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八年级上册语文 26.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八年级上册语文 26.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5:42:09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 26.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 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 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D:错误。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为: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将:拿起
九万里风鹏正举,翻译为: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举: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杜牧——唐朝——咏史怀古
B.《饮酒》——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
C.《渔家傲》——李清照——宋代——托物言志
D.《雁门太守行》——李贺——唐朝——边塞诗
【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赤壁;雁门太守行;饮酒(其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C:错误。没有托物言志。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3. 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渡荆门送别》(李白) B.《雁门太守行》(李贺)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D.《赠从弟·其二》(刘桢)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图中诗是《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写边塞体裁的诗。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创作的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是描写钱塘湖美景的七言律诗。
《赠从弟 ·其二》是汉末三国时期诗人刘桢的作品,是古体五言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题材。古诗题材类型: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八大类。
4. 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答案】B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B:错误。翻译为: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应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注意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划分。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划分。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划分。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划分。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划分。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划分。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一名潜,字   ,号   ,私谥“靖节”,东晋诗人。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
(2)杜甫,   朝诗人,字   ,自号   ,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3)李贺,字   ,唐代诗人,有“   ”之称。
(4)杜牧,唐代诗人,字   ,号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一起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5)李清照,   朝女词人,号   。   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答案】(1)元亮;五柳先生;田园生活;田园
(2)唐;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3)长吉;诗鬼
(4)牧之;樊川居士
(5)宋;易安居士;婉约
【知识点】其他常识;名人事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
故答案为:(1)元亮;五柳先生;田园生活;田园;
(2)唐;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3)长吉;诗鬼;
(4)牧之;樊川居士;
(5)宋;易安居士;婉约。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6.导学一诗词的创作目的在于传情或言志。理解作品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或者所流露出的品格、志趣)是阅读诗词的重要环节。请借助下页表格中的诗词阅读策略,完成填空。
表6-6诗词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一 阅读策略二 你的理解
诗词 从诗词内部的题材选择、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等角度入手(提示: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诗词进行初步理解) 从诗词外部的诗人身世 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角度入手,即”知人论世“ (提示:请查阅资料,了解与诗人或诗词有关的资料,简要摘录) (提示:借助前面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后,你对该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或所传达的品格、志趣有何理解)
《饮酒》(其五) 从题材选择的角度:本诗写酒后对世事人生的感慨,直抒胸臆,挥洒真情;诗歌描写的是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职归隐,绝意仕途,对污浊的官场极为厌恶 诗人追求的”真意”就是自然之趣,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我与自然融合的纯洁浑朴境界的追求
《春望》 ①从   的角度 ②    ③   
《雁门太守行》 ④从   的角度 ⑤    ⑥   
《赤壁》 ⑦从   的角度 ⑧    ⑨   
《渔家傲》 ⑩从   的角度        
【答案】[示例]①意象选择 本诗选择”城”“草木”“花”“鸟”等自然意象,刻画了国都沦陷后的悲惨景象;又以”家书”“白发”等意象抒发自己的忧思;杜甫生逢安史之乱时期,写本诗时正身处叛军占领的国都长安,家人远在他乡生死不明;诗歌揭露了安史叛军的罪行,表达了诗人对国都沦陷的哀悼,诗歌还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家人安危的担忧;遣词造句 诗中大量使用了色彩浓艳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而且与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色彩斑斓的画面,以此表现战争的激烈;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诗人创作多表达政治场上不得意的悲愤,及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讽刺;诗人极力写战争中将士们的奋勇作战、雄姿英发,再加上荆轲刺秦的典故,表明了报效朝廷的决心;题材选择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本诗借三国赤壁之战的往事,诉说作者内心对自己生不逢时的人生境遇的感慨;杜牧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常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以此曲折反映自己的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表现手法 词人运用了浪漫的想象营造出虚幻的梦境,“天”“云涛”“晓雾”“星河” “千帆”等构成了极壮丽的境界,与天帝的对话则饱含着美好的理想;词人早年生活优裕,后金兵入据中原,词人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词人借梦境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她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春望;雁门太守行;饮酒(其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根据题意与表格已有内容可知,诗词阅读策略分为内外两种。内部阅读策略侧重于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如诗歌的题材、意象、遣词造句、写作手法等;外部阅读策略侧重于对诗歌拓展内容的理解,比如诗人身世、思想倾向、诗歌创作背景等。通过两种策略阅读诗歌都有助于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品格或志趣。
