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必修2(鲁科版)(课时作业+学案):第2章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必修2(鲁科版)(课时作业+学案):第2章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30 22:45:55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1.下列反应体系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Cl2溶解于水
B.氨气溶解于水
C.工业合成氨
D.水电解生成H2和O2与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
2.化学反应H2(g)+ ( http: / / www.21cnjy.com )I2(g)2HI(g)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和3 mol I2蒸气,充分反应后,该密闭容器内(  )
A.2 mol H2已耗尽
B.3 mol I2已耗尽
C.HI的物质的量等于4 mol
D.HI的物质的量少于4 mol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
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4.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速率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5.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
A.浓度的改变
B.压强的改变
C.使用了催化剂
D.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
6.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N—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7.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下列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单位时间内生成4 mol NO的同时,消耗4 mol NH3
C.NH3、O2、NO、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满足4∶5∶4∶6
D.单位时间里生成4 mol NO的同时生成6 mol H2O
8.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反应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HI%=I2%
④反应速率v(H2)=v(I2)=1/2v(HI)
⑤c(HI)∶c(H2)∶c(I2)=2∶1∶1
⑥v(HI)分解=v(HI)生成
⑦压强不变
A.①③⑤        B.②⑥
C.④⑤ D.④⑥⑦
9.右图是可逆反应X2(g)+3Y2(g)??2Z2(g)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t1~t2时,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
C.t2~t3,反应不再发生
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0.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一定时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1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
(1)该温度下,在2 L盛有Fe2 ( http: / / www.21cnjy.com )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10 min后,生成了单质铁11.2 g。则10 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述反应中某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体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12.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均为气态)间进行反应,其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依图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起始至t min(设t=5),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 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____状态,下列可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2∶3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生成1 mol Z的同时生成2 mol X
E.X、Y、Z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
F.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13.在2 L密闭容器中,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A点处,v(正)__________v(逆),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B点正反应速率(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4.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1的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两烧杯液体温度相同。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 g 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
(1)写出烧瓶中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烧瓶中气体呈________色。
(2)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向甲、乙烧杯中加NaO ( http: / / www.21cnjy.com )H固体和NH4NO3固体后,某同学又用温度计测量两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发现甲中温度________,乙中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现A瓶中气体颜色变深,B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4)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2.D3.C4.B5.D6.B7.A8.B9.D10.BD
11.(1)0.015 mol·L-1·min-1 (2)①CO(或CO2)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CO(或CO2)的质量不再改变
12.(1)2X(g)??3Y(g)+Z(g)(2)0.12 mol·L-1·min-1(3)化学平衡 D、F
13.(1)大于 大于 (2)b 1.510-3 mol/(L·s)(3)bc (4)bcd
14.(1)2NO2??N2O4 红棕
(2)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升高 降低 甲中NaOH溶解放热,中和HCl也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乙中NH4NO3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4)温度升高时,2NO2??N2O4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能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快慢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引入: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怎样比较和判断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的快慢
1.化学反应速率
【活动探究】请你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证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温度、溶液浓度、固体表面积等外界因素)将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怎样的影响?
试剂: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铁丝 ,盐酸(0.5mol/L,3mol/L),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二氧化锰,3%过氧化氢溶液。
仪器:试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
【小组探讨】
1.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所给的试剂分类,判断它们间哪些物质会发生反应?
2.我们应如何判断反应的快慢
3.根据方法导引和工具栏的提示设计实验:
【归纳总结】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 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里 来表示。
(3)符号:
(4)数学计算式:
(5)单位:
【交流研讨】
对化学反应 2SO2+O2 2SO3 ,请填写下列相关空格:
物质 SO2 O2 SO3
起始浓度mol/L 10 10 0
反应10min浓度mol/L 5 7.5 5
反应发生的时间min 10 10 10
反应速率mol L 1 min 1
反应速率比
【特别提醒】
①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值可能不同,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物质。
②同一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系数之比(可用于计算)。
【例1】反应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2.5 s C.5 s D.10 s
【例2】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联想质疑】①S在纯O2和空气中燃烧时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②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熄灭,而在O2中能复燃,为什么?
【实验探究】课本P41活动探究 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
【讨论结果】
1、不同反应物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反应物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3、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有无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5、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比较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大小
结论
【归纳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 。
(2)外因:通常情况下, 、 、 、
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此外,还有 、光波、电磁波、超声波、 等影响因素。
【例3】(双选题)下列措施对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硫酸反应制取H2时,选用浓硫酸?
