)分子中H、N、O原子个数比为   。
(2)据图分析,“”代表物质的化学式是   。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硝酸羟胺分解会释放大量能量,可用作飞船的绿色推进剂。
请在上述生成物中任选一种举例说明性质决定用途:   。
(4)硝酸羟胺目前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有人建议在民用方面将其推广,如汽车燃料、厨房燃气等,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下列观点属于反对将硝酸羟胺在民用领域进行推广的有____。(可多选)
A.硝酸羟胺有剧毒,挥发后对皮肤和眼睛等损伤较大
B.等质量的硝酸羟胺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比普通汽油大得多
C.硝酸羟胺熔点低、易泄露,对储存设备的密封性要求较高
D.硝酸羟胺完全分解后产物无污染,绿色环保
E.在研发硝酸羟胺的使用及其安全性等方面投入成本过高
【答案】(1)2:1:2
(2)N2
(3)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
(4)A;C;E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 (1)根据化学式H4N2O4可知,一个硝酸羟胺分子中H、N、O原子个数比为4:2:4=2:1:2;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氮分子,代表物质的化学式是N2;
(3)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生成物为氮气、氧气和水,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可用作溶剂。
(4)A.硝酸羟胺有剧毒,挥发后对皮肤和眼睛等损伤较大,故A符合题意;
B.等质量的硝酸羟胺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比普通汽油大得多,故B不合题意;
C.硝酸羟胺熔点低、易泄露,对储存设备的密封性要求较高,故C符合题意;
D.硝酸羟胺完全分解后产物无污染,绿色环保,故D不合题意;
E.在研发硝酸羟胺的使用及其安全性等方面投入成本过高,故E符合题意。
故选ACE。
13.(2023八下·温州期末)电与磁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材料一:19世纪,物理学家发现空气在高电压作用下会产生粒子流,通过磁场时该粒子流会发生偏转(如图甲),且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α粒子(内含2个质子)在磁场作
用下的运动方向相反。这些粒子即为电子。
材料二: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如图乙)。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材料三: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氮原子核在被轰击后有微粒被打出,同时α粒子留在核内,导致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
(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   。
(2)材料三中“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说明氮原子核内   数目增加,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
(3)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电子和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偏转方向相反的原因:   。
【答案】(1)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
(2)质子
(3)电子和a粒子带不同种电荷,二者以相同方向运动时形成的电流方向相反,磁场方向不变,受力方向相反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结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2)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因此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与正电荷移动方向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
(2)材料三中“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说明氮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增加,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
(3)析电子和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偏转方向相反的原因:电子和a粒子带不同种电荷,二者以相同方向运动时形成的电流方向相反,磁场方向不变,受力方向相反。
14.(2023八下·温州期末)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之一,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总量.
(1)图甲是肺泡处气体交换的模式图,图中表示氧气的是   .(选填“a或b”)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初二女生的肺活量合格等级为1500毫升及以上.图乙为小红自制的简易肺活量测试仪,将容积为2.5升的矿泉水瓶进行5等分,并标上刻度线.现往瓶中装满清水,当小红一次尽力吸气后,通过吹嘴向瓶中吹气,若小红的肺活量达到合格等级以上,则水位至少下降至刻度线   .(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3)根据呼吸方式不同,可将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如图丙),胸式呼吸主要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腹式呼吸主要以横膈膜的上下运动为主.小明查阅资料获知横膈膜运动比肋骨运动引起的胸腔体积变化更大,请判断哪种呼吸方式能更大地提升肺活量,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b
(2)2
(3)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以横膈膜的运动为主,其引起的胸腔体积变化量更大,使肺部扩张更大,肺内压减小更多,进入的气体量更多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肺部气体交换为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气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解答】(1)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所以b是氧气;
(2) 若小红的肺活量达到合格等级以上, 合格等级为1500毫升及以上 ,所以水被排出1500mL,剩余体积占总体积的.所以水位至少下降至刻度线2;
(3)因为腹式呼吸主要以横膈膜的上下运动为主. 横膈膜运动比肋骨运动引起的胸腔体积变化更大, 所以 腹式呼吸能更大地提升肺活量 。
15.(2023八下·温州期末)如图是法拉第1831年发明的圆盘发电机工作原理图。一个可绕固定轴转动的铜盘,铜盘的一部分处在U形磁铁中,电刷与铜盘的边缘连接且接触良好,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表串联在铜盘中心O和电刷之间。闭合开关,用力转动手柄使铜盘旋转产生电流。
(1)圆盘发电机工作时将   能转化为电能。
(2)小明发现圆盘发电机工作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即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列举1种)
(3)闭合开关后,当沿一个方向转动手柄使铜盘匀速旋转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若要改变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请提出1条可行的措施:   。
【答案】(1)机械
(2)磁铁周围的磁场太弱
(3)改变手柄的转动方向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解答】(1)圆盘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小明发现圆盘发电机工作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即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磁铁周围的磁场太弱;
(3)闭合开关后,当沿一个方向转动手柄使铜盘匀速旋转时,灵敏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若要改变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可行的措施为:改变手柄的转动方向。
16.(2023八下·温州期末)蓝莓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浆果之王”,适宜种植在疏松、透气性较强、排水性能良好、有机物含量高的沙质土壤中.