《春望》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诗人杜甫身处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家人却远在他乡生死不明,忧思之下写下此诗。全诗融情于景、寓情于物,可以选择诗歌意象去揣摩诗人情感。此诗前四句选择”城”“草木”“花”“鸟”等自然意象来描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又以“烽火””家书”“白发”等意象抒发自己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雁门太守行》 是中唐诗人李贺的诗篇。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忻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可从词语角度揣摩情感,诗歌使用了大量的色彩词,如黑、金、胭脂、紫、红,这些颜色又与秋色、霜白色等交织在一起,凸显战争的激烈,营造出沉重、悲壮的气氛。诗歌最后两句借用典故表明了自己报效朝廷的决心。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咏史诗。可从咏史怀古角度揣摩情感。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借三国赤壁之战的往事,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朝李清照的一首词。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可从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角度揣摩情感。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据此概括作答。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这类表格填空题,作答前要先审清题干,明确填空对象和作答范围;然后再分析已知内容,明确空格处与其他信息的内在关联,并考虑其他作答要求;最后回到原文定向查找,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三、默写
7.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   ,   ”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   。
(6)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6)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篱、抵、燕、声”等字。
故答案为:(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6)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第六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前五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四、语言表达
8.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请两句进行扩写。
要求:⑴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⑵150字左右。
【答案】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唐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力战斗,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褐色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
【知识点】扩写
【解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秋色里。翻译为: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可以加上一些修饰语,如时间:深秋时节,从白天到夜晚,一直在战斗;场地:战场上;人物:英勇的战士们冲向前方,不惧牺牲等。
故答案为: 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唐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力战斗,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褐色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
【点评】本题考查扩写。扩写注意不能改变原意,不能改变句型,修饰词语搭配得当,符合例句要求。注意在句中加入合适的修饰语和补充说明的内容即可。
五、名著导读
9.阅读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选段二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以选段一为例,结合阅读体验,请概括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昆虫。
(2)巴金评价《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请结合选段一内容,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在虫性中体现人性的?
(3)说说你从选段二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案】(1)可以从形态(外形)、动作、神态、习性等方面观察描写。
(2)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昆虫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如:抓住蟹蛛“消瘦”“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朝气蓬勃的样子”的外形特征,生动地写出了蟹蛛产卵做了母亲以后元气大伤的形象。(或:描写蟹蛛“全神贯注”地守护,一有动静就会“全身紧张”的神情,“挥腿威吓”“做手势”等动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蟹蛛作为母亲,竭力保护子女不受侵犯的伟大。或:用“鬼鬼祟祟”来形容偷蟹蛛卵的昆虫,用“心满意足”来形容赶走来犯者的蟹蛛,完全将昆虫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了人的形象特点,情趣盎然。)
(3)①对(蝉)生命的理解和尊重,②对蝉及自然万物的关爱和赞美。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昆虫记》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由选段一“比以前消瘦多了”是从形态方面观察描写“挥着一条腿威吓”“激动地做着手势”是从动作方面观察描写,“全神贯注”“狰狞”是从神态方面观察描写。据此可知,应从形态、动作和神态等方面来观察描写昆虫。
(2)本题考查分析文段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段,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昆虫写得有情有义,赋予其人的感情和反应。这个精彩片段中,作者抓住了蟹蛛的外形特征、保护子女时动作、神情的细节描写,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以及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这些也恰好是《昆虫记》整本书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比如:作者抓住蟹蛛“消瘦”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朝气蓬勃的样子"的外形特征,把蟹蛛当成生了孩子、尚未恢复身体的母亲,让人心生怜爱之情;用“全神贯注”地守护,一有动静就会全身紧张的神情,“挥腿威吓"“做手势”等动作,生动传神地表现蟹蛛作为母亲,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抵御侵犯之敌,竭力保护子女的伟大,体现母爱之高尚;用“鬼鬼祟祟”来形容偷蟹蛛卵的昆虫,把它们当成“偷袭的敌人”,活灵活现;用“心满意足”来形容赶走来犯者的蟹蛛,完全将昆虫人格化,情趣盎然,体现了人性。
