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训练(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训练(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15:19:43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训练(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ì    
绯红 发    油光可鉴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   改为   
②   改为   
(3)“标致”的意思是   。
(4)本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答案】(1)fēi;髻;jiàn
(2)接;结;辨;辫
(3)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4)比喻;反语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藤野先生;比喻;反语
【解析】【分析】(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不写繁体字。如“绯”,可根据声旁推断读音。“髻”可根据形旁推断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头顶上盘着大辨子”的“辨”根据形旁推断应该是“辫”。
(3)考查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是句中义。这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是漂亮之意,但在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意思是是在寒碜极了。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是比喻中的暗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是典型的反语,用来讽刺。
故答案为:⑴fēi;髻;jiàn
⑵接;结;辨;辫。
⑶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⑷比喻;反语
【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1、连字解词法,连字解词法就是先解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再连起来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2、词素解词法,词素解词法就是与连字解词法较类似,要求先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意思,重点理解比较难的词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3、比较辨析法,有些词,看似相像,实则不同,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从类同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找出雷同,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准确把握词义。4、更换词语法,就是找近义词。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法,词不离句即是一条学习词语的原则,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的方法,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基本途径,也是检测常用的方法。6、联系实际生活解词法,就是把词语放到生活中去理解。
2.(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 默写填空。
(1)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   ,   ”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3)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   ,   ”(《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   ,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答案】(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莺”不要写成“鹰”,“燕”不要写成“雁”。
故答案为:(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2023八上·怀化期末)诗歌鉴赏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的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
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
D.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4.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中“愁”的内涵。
【答案】3.C
4.一愁羁旅途中,漂泊无依,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不断,理还乱”的苦痛之情,从“问”“微吟”“寄”可以看出。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ABD.正确。
C.有误,“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人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何处可维舟”,诗人没有找到可以靠岸的地方,没有买到酒,无法借酒消愁,只能吟唱思乡曲排遣思乡之情。这首诗主要写作者夜泊钱塘时对家乡的思念,而这种愁作者只能期望借助喝酒来麻醉,但作者并未真正进入酒市,也并没有完全排解思乡之愁。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愁思原因。结合“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可知,诗人想要落脚休息,可是偌大的钱塘江,竟没有一块可以拴住小船的地方,这句话写出了飘泊在外的游子对于无家可归的凄凉愁苦孤独悲凉的心情。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看出诗人羁旅的孤苦;结合“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可知,在作者的眼里,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坠落,连“寒流”也载不动思乡之梦,“离心”“乡梦”看出思念家乡之愁;结合“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可知,诗人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从“问”“微吟”“寄”看出各般愁绪交织一起,表现了诗人百般愁绪积心头的苦痛之情。
故答案为:一愁羁旅途中,漂泊无依,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不断,理还乱”的苦痛之情,从“问”“微吟”“寄”可以看出。
二、阅读理解
(2023八上·临湘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火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火丈夫。”
【乙】天祥①在燕凡三年,上②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⑧? 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天祥临刑殊④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②上:即元世祖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③二姓:这里指宋之外的其他朝廷。④殊:非常。
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②必敬必戒 戒:   
③与民由之 由:   ④吾事毕矣 毕: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7.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一处。
夭 祥 受 宋 恩 为 宰 相 安 事 二 姓
8.你认为【乙】文中的文天祥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5.怎么,哪里;谨慎;遵从;做完,完成
6.皇上(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便和宰相商议放了他。
7.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8.符合。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事二主,做事合乎道义,坚持自己的原则,符合“礼”和“义”的标准;他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南乡拜而死”,这正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意对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乙】
文天祥在燕京总共三年,皇上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同宰相商议释放他。(朝廷)召他入朝告诉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文天祥承蒙宋朝的恩德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姓氏呢?只希望赐我一死就足够了。”然而还是不忍心杀他……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面向南方拜了两拜然后死去。 ①天祥:文天祥。②上:指宋恭帝。③二姓:指宋朝和元朝。④殊:特别。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这哪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焉:怎么,哪里。(2)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3)句意:(大丈夫)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由:避从。(4)句意:我的事情完成了。毕:做完,完成。
故答案为:怎么,哪里 ;谨慎 ;遵从 ;做完,完成 。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知,知道;终,始终;屈,屈服;议,商议;释,放。
故答案为:皇上(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便和宰相商议放了他。
7.本题考查断句。句子意思: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安事二姓“为反问:
故答案为: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结合“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幸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可知,文天祥被俘虏之后,坚决愿意投降,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符合孟子所说的“礼”和“义”的标准;再结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可知,文天祥慷慨赴死,无论是功名还是死亡,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可见他是一个"富贵不能淫“和“威武不能屈”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故答案为:符合。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事二主,做事合乎道义,坚持自己的原则,符合“礼”和“义”的标准;他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南乡拜而死”,这正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意对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 年 花 开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拿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时,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
9.文章开头写“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有什么作用?
