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训练(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训练(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8 16:23:48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训练(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烁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掸去   
山麓   
沟hè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将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2.(2021八上·重庆开学考)默写填空。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2)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3)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   ,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   ”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木兰诗》
(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5)杜牧的《泊秦淮》中游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的句子是:    ,   。(《泊秦淮》)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   。《游山西村》
(2023八上·游仙期末)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
A.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二、阅读理解
(2023八上·夹江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违抗。
5.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委:放弃)
B.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使…安全)
C.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D.凡治国之道(道:道理,方法)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所顺 奚以知其然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天下顺之 已而之细柳营
D.民富则易治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7.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并用概括性的事例证明了“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B.(甲)文第二段阐述了治国安邦不能单靠武力,而应该“得道”即统治者实行仁政,这样就能造就“天下顺之”的局面。
C.(乙)文提出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并从正面加以阐述,得出了“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的结论。
D.两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前者希望统治者实施“仁政”以赢得百姓拥戴;后者希望统治者先要富民,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文)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上文)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同步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乌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9.作者在②-④段中将吕伟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   ”—— “   ”——“入水”三个步骤,犹如慢镜头回放。
10.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后,文章描写了外国记者的赞叹语观众的赞赏,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1.赏析下面句子,说说表达的效果。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12.对下列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1.7秒的时间的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落笔集中,重点突出。
B.一组跳水动作,作者就用了多个比喻,文字清新,读来赏心悦目。
C.作者采用了新闻评论的形式,评论了吕伟“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D.本文体现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和爱国情。
13.阅读某名著选断,完成1—3题。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象作着个梦,又象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1)语段选自老舍的优秀长篇小说《 》,文中的“他”是 。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被军阀抢劫、被孙侦探敲诈”等情节,说说“他”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里无法生存?
三、语言综合运用
14.新闻特写与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因此常常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从下面两篇课文中分别摘录一句触动你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
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摘录:
感受:
②《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摘录:
感受:
15.(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同步练习)小娟同学读到下面一则新闻,准备在班级“天天新闻”中向同学们推荐。请你为她拟写转述内容,要求提取主要信息,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
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相遇”,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掸;lù;壑
(2)沙烁;沙砾
(3)拟人;对比
(4)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没有谁不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拟人;对比;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根据平时的积累或借助工具书来解决。“掸去”的“掸”读作dǎn,“山麓”的“麓”读作lù,“沟hè”写作“沟壑”。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根据文段内容,这里的“沙烁”应写作“沙砾”。
(3)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画波浪线的句子赋予石块、沙砾人的行为,运用拟人手法,同时二者进行比较,是对比手法。
(4)本题考查改写句式。将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加入否定词,一定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变。
故答案为:⑴ 掸 ; lù ; 壑
⑵ 沙烁 ; 沙砾
⑶ 拟人 ; 对比
⑷ 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没有谁不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句式变换,指在一定的语境中,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这种题型从语序、语气、语意和语境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运用恰当的句式准确表达的能力。
2.【答案】(1)凭君传语报平安
(2)百般红紫斗芳菲
(3)万里赴戎机;对镜贴花黄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菲 、戎、濯、涟、疑”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 凭君传语报平安;(2) 百般红紫斗芳菲 ;(3)万里赴戎机,对镜贴花黄;(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答案】3.C
4.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想要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和抱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观沧海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3.C:虚写,错误。是实写。
故答案为:C
4.《 观沧海 》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故答案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想要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和抱负。
【答案】5.B
6.A
7.C
8.①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江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
②所以局势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裕,而局势混乱的国家常常贫困。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
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危乡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裕的,乱国和亡国必然是贫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5.ACD.正确。
B.句意为: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安定;
故答案为:B
6.A.以:都是“用、凭”的意思,介词:
B,而: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C.之:他,指“得道者”,代词到、往,动词;
D.则:就,连词/却,连词;
故答案为:A
7.ABD.正确。
C.结合乙文中的“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安乡重家.民贫则危乡轻家“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的,“从正面加以闸述”错误;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①域:使.安定。以:凭借、靠。固:使…巩固。威:使. 威服。②故:所以。治国:与“乱国“相对,指局势安定的国家。是以:因此。为:治理。治:统治、治理。
故答案为:①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江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
②所以局势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裕,而局势混乱的国家常常贫困。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答案】9.起跳;腾空(意对即可)
10.侧面描写。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优美与表演的精彩。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跳水姑娘吕伟的起跳动作比作“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起跳的姿态之美,同时还有点题的作用。