(3)本题考查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如文中“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个反问充满了作者蝉及万物的关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平时对名著的阅读积累,仔细阅读和理解选段,结合文章中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要求,按照题干的要求,结合文本中的语句来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考生应注意平时对名著的阅读体验,掌握名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选段的内容或语句进行阐述。
六、语段阅读
诗是娉(pīn)婷的女子,是轻盈的精灵,是落在心头的昵喃。“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凝练了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是诗人内心情感与生命境界的外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优秀的诗篇可以洗涤心灵,驱走内心的怅惘(mǎnɡ)和精神世界的阴霾。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一切文学艺术都有着诗的特质,如果对读诗没有兴趣,那么欣赏小说、戏剧、散文的妙处时也不免有些隔馍。许多优秀诗人还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如唐朝诗人王维、现代诗人艾青等。诗与画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们在读诗时,不能言不及义,要顾及全篇、深味妙悟,感受诗歌中的美学境界与生命哲理。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将外在景物情事内化于心,并用诗歌表达出来。
10.修改序言中的字音和字形。
字音修改 ⑴娉婷(pīn)   ⑵怅惘(mǎng)
字形修改 ⑶昵喃   ⑵隔馍
11.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你修改为   
A.不言而喻
B.相得益彰
C.言不及义
12.你发现诗集序言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答案】10.pīng;wǎng
11.B
12.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思维,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语序不当
【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形和字音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典,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拼读和书写。
(2)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点评】10.①娉婷(pīn)——tíng;②怅惘(mǎng)——wǎng;③昵喃——呢喃;④隔馍——隔膜。故答案为:pīng wǎng 呢 膜
11.A.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浅显易懂。此处用来形容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多说。使用恰当,符合语境;B.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表示诗与画互相映衬,使各自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使用恰当,符合语境;C.言不及义:是指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只说些无聊的话。此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读诗时不能只关注表面的文字,而要全面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但“言不及义”更多的是用来形容说话空洞无物,不涉及主题,与文意不符。“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因此,“断章取义”更符合语境;故选C。
故答案为:B。
12.文中画线句语序不当。按照认知规律,我们首先通过诵读优秀诗篇获得知识和锻炼思维,然后这些知识和思维进一步润泽我们的心灵,涵养我们的品格。所以,应该将“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和“获得知识、锻炼思维”的位置互换。
故答案为: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思维,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
七、综合性学习
13.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
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 。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   。
故事:   。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1)【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酒释兵权 醉打蒋门神
(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文化特色;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1)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答案不唯一。
(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⑵【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杯酒释兵权 醉打蒋门神
⑶ 【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1)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2)考查对诗句和故事积累。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八、文言文阅读
游雁荡山日记(节选)
徐霞客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①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②盘折,逾坳③右转,溪流汤汤④,涧底石平如砥⑤。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崖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有改动)
【注】 ①麓(lù):山脚。②鸟道:形容道路险绝。③坳(ào):山间平地。④汤汤(shānɡ shānɡ):大水急流的样子。⑤砥(dǐ):磨刀石。
14.下列词语与本文的内容、情感或写法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景色瑰丽 B.游踪为线 C.热爱祖国 D.想象丰富
15.请找出文中描写峰岩和瀑布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峰岩:
瀑布:   
1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14.D
15.峰岩:“崖壁参差”“高而展者”“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一峰亭亭插天”“崖岩陡起”,体现了峰岩参差、陡峭的特点。
16.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一词多义
【解析】⑴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参考译文】
十三日,从灵岩寺山门出来,沿山脚向右走,一路上只见山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间的色彩交相辉映。高峻而顶部平展的,是板峰岩。板峰岩下耸立而又尖又狭窄的,是小剪刀峰。再往前,重重叠叠的山岩之上,一座亭亭玉立的山峰直插云天,那就是观音岩。观音岩侧面则是马鞍岭横亘在前方。险要的山道盘旋曲折,越过山间平地向右转,有溪流浩浩荡荡,山涧底部的石头平坦得像磨刀石。沿着山涧向深处前进,大约距离灵岩寺十余里,经过常云峰,就见大剪刀峰挺立于山涧旁。大剪刀峰北面,崖岩陡然耸起,它的名字叫连云峰。从这里山环水绕,峰回壁合,岩崖穷尽了。大龙湫瀑布的流水,轰然下泻,直捣潭中。山岩的态势开展而陡峭,而流水没有河床承受,于是腾空飘荡而下,顿时令人目眩而心有恐惧。
【点评】14.ABC.正确。