10.文中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11.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9.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紧扣题目,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10.用该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从而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11.从他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首段的作用一般有:①总领全文,点明主旨;②为下文作铺垫;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9.对于开头写“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的作用,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这样的开头直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即夏季,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时间背景。其次,这句话与题目“那年花开”形成了紧密的呼应,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再者,这样的开头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想象和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尤其是在夏季和花开这样的美好背景下。
故答案为: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紧扣题目,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10.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建筑师因一次意外而失去了右手,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将这次挫折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建筑师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失败并不是终点,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可以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动力。老师在这个时候讲这个故事,是为了鼓励和开导“我”,让“我”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希望“我”能够像那个建筑师一样,勇敢地面对挫折,将其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故答案为:用该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从而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11.从徐老师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以及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一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他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个学生就轻视“我”的作品,反而给予“我”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更加有信心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从“我”失败后,徐老师主动约“我”谈心,用“建筑师的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一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他没有因为“我”的失败而责备“我”,反而给予“我”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用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来鼓励“我”重新振作起来。故答案为:从他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12.(2019八上·惠城期末)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关于毛泽东,我可以单独写一本书。我跟他谈了许多夜晚,谈到各种广泛的问题,我也从士兵和共产党员那里听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我同他谈话后写的访问记录就有大约两万字。他幼年和青年时代的情形,他怎样成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的一个领袖,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红军怎样成长壮大起来,他统统告诉了我。他向我介绍了长征到西北的情形,并且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旧诗给我。他又告诉我许多其他著名的红军战士的故事,从朱德一直到那个把藏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两只铁质文件箱背在肩上走了长征全程的青年。
(1)
上述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其曾易名为《    》。
(2)
斯诺初次见到毛泽东,觉得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选文提到了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实施的对农民具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什么?
【答案】(1)西行漫记
(2)高个子、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3)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2)从“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中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3)阅读原著可知,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这样逐步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使得社会更加体现了公平和公正。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西行漫记
⑵ 高个子、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⑶ 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了一些名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三、语言综合运用
13.离开仙台后,鲁迅先生时时想念藤野先生,下面是一位同学代他给藤野先生写的一封感谢信,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指出。
感谢信
①敬爱的藤野先生:
②仙台一别,甚是想念。③您对我的关心和鼓励,使我作为一名弱国子民倍感温暖。④您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和不倦的教诲,让我内心充满了感激。⑤您的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此致
敬礼⑥
您的学生:鲁迅⑦
【答案】要顶格写称呼;署名下面要有日期
【知识点】书信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应用文。根据书信的格式要求,称呼要在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这里 ①敬爱的藤野先生空了一个字;完整的应用文应该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这里在署名后没有日期。
故答案为:要顶格写称呼;署名下面要有日期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应用文重在格式把握,具体在这五个方面: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结尾,写祝颂语,“祝”、“此致”等词语可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健康”、“敬礼”等用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在写的时候用语要简洁得体、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
14.(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课时练习)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阅读《藤野先生》,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本读物,尽显善良热心。(《阿长与〈山海经〉》)
【答案】一张照片,寄托怀念感激。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时,需仔细阅读例句,关注例句的字数、句式、手法等。
故答案为:一张照片,寄托怀念感激。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在重视句式相同的同时,尤其注意仿写句的语意,要与整句风格相融合,不能太生硬。
15.白描是一种写作手法,指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地描画出事物的形象。鲁迅在介绍藤野先生时,运用白描手法,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请你也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班里的一位同学。(150字左右)
【答案】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简明;白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首先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再从描述一一个人的外貌,正在做的事情来作答。
故答案为: 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训练(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ì    
绯红 发    油光可鉴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   改为   
②   改为   
(3)“标致”的意思是   。
(4)本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2.(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 默写填空。
(1)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   ,   ”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3)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   ,   ”(《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   ,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2023八上·怀化期末)诗歌鉴赏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的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
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
D.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4.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中“愁”的内涵。
二、阅读理解
(2023八上·临湘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火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火丈夫。”
【乙】天祥①在燕凡三年,上②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⑧? 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天祥临刑殊④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②上:即元世祖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③二姓:这里指宋之外的其他朝廷。④殊:非常。
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②必敬必戒 戒:   
③与民由之 由:   ④吾事毕矣 毕: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7.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一处。
夭 祥 受 宋 恩 为 宰 相 安 事 二 姓
8.你认为【乙】文中的文天祥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吗? 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 年 花 开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拿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时,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
9.文章开头写“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有什么作用?
