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八年级上册语文 24.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八年级上册语文 24.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41:00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 24.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jì) 出入之迂也(yū)
B.叩石垦壤(kòu)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ěn)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éng) 一厝雍南(yōng)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BC.正确。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éng) ——(zēng)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 B.投诸/渤海之尾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ABC.正确。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承前省略了主语“帝”,“命”做句子的谓语,“夸娥氏二子”做“命”的宾语,“负二山”做“夸娥氏二子”的补语,谓语与宾语之间需停顿,宾语与补语之间需停顿。故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厝朔东,一厝雍南。
【答案】C
【知识点】愚公移山;通假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A项“反”通“返”,
B项“惠”通“慧”,
C项没有通假字,
D项“厝”通“措”。
故答案为:C
【点评】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通假字、文言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赞同)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B.寒暑易节(更替)
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D.惩山北之塞(苦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辨析。C:有误。虽:是“即使”的意思,而不是“虽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和判断,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二、填空题
5.古今异义
(1)达于汉阴   
(2)指通豫南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投诸渤海之尾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6)寒暑易节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北山愚公长息曰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11)惧其不已也   
【答案】(1)古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今义:不见阳光的地方
(2)古义:直;今义:手指
(3)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今义: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4)古义:相当于“之于”;今义:众,许多
(5)古义:肩负、扛;今义:负担
(6)古义:更替;今义:容易
(7)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不值得
(11)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依据平时学习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古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今义:不见阳光的地方 ⑵ 古义:直;今义:手指 ⑶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今义: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⑷古义:相当于“之于”;今义:众,许多⑸ 古义:肩负、扛;今义:负担 ⑹ 古义:更替;今义:容易 ⑺ 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⑻ 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⑼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⑽ 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不值得 ⑾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6.预学一朗读课文两遍,给下面词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太行   (háng xíng) 惩   (chéng chěng)山北之塞   sài sè)
荷   (hé hè)担 箕畚   (fèn běn) 始龀   (chèn chǐ)
智叟   (sǎo sǒu) 无穷匮   (guì kuì) 陇   (lǒng lóng)断
【答案】háng;chéng;sè;hè;běn;chèn;sǒu;kuì;lǒng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愚公移山
【解析】
①太行(háng):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
②(chéng)惩山北之塞(sè):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为......所苦。塞:阻塞。
③(hè)荷担:挑担子。荷:扛、挑。
④箕畚(běn): 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⑤始龀(chèn):刚刚换牙的年纪。龀,换牙。
⑥智叟(sǒu):聪明的老头。叟:老头。
⑦无穷匮(kuì):无穷无尽。匮:竭尽的意思。
⑧(lǒng)陇断:即垄断,即山冈高地阻隔。
故答案为:háng;chéng;sè;hè;běn;chèn;sǒu;kuì;lǒng。
【点评】本题考查字词注音。平时注意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等读音。
三、默写
7.默写
(1)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3)文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   。
(4)文中能够体现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   ?
