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训练(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训练(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15:20:30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训练(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2019八下·厦门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中国文学群星璀càn的天空,有多少颗特别耀眼的明星?如果不分先后,全部交由民众海选,能选得到那位行吟于江风草泽、孤高离群、悯人怀远的屈原吧?也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守志安贫、洁净 的陶渊明吧?还能选得到那位身历酷刑、笔力千钧、凝练 的司马迁吧?当然,也能选到那位飞与巨鸟、舞共迷蝶、神思 的庄子了。“远”,是一种境界。他们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他们退出污浊黑暗的官场,却登上文学的大雅殿堂。这不是文学的悲哀,就是文学的高贵。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璀càn (
) B.悯人怀远(  )
(2)在上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深远 淡远 玄远 B.玄远 淡远 深远
C.深远 玄远 淡远 D.淡远 深远 玄远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答案】(1)璨;mǐn
(2)D
(3)“就是”改为“而是”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近义词;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璨”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悯人怀远”中的“悯”是“怜悯”之意。读“mǐn”,注意据义定音。
(2)一空,淡远:指生活淡泊,志趣高远。很符合“僻居荒村、守志安贫”的语境。有人说庄子研究的是所谓的“玄学”,所以“玄远”最符合第三空的语境。所以选D。
(3)结合上文内容分析,划线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所以应改为“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故答案为:⑴ 璨;mǐn ;⑵D;⑶ “就是”改为“而是”
【点评】⑴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⑵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⑶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2023八下·本溪期中)古诗文填空。
①   ,君子好逑。(《诗经》)
②微君之故,   ?(《诗经》)
③   ,悠悠我心。(《诗经》)
④挑兮达兮,   。(《诗经》)
⑤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城阙辅三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⑧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时候禅院》)
⑨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⑩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 咏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柳宗元《小石潭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
《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水曲折的语句是:   ,   。
【答案】窈窕淑女;胡为乎中露;青青子衿;在城阙兮;徒有羡鱼情;风烟望五津;气蒸云梦泽;山光悦鸟性;浮云游子意;寂寞沙洲冷;一任群芳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中规定的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和默写识记掌握程度。注意:窈窕、淑、衿、阙、兮、怆、幽邃、涯。
故答案为:窈窕淑女;胡为乎中露;青青子衿;在城阙兮;徒有羡鱼情;风烟望五津;气蒸云梦泽;山光悦鸟性;浮云游子意;寂寞沙洲冷;一任群芳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023八上·新化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山园小梅(其一 )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②,不须檀板共金樽③。
【注释】①暄妍: 明媚美丽。②狎: 亲近,玩赏。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蒙华的酒杯。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B.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为虚写,下句为实写,一虚一实中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C.诗歌颔、颈两联虽然都是写梅花,但所采用的描写方法不同,颔联采用的是正面描写,颈联则采用了侧面描写。
D.前三联,梅花为主体,尾联则笔锋一转,诗人变为主体,其感情也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
4.小青特别喜欢颔联,他准备将其拍摄为一个微视频。请结合全诗,借助想象,帮助他完 成拍摄脚本。( 6 分)
时间 拍摄角度及景物 诗人的动作 预期表达效果
黄昏 俯拍: 水面稀疏的影子 仰拍:①    微吟 画面意境:②    诗人情感:③   
【答案】3.B
4.①枝头暗香的梅花、夜空的皎月;②静谧;③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或幽居的愉悦)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ACD.正确。
B.有误,颈联上句为实写,下句为虚写。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思是: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所以仰拍的是:枝头暗香的梅花、夜空的皎月。此句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①枝头暗香的梅花、夜空的皎月②静谧③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或幽居的愉悦)
二、阅读理解
(2023八上·长沙期末)古文阅读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5.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有“面对,遇到”“价值”“执”等义项,“值岁荒”中的“值”应为“遇到”之意。
B.“人相食”中的“食”与“弱肉强食”中的“食”意思相同。
C.“或阻之”中的“或”和“或王命急宣”(《三峡》)中的“或”意思相同。