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铝片改成铝粉
【例4】(双选题)在一定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下,100 mL6 mol/L的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钠固体 B.蒸馏水
C.硫酸钾溶液 D.烧碱溶液
【当堂检测】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
(2)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为mol·s-1或mol·min-1。(  )
(3)可以用任何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  )
(4)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一定不同。(  )
(5)v(H2)=1 mol·L-1·s-1表示1s内c(H2)的变化量为1 mol·L-1。(  )
2.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
方程式 ?N2+3H2 2NH3
起始浓度/mol·L-1 1.0 3.0 0
2秒末浓度/mol·L-1 0.6 1.8 0.8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时,其速率为(  )
A.0.2 mol·L-1·s-1 B.0.4 mol·L-1·s-1
C.0.6 mol·L-1·s-1 D.0.8 mol·L-1·s-1
3.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  )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4.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若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大于10 s D.小于10 s
5.反应A+B===C在温度T1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反应M+N===K在温度T2下进行,已知T1>T2,且A和B的浓度均大于M和N的浓度,则两个反应的反应速率(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同 D.无法确定
6.在下列事实中,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盛有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混合气体爆炸:_____________。
(2)熔化的KClO3冒出气泡速率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小的镁条和铝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食品易变质,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1 mol·L- ( http: / / www.21cnjy.com )1盐酸和0.1 mol·L-1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N2+3H2===2NH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5 min内NH 3的质量增加了1.7 g,则
v(NH3)=_____________________,
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
v(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2.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有一定限度,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3.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4. 掌握平衡的判断。
引入:观察下列各组化学方程式,寻找每组内两个化学反应的异同,谈谈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投影展示】
(1)2H2 + O2 2H2O (放热反应)
2H2O 2H2 + O2 (吸热反应)
(2)Fe + 2HCl(浓) == FeCl2 + H2↑
Fe + 2HCl(稀) == FeCl2 + H2↑
(3)2CO + O2 2CO2
二、化学反应限度
1、可逆反应
(1)定义 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例1】下列反应体系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Cl2溶解于水
B.氨气溶解于水
C.工业合成氨
D.水电解生成H2和O2与H2在O2在燃烧生成H2O
【例2】下列各组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2H2O2H2↑+O2↑ 2H2+O22H2O
B.NH3+CO2+H2O===NH4HCO3 NH4HCO3 NH3↑+CO2↑+H2O↑
C.H2+I22HI 2HIH2↑+I2↑
D.2Ag+Br22AgBr 2AgBr2Ag+Br2
【联想质疑】相当多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工生产中总是想尽可能的使化学反应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如何才能尽大可能地提高可逆反应的限度呐?
【交流研讨】反应2SO2+O2 2SO3,中SO2和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1、1mol·L-1,分析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并画出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像。
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 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 。
(2)特征:
①逆:即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           。
②动:即化学平衡是一种       ,反应并未     。
③等:即化学平衡的本质,v正    v逆,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不一定     ,但速率之比等于         。
④定:即化学平衡的现象,达化学平衡的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     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⑤变:化学平衡的前提,在       下的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     。
(3)标志(两大根本性标志):


【特别提醒】
①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进行最大限度。
②运用反应速率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要注意正、逆反应速率以及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
③气体密度、压强相等并不一定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过程称之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原因:条件改变,引起 发生相对改变,平衡才能移动。
【知识支持】2NO2 N2O4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红棕色 无色
【实验探究】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归纳: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与规律(其他条件不变)
条件 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
温度
气体压强
催化剂
【例3】(双选题)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例4】2.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HI的体积分数与I2的体积分数相等?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
⑤v(HI):v(H2):v(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当堂检测:
1.下列变化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HCl溶于水
B.SO2溶于水
C.食盐的结晶和溶解
D.2H2O2H2↑+O2↑和2H2+O22H2O
2.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H2+I2―→HI
C.NH3+HCl―→NH4Cl
D.SO2+O2―→SO3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特征是(  )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 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6、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7.COCl2(g)??CO(g)+Cl2 ( http: / / www.21cnjy.com )(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稀有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稀有气体。其中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转化率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该物质初始时的物质的量之比) (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快慢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B.升高温度可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使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C.等量的甲烷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火焰的温度比在空气中燃烧时高
D.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分别与相同质量的石灰石块和石灰石粉末反应,石灰石块的反应速率慢
2.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  )。
①升温 ②改变生成物浓度 ③增加反应物浓度 ④加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3.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能缓慢起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D.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4.亚氯酸盐(NaClO2)可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
液里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2 ( http: / / www.21cnjy.com )===4ClO2↑+H++Cl-+2H2O。分解时,才开始反应很慢,随后突然反应,更多的释放出ClO2,这是因为(  )。
A.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
B.溶液中的H+起催化剂的作用
C.溶液中的Cl-起催化剂的作用
D.逸出的ClO2使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降低
5.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
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D)=0.4 mol·(L·s)-1
B.v(C)=0.5 mol·(L·s)-1
C.v(B)=0.6 mol·(L·s)-1
D.v(A)=0.15 mol·(L·s)-1
6.将两种气体单质A2、B2(浓度均为1 mol·L-1)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
平衡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c(A2)=0.86 ( http: / / www.21cnjy.com ) mol·L-1,c(B2)=0.58 mol·L-1,c(C)=0.28 mol·L-1,则C的分子式为 (  )。
A.AB2 B.A2B3
C.A2B D.AB3
7.反应4A(固)+3B(气)===2C(气)+D(气),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0.6 mol·
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
B.分别用B、C、D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
D.在这2 min内B和C两物质的浓度都减小
8.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
的是 (  )。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9.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盐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的试管中,产生H2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图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0.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有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
(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
(3)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后很快产生大量气体:________;
(4)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
(5)同样大小的大理石分别在0.1 mol·L-1的盐酸和1 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
(6)夏天的食品易发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
11.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至2 min ,Z的平
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12.某课外兴趣小组对H2O2的分解速率做了科学探究,采集的数据见下表:
(1)表一:用10 mL H2O2制取150 mL O2所需的时间(秒)
   浓度时间(秒)     反应条件   30%H2O2 15%H2O2 10%H2O2 5%H2O2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热 360 480 540 720
MnO2催化剂、加热 10 25 60 120
请问:①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到5 mL 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测定结果见表二:
催化剂(MnO2) 操作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粉末状 混合不振荡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分钟
块状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分钟
①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作用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B2.B3.A4.C5.B6.D7.B8.C
9.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 盐酸浓度不断减小使反应速率减小
10.(1)光照 (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催化剂
(4)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5)反应物的浓度 (6)温度
11. 3X+Y??2Z 0.05 mol·L-1·min-1
12.(1)①温度 催化剂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或加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任选一个即可)
(2)①2H2O2H2O+O2↑ ②催化剂的聚集状态或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