(5)文中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是:   。
(6)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原因是:   。
(7)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
【答案】(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和默写。要求熟读并且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默写,书写时不漏字,不添字,不能出现错别字。易错字:指反 焉匮陇孀龀
故答案为: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点评】 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注意平时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四、语言表达
8.拓展一有人说,愚公年近九十才想到移山,为什么不趁年轻的时候就移呢?也有人说,移山不如搬家。还有人说,移山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表现。读完《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你认为愚公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看故事中他移山的事迹?请将你的看法写下来,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愚公是一个不肯轻易屈服的人,是一个遇到困难会想办法的人。虽然大山屹立眼前,似乎不可动摇,但是他仍然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令人钦佩。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愚公移山
【解析】根据原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可知,愚公是一个不肯轻易屈服的人,是一个遇到困难会想办法的人。根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可知,愚公不怕吃苦,做事踏实,坚持不懈。根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面对智叟的嘲讽和屹立眼前的大山,愚公始终坚定信念,毫不退缩,这种坚定与执着令人钦佩。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先阅读文言文,翻译和理解内容;再结合原文中的人物外貌、语言、事件、他人评价等方面综合考量,分析人物性格品质。注意概括人物性格、品质时要使用评价性词语。
五、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昆虫记》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思考探究,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如果学生没有发现什么老师不知道的事,那么在雷沃米尔之后再谈论蝉的故事也没什么意义。这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就在我居住的地区收集研究资料,他把标本泡在三六烧酒里,用大型马车运过去。但我恰好相反,我是在蝉的陪伴下生活的。当七月来临,它们占据了从牲口棚到屋檐下的每处角落。我们共享同一个居所。我是房子的主人,但在房子外面,蝉才是掌权的主妇,她吵吵嚷嚷,无理取闹。这位性格直率的邻居常常前来拜访,让我得以了解关于她的一些细节,雷沃米尔做梦都没法拥有这样的条件。
(节选自《蝉出地洞》)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认为知了猴在外壳开始裂开之前,味道最美。但法布尔亲自烹饪品尝后却发现味同嚼蜡。由此,法布尔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光辉的学术生涯中做过的一点傻事,就是把村野玩笑当成了真实的资料,并记录下来。而法布尔对各种民间说法,譬如知了猴的美味、蝉的药效等一向是深表怀疑的。
材料三:在中国,知了猴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而且还是中药里的一味药材。
9.请你品味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联系整本书的阅读,说一说与雷沃米尔的研究相比,法布尔的研究有什么独特之处。
10.法布尔说:“除了感觉之外,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天生具备一些智慧,一些与生俱来而非后天获得的灵感。”譬如,他就发现蝉似乎天生能预知到来自蚋的破坏,因此产卵的数量特别大。还有哪些昆虫也具有这种本能的智慧?请另举《昆虫记》中一例。
11.材料二体现了法布尔怎样的科学精神?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说说你对法布尔这种精神的看法。
【答案】9.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活泼、生动(吵闹/热闹),可以读出法布尔对蝉、对昆虫由衷的喜爱和尊重,可以看出他研究的是鲜活的生命。
10.示例一:天牛幼虫,它预知到成虫无法在橡树中挖出通道,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准备好逃生之路。示例二:蜘蛛会把蜘蛛网上的线,缠到自己腿上,只要任何一根线动,蜘蛛就会赶回窝中,节省时间并且缩短了距离。
11.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或知识水平等的差异,法布尔的怀疑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怀疑本身没有错,科学研究需要怀疑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昆虫记》
【解析】⑴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⑶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以及内容理解。“蝉才是掌权的主妇”把蝉比喻成主妇;“她吵吵嚷嚷,无理取闹”是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吵闹,可以读出法布尔对蝉的喜爱之情。结合“这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就在我居住的地区收集研究资料,他把标本泡在三六烧酒里,用大型马车运过去。但我恰好相反,我是在蝉的陪伴下生活的"可以看出法布尔研究的是鲜活的生命。
故答案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活泼、生动(吵闹/热闹),可以读出法布尔对蝉、对昆虫由衷的喜爱和尊重,可以看出他研究的是鲜活的生命。
10.本题考查阅读积累。依据原著的内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天牛幼虫,它预知到成虫无法在橡树中挖出通道,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准备好逃生之路。示例二:蜘蛛会把蜘蛛网上的线,缠到自己腿上,只要任何一根线动,蜘蛛就会赶回窝中,节省时间并且缩短了距离。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亚里士多德认为知了猴在外壳开始裂开之前,味道最美。但法布尔亲自烹饪品尝后却发现味同嚼蜡”“法布尔对各种民间说法,譬如知了猴的美味、蝉的药效等一向是深表怀疑的”,可见法布尔敢于质疑、实事求是。材料二“法布尔对各种民间说法,譬如知了猴的美味、蝉的药效等一向是深表怀疑的”和材料三“在中国,知了猴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而且还是中药里的一味药材”看法不同。法布尔是法国人,中西文化、饮食习惯等都有差异,所以对待事物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科学研究需要怀疑精神,怀疑之后,再仔细观察,细心探究,科学研究会更加严谨,所以法布尔的怀疑精神值得赞扬。