D.“以画竹、兰为长”中的“以”和“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中的“以”意思用法不同。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B.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C.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D.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8.郑板桥去任之日,父老沿途相送。请根据文段分析,郑板桥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答案】5.C
6.D
7.(郑板桥)发放粮食给百姓,使一万多人都活了下来。(与,活,补主语)
8.①爱民如子。②清廉。③勤政。④平易近人。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5.ABD.正确
C.“或阻之”中的“或”和“或王命急宣”(《三峡》)中的“或”意思相同。这个推断是不正确的。在“或阻之”中,“或”是“有的人”或“或许”的意思,表示有人阻止郑燮或者可能有人阻止他。而在“或王命急宣”中,“或”是“有时”的意思,表示有时皇帝的命令急速传达。因此,两者的意思并不相同。
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大意:“这是什么时候了,如果还转来转去地上报,百姓怎么能够活命呢?”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重点词:“发”在这里是“发放”的意思,“谷”指的是粮食。“与”常常用作动词,表示“给予”或“送给”的意思。“活”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来”。“万余人” 就是“一万多人”。
故答案为:(郑板桥)发放粮食给百姓,使一万多人都活了下来。(与,活,补主语)
8.从“父老沿途相送”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出郑板桥在任期间与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百姓们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人,这正是他爱民如子、真正关心百姓疾苦的表现。这种情感上的纽带使得百姓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文段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郑板桥清廉的字眼,但从“室无贿赂”这一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任期间不受贿赂、公正无私。一个清廉的官员能够赢得百姓的信任和尊重,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官员会为他们谋取真正的福祉;虽然文段中没有直接提到郑板桥勤政的具体事迹,但从百姓对他的深情相送中,我们可以推测他在任期间一定是勤勉工作、为民服务的。勤政意味着他能够积极履行职责,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他受到百姓爱戴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父老沿途相送”这一描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郑板桥与百姓之间的亲密关系。这表明他不仅是一位好官,更是一位能够亲近百姓、与民同乐的人。他的平易近人使得百姓愿意接近他、信任他,并因此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爱戴之情。
故答案为:①爱民如子。②清廉。③勤政。④平易近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出彩
“90后”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
说起“90后”,可能很多人都会给他们贴上“自我”“叛逆”“享乐”的标签。而成长起来的“90后”们却以实际行动,展现出这一代人的独特风采。
去年10月份,江苏卫视《一站到底》的舞台上,吉林女孩张超凡接二连三战胜对手,凭借不俗表现收获无数喝彩。但如果不去关注她的左臂,很多人可能并不会看出她在优异表现之外的特别之处。
“我一直都觉得我跟正常人都是一样的,甚至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有时候会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1992年出生的张超凡,虽然一出生就没有左臂,但这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鞭策她成长为一名“美少女战士”。在小学拿到吉林省大道速滑(少儿组)冠军后,张超凡渐渐体会到母亲那些话的含义:“超凡,其实你只是比别人缺少了一个小零件而已。如果你自己努力,你就会变得很优秀。”
就这样,张超凡从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全国演讲大赛冠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人们看到了“东方维纳斯”的出色经历。大学毕业后,张超凡创办了东北首家国学馆,成了“90后”美女校长。
张超凡说,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的典型和代表,能够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去奋发前进,后来觉得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所以她想成为一个追梦逐梦的形象,让更多人看到其实她可以做得很好,大家也都可以做得很好。
从学业走向创业,张超凡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生活总是会厚待努力的人——这是张超凡正在创作的一本书的书名。她说,希望通过这本书,给青年人或者是给有梦想的人一些激励、鼓励。
同样是1992年出生的“90后”,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潘曜还没有走上社会,却曾到过地球的最南端,给南极做过“CT”。
为适应南极恶劣环境,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同时,潘曜也加强了体能训练。凭借全面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潘曜从60名预选人员中脱颖而出,2015年11月,潘曜成为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查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带着1.5吨仪器设备奔向了南极。但科考之路并不平坦。
潘曜一路上经历了严重的晕船、呕吐,还经历了零下30度的低温和较低的气压,呼吸比较难受等超出预料的种种困难,但也没产生过后悔的念头,有困难来了努力扛过去就是了。
潘曜在此次科考中的主要任务,是对南极中山站到昆仑站的300米深冰盖进行内部结构的精细化探测。而光是设备安装就让潘曜的手指吃尽了苦头。
“我们一共有7套设备。最难装那套设备应该是300多斤,螺丝也比较多,还比较小,拧的话拿厚手套不好拧,得拿薄手套甚至是光着手拧。光手拧就容易粘住,很冷的时候手碰到金属的东西就直接粘上去了。”潘曜说。
在极昼、极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下,潘曜时刻要关注雷达和冰雪监测仪的工作情况,每晚还要抱着四块25公斤的电池去发电舱为设备充电,之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潘曜表示,中国南极科考队经历了158天的考查,第一次获取冰盖以下0到10米深的温度数据。那些冰川学家就可以据此推演冰盖积累的整个过程。
潘曜说,应该是我们扛起祖国发展大梁的时候了。希望每个人无论是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或者是在某些地方做些平凡、不引人注目的工作,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吧!