D. 本文纯客观描述,如实记 下亲历的所见所闻,没有运用想象手法。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峰岩:“崖壁参差”“高而展者”“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一峰亭亭插天”“崖岩陡起”,体现了峰岩参差、陡峭的特点。瀑布:“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水无所着,腾空飘荡”,体现了瀑布大、水流急的特点。
故答案为:体现了峰岩参差、陡峭的特点。
16.A项,都是 动词,穷尽;
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C项,动词,距离/动词,离开;
D项,名词,名字/名词用作动作,出名,有名。
故答案为:A。
九、诗歌鉴赏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③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④翳⑤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注】①这首《春水》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的作品,这一段时期杜甫虽然依然清贫,但是生活还是相对稳定的。②桃花浪:即桃花水。③红药:红芍药。④筠:指竹子。⑤翳(yì):遮蔽。
17.这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A.钓鱼浇菜 B.鸟儿鸣叫 C.花落满地 D.高林晚露
18.以上两首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第一首诗中,诗人将三月的春潮比作“桃花浪”,抒发了诗人自得其乐的轻松愉快之情;第二首诗中,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呢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7.B
18.第二首诗写诗人春日出游,池边虽有佳禽鸣叫,可一池春水却没有一丝活力,诗人由乐生哀,用春水的沉滞来抒发内心的愁绪。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题目要求,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分析诗中描写的景色,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春水】 三月桃花盛开如浪花朵朵,江水化冻流动如常。
潮水涨起淹没了沙滩,春天来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前。
树木花草盛开,人们开始用水灌溉菜园。
无数的鸟儿在春天出现了,在水边清洗羽毛,喳喳叫着。
【游南斋】 池畔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僧房的日子静谧而宁静。
高大的树林中的露水晶莹剔透,红芍药无人采摘。
春天的水面上没有飘浮着烟雾,废弃的冈地上长满了幽暗的竹子和遮阴的石头。
不应该天天来这里游玩,不然就是一位碌碌无为的游客。
【点评】17.【春水】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翻译为:无数的鸟儿在春天出现了,在水边清洗羽毛,喳喳叫着。
【游南斋】 池上鸣佳禽,翻译为:池畔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
两首诗都有鸟鸣。
故答案为:B
18.这首诗写了春天鸟鸣的欢快,却同时也写了僧房的宁静与荒凉,红芍药无人采摘,水面上没有飘浮着烟雾这种荒芜的景色,让诗人倍觉凄凉,诗人以乐衬哀更觉内心愁苦。
故答案为: 第二首诗写诗人春日出游,池边虽有佳禽鸣叫,可一池春水却没有一丝活力,诗人由乐生哀,用春水的沉滞来抒发内心的愁绪。
十、现代文阅读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我种在白瓷壶里,昙花的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 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它开花结果。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我的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它去吧。心想,它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它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它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做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它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倩影和摄影师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它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它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 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它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敬佩:它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它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1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①   →②   →欢喜欲狂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做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题《昙花终于怒放》中的“终于”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昙花迟迟不开花的不满。
B.最后一段在内容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C.文章第③段写昙花的不开花,也为后文写它的坚持、锲而不舍、不急功近利、生命力顽强做铺垫。
D.首段“我爱昙花”属于直接抒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2.作者养的昙花三年终于开放,作者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9.有点心急;心情淡然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昙花的简状花萼开放的状态比作“天鹅抬头”,把花瓣缓缓地展开比作“玉女提裙起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昙花动态开放时的含羞带怯、美不可言,传达出作者对昙花的赞叹和欣赏之情。
21.A
22.(示例)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做到锲而不舍,就能开花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比喻;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抓住描写对象特征的句子、作者评价句、情感句等分析作者的意图,看文中是否有类似含义的哲理句子,如果用可以用原文回答,如果没有可以用自己的话概述下作者感悟出的道理。
【点评】19.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 时间久了,我的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它去吧。
故答案为:有点心急、心情淡然
20.做白天鹅抬头状,如玉女提裙起舞,比喻。把昙花的简状花萼开放的状态比作天鹅抬头,把花瓣缓缓地展开比作玉女提裙起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昙花开花时的状态,是那么的美,似白天鹅抬头,如玉女提裙起舞,这个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突出了作者对昙花的赞美、欣赏、喜爱。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昙花的简状花萼开放的状态比作“天鹅抬头”,把花瓣缓缓地展开比作“玉女提裙起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昙花动态开放时的含羞带怯、美不可言,传达出作者对昙花的赞叹和欣赏之情。
21.A:错误。不是不满,是昙花最终开花的欣喜。
故答案为:A
22.昙花经过三年才开花,没必要计较时间迟早。只要锲而不舍的坚持住,就一定能开花结果。就像文中第七段原话: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故答案为:(示例)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做到锲而不舍,就能开花
十一、写作题