故答案为: 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或知识水平等的差异,法布尔的怀疑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怀疑本身没有错,科学研究需要怀疑精神。
六、语段阅读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dí①着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掩蔽了它的环佩妙音,模糊了它的清碧chéng chè②。而在夜深人静、天籁无声时,你捧起一卷书,与书对话,真实地审视自己,给心灵注入一丝丝wèi③藉;拿起一支笔,忽然想到佳句,妙手偶得,喜之不尽。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令人张目结舌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像绿洲,像碧波,凉润而浩渺。
1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1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滋润 B.审视 C.妙手偶得 D.张目结舌
1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②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茅盾《白杨礼赞》)
④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⑤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⑥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⑦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   ,   。”
⑧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
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B.《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老舍,《子夜》《林家铺子》都是他的代表作。
C.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车船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人。
D.《昆明的雨》的作者是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都是他的代表作。
【答案】12.涤;澄澈;慰藉
13.D
14.似曾相识燕归来;微动涟漪;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常记溪亭日暮;徙倚欲何依;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5.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词语的使用(搭配);作家作品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掌握能力,属于基础积累,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复习时需要关注多音字和常见易误读字音。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色彩、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前六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后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4)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点评】12.洗涤 xǐ dí 清洗,洗刷
澄澈 chéng chè 清澈透明
慰藉 wèi jiè 安慰
故答案为:涤;澄澈;慰藉
13.A:滋润,使水分多;使不干燥。使用正确
B:审视,仔细地看,反复分析。使用正确
C:妙手偶得,指诗文创作过程中,技能高超的作者常因灵感突发而得到意外的成功。使用正确
D: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D
14.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涟、漪、徙、倚、生”等字。
故答案为:①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微动涟漪
③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⑤常记溪亭日暮
⑥徙倚欲何依
⑦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⑧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5.B:错误。《白杨礼赞》《子夜》《林家铺子》都是茅盾的代表作。
故答案为:B
七、综合性学习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学完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之后,年级组安排了“诗配画、诗朗诵、诗内涵”等系列活动。
16.【诗配画】下面两幅画与备选的哪两句诗内容相对应 请在横线上填写选项。
图一:    图二: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7.【诗朗诵】下面是某同学代表班委年级组为“诗朗诵”比赛拟写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你找出来并帮他修改。
通 知
为更好地落实“古诗苑漫步·诗意生活”综合性学习要求,年级组将于4月10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举行诗朗诵比赛,届时将邀请著名专家作为大赛的评委。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4月6日
班委年级组
①该通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
②该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问题,请给出修改意见: 。
18.【诗内涵】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冰雪健儿“折柳相送”,画面唯美诗意,很多观众为之动容。晓华对此不明白,请你结合相关诗句向他解说“折柳相送”背后传达的文化内涵。
【答案】16.A;D
17.①希望广大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②把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18.(示例)晓华,《诗经·采薇》中有句有关“折柳相送”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因为“柳”是“留”的谐音,人们离别时会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语言得体;语序不当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配图。读懂题目要求,理解两幅画具体内容。分析给到的四个选项含义,哪个与图片内容相吻合即可。