(1)在空气湿度大的夏季清晨或夜晚,蓝莓的叶片常出现“吐水”现象,即叶片边缘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如图甲).小明查阅资料发现,蓝莓叶片边缘有排水孔,其体内多余的水分会从排水孔流出.由此推测,此时蓝莓根部吸水能力增强,但无法继续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出现“吐水”现象.则此时叶表皮的气孔与保卫细胞所处的状态是图乙中的   .(填数字序号)
(2)某同学取一块经过充分干燥的沙质土壤块,测定其中的有机物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据此可知,该干燥的沙质土壤块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为   .(用和表示)
(3)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空气流速等因素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度.为了探究空气流速对蓝莓蒸腾作用强度的影响,小明选择以下装置和器材进行实验,各种器材数量充足.
实验器材: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若干带有新鲜叶片且大小相近长势良好的蓝莓枝条、微型风扇、红墨水、凡士林、刻度尺、秒表、剪刀、记号笔、注射器等.
请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
【答案】(1)②
(2)
(3)答题要点:自变量的设计(空气流速)、无关变量的控制(叶片总面积、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因变量的观测(细玻璃管中液柱的移动)、减小实验误差(多次实验)、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5分)满分示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取三个装置标记为A、B、C,并分别装满染红的清水;②选择大小相近、长势相同、叶片数量相同的新鲜蓝莓枝条,伸入广口瓶内,并用凡士林密封,A组不吹风,B组、C组分别置于微型风扇30厘米与60厘米处;③用注射器向细玻璃管内注如红墨水并形成一段红色水柱,并用记号笔标记位置;④将装置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适宜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刻度尺测出红色水柱向左移动的距离,分别记为;⑤比较和的大小关系,重复实验,比较平均值并得出结论.
【知识点】蒸腾作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气孔,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也可见到,但多数沉水植物则没有。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
【解答】(1)因为蓝莓根部吸水能力增强,但无法继续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所以气孔处于关闭状态,即处于②状态;
(2)充分灼烧后,减少质量即为有机物质量,所以干燥的沙质土壤块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为
(3)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 ,实验注意控制变量,空气流速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注意准确记录细玻璃管中液柱的移动。多次实验得到普遍结果。
17.(2023八下·温州期末)“立柱式”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如图甲),具有缓解耕地紧张、产量高、节
约成本等优点。立柱式无土栽培模式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①多根直立式栽培柱置于同一个大棚中,大棚顶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每根栽培柱底部安装360°旋转的转盘,栽培柱侧面有序错位排布数十个种植口。
③种植口内部中空,每个种植口底部与栽培柱顶部的储液箱、底部的集液槽通过管道连通。
④种植口内一般选择生长高度不超过40cm的果蔬作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立柱式”无土栽培模式能缓解耕地紧张、提高作物产量和节约成本等优点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立柱栽培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立柱可360°旋转,采用透明大棚,种植口有序错位排布,选择生长高度不超过40cm的果蔬作物,这些措施可以提供光能利用率,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棚具有保温作用,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储液箱的营养液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种植口中有进液管道与排液管道,避免积液过多,使根系正常进行呼吸作用,促进生长。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可从光能利用率、保温作用和呼吸作用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 立柱栽培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立柱可360°旋转,采用透明大棚,种植口有序错位排布,选择生长高度不超过40cm的果蔬作物,这些措施可以提供光能利用率,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棚具有保温作用,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储液箱的营养液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种植口中有进液管道与排液管道,避免积液过多,使根系正常进行呼吸作用,促进生长。
18.(2023八下·温州期末)大棚内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某小组设计一款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节装置。当白天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可补充二氧化碳,使其维持稳定,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天黑后打开风扇使棚内外空气流通,适当排出棚内二氧化碳。如图甲为该装置原理模型图。反应容器中上方液体为稀盐酸,下方为石灰石固体颗粒。容器中间上下夹层为多孔结构,通过活塞的移动调节液体流量。