如今的“90后”生活在更为优越的条件下,这不应该成为标签化的借口,反而应该是看好他们的理由。他们身上闪耀的属于这代人的宝贵品质,值得我们为出彩的“90后”点赞!
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通讯标题使用的妙处。
10.文章叙述潘曜在南极考查时安装300多斤设备,有什么作用?
11.请简要分析张超凡如何能够“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的?
12.文章中的两位主人公都以实际行动,展现出90后的独特风采,请谈谈他们出彩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答案】9.采用对称的方法,用生动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提示给读者。
10.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南极考查时工作环境的困难,从中也可以看到潘曜的认真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年轻人做出了表率,证明了“90后”也有出彩的。
11.个人心态好(有顽强的意志力),为梦想而执著努力; 得到家长的有利引导; 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他人,传播正能量(有责任感有担当)。
12.困境之中,个人能够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所做之事; 有理想,有抱负,追逐自己的梦想,使之成为内驱力,身边有人能给自己以引导或激励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细节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标题使用妙处能力。分析通讯标题妙处,可以从标题的的修辞、形式以及其与通讯内容的关系上来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先指出文段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文章的主旨说说运用该技巧有什么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也可以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仔细阅读全文,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或从文中找到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在对全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真实感想,切忌空洞。
9.本篇通讯的标题“青春正当时 不予负流年”采用了对称的方法和形式吸引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青春正当时 不予负流年”将新闻中两位主人公的事迹和思想精神作了高度概括,提示给读者。
故答案为:采用对称的方法,用生动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提示给读者。
10.本文叙述潘曜在南极考察时安装300多斤设备,属于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可以刻画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此处的细节描写——在南极如此寒冷的环境下,潘曜 考察时安装300多斤设备,突出了南极考察时工作环境的困难,从中也可以看到潘曜的认真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年轻人做出了表率,证明了“90后”也有出彩的。
故答案为: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南极考查时工作环境的困难,从中也可以看到潘曜的认真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年轻人做出了表率,证明了“90后”也有出彩的。
11. 解答本题,首先要立足全文,通读文章,可知本文讲述张超凡有关事迹的主要在文章三至七段,锁定这些段落,明确文中讲了人物哪些事件,然后注意题干中所说的“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以此为出发点筛选信息。
故答案为:个人心态好(有顽强的意志力),为梦想而执著努力; 得到家长的有利引导; 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他人,传播正能量(有责任感有担当)。
12.首先整体阅读文本,然后筛选两位主人公的事迹,然后从他们内在的品格和精神的角度探讨他们出彩的共同因素。本题,可联系两位主人公坎坷的经历,及其面对坎坷,认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及自己的生活来谈实际谈自己如何让自己出彩。作答时,只要能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困境之中,个人能够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所做之事; 有理想,有抱负,追逐自己的梦想,使之成为内驱力,身边有人能给自己以引导或激励。
13.(2023八上·雅安期末)阅读下列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甲】我记起毛泽东向我说过一句话,因为毛泽东所预测的许多事,现在已变成真实的历史,所以我把这句话再重述一遍。 他说:“红军,由于他自己的斗争,从军阀手里,争得自由;而成了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反日义勇军从日本侵略者的手里夺得行动自由,也同样地武装了自己。 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的。”
【乙】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儿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丙】“农民喜欢红军吗?”