(2)本题考查通知格式。标题:“通知”二字写在第一行中间,字体较正文稍大。正文:前空两格,写明通知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其他应知事项,注意不要有病句。落款和日期:写明通知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这两部分内容居右。
(3)本题考查古诗意象。读懂题目要求,选择和柳相关的古诗,分享古人折柳相送的情感。语言合理得体即可。
【点评】16.A翻译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B翻译为: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C翻译为: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D翻译为: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身份卑微的我非常惭愧的承蒙您的错爱,能够与王子相识和相知令我激动的心潮起伏澎湃。
可以看到图一是有一艘船在岸边,太阳也落山了。对应A。
图二是一女子依靠在树上,对应D。
故答案为:A、D
17.积极参加,踊跃报名,语序不当,建议互换下位置。
4月6日和班委年级组位置不对,建议互换下位置。
故答案为: ①希望广大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 ②把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18.结合古诗讲清楚“折柳相送”背后传达的文化内涵即可,注意礼貌称谓。如:晓华你好,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翻译为:纤纤的杨柳条我将你折下来, 拿你去送予人远方知心的人。古人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赠别,不仅有“挽留”之意,也用来表达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晓华,《诗经·采薇》中有句有关“折柳相送”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因为“柳”是“留”的谐音,人们离别时会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①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②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③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呼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弥弥④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圯⑤,虽甚秋潦⑥,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⑦,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惟西蜀无害。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漂垫:浮沉。②江神龙:指蛟龙。③太白练:像白绢一样的东西。④弥弥:水满的样子。⑤圯(yí):桥。⑥秋潦: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⑦绵、梓、潼:古代州县名。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   
渤海之尾   
选卒之勇者数百   
须臾雷风大起   
犹以白练为志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
21.试从体裁、主题、人物形象等角度比较两文的共同之处。
22.下列对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蛟岁暴”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百姓”;“有二牛斗于上”是“有二牛于上斗”的倒装。
B.“冰乃入水戮蛟”中的“戮”本义是“杀”,这里表现了李冰心系百姓,勇敢无畏的形象特征。
C.“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运用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恶劣,营造氛围,为下文李冰与蛟龙斗争做铺垫。
D.西蜀这个地方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其起源完全是李冰化为牛进入水中与水患蛟龙拼斗这件事。
【答案】19.苦于;边上;士兵;片刻(一会儿);标志(标记、记号)
20.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②我把一条大白绢带系在头上,你们好辨别,去射杀那个没有记号的。
21.两文都具有神话色彩。甲文中李冰化变成牛化为龙与蛟龙拼斗;乙文中两座山最后被天神相助移走。两文都反映了古人敢于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英勇气魄。甲文中愚公不满两座山阻寨,出门绕远决心移山;乙文中李冰作为郡守面对蛟龙危害百姓誓杀蛟龙。在改造恶劣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两文主人公都充演智慧。甲文中的愚公移山前对于士石的堆放的难题早有安排,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力不足的问题;乙文中李冰化作牛与蛟龙拼斗在头上系上白绢以方便勇士辨认。
22.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愚公移山;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体裁、主题和人物形象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
⑷此题考查赏析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
李冰在蜀郡做郡守的时候,有一条蛟龙年年兴风作浪,百姓们常常浸漂水中,遥遥相望。李冰于是下水杀它,欲为民除害。他自己化作一头牛,那江神龙上下跃动;李冰难以取胜。等到回到岸上,他挑了好几百名勇敢的士兵,拿着强弓大箭,事先约定说:“我在刚才变成一头牛,现在江神必定也会变成一头牛,我把一条大白绢带系在头上,你们好辨别,去射杀那个无记号的。”李冰呼吼着进入水中。顷刻之间,风雷大作,天地变成一样的颜色。稍稍平静下来,只见两头牛正在岸上拼斗。李冰头上的绢带又长又白,十分醒目;士兵们便举起箭来,一齐射向江神,它当即毙命。从此,蜀郡的老百姓再也没有受过水患。直到现在发洪水的时候,那浊浪眼看就要冲及李冰祠堂了,却又减弱下来,向远处滚滚流去。另外,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未必不是起源于这件事。李冰祠南边有好几千户人家,房屋、桥梁均很低矮,虽然显得非常破败荒寂,也都不搬迁。那里有石牛,在庙庭下面。唐代太和五年,洪水泛滥。李冰化作一条龙,又同蛟龙在都江堰的入口处杀起来,还是以白绢带为标志,顺水而下。江东的绵、梓、潼诸州大水溢满了所有的河流峡谷,几十个郡都受了灾,只有西蜀安然无恙。
【点评】19.①句意: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干。
②句意:渤海的边上。尾,边上。
③句意:挑选了好几百名勇敢的士兵。卒,士兵。
④句意:一会儿风雷大作。须臾,片刻,一会儿。
⑤句意:还是以白绢带为标志。志,标志,记号。
故答案为: 苦于;边上;士兵;片刻(一会儿);标志(标记、记号)
20.(1)重点词有:以,凭借。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如……何,把……怎么样。
(2)重点词有:第一个“以”,把。第二个“以”,来。辨,分辨。无记者,没有标志的那个。
