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15:01: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培养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语言运用 积累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思维能力 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特点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重点)
审美创造 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难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ēn) 拨款(bō) 建树(shù)B.遗嘱(shǔ) 诺贝尔(nuò) 巨额(é)
C.评定(píng) 炸药(zhà) 授奖(shòu) D.颇有(pō) 仪式(yí) 渗透(ch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 联盟 拔款 卓有成就 B.仪式 巨额 评义 一马当先
C.基金 钞票 吞食 徒有虚名 D.粉碎 安慰 式样 悔人不倦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
B.从即日起,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C.低碳生活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出门选乘公交车等……
D.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B.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
C.诺贝尔奖科技类奖项的评选标准,历经多次变革,有的内容甚至违背了诺贝尔本人。
D.诺贝尔在少年时代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并因此做过想当诗人的“雪莱梦”。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无论何时捧读这些遗嘱,都能感受到一股特别的力量。(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附)
C.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成绩显著)
D.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立的功绩)
6.“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告诉了我们哪些新闻信息( )
A.时间 地点 事件 B.届次 奖名 结果 C.时间 事件 人物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取句子主干为:评议权属于评委会。
B.“巨款”是名词,“投资”是动词。
C.“这”是代词,“但”是连词。
D.“设立诺贝尔奖金”是动宾短语,“合法拥有者”是偏正短语。
8.下面是小明准备的有关“诺贝尔奖”的新闻素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具体来说,瑞典学院的评语中写道:“古尔纳在处理‘难民经验’时,重点是其身份认同。他书中的角色常常发现自己处于文化和文化、大陆与大陆、过去的生活与正在出现的生活之间——一个永远无法安定的不安全状态。”
②颁奖词写道:“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和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们的处境所具有的坚定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③这种描述非常类似于社会学者齐美尔所说的“边缘人”,古尔纳的写作大多在其“流亡”期间完成,但都与其故乡相关。
④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
⑤或许也正是古尔纳文学书写的这种边缘性,使得瑞典学院评述:“记忆,永远是古尔纳笔下重要的主题。”
A.④①③⑤② B.②④①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②③⑤①
二、填空题
9.常识填写。
⑴消息的五结构是: 、 、 、 和 。
⑵消息的主要特点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8页
三、语言表达
10.新闻点评,指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写一段新闻点评,不超过100字。
10月1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名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广场和附近区域的地面上满是垃圾,影响了天安门附近的景观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12.学校开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2024年12月13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学校定于当日( 周五 )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提醒大家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周年祭”演讲比赛,下面是明明同学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和“   ”对调。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
(3)下面是小亮同学摘录的一篇2018年国家公祭日的新华微评,请你给这篇微评补写个题目。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个字。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响彻南京全城的凄厉警报,是对死难同胞的无尽缅怀,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的厉声控诉。今年以来,已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人世,但那一段黑暗岁月永远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经战争洗礼,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不曾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训中激发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才能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则消息中,作者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遣词造句非常严谨。请以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为例,加以分析。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别概括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假如让你去采访其中的一位,你会设计怎样的问题?
我采访__________
采访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天下
据新华社讯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6国科学家,今天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为破译这本蕴藏着生命奥秘,决定人的生老病死的“天书”,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由关、日、德、法、英和中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
去年9月,我国获准加入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l%,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我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从此,北京与上海等地科学家联手向这一生命科学的高峰发起冲刺。仅用了半年时间,我国科学家就基本完成了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破译了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这标志着我国为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按照设想,碱基对测序完毕之后,科学家将分析碱基对如何组成基因以及各种基因有什么功用等。弄清全部基囚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将为人类征服多种疑难病症铺平道路。
“人类基因组工程”破译出的人类遗传密码基本数据,将无偿供全世界研究者使用。据悉,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2001年6月完成所有测序分析工作。
这则消息的主标题和副标题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 (写出首尾句)。消息的导语报道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说明消息的主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这句话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哪个词能与“不仅”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新闻,完成题目。
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王鹏程 于军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途经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时,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探访:难堪的风景
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10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黄红梅说,每天上午7时到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3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牌照为“京GRE×××”的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上前制止时,有时遇到对方的抢白。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
调查:隐形的杀手
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两重的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公里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途中,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而车窗抛物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曾被一辆出租车撞飞,所幸只是皮外伤。