“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 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
“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
“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 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 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
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真实情况的纪实性作品。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甲】【乙】【丙】三个片段,探究作者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答案】(1)《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2)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红军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有高深的政治智慧;红军统帅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团结一心;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真实情况的纪实性作品。
(2)本题考查探究分析。按照题干“结合[甲][乙][两]三个片段以及名著中的相关内容”的提示,分析红色革命必胜的原因即可。根据甲段“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的”可得出: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根据“我记起A向我说过一句话,因为A所预测的许多事,现在已变成真实的历史”可得出:红军主要领导高膽远瞩,有高深的政治智慧。根据“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可得出:红军领导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根据“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可得出:“红小鬼”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正是中国的希望。根据“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可得出: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其它根据名著内容得出的原因,合情合理亦可。
故答案为: (1)《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2)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红军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有高深的政治智慧;红军统帅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团结一心;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三、语言综合运用
14.(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试卷)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被侵华日军攻破后,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奔走,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
(节选自2020年1月7日新华网)
(1)上面的新闻能作为课文的论证材料吗?请说出你的见解。
(2)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如果你有幸能在他的墓前悼念,请你为他写一段悼词。(35字左右)
【答案】(1)可以。一方面,拉贝先生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可以成为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另一方面,拉贝先生的善举,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课文“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
(2)(示例)你是中国人的朋友!你的正义之举挽救了无数生命,你的高尚美德永载史册!
【知识点】材料探究;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答题时,一方面根据新闻中的信息,另一方面再联系文章的主题即可。如拉贝先生的善举“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能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与课文对接,“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可以从日军的罪证来与课文对接。据此理解作答。(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答题时,可以从行动和品德等方面对拉贝先生进行褒奖。注意字数要求,语言力求精练。示例:拉贝先生,感谢您为中国人所做的牺牲,您的善举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支持,您永远是中国人的朋友!
故答案为:⑴可以。一方面,拉贝先生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可以成为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另一方面,拉贝先生的善举,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课文“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
⑵(示例)你是中国人的朋友!你的正义之举挽救了无数生命,你的高尚美德永载史册!
【点评】⑴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论据一定要与论点相契合,也就是能证明观点的正确。
⑵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训练(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2019八下·厦门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中国文学群星璀càn的天空,有多少颗特别耀眼的明星?如果不分先后,全部交由民众海选,能选得到那位行吟于江风草泽、孤高离群、悯人怀远的屈原吧?也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守志安贫、洁净 的陶渊明吧?还能选得到那位身历酷刑、笔力千钧、凝练 的司马迁吧?当然,也能选到那位飞与巨鸟、舞共迷蝶、神思 的庄子了。“远”,是一种境界。他们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他们退出污浊黑暗的官场,却登上文学的大雅殿堂。这不是文学的悲哀,就是文学的高贵。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璀càn (
) B.悯人怀远(  )
(2)在上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深远 淡远 玄远 B.玄远 淡远 深远
C.深远 玄远 淡远 D.淡远 深远 玄远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2023八下·本溪期中)古诗文填空。
①   ,君子好逑。(《诗经》)
②微君之故,   ?(《诗经》)
③   ,悠悠我心。(《诗经》)
④挑兮达兮,   。(《诗经》)