故答案为: 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②我把一条大白绢带系在头上,你们好辨别,去射杀那个没有记号的。
21.根据甲文“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氐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与乙文“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可知,两篇文章出现了神鬼变形的内容,在体裁上都富有神话色彩。
根据甲文“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与乙文“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左绵、梓、潼,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惟西蜀无害”可知,在主题上,甲文愚公是为了改变出入阻隔的地理阻碍,乙文李冰是为了改变年年水害的侵扰,两文共同反映了古人敢于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英勇气魄。
根据甲文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与乙文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可知,在对抗恶劣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愚公与李冰虽然都遇到了困难,但各自都想出了对应的方法去解决,共同反映出两位主人公的智慧,表现出二人坚忍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两文都具有神话色彩。甲文中李冰化变成牛化为龙与蛟龙拼斗;乙文中两座山最后被天神相助移走。两文都反映了古人敢于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英勇气魄。甲文中愚公不满两座山阻寨,出门绕远决心移山;乙文中李冰作为郡守面对蛟龙危害百姓誓杀蛟龙。在改造恶劣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两文主人公都充演智慧。甲文中的愚公移山前对于士石的堆放的难题早有安排,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力不足的问题;乙文中李冰化作牛与蛟龙拼斗在头上系上白绢以方便勇士辨认。
22.ABC正确。D根据乙文“故春冬设有斗生之戏,未必不由此也”可知,这里是对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起源进行的推测,并不确定。“其起源完全是李冰化为牛进入水中与水患蛟龙拼斗这件事”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D
九、诗歌鉴赏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③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④翳⑤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注】①这首《春水》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的作品,这一段时期杜甫虽然依然清贫,但是生活还是相对稳定的。②桃花浪:即桃花水。③红药:红芍药。④筠:指竹子。⑤翳(yì):遮蔽。
23.这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A.钓鱼浇菜 B.鸟儿鸣叫 C.花落满地 D.高林晚露
24.以上两首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第一首诗中,诗人将三月的春潮比作“桃花浪”,抒发了诗人自得其乐的轻松愉快之情;第二首诗中,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呢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23.B
24.第二首诗写诗人春日出游,池边虽有佳禽鸣叫,可一池春水却没有一丝活力,诗人由乐生哀,用春水的沉滞来抒发内心的愁绪。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题目要求,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分析诗中描写的景色,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春水】 三月桃花盛开如浪花朵朵,江水化冻流动如常。
潮水涨起淹没了沙滩,春天来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前。
树木花草盛开,人们开始用水灌溉菜园。
无数的鸟儿在春天出现了,在水边清洗羽毛,喳喳叫着。
【游南斋】 池畔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僧房的日子静谧而宁静。
高大的树林中的露水晶莹剔透,红芍药无人采摘。
春天的水面上没有飘浮着烟雾,废弃的冈地上长满了幽暗的竹子和遮阴的石头。
不应该天天来这里游玩,不然就是一位碌碌无为的游客。
【点评】23.【春水】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翻译为:无数的鸟儿在春天出现了,在水边清洗羽毛,喳喳叫着。
【游南斋】 池上鸣佳禽,翻译为:池畔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
两首诗都有鸟鸣。
故答案为:B
24.这首诗写了春天鸟鸣的欢快,却同时也写了僧房的宁静与荒凉,红芍药无人采摘,水面上没有飘浮着烟雾这种荒芜的景色,让诗人倍觉凄凉,诗人以乐衬哀更觉内心愁苦。
故答案为: 第二首诗写诗人春日出游,池边虽有佳禽鸣叫,可一池春水却没有一丝活力,诗人由乐生哀,用春水的沉滞来抒发内心的愁绪。
十、现代文阅读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 风
①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一种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②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④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⑤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⑥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⑦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⑧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⑨“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⑩但我听清了。
“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我回答。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但你说的也没错。”父亲摸了摸鼻尖,“你说的是七八十岁的他,我说的是三四十岁的他。”
“这么多年了,你爷爷老了,我是在炕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砂砾,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那夜我和父亲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我将头埋在膝盖间。思绪纷乱,困意又使我昏昏沉沉。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来住几天好吗?”