23.“上课!同学们好!”老师亲切的问候开启了你孜孜不倦的求学之旅;“老师,我来!”活动中主动请缨开启了你勇敢的担当;“各就各位,预备——跑!”赛场上的一声发令开启了你顽强的拼搏;“铃——”清脆铃声开启了你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近两个月的初中生活,是什么样的事情,“开启”了你多姿多彩的中学时光?你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又有着怎样的体会感悟呢?请以“开启”为题,写一篇500-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①作文中要明确“开启”的内容以及成长的感悟;
②详略得当,充分展现出“开启”的原因或过程;
③能够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
④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
⑤勿抄袭、套作,勿泄漏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
开启
小学毕业了,顺利开启了我的初中生活。
上了初中后,我才知道,初中生活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初中老师是新的,同学是新的,学习环境也是新的。还好,我入初中两天就差不多适应了。在这两天我过得十分充实,也发现了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首先,小学的老师,讲课非常仔细。如果同学们没有听懂,老师会再给同学们讲。而中学的老师却是不怎么讲课,就算讲了一些,也不管你是否听懂了,接着讲下部分。所以,我明白了在中学如果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就完全听不懂,只有自觉地预习和复习。
这些就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我很想念小学的同学,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抹不去我和同学们在一起嬉戏的情景。但是我们已经毕业了,不得不分开了。上了初中,我认识了更多的伙伴,和他们一起谈话的时候,总是在谈一个话题,那就是初中怎样才能学好 大家都说,只能靠自己努力,勤奋才能学好,我想也是。初中的伙伴都很重视学习了,不像小学的我们那样天天都想着怎么玩,并没有想着怎么学习。这也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每天都有八节课,而且学科也增多了,那也就意味着每天的作业也很多。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通常在课堂上就能做完,家庭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而初中却不一样,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到下课才能做,家庭作业必须得回家做,如果没有做完,当天的所学知识就不能很好的巩固,影响第二天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初中的每一个老师都非常严厉,这些也与小学不一样。
我的初中生活就这样被开启了,但我相信这些生活会让我加快脚步走向高素质的人才,还会让我变成不怕任何风浪的蝴蝶,最终飞进重点高中的门槛。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
本题是命题作文。
一、审题与立意。“开启”,指打开、从某一点起等。就作文题干要求来说,就是指多姿多彩的中学时光的开始之处。结合题干中的“老师亲切的问候开启了你孜孜不倦的求学之旅”“活动中主动请缨开启了你勇敢的担当””选修课的清脆铃声开启了你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可知,选择某一个方面的事件,以此为起点,写的是“短短两个多月的初中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引发了我怎样的变化。因此可以从家庭、学校、课堂、宿舍等方面入手,写自己的成长经历,表现自己的体会感悟。
二、选材与构思。题目明确要求写记叙文,因此要从生活中发现素材。从题干中的几个提示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选择课堂中的事件,也可以选取校园活动等“初中生活”,体味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地方,表现自己对初中生活的一种感受,比如:“紧张”“有趣”“充实”“丰富”。注意写出真情实感,注意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题目内涵,由生活小事上升到人生感悟上,文末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 26.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 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 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杜牧——唐朝——咏史怀古
B.《饮酒》——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
C.《渔家傲》——李清照——宋代——托物言志
D.《雁门太守行》——李贺——唐朝——边塞诗
3. 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渡荆门送别》(李白) B.《雁门太守行》(李贺)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D.《赠从弟·其二》(刘桢)
4. 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一名潜,字   ,号   ,私谥“靖节”,东晋诗人。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
(2)杜甫,   朝诗人,字   ,自号   ,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3)李贺,字   ,唐代诗人,有“   ”之称。
(4)杜牧,唐代诗人,字   ,号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一起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5)李清照,   朝女词人,号   。   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6.导学一诗词的创作目的在于传情或言志。理解作品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或者所流露出的品格、志趣)是阅读诗词的重要环节。请借助下页表格中的诗词阅读策略,完成填空。
表6-6诗词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一 阅读策略二 你的理解
诗词 从诗词内部的题材选择、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等角度入手(提示: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诗词进行初步理解) 从诗词外部的诗人身世 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角度入手,即”知人论世“ (提示:请查阅资料,了解与诗人或诗词有关的资料,简要摘录) (提示:借助前面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后,你对该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或所传达的品格、志趣有何理解)
《饮酒》(其五) 从题材选择的角度:本诗写酒后对世事人生的感慨,直抒胸臆,挥洒真情;诗歌描写的是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职归隐,绝意仕途,对污浊的官场极为厌恶 诗人追求的”真意”就是自然之趣,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我与自然融合的纯洁浑朴境界的追求
《春望》 ①从   的角度 ②    ③   
《雁门太守行》 ④从   的角度 ⑤    ⑥   
《赤壁》 ⑦从   的角度 ⑧    ⑨   
《渔家傲》 ⑩从   的角度        
三、默写
7.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   ,   ”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   。
(6)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语言表达
8.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请两句进行扩写。
要求:⑴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⑵150字左右。
五、名著导读
9.阅读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选段二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以选段一为例,结合阅读体验,请概括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昆虫。
(2)巴金评价《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请结合选段一内容,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在虫性中体现人性的?