⑤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城阙辅三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⑧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时候禅院》)
⑨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⑩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 咏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柳宗元《小石潭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
《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水曲折的语句是:   ,   。
(2023八上·新化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山园小梅(其一 )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②,不须檀板共金樽③。
【注释】①暄妍: 明媚美丽。②狎: 亲近,玩赏。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蒙华的酒杯。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B.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为虚写,下句为实写,一虚一实中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C.诗歌颔、颈两联虽然都是写梅花,但所采用的描写方法不同,颔联采用的是正面描写,颈联则采用了侧面描写。
D.前三联,梅花为主体,尾联则笔锋一转,诗人变为主体,其感情也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
4.小青特别喜欢颔联,他准备将其拍摄为一个微视频。请结合全诗,借助想象,帮助他完 成拍摄脚本。( 6 分)
时间 拍摄角度及景物 诗人的动作 预期表达效果
黄昏 俯拍: 水面稀疏的影子 仰拍:①    微吟 画面意境:②    诗人情感:③   
二、阅读理解
(2023八上·长沙期末)古文阅读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5.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有“面对,遇到”“价值”“执”等义项,“值岁荒”中的“值”应为“遇到”之意。
B.“人相食”中的“食”与“弱肉强食”中的“食”意思相同。
C.“或阻之”中的“或”和“或王命急宣”(《三峡》)中的“或”意思相同。
D.“以画竹、兰为长”中的“以”和“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中的“以”意思用法不同。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B.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C.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D.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8.郑板桥去任之日,父老沿途相送。请根据文段分析,郑板桥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出彩
“90后”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
说起“90后”,可能很多人都会给他们贴上“自我”“叛逆”“享乐”的标签。而成长起来的“90后”们却以实际行动,展现出这一代人的独特风采。
去年10月份,江苏卫视《一站到底》的舞台上,吉林女孩张超凡接二连三战胜对手,凭借不俗表现收获无数喝彩。但如果不去关注她的左臂,很多人可能并不会看出她在优异表现之外的特别之处。
“我一直都觉得我跟正常人都是一样的,甚至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有时候会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1992年出生的张超凡,虽然一出生就没有左臂,但这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鞭策她成长为一名“美少女战士”。在小学拿到吉林省大道速滑(少儿组)冠军后,张超凡渐渐体会到母亲那些话的含义:“超凡,其实你只是比别人缺少了一个小零件而已。如果你自己努力,你就会变得很优秀。”
就这样,张超凡从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全国演讲大赛冠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人们看到了“东方维纳斯”的出色经历。大学毕业后,张超凡创办了东北首家国学馆,成了“90后”美女校长。
张超凡说,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的典型和代表,能够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去奋发前进,后来觉得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所以她想成为一个追梦逐梦的形象,让更多人看到其实她可以做得很好,大家也都可以做得很好。
从学业走向创业,张超凡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生活总是会厚待努力的人——这是张超凡正在创作的一本书的书名。她说,希望通过这本书,给青年人或者是给有梦想的人一些激励、鼓励。
同样是1992年出生的“90后”,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潘曜还没有走上社会,却曾到过地球的最南端,给南极做过“CT”。
为适应南极恶劣环境,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同时,潘曜也加强了体能训练。凭借全面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潘曜从60名预选人员中脱颖而出,2015年11月,潘曜成为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查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带着1.5吨仪器设备奔向了南极。但科考之路并不平坦。
潘曜一路上经历了严重的晕船、呕吐,还经历了零下30度的低温和较低的气压,呼吸比较难受等超出预料的种种困难,但也没产生过后悔的念头,有困难来了努力扛过去就是了。
潘曜在此次科考中的主要任务,是对南极中山站到昆仑站的300米深冰盖进行内部结构的精细化探测。而光是设备安装就让潘曜的手指吃尽了苦头。
“我们一共有7套设备。最难装那套设备应该是300多斤,螺丝也比较多,还比较小,拧的话拿厚手套不好拧,得拿薄手套甚至是光着手拧。光手拧就容易粘住,很冷的时候手碰到金属的东西就直接粘上去了。”潘曜说。
在极昼、极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下,潘曜时刻要关注雷达和冰雪监测仪的工作情况,每晚还要抱着四块25公斤的电池去发电舱为设备充电,之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潘曜表示,中国南极科考队经历了158天的考查,第一次获取冰盖以下0到10米深的温度数据。那些冰川学家就可以据此推演冰盖积累的整个过程。
潘曜说,应该是我们扛起祖国发展大梁的时候了。希望每个人无论是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或者是在某些地方做些平凡、不引人注目的工作,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吧!
如今的“90后”生活在更为优越的条件下,这不应该成为标签化的借口,反而应该是看好他们的理由。他们身上闪耀的属于这代人的宝贵品质,值得我们为出彩的“90后”点赞!
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通讯标题使用的妙处。
10.文章叙述潘曜在南极考查时安装300多斤设备,有什么作用?
11.请简要分析张超凡如何能够“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的?