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我看着他生出血肉,朝我走来。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
(有删改)
25.文章标题《蜷在角落里的父亲》有多层含义,下列选项中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坐在柜台后的父亲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墙壁融为一体。
B.父亲不善言辞,他把对“我”的爱默默地藏在心里。
C.“蜷在角落里的父亲”指的是父亲一直蜷缩在角落里不动。
D.曾经父亲在“我”心里没有一席之地,“我”也未曾深入了解、关心过他。
26.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情节 “我”的情感变化
    窒息感
“我”收到父亲短信 ②   
父亲与“我”谈及爷爷 恍惚间开始明白
父亲邀“我”回家住 ③   
27.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28.文中父子之爱,深而沉。其实有时候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请编写一条短信,给最关爱你的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答案】25.C
26.“我”提议父亲买空调;惶恐;“我”终于开始了解父亲
27.“不动声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担心蜡烛熏到“我”的眼睛,默默地把蜡烛移走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28.(示例)我一年年的成长,压弯了您的脊梁;我一次次的叛逆,染白了您的头发;我一回回的远行,划深了您的皱纹。爸爸,您的关爱似海,您的疼爱似山。愿爸爸快乐、健康、平安,我爱您!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⑴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点评】25.ABD.正确。
C.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指的是一直不被“我”了解的父亲的状态,并不是“一直蜷缩在角落里不动”。
故答案为:C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一买台 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第一空概括为:“我”提议父亲买空调;结合“我突然有些惶恐”,第二空概括为:惶恐;结合“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第三空概括为:“我”终于开始了解父亲。
故答案为:“我”提议父亲买空调;惶恐;“我”终于开始了解父亲
27.本题考查词语分析。“不动声色” 即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因为蜡烛熏人,父亲担心蜡烛熏到“我”的眼睛,默默地把蜡烛移走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我” 的关心。
故答案为:“不动声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担心蜡烛熏到“我”的眼睛,默默地把蜡烛移走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28.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示例)我一年年的成长,压弯了您的脊梁;我一次次的叛逆,染白了您的头发;我一回回的远行,划深了您的皱纹。爸爸,您的关爱似海,您的疼爱似山。愿爸爸快乐、健康、平安,我爱您!
十一、写作题
29.某作家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也许,你曾在委屈中坚强,在困境中破茧,在拼搏中闪光,在磨砺中绽放……
请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
②写清楚“这种生活”是什么,让你有什么收获。
③文体明确,突出详略。
④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生活是一个魔术师,让世界变得陌生而曲折,让世界到处都是奇迹。生活是一杯醇酒,它让懦弱的人麻醉了自己的灵魂。让勇敢的人庆祝胜利,生活是一道绚丽的彩虹,经历风雨的洗礼,最大限度地展现它的魅力.....生活不仅仅是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徘徊,还有许多未知的美好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
生活经常给我们很多,它让我们有许多难忘的过去。每一次快乐,每一次哭泣,细细品味,我们可以理解每一个精彩。
生活教会我们奋斗。在当今社会,总是有许多竞争和比较,我们必须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奋斗。尽管前方充满末知的困难和惊喜,我们仍然珍惜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愿望。一步一步,穿过荆棘和黑暗,穿过高山和大海,追逐我们心中渴望的光明。
生活教会我们微笑。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学会微笑。无论我们背负多么沉重的负担,我们都应该用自信和微笑迎接生活。不管我们遇到多少荆棘,我们也应该微笑。因为,微笑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冲破许多障碍,带给人们强大和自信。
生活教会我们哭泣。生活总是充满泪水,快乐的泪水,情感的泪水,悲伤的泪水,悲伤的泪水。然而,当我们再次回忆起这些过去的眼泪时,我们总是开心和感动的。因为我们一直很坚强,很努力。虽然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所有的欢乐和悲伤都汇聚成一滴眼泪。
山中溪流不断,即使遇到困难和危险,也要回报大海。所以我们也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回报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在回望来时路时,才会发现,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强调每种生活的背后其实都对你有积极意义,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生活其实让你变得更优秀。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失败其实是锻炼了你的心志,让你更有承受力。拼搏让你变得更好等。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但是你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认真梳理思路,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因为你知道,这次失误其实是好事,因为你可以在失误中找打你的问题并去攻克它,下次你才会更好,感谢这次失误,失误的人生其实也是很好的,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第四,结构。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 24.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jì) 出入之迂也(yū)
B.叩石垦壤(kòu)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ěn)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éng) 一厝雍南(yōng)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 B.投诸/渤海之尾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厝朔东,一厝雍南。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赞同)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B.寒暑易节(更替)
