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必修2(鲁科版)(课时作业+学案):第1章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必修2(鲁科版)(课时作业+学案):第1章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30 22:43:28

文档简介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习目标
1.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2.知道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与元素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能力的关系。
3.知道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4.应用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解决问题。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
【交流研讨1】
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如何递变的?
【交流研讨2】
尝试根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方法导引1】
阅读教材P22方法导引,了解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的判断方法:
(1)比较元素的单质跟 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 ;
(2)比较元素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强弱,一般说来, 越强,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实验探究】
元??? 素



单质与水反应
?
单质与盐酸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碱? 性
结?? 论
【拓展研究】
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还有:
(3)比较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对位置,金属元素越靠前,其失电子能力 ;
(4)依据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作还原剂的金属的失电子能力 作还原产物的金属的失电子能力。
(5)比较简单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简单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失电子能力越 。
【例1】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例2】(双选题)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性:NaOH>Mg(OH)2>Al(OH)3
B.原子半径:NaC.离子的氧化性:Na+D.单质的还原性:Na【方法导引2】
阅读教材P22方法导引,了解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
(1)比较元素的单质跟 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跟氢气反应,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说明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则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强弱,一般说来, 越强,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
阅读课本21—22页阅读探究内容,填表:
元???? 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气态氢化物
化学式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酸? 性
结???? 论
?
【拓展研究】比较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还有:
(3)比较简单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简单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 。
(4)依据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氧化剂的非金属的得电子能力 作氧化产物的非金属的得电子能力。
【例3】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得电子能力强的是(  )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4】(双选题)已知X、Y、Z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减小?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归纳总结】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第三周期为例)
1.通过研究发现:在第三周期元素中,从钠到氯, 。
2.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 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 (稀有气体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原子的失电子能力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 ,氧化性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酸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当堂检测】
1.下列能说明氯气是强氧化剂的是(  )
A.易失去电子
B.易得到电子
C.失电子的数目多
D.得电子的数目多
2.下列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  )
A.水       B.氯化氢 C.溴化氢 D.碘化氢
3.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得电子能力强的是(  )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若R(OH)n为强碱,则W(OH)m也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B.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ⅦA族的为最大
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6.判断正误。
(1)还原性:Na>Mg>Al。(  )
(2)氧化性:Na+>Mg2+>Al3+。(  )
(3)碱性:Mg(OH)2>NaOH>Al(OH)3。(  )
(4)金属原子失电子数目越多,还原性越强。(  )
(5)金属钠可以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镁。(  )
7.判断正误。
(1)酸性:H2SO3>HClO,所以非金属性:S>Cl。(  )
(2)稳定性:HF>H2O>NH3>CH4。 (  )
(3)还原性:S2->Cl-,氧化性:S>Cl2。(  )
(4)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
(5)H2S通入氯水中可以发生反应:H2S+Cl2===S↓+2HCl。(  )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  )。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2.已知X、Y、Z、T四种元素,X、Y在反应时各结合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放出的能量Y>X;氢化物的稳定性HX>HT;原子序数T>Z,其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其离子半径Z>T,这四种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从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
A.X、Y、Z、T B.Y、X、Z、T
C.X、Y、T、Z D.Y、X、T、Z
3.有三种金属元素A、B、C,在相同条件下,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则这三种金属元素的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B>C>A D.C>B>A
4.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
A.原子半径:OB.酸性:H3PO4C.稳定性:PH3>H2S>HCl
D.碱性:NaOH>Mg(OH)2>Al(OH)3
5.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6.下列能说明金属Na比金属Mg活泼的是 (  )。
A.Na能与冷水反应,而Mg与冷水不反应
B.Na的原子半径比Mg的大
C.Na的最外层电子数比Mg的少
D.Na的密度比Mg的小
7.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Na<Mg<Al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离子半径:Na+>Mg2+>Al3+
D.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
8.可以验证硫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元素的原子弱的事实是 (  )。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的大 ②HClO的氧化性比H2SO4的强 ③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 ④HCl比H2S稳定 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⑥Cl2能与铁反应生成FeCl3,硫与铁反应生成FeS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A.①② B.⑤⑥
C.①②⑤⑥⑦ D.③④⑥⑦
9.用“>”或“<”填空:
(1)酸性:H2CO3________H4SiO4,H4SiO4________H3PO4。
(2)碱性:Ca(OH)2________Mg(OH)2,Mg(OH)2________Al(OH)3。
(3)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O________H2S,H2S________HCl。
(4)还原性:H2O________H2S,H2S________HCl。
(5)酸性:H2SO4________H2SO3,HClO4________HClO。
从以上答案中可以归纳出: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________;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________;
③元素的________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________;
④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其还原性越________;
⑤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其成酸元素价态越高,其酸性越________。
10.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
(4)第3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大于________(填化学式)。
11.阅读下面的信息,推断元素及有关物质,按要求回答:
信息①:X、Y、Z、W是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根据信息①:X一定不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 B.碳
C.氧 D.硫
信息②: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可能有一种是铝元素?________。
信息③: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信息④: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生成白色沉淀物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信息⑤:X与W同主族。
(5)X与浓硫酸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有关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1)把与下列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Ⅱ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________。
②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________。
③F-、Na+、Mg2+、Al3+的离子半径________。
(2)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4∶3;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
①X为________(元素名称),Y为________(元素符号),Z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②工业上制取单质M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D3.B4.C5.B6.A7.A8.D
9.(1)> < (2)> > (3)> < (4)< > (5)> > ①强 ②强 ③非金属性 强 ④弱 ⑤强
10.(1)7 K2O、K2O2、KO2、KO3(任选2个)
(2)He、Ne、Ar(3)C、H (4)Na(5)NH3 SiH4
11.(1)AD (2)可能 (3)Mg(OH)2 (4)SiO+2H++H2O===H4SiO4↓或SiO+2H+===H2SiO3↓
(5)C+2H2SO4(浓)CO2↑+2SO2↑+2H2O
12.(1)①b ②c ③a
(2)①氢 O  ②SiO2+2CSi+2CO↑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2课时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第ⅠA族、ⅦA族元素为例)。
2.能根据同主族中熟悉元素的性质特点预测不熟悉元素的性质。
3.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区域元素的应用。
引入: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如何递变的?那么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无规律呢?