建议:处罚下猛药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现。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稍纵即逝,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天降横祸”的风险。
2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主标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内容。
B.“探访”部分介绍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环卫工黄红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
C.文中的插图,描绘了行驶中的小轿车被前方面包车上抛出的酒瓶砸中的场景,意在配合这则新闻,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
D.记者报道这则新闻,主要是告诉人们:“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会威胁行车安全,不容忽视。
22.新闻从“张先生高速公路上驾车被矿泉水瓶砸碎挡风玻璃”写起,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这则新闻内容,探究“车窗抛物屡见不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25.【片段仿写】请你运用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写一则身边的消息。(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C
【解析】A.颁发(bēn)——(bān);B.遗嘱(shǔ)——(zhǔ);D.渗透(chān)——(shèn);
故选C。
2.C
【解析】A.“拔款”——“拨”;B.“评义”——“议”;D.“悔人不倦”——“诲”;
故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
A.“四、五百”表约数,不用顿号,应删去顿号;
C.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可删去其一;
D.冒号后两个分句并列,中间用分号,故将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
故选B。
4.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C.成分残缺,可在句末添加“的意愿”。
故选C。
5.A
【解析】A.“颁发”在这里是“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的意思。故选A。
6.B
【解析】“首届”是届次。“诺贝尔”是奖名。“颁发”是结果。故选B。
7.B
【解析】“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中的“投资”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投资”是名词,而不是动词。故选B。
8.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给语段可知,这是一则新闻的素材,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据此分析即可。纵观所给句子可知,主要阐述了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故第④句应放句首;第②①句具体写给他的颁奖词和评语,这两句应紧承其后;从第③句中“这种描述”可知,它应该放在第①句的后面;第⑤句是对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文学书写特点的补充说明,故应放在最后。故选C。
9. (1)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用事实说话
【解析】此题考查的生对新闻知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消息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据此作答即可。
10.示例: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后出现的垃圾遍地的不文明现象,暴露了时下我国公民的文明素养、公德修养还有很大的缺失,说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已经非常必要和重要。
【解析】解答此题要看懂新闻内容,要能“透过现象谈本质”,针对天安门“广场和附近区域的地面上满是垃圾”的现象,点评要从对不文明现象的批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角度来拟写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它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它的新颖或者说它的难点在于,既要看懂新闻,又要跳出新闻可问题。这里的跳出新闻,不是不要新闻内容本身,而是不能游离新闻本身,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11.不能删去。“瑞典3个,挪威1个”,准确地表明了4个机构的构成情况,避免了歧义;去掉后,容易使人理解为瑞典和挪威各2个,与事实不符,违背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解析】【分析】考查病句的语病,也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瑞典3个,挪威1个”,去掉后,容易使人理解为瑞典和挪威各2个,与事实不符,加上后准确地表明了4个机构的构成情况,避免了歧义。
【点评】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程度、状态、性质、范围、数量、表估计、时间使用表程度的“最长”一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严密性、准确性、空间、频率等。如“最完整、规模最大”中的“最”,“热点之一”的“之一”。
12.【答案】(1)示例:
通 知
学校定于2019年12月13日( 周五 )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
××学校校团委
2019年12月11日
(2)批判;揭露;和平;的理念
(3)示例:铭记苦难,开创未来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写一则通知,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通知的格式写作。第一步标题(第一行正中间):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通知”两个字。第二步写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内容、活动时间、地点以及具体要求。第三步落款(分两行写在右下面):落款注明发通知的单位,并盖章,写明发通知的时间。
⑵按照逻辑应该是先揭露再批判,因此应把“批判”和“揭露”调换。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理念”。
⑶结合这则评论内容分析,这则评论从公家公祭日的警报写起,重点表述了缅怀历史、牢记苦难的必要性要重要性: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训中激发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才能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概括来说就是:铭记苦难,开创未来。因此可以用此句作为标题,也符合题目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个字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 示例:
通 知
学校定于2019年12月13日( 周五 )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
××学校校团委
2019年12月11日
⑵批判;揭露;和平;的理念
⑶ 示例:铭记苦难,开创未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写作通知的能力。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会经常用到通知这种应用文,写作时首先要掌握它的写作格式,然后把有关内容写清楚即可。
⑵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句子的病因大概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多余或残缺。修改方法是补法,删法和换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修改即可。
⑶本题考查给文章拟标题的要求,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文章标题的作用: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作文章线索;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⑦吸引读者兴趣。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据此和题目要求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解析】本题考查新闻题材的常识。
首先了解消息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此文导语为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压缩为: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充分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分析。
建树,有动词的意思,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也有名词的意思表示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这里当名词用。“颇有建树”意思是指在某些方面很有功绩,或者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常用来称赞别人。根据“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是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很大成就,成绩丰硕。这个词语准确地评价了普吕多姆的成就,体现消息语言的客观、严谨的特点。
第③段介绍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与地点。
第④段介绍诺贝尔奖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结合第③段中的“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可得出:第③段介绍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与地点。
结合第④段中的“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可得出:第④段介绍诺贝尔奖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
示例一:莫爷爷,您好!我是××中学校报小记者×××。请问:文学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有什么作用?