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D.惩山北之塞(苦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二、填空题
5.古今异义
(1)达于汉阴   
(2)指通豫南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投诸渤海之尾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6)寒暑易节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北山愚公长息曰   
(9)虽我之死   
(10)何苦而不平   
(11)惧其不已也   
6.预学一朗读课文两遍,给下面词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太行   (háng xíng) 惩   (chéng chěng)山北之塞   sài sè)
荷   (hé hè)担 箕畚   (fèn běn) 始龀   (chèn chǐ)
智叟   (sǎo sǒu) 无穷匮   (guì kuì) 陇   (lǒng lóng)断
三、默写
7.默写
(1)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3)文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   。
(4)文中能够体现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   ?
(5)文中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是:   。
(6)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原因是:   。
(7)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
四、语言表达
8.拓展一有人说,愚公年近九十才想到移山,为什么不趁年轻的时候就移呢?也有人说,移山不如搬家。还有人说,移山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表现。读完《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你认为愚公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怎么看故事中他移山的事迹?请将你的看法写下来,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五、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昆虫记》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思考探究,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如果学生没有发现什么老师不知道的事,那么在雷沃米尔之后再谈论蝉的故事也没什么意义。这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就在我居住的地区收集研究资料,他把标本泡在三六烧酒里,用大型马车运过去。但我恰好相反,我是在蝉的陪伴下生活的。当七月来临,它们占据了从牲口棚到屋檐下的每处角落。我们共享同一个居所。我是房子的主人,但在房子外面,蝉才是掌权的主妇,她吵吵嚷嚷,无理取闹。这位性格直率的邻居常常前来拜访,让我得以了解关于她的一些细节,雷沃米尔做梦都没法拥有这样的条件。
(节选自《蝉出地洞》)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认为知了猴在外壳开始裂开之前,味道最美。但法布尔亲自烹饪品尝后却发现味同嚼蜡。由此,法布尔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光辉的学术生涯中做过的一点傻事,就是把村野玩笑当成了真实的资料,并记录下来。而法布尔对各种民间说法,譬如知了猴的美味、蝉的药效等一向是深表怀疑的。
材料三:在中国,知了猴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而且还是中药里的一味药材。
9.请你品味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联系整本书的阅读,说一说与雷沃米尔的研究相比,法布尔的研究
有什么独特之处。
10.法布尔说:“除了感觉之外,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天生具备一些智慧,一些与生俱来而非后天获得的灵感。”譬如,他就发现蝉似乎天生能预知到来自蚋的破坏,因此产卵的数量特别大。还有哪些昆虫也具有这种本能的智慧?请另举《昆虫记》中一例。
11.材料二体现了法布尔怎样的科学精神?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说说你对法布尔这种精神的看法。
六、语段阅读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dí①着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掩蔽了它的环佩妙音,模糊了它的清碧chéng chè②。而在夜深人静、天籁无声时,你捧起一卷书,与书对话,真实地审视自己,给心灵注入一丝丝wèi③藉;拿起一支笔,忽然想到佳句,妙手偶得,喜之不尽。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令人张目结舌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像绿洲,像碧波,凉润而浩渺。
1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1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滋润 B.审视 C.妙手偶得 D.张目结舌
1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②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茅盾《白杨礼赞》)
④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⑤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⑥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⑦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奇特、大胆的想象的诗句是:“   ,   。”
⑧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
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B.《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老舍,《子夜》《林家铺子》都是他的代表作。
C.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车船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人。
D.《昆明的雨》的作者是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都是他的代表作。
七、综合性学习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学完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之后,年级组安排了“诗配画、诗朗诵、诗内涵”等系列活动。
16.【诗配画】下面两幅画与备选的哪两句诗内容相对应 请在横线上填写选项。
图一:    图二: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7.【诗朗诵】下面是某同学代表班委年级组为“诗朗诵”比赛拟写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你找出来并帮他修改。
通 知
为更好地落实“古诗苑漫步·诗意生活”综合性学习要求,年级组将于4月10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举行诗朗诵比赛,届时将邀请著名专家作为大赛的评委。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4月6日