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交流研讨】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何特点?请你推测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
1.以第ⅦA族(F、Cl、Br、I)为例
阅读教材P22,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元???? 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气态氢化物
化学式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酸? 性
结???? 论
?
2.以第ⅠA族为例
【实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
【预测】 金属钾的性质:
【实验】观察金属钠和钾与水反应的情况,并记录现象。
【现象】
【结论】
【归纳总结】
根据实验预测ⅠA族其他元素单质的性质。并阅读教材P24页,完成下面总结
(1)碱金属元素
(2)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 ,
递变性 。
【归纳总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主族元素原子的 相同,但从上到下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所以同主族元素性质有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 ,氧化性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酸性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与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例2】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B.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元素周期表的其它应用
根据在周期表中位置接近的元素性质相似,可利用元素周期表寻找新材料:半导体材料在 寻找;催化剂在 寻找;在 可找到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合金材料;含 元素的化合物可用于制作农药;
【归纳总结】
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
【例3】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Ⅳ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
A.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铅的强
B.它的金属性比铅的强
C.它具有+2、+4、+5价
D.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
【例4】如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B>C>A?
B.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C.B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D.C元素是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主族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增强
B.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氧化性逐渐增强
C.同主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逐渐增大
2.下列元素都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则它们形成的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是(  )
A.F B.Cl C.Br D.I
3.下列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2S>H2O
B.酸性:H2SO4>HClO4
C.熔点、沸点:S>O2
D.原子半径:Se>Te
4.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K>Na>Li
B.碱性:LiOHC.还原性:K>Na>Li
D.氧化性:Cs+>Rb+>K+
5.近年来,我国在超导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铊(Tl)是超导体的组成成分之一,铊位于第六周期ⅢA族,下列对铊的性质推导可能正确的是(  )
①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②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③Tl3+的氧化能力比Al3+的强
④单质能跟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盐
A.①④       B.②③
C.只有① D.只有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H4比CH4稳定
B.O2-还原性比S2-强
C.Na和Cs属于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
D.把钾放入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可制取金属钠
7.砷为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
B.可以有-3、+3、+5等多种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
8.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七周期第Ⅳ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
A.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铅的强
B.它的金属性比铅的强
C.它具有+2、+4、+5价
D.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
9.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18号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1)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2)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
(3)单质还原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4)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5)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________。
(6)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的元素是____。
(7)常温下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氧化物是________。
10.依次写出H2与F2、Cl2、Br2、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
A.制催化剂的材料
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制农药的材料
D.半导体材料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N、O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
B.Li、Na、K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C.Na、Mg、Al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D.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得电子能力增强
B.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C.同周期元素中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D.酸性:HClO4>H2SO4>H3PO4
4.X、Y是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5.可能存在的第119号元素,有人称“类钫”,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
B.“类钫”属过渡元素,具有放射性
C.“类钫”单质的密度小于1 g·cm-3
D.“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6.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三种元素中,X的非金属性最强
B.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氢化物弱
C.X的单质的熔点比Z的低
D.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7.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8.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9.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1.43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已知,元素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处于第ⅠA族的有________,处于第3周期的有________(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2)元素④与元素⑦相比较,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________(填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3)元素①、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X、Y、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是________,Y是________,Z是________。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11.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Y与X相邻,Z与W也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是________,Z是________,W是________。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B、C、D、E、F为六种20号以前的元素,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B同周期,两者相隔一元素;B、E同主族相邻,A、B、E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0。C是所有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F能形成CF型化合物。元素D的最高价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回答:
(1)写出各元素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2)A、E、F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比较C、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
(3)比较A、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比较E、F氢化物的还原性:__________。
答案:
1.D2.C3.D4.C5.A6.C7.A8.C
9.(1)③⑥ ②④⑤⑥⑧ (2)NH3 (3)2Na2O2+2CO2===2Na2CO3+O2
10.(1)氢 氮 氧 (2)N2O5 (3)NH OH-(4)NH4NO3
11.(1)否 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2)N O S (3)硫酸铵(NH4)2SO4
12.(1)碳 氧 钠 铝 硫 氯 (2)HClO4>H2SO4>H2CO3 NaOH>Al(OH)3 (3)H2O>CH4 H2S>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