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23: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朗读课文,欣赏两篇短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2.分析文中景物的不同特色,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即游记。
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游的地点。
点明时间。
记:
承天寺:
夜:






苏 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开创了宋词中豪放词派,“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赤壁赋》,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元丰三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
本文就是作者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记”是通过记事、记物、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的一种文体,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小石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都是“记”中的名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hénɡ),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bǎi)?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户〕门。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欣然〕高兴的样子。 〔交横〕纵横交错。
〔念〕考虑,想到。 〔盖〕大概是。
〔相与〕共同,一起。 〔但〕只是。
怀民亦未寝,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与步于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译 文
记承天寺夜游
赏月缘由
庭下月景
月色入户
寻张怀民
贬居寂寞
愉悦苦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愉快得意
沉醉山水
(叙事)
(写景)
(抒情)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景色宜人
——点睛之笔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解衣欲睡”是说长夜寂寥,百无聊赖。“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生动,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赏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念”字。
“念”字,隐含知音难得之感慨,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动,由欢欣转入思考,感情因之显得跌宕起伏。
赏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念”字。
“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抑郁寡欢之情。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以新颖的比喻描写庭院的月景。“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作者是如何描绘庭院月景的?
这两个问句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感情尽在其中。
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该句是作者的自宽自慰。虽遭贬谪却能欣赏到自然美景,这是那些追名逐利之人无法感受到的,透出一种旷达、乐观的情怀。意虽平淡,却含蓄深沉,回味无穷。
赏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与“闲”字有关的语句有:“解衣欲睡,月色入户”(说明门庭冷落);“念无与为乐者”(表明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闲”字含蓄地体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既有赏月的闲情雅致,又有郁郁不得志的惆怅情怀。

古今异义
月色入户(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古义:门。今义:人家,住户。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
古义:共同,一起。今义:相处。
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
念无与为乐者(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代词,……的人
助词,与“如”连用,可译为“像……的”
一词多义
念无与为乐者( )
能与其奇者( )


介词,和、跟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文言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
省略句:解衣欲睡( )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也”表判断
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
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作者描绘庭院的月景,富有特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旬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推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在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作者抓住月光的空明澄澈,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月夜之景。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本文写景,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无不显露出作者那微妙变化的思想感情。结尾更是用“闲人”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仍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