班委年级组
①该通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
②该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问题,请给出修改意见: 。
18.【诗内涵】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冰雪健儿“折柳相送”,画面唯美诗意,很多观众为之动容。晓华对此不明白,请你结合相关诗句向他解说“折柳相送”背后传达的文化内涵。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①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②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③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呼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弥弥④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圯⑤,虽甚秋潦⑥,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⑦,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惟西蜀无害。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漂垫:浮沉。②江神龙:指蛟龙。③太白练:像白绢一样的东西。④弥弥:水满的样子。⑤圯(yí):桥。⑥秋潦: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⑦绵、梓、潼:古代州县名。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   
渤海之尾   
选卒之勇者数百   
须臾雷风大起   
犹以白练为志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
21.试从体裁、主题、人物形象等角度比较两文的共同之处。
22.下列对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蛟岁暴”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百姓”;“有二牛斗于上”是“有二牛于上斗”的倒装。
B.“冰乃入水戮蛟”中的“戮”本义是“杀”,这里表现了李冰心系百姓,勇敢无畏的形象特征。
C.“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运用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恶劣,营造氛围,为下文李冰与蛟龙斗争做铺垫。
D.西蜀这个地方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其起源完全是李冰化为牛进入水中与水患蛟龙拼斗这件事。
九、诗歌鉴赏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③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④翳⑤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注】①这首《春水》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的作品,这一段时期杜甫虽然依然清贫,但是生活还是相对稳定的。②桃花浪:即桃花水。③红药:红芍药。④筠:指竹子。⑤翳(yì):遮蔽。
23.这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A.钓鱼浇菜 B.鸟儿鸣叫 C.花落满地 D.高林晚露
24.以上两首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第一首诗中,诗人将三月的春潮比作“桃花浪”,抒发了诗人自得其乐的轻松愉快之情;第二首诗中,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呢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十、现代文阅读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 风
①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一种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②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④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⑤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⑥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⑦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⑧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⑨“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⑩但我听清了。
“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我回答。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但你说的也没错。”父亲摸了摸鼻尖,“你说的是七八十岁的他,我说的是三四十岁的他。”
“这么多年了,你爷爷老了,我是在炕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砂砾,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那夜我和父亲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我将头埋在膝盖间。思绪纷乱,困意又使我昏昏沉沉。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来住几天好吗?”
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我看着他生出血肉,朝我走来。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
(有删改)
25.文章标题《蜷在角落里的父亲》有多层含义,下列选项中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坐在柜台后的父亲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墙壁融为一体。
B.父亲不善言辞,他把对“我”的爱默默地藏在心里。
C.“蜷在角落里的父亲”指的是父亲一直蜷缩在角落里不动。
D.曾经父亲在“我”心里没有一席之地,“我”也未曾深入了解、关心过他。
26.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情节 “我”的情感变化
    窒息感
“我”收到父亲短信 ②   
父亲与“我”谈及爷爷 恍惚间开始明白
父亲邀“我”回家住 ③   
27.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28.文中父子之爱,深而沉。其实有时候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请编写一条短信,给最关爱你的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十一、写作题
29.某作家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也许,你曾在委屈中坚强,在困境中破茧,在拼搏中闪光,在磨砺中绽放……
请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
②写清楚“这种生活”是什么,让你有什么收获。
③文体明确,突出详略。
④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