12.文章中的两位主人公都以实际行动,展现出90后的独特风采,请谈谈他们出彩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13.(2023八上·雅安期末)阅读下列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甲】我记起毛泽东向我说过一句话,因为毛泽东所预测的许多事,现在已变成真实的历史,所以我把这句话再重述一遍。 他说:“红军,由于他自己的斗争,从军阀手里,争得自由;而成了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反日义勇军从日本侵略者的手里夺得行动自由,也同样地武装了自己。 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的。”
【乙】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儿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丙】“农民喜欢红军吗?”
“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 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
“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
“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 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 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
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真实情况的纪实性作品。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甲】【乙】【丙】三个片段,探究作者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三、语言综合运用
14.(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试卷)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被侵华日军攻破后,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奔走,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
(节选自2020年1月7日新华网)
(1)上面的新闻能作为课文的论证材料吗?请说出你的见解。
(2)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如果你有幸能在他的墓前悼念,请你为他写一段悼词。(35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璨;mǐn
(2)D
(3)“就是”改为“而是”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近义词;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璨”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悯人怀远”中的“悯”是“怜悯”之意。读“mǐn”,注意据义定音。
(2)一空,淡远:指生活淡泊,志趣高远。很符合“僻居荒村、守志安贫”的语境。有人说庄子研究的是所谓的“玄学”,所以“玄远”最符合第三空的语境。所以选D。
(3)结合上文内容分析,划线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所以应改为“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故答案为:⑴ 璨;mǐn ;⑵D;⑶ “就是”改为“而是”
【点评】⑴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⑵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⑶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答案】窈窕淑女;胡为乎中露;青青子衿;在城阙兮;徒有羡鱼情;风烟望五津;气蒸云梦泽;山光悦鸟性;浮云游子意;寂寞沙洲冷;一任群芳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中规定的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和默写识记掌握程度。注意:窈窕、淑、衿、阙、兮、怆、幽邃、涯。
故答案为:窈窕淑女;胡为乎中露;青青子衿;在城阙兮;徒有羡鱼情;风烟望五津;气蒸云梦泽;山光悦鸟性;浮云游子意;寂寞沙洲冷;一任群芳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3.B
4.①枝头暗香的梅花、夜空的皎月;②静谧;③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或幽居的愉悦)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ACD.正确。
B.有误,颈联上句为实写,下句为虚写。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思是: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所以仰拍的是:枝头暗香的梅花、夜空的皎月。此句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①枝头暗香的梅花、夜空的皎月②静谧③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或幽居的愉悦)
【答案】5.C
6.D
7.(郑板桥)发放粮食给百姓,使一万多人都活了下来。(与,活,补主语)
8.①爱民如子。②清廉。③勤政。④平易近人。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5.ABD.正确
C.“或阻之”中的“或”和“或王命急宣”(《三峡》)中的“或”意思相同。这个推断是不正确的。在“或阻之”中,“或”是“有的人”或“或许”的意思,表示有人阻止郑燮或者可能有人阻止他。而在“或王命急宣”中,“或”是“有时”的意思,表示有时皇帝的命令急速传达。因此,两者的意思并不相同。
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大意:“这是什么时候了,如果还转来转去地上报,百姓怎么能够活命呢?”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重点词:“发”在这里是“发放”的意思,“谷”指的是粮食。“与”常常用作动词,表示“给予”或“送给”的意思。“活”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来”。“万余人” 就是“一万多人”。
故答案为:(郑板桥)发放粮食给百姓,使一万多人都活了下来。(与,活,补主语)
8.从“父老沿途相送”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出郑板桥在任期间与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百姓们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人,这正是他爱民如子、真正关心百姓疾苦的表现。这种情感上的纽带使得百姓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文段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郑板桥清廉的字眼,但从“室无贿赂”这一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任期间不受贿赂、公正无私。一个清廉的官员能够赢得百姓的信任和尊重,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官员会为他们谋取真正的福祉;虽然文段中没有直接提到郑板桥勤政的具体事迹,但从百姓对他的深情相送中,我们可以推测他在任期间一定是勤勉工作、为民服务的。勤政意味着他能够积极履行职责,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他受到百姓爱戴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父老沿途相送”这一描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郑板桥与百姓之间的亲密关系。这表明他不仅是一位好官,更是一位能够亲近百姓、与民同乐的人。他的平易近人使得百姓愿意接近他、信任他,并因此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爱戴之情。
故答案为:①爱民如子。②清廉。③勤政。④平易近人。
【答案】9.采用对称的方法,用生动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提示给读者。
10.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南极考查时工作环境的困难,从中也可以看到潘曜的认真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年轻人做出了表率,证明了“90后”也有出彩的。