12.C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侧面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筛选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描写手法的把握能力。平时要掌握常见的描写手法,比如人物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等。侧面描写主要是从旁边人的角度看人和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品味精彩语言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要善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情感揭示等角度分析和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注意防止逻辑陷阱,比如曲解文意、偷梁换柱等等
9.“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概括为:起跳;“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概括为:腾空。
故答案为:起跳;腾空
10.“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文章描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语观众的赞赏属于侧面描写,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优美和表演的精彩。
故答案为:侧面描写。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优美与表演的精彩。
11.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法,把运动员的动作比作“飞天”,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之美,同时还有点题的作用。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跳水姑娘吕伟的起跳动作比作“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起跳的姿态之美,同时还有点题的作用。
12.ABD.正确;C.有误,本文采用的是新闻特写的形式。
故答案为:C。
13.【答案】(1)骆驼祥子 祥子
(2)一个麻木、潦倒、自私、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写出其中四个词即可)
(3)社会原因(客观因素):黑暗的社会现实,反动统治下时局动荡,战乱不断。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个人因素(主观因素):他想通过个人的奋斗来改变自己屈辱的地位,但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同命运搏斗,最后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他。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这里学生应了解老舍和《骆驼祥子》。
14.【答案】[示例]①摘录: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感受 :空气仿佛静止,她的起跳似乎与蓝天白云齐舞;”飞天”是曼妙而神圣地凌空,用在这里真是恰如其分。
②摘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感受:点出这次着舰的非凡意义。”近百年”“半个多世纪” ,写出了人民海军为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为让舰载机上舰的追梦过程的艰辛、苦涩。
【知识点】“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在文中找到①跳水姿态或动作、观众情绪等方面的内容;可结合具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描写着舰的环境及准备情况、着舰的过程、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等方面的内容;可结合着舰的意义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比喻,把运动员的动作比作“飞天”,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之美。
如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一是为了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看舰的意义,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二是能渲染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故答案为:①摘录: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感受 :空气仿佛静止,她的起跳似乎与蓝天白云齐舞;”飞天”是曼妙而神圣地凌空,用在这里真是恰如其分。
②摘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感受:点出这次着舰的非凡意义。”近百年”“半个多世纪” ,写出了人民海军为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为让舰载机上舰的追梦过程的艰辛、苦涩。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15.【答案】2022年3月23日,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上了一堂太空科普课。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既普及了科技知识,又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为创新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
【知识点】创新题型;新闻概括;语言简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首先抓住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可将三位航天员的名字简单处理。从“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这样的科普形式”概括出其意义和作用。
故答案为:2022年3月23日,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上了一堂太空科普课。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既普及了科技知识,又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为创新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而言是转述信息的能力,作答的关键一定要抓住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明了,不要节外生枝。注意根据要求改变人称、时间、空间。不超过100字。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训练(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烁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掸去   
山麓   
沟hè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将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案】(1)掸;lù;壑
(2)沙烁;沙砾
(3)拟人;对比
(4)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没有谁不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拟人;对比;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根据平时的积累或借助工具书来解决。“掸去”的“掸”读作dǎn,“山麓”的“麓”读作lù,“沟hè”写作“沟壑”。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根据文段内容,这里的“沙烁”应写作“沙砾”。
(3)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画波浪线的句子赋予石块、沙砾人的行为,运用拟人手法,同时二者进行比较,是对比手法。
(4)本题考查改写句式。将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加入否定词,一定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变。
故答案为:⑴ 掸 ; lù ; 壑
⑵ 沙烁 ; 沙砾
⑶ 拟人 ; 对比
⑷ 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没有谁不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句式变换,指在一定的语境中,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这种题型从语序、语气、语意和语境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运用恰当的句式准确表达的能力。
2.(2021八上·重庆开学考)默写填空。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2)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3)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   ,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   ”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木兰诗》
(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5)杜牧的《泊秦淮》中游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的句子是:    ,   。(《泊秦淮》)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   。《游山西村》
【答案】(1)凭君传语报平安
(2)百般红紫斗芳菲
(3)万里赴戎机;对镜贴花黄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本题中的“菲 、戎、濯、涟、疑”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 凭君传语报平安;(2) 百般红紫斗芳菲 ;(3)万里赴戎机,对镜贴花黄;(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2023八上·游仙期末)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
A.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答案】3.C
4.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想要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和抱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观沧海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3.C:虚写,错误。是实写。
故答案为:C
4.《 观沧海 》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故答案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想要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和抱负。
二、阅读理解
(2023八上·夹江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违抗。
5.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委:放弃)
B.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使…安全)
C.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D.凡治国之道(道:道理,方法)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所顺 奚以知其然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天下顺之 已而之细柳营
D.民富则易治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7.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并用概括性的事例证明了“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B.(甲)文第二段阐述了治国安邦不能单靠武力,而应该“得道”即统治者实行仁政,这样就能造就“天下顺之”的局面。
C.(乙)文提出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并从正面加以阐述,得出了“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的结论。