(3)说说你从选段二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六、语段阅读
诗是娉(pīn)婷的女子,是轻盈的精灵,是落在心头的昵喃。“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凝练了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是诗人内心情感与生命境界的外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优秀的诗篇可以洗涤心灵,驱走内心的怅惘(mǎnɡ)和精神世界的阴霾。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一切文学艺术都有着诗的特质,如果对读诗没有兴趣,那么欣赏小说、戏剧、散文的妙处时也不免有些隔馍。许多优秀诗人还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如唐朝诗人王维、现代诗人艾青等。诗与画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们在读诗时,不能言不及义,要顾及全篇、深味妙悟,感受诗歌中的美学境界与生命哲理。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将外在景物情事内化于心,并用诗歌表达出来。
10.修改序言中的字音和字形。
字音修改 ⑴娉婷(pīn)   ⑵怅惘(mǎng)
字形修改 ⑶昵喃   ⑵隔馍
11.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你修改为   
A.不言而喻
B.相得益彰
C.言不及义
12.你发现诗集序言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七、综合性学习
13.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
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 。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   。
故事:   。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八、文言文阅读
游雁荡山日记(节选)
徐霞客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①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②盘折,逾坳③右转,溪流汤汤④,涧底石平如砥⑤。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崖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有改动)
【注】 ①麓(lù):山脚。②鸟道:形容道路险绝。③坳(ào):山间平地。④汤汤(shānɡ shānɡ):大水急流的样子。⑤砥(dǐ):磨刀石。
14.下列词语与本文的内容、情感或写法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景色瑰丽 B.游踪为线 C.热爱祖国 D.想象丰富
15.请找出文中描写峰岩和瀑布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峰岩:
瀑布:   
1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
B.
C.
D.
九、诗歌鉴赏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③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④翳⑤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注】①这首《春水》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的作品,这一段时期杜甫虽然依然清贫,但是生活还是相对稳定的。②桃花浪:即桃花水。③红药:红芍药。④筠:指竹子。⑤翳(yì):遮蔽。
17.这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
A.钓鱼浇菜 B.鸟儿鸣叫 C.花落满地 D.高林晚露
18.以上两首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第一首诗中,诗人将三月的春潮比作“桃花浪”,抒发了诗人自得其乐的轻松愉快之情;第二首诗中,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呢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十、现代文阅读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我种在白瓷壶里,昙花的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 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它开花结果。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我的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它去吧。心想,它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它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它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做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它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倩影和摄影师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它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它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 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它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敬佩:它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它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1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①   →②   →欢喜欲狂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做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题《昙花终于怒放》中的“终于”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昙花迟迟不开花的不满。
B.最后一段在内容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C.文章第③段写昙花的不开花,也为后文写它的坚持、锲而不舍、不急功近利、生命力顽强做铺垫。
D.首段“我爱昙花”属于直接抒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2.作者养的昙花三年终于开放,作者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十一、写作题
23.“上课!同学们好!”老师亲切的问候开启了你孜孜不倦的求学之旅;“老师,我来!”活动中主动请缨开启了你勇敢的担当;“各就各位,预备——跑!”赛场上的一声发令开启了你顽强的拼搏;“铃——”清脆铃声开启了你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近两个月的初中生活,是什么样的事情,“开启”了你多姿多彩的中学时光?你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又有着怎样的体会感悟呢?请以“开启”为题,写一篇500-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①作文中要明确“开启”的内容以及成长的感悟;
②详略得当,充分展现出“开启”的原因或过程;
③能够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
④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
⑤勿抄袭、套作,勿泄漏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