10.文中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11.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2.(2019八上·惠城期末)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关于毛泽东,我可以单独写一本书。我跟他谈了许多夜晚,谈到各种广泛的问题,我也从士兵和共产党员那里听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我同他谈话后写的访问记录就有大约两万字。他幼年和青年时代的情形,他怎样成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的一个领袖,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红军怎样成长壮大起来,他统统告诉了我。他向我介绍了长征到西北的情形,并且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旧诗给我。他又告诉我许多其他著名的红军战士的故事,从朱德一直到那个把藏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两只铁质文件箱背在肩上走了长征全程的青年。
(1)
上述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其曾易名为《    》。
(2)
斯诺初次见到毛泽东,觉得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选文提到了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实施的对农民具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什么?
三、语言综合运用
13.离开仙台后,鲁迅先生时时想念藤野先生,下面是一位同学代他给藤野先生写的一封感谢信,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指出。
感谢信
①敬爱的藤野先生:
②仙台一别,甚是想念。③您对我的关心和鼓励,使我作为一名弱国子民倍感温暖。④您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和不倦的教诲,让我内心充满了感激。⑤您的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此致
敬礼⑥
您的学生:鲁迅⑦
14.(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课时练习)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阅读《藤野先生》,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本读物,尽显善良热心。(《阿长与〈山海经〉》)
15.白描是一种写作手法,指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地描画出事物的形象。鲁迅在介绍藤野先生时,运用白描手法,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请你也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班里的一位同学。(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fēi;髻;jiàn
(2)接;结;辨;辫
(3)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4)比喻;反语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藤野先生;比喻;反语
【解析】【分析】(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不写繁体字。如“绯”,可根据声旁推断读音。“髻”可根据形旁推断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头顶上盘着大辨子”的“辨”根据形旁推断应该是“辫”。
(3)考查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是句中义。这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是漂亮之意,但在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意思是是在寒碜极了。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是比喻中的暗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是典型的反语,用来讽刺。
故答案为:⑴fēi;髻;jiàn
⑵接;结;辨;辫。
⑶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⑷比喻;反语
【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1、连字解词法,连字解词法就是先解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再连起来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2、词素解词法,词素解词法就是与连字解词法较类似,要求先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意思,重点理解比较难的词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3、比较辨析法,有些词,看似相像,实则不同,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从类同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找出雷同,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准确把握词义。4、更换词语法,就是找近义词。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法,词不离句即是一条学习词语的原则,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的方法,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基本途径,也是检测常用的方法。6、联系实际生活解词法,就是把词语放到生活中去理解。
2.【答案】(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莺”不要写成“鹰”,“燕”不要写成“雁”。
故答案为:(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答案】3.C
4.一愁羁旅途中,漂泊无依,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不断,理还乱”的苦痛之情,从“问”“微吟”“寄”可以看出。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ABD.正确。
C.有误,“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人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何处可维舟”,诗人没有找到可以靠岸的地方,没有买到酒,无法借酒消愁,只能吟唱思乡曲排遣思乡之情。这首诗主要写作者夜泊钱塘时对家乡的思念,而这种愁作者只能期望借助喝酒来麻醉,但作者并未真正进入酒市,也并没有完全排解思乡之愁。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愁思原因。结合“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可知,诗人想要落脚休息,可是偌大的钱塘江,竟没有一块可以拴住小船的地方,这句话写出了飘泊在外的游子对于无家可归的凄凉愁苦孤独悲凉的心情。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看出诗人羁旅的孤苦;结合“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可知,在作者的眼里,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坠落,连“寒流”也载不动思乡之梦,“离心”“乡梦”看出思念家乡之愁;结合“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可知,诗人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从“问”“微吟”“寄”看出