D.两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前者希望统治者实施“仁政”以赢得百姓拥戴;后者希望统治者先要富民,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文)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上文)
【答案】5.B
6.A
7.C
8.①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江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
②所以局势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裕,而局势混乱的国家常常贫困。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
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危乡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裕的,乱国和亡国必然是贫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5.ACD.正确。
B.句意为: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安定;
故答案为:B
6.A.以:都是“用、凭”的意思,介词:
B,而: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C.之:他,指“得道者”,代词到、往,动词;
D.则:就,连词/却,连词;
故答案为:A
7.ABD.正确。
C.结合乙文中的“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安乡重家.民贫则危乡轻家“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的,“从正面加以闸述”错误;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①域:使.安定。以:凭借、靠。固:使…巩固。威:使. 威服。②故:所以。治国:与“乱国“相对,指局势安定的国家。是以:因此。为:治理。治:统治、治理。
故答案为:①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江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
②所以局势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裕,而局势混乱的国家常常贫困。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同步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乌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9.作者在②-④段中将吕伟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   ”—— “   ”——“入水”三个步骤,犹如慢镜头回放。
10.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后,文章描写了外国记者的赞叹语观众的赞赏,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1.赏析下面句子,说说表达的效果。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12.对下列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1.7秒的时间的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落笔集中,重点突出。
B.一组跳水动作,作者就用了多个比喻,文字清新,读来赏心悦目。
C.作者采用了新闻评论的形式,评论了吕伟“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D.本文体现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和爱国情。
【答案】9.起跳;腾空(意对即可)
10.侧面描写。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优美与表演的精彩。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跳水姑娘吕伟的起跳动作比作“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起跳的姿态之美,同时还有点题的作用。
12.C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侧面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筛选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描写手法的把握能力。平时要掌握常见的描写手法,比如人物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等。侧面描写主要是从旁边人的角度看人和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品味精彩语言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要善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情感揭示等角度分析和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注意防止逻辑陷阱,比如曲解文意、偷梁换柱等等
9.“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概括为:起跳;“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概括为:腾空。
故答案为:起跳;腾空
10.“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文章描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语观众的赞赏属于侧面描写,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优美和表演的精彩。
故答案为:侧面描写。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优美与表演的精彩。
11.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法,把运动员的动作比作“飞天”,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之美,同时还有点题的作用。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跳水姑娘吕伟的起跳动作比作“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起跳的姿态之美,同时还有点题的作用。
12.ABD.正确;C.有误,本文采用的是新闻特写的形式。
故答案为:C。
13.阅读某名著选断,完成1—3题。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象作着个梦,又象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1)语段选自老舍的优秀长篇小说《 》,文中的“他”是 。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被军阀抢劫、被孙侦探敲诈”等情节,说说“他”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里无法生存?
【答案】(1)骆驼祥子 祥子
(2)一个麻木、潦倒、自私、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写出其中四个词即可)
(3)社会原因(客观因素):黑暗的社会现实,反动统治下时局动荡,战乱不断。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个人因素(主观因素):他想通过个人的奋斗来改变自己屈辱的地位,但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同命运搏斗,最后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他。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这里学生应了解老舍和《骆驼祥子》。
三、语言综合运用
14.新闻特写与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因此常常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从下面两篇课文中分别摘录一句触动你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
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摘录:
感受:
②《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摘录:
感受:
【答案】[示例]①摘录: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感受 :空气仿佛静止,她的起跳似乎与蓝天白云齐舞;”飞天”是曼妙而神圣地凌空,用在这里真是恰如其分。
②摘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感受:点出这次着舰的非凡意义。”近百年”“半个多世纪” ,写出了人民海军为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为让舰载机上舰的追梦过程的艰辛、苦涩。
【知识点】“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在文中找到①跳水姿态或动作、观众情绪等方面的内容;可结合具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描写着舰的环境及准备情况、着舰的过程、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等方面的内容;可结合着舰的意义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比喻,把运动员的动作比作“飞天”,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之美。
如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一是为了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看舰的意义,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二是能渲染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故答案为:①摘录: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感受 :空气仿佛静止,她的起跳似乎与蓝天白云齐舞;”飞天”是曼妙而神圣地凌空,用在这里真是恰如其分。
②摘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感受:点出这次着舰的非凡意义。”近百年”“半个多世纪” ,写出了人民海军为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为让舰载机上舰的追梦过程的艰辛、苦涩。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15.(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同步练习)小娟同学读到下面一则新闻,准备在班级“天天新闻”中向同学们推荐。请你为她拟写转述内容,要求提取主要信息,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
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相遇”,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
【答案】2022年3月23日,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上了一堂太空科普课。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既普及了科技知识,又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为创新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
【知识点】创新题型;新闻概括;语言简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首先抓住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可将三位航天员的名字简单处理。从“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这样的科普形式”概括出其意义和作用。
故答案为:2022年3月23日,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上了一堂太空科普课。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既普及了科技知识,又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为创新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而言是转述信息的能力,作答的关键一定要抓住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明了,不要节外生枝。注意根据要求改变人称、时间、空间。不超过100字。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