示例二:屠老师,您好!我是××中学校报小记者×××。请问:要想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中学时代该做怎样的准备呢?(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采访并设计采访问题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有称呼,接着自我介绍,然后结合被采访者的身份提出相应的采访问题,语言流畅、有礼貌。
示例一:莫爷爷,您好!我是××中学校报小记者×××。请问:我想成为像您这样的文学家,现在该怎么努力呢?
示例二:屠老师,您好!我是××中学校报小记者×××。请问: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又是怎样克服的?
主标题: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副标题: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天下。
【解析】新闻往往有多行标题。主标题是指一篇文章的大标题,用来提出文章中心或主旨;副标题是指用来解释主标题的话,跟在主标题后。所以根据该新闻的标题可以分析得出正标题是: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副标题是: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天下。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的意义,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这项科研成果的深远影响。
【解析】一般情况下,一则新闻的导语为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起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此导语为第一段,写出首尾句即可。“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交代了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的意义,这项科研成果的深远影响。“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6国科学家”交代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
①人类基因组所含基因数目及分布。②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③我国加入这一计划的时间及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破译人类遗传密码是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程。④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2001年6月完成所有测序分析工作。
【解析】考查概括内容。做此题首先要阅读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了解新闻内容,抓住表述的要点,梳理内容,抓住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概括。阅读第二段,“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由关、日、德、法、英和中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可概括出:人类基因组所含基因数目、分布及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阅读第三段,“我国获准加入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l%,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我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可概括出:我国加入这一计划的时间及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第四段“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第五段“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2001年6月完成所有测序分析工作。”据此整理分条作答。
20.议论性语句。突出强调这项科研工程对生物学领域和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
【解析】“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揭示“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意义,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这项科研工程对生物学领域和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不仅”指不止这一个,还有类似的。从选段中找出与之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也”。“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两个词是呼应的。
21.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车窗抛物屡见不鲜”概括了主要内容,主标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表明了作者的观点;B.“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有误,应为:点明车窗抛物给环卫工作带来的麻烦;C.“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有误,意在说明车窗抛物不仅会危害交通安全,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故选D。
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引出“车窗抛物”这一话题。
【解析】考查分析首段作用。
首段从“张先生高速公路上驾车被矿泉水瓶砸碎挡风玻璃”写起,以热点新闻事件引出“车窗抛物”这一话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中探访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3月23日下午4时许,而本文发表时间是3月24日,仅一天之差,这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访经过是真实的,有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具体人物、事件经过;二是新闻中还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三是新闻中提供了许多准确的数据。
【解析】考查分析新闻特点。
根据“3月23日下午4时许”可知,新闻中的探访环卫工作事件发生在是3月23日下午4时许,本文的发表时间是3月24日,也就是探访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根据“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可知,采访事件有具体的地点,真实的人物,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根据“在时速约100公里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可知,文中这些准确详实的数据也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24.①人们对“车窗抛物”这种陋习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车窗抛物”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陋习,还具有危害性,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②一部分人的文明素养不高,心存侥幸,知法犯法。③现有法律或条例处罚力度较轻。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上前制止时,有时遇到对方的抢白。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可知,人们对“车窗抛物”这种陋习的认识不到位。
根据“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可知,一部分人的文明素养不高,心存侥幸,知法犯法。
根据“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可知:现有法律或条例处罚力度较轻。
25.例文:
实验中学八(1)班开展“好新闻奖”评选
2017年9月3日,实验中学八(1)班举行“好新闻奖”评选活动。共有八篇新闻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拿着自己搜集到的新闻,踊跃参加,积极展示。按照同学们共同拟定的评选标准,《多地出台小学升初中新政,多校划片成热点》《义务教育按成绩分班为何禁而不止》等获得“好新闻奖”。通过“推选好新闻”活动,我们学习到了新闻知识,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体验到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拥有了胸怀天下的气度。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消息的写作练习。消息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可以仿照《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然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背景材料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按照这样的方法,选择身边的“新闻事件”,按照“倒金字塔结构”的方法写作即可。
【点睛】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其特点是:真实性——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弘、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新闻中所列举的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事实。时效性——就是要及时。准确性——指的是在新闻写作表现方式和技巧中要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