11.个人心态好(有顽强的意志力),为梦想而执著努力; 得到家长的有利引导; 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他人,传播正能量(有责任感有担当)。
12.困境之中,个人能够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所做之事; 有理想,有抱负,追逐自己的梦想,使之成为内驱力,身边有人能给自己以引导或激励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细节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标题使用妙处能力。分析通讯标题妙处,可以从标题的的修辞、形式以及其与通讯内容的关系上来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先指出文段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文章的主旨说说运用该技巧有什么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也可以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仔细阅读全文,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或从文中找到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在对全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真实感想,切忌空洞。
9.本篇通讯的标题“青春正当时 不予负流年”采用了对称的方法和形式吸引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青春正当时 不予负流年”将新闻中两位主人公的事迹和思想精神作了高度概括,提示给读者。
故答案为:采用对称的方法,用生动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提示给读者。
10.本文叙述潘曜在南极考察时安装300多斤设备,属于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可以刻画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此处的细节描写——在南极如此寒冷的环境下,潘曜 考察时安装300多斤设备,突出了南极考察时工作环境的困难,从中也可以看到潘曜的认真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年轻人做出了表率,证明了“90后”也有出彩的。
故答案为: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南极考查时工作环境的困难,从中也可以看到潘曜的认真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年轻人做出了表率,证明了“90后”也有出彩的。
11. 解答本题,首先要立足全文,通读文章,可知本文讲述张超凡有关事迹的主要在文章三至七段,锁定这些段落,明确文中讲了人物哪些事件,然后注意题干中所说的“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以此为出发点筛选信息。
故答案为:个人心态好(有顽强的意志力),为梦想而执著努力; 得到家长的有利引导; 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他人,传播正能量(有责任感有担当)。
12.首先整体阅读文本,然后筛选两位主人公的事迹,然后从他们内在的品格和精神的角度探讨他们出彩的共同因素。本题,可联系两位主人公坎坷的经历,及其面对坎坷,认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及自己的生活来谈实际谈自己如何让自己出彩。作答时,只要能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困境之中,个人能够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所做之事; 有理想,有抱负,追逐自己的梦想,使之成为内驱力,身边有人能给自己以引导或激励。
13.【答案】(1)《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2)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红军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有高深的政治智慧;红军统帅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团结一心;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真实情况的纪实性作品。
(2)本题考查探究分析。按照题干“结合[甲][乙][两]三个片段以及名著中的相关内容”的提示,分析红色革命必胜的原因即可。根据甲段“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的”可得出: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根据“我记起A向我说过一句话,因为A所预测的许多事,现在已变成真实的历史”可得出:红军主要领导高膽远瞩,有高深的政治智慧。根据“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可得出:红军领导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根据“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可得出:“红小鬼”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正是中国的希望。根据“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可得出: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其它根据名著内容得出的原因,合情合理亦可。
故答案为: (1)《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2)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中国人民有着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红军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有高深的政治智慧;红军统帅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团结一心;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14.【答案】(1)可以。一方面,拉贝先生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可以成为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另一方面,拉贝先生的善举,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课文“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
(2)(示例)你是中国人的朋友!你的正义之举挽救了无数生命,你的高尚美德永载史册!
【知识点】材料探究;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答题时,一方面根据新闻中的信息,另一方面再联系文章的主题即可。如拉贝先生的善举“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能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与课文对接,“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可以从日军的罪证来与课文对接。据此理解作答。(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答题时,可以从行动和品德等方面对拉贝先生进行褒奖。注意字数要求,语言力求精练。示例:拉贝先生,感谢您为中国人所做的牺牲,您的善举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支持,您永远是中国人的朋友!
故答案为:⑴可以。一方面,拉贝先生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可以成为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另一方面,拉贝先生的善举,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课文“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
⑵(示例)你是中国人的朋友!你的正义之举挽救了无数生命,你的高尚美德永载史册!
【点评】⑴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论据一定要与论点相契合,也就是能证明观点的正确。
⑵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