【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12伏。当通过电磁铁L1线圈中的电流达到0.2安时衔铁被吸下。
Rx是光敏电阻,其阻值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下表。
光照强度(勒克斯) 100 900 1800 2700 3600 4000
光敏电阻(欧) 65 35 20 13 8 3
【工作电路】Ry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中虚线①所示。固定电磁铁L2,通电时具有磁性,吸引磁铁带动活塞一起向左移动,打开容器,反应进行。断电后弹簧复原,活塞闭合。
(1)当闭合开关S2,当电流通过电磁铁L2线圈时,电磁铁L2的A端为   极。
(2)晚上大棚内需要开启风扇适当排出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3)当大棚内光照强度达到1800勒克斯时,启动二氧化碳补充装置,求滑动变阻器Ro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
(4)为提升果实产量,大棚内植株在从幼苗期过渡到开花结果期时,应更换气敏电阻为Ry'以确保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并维持在更高水平。请在图乙中绘制气敏电阻Ry'的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大致曲线②。
【答案】(1)南
(2)天黑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如果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呼吸,需适当排出。
(3)解:查表得,当光照强度为1800勒克斯时,Rx=20Ω
当电流达到0.2A时,衔铁被吸下,此时

Ro=R总-Rx=60欧-20欧=40欧
答:滑动变阻器阻值Ro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为40欧。
(4)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L2的磁极方向;
(2)呼吸作用虽然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气体,但是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对呼吸作用进行抑制;
(4)根据表格确定光照强度为1800勒克斯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再根据 计算电流为0.2A时总电阻大小,最后根据 R0=R总-Rx 计算R0的阻值。
(4)根据“ 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并维持在更高水平 ”分析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电磁铁L2线圈上电流向下。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指向B端,则B端为电磁铁的N极,A端为S极。
(2)晚上大棚内需要开启风扇适当排出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天黑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如果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呼吸,需适当排出。
(4)根据“ 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并维持在更高水平 ”可知,在达到原来的二氧化碳的最大浓度下不会停止反应,而是会继续工作,那么说明此时电磁铁的磁场比原来强,电流比原来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气敏电阻的阻值比原来小,如下图所示:
19.(2023八下·温州期末)如图甲为项目化学习小组制作的简易便携式制氧机和双孔鼻氧管示意图。使用时,将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固体颗粒置于发生装置内,加水反应产生氧气,通过加湿装置后导出,经双孔鼻氧管出气孔进入人体供给呼吸。
简易便携式制氧机性能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操作性定义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产氧纯度 药品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中氧气所占的体积比。 93%以上 85%~93% 85%以下
产氧速率 ① ≥5升/分钟 3~5升/分钟 <3升/分钟
(1)【量表设计】请完善评价量表中①的内容:   。
(2)【指标评价】小组同学在发生装置中放入488克过碳酸钠,待药品完全反应后,共收
集到55升气体,请通过计算对该制氧机的“产氧纯度”这一指标进行评价。(过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气=1.28克/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项目拓展】进入人体肺部的氧气浓度超过60%会导致氧中毒,因此,制氧机制得的高浓度氧气需要与外界空气混合降低浓度后再进入人体。假设鼻氧管气体中氧气浓度为90%,空气中氧气浓度为20%;佩戴者鼻孔横截面积为S,鼻氧管的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2(如图乙)。忽略气体流速的影响,为了确保进入人体肺部的氧气浓度不超过60%,则S1和S2的大小关系应满足:S1:S2≥   。
【答案】(1)单位时间内
(2)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
∴该简易便携式制氧机的“产氧纯度”指标评定为:合格。
(3)7:4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产氧速率的表示方法解答;
(2)写出过碳酸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过碳酸钠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根据计算生成氧气的体积,最后计算产氧纯度,并与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即可。
(3)鼻孔的横截面积等于鼻氧管的出气孔面积和吸入空气的管子面积之和,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1)根据产氧速率的单位“升/分钟”可知,它的操作性定义①应该为: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3)设鼻氧管的横截面积为S2,吸入空气的横截面积为S',
那么得到:;
解得:S2:S'=4:3;
而鼻孔的横截面积等于鼻氧管的出气孔面积和吸入空气的管子面积之和,
即S1:S2=(4+3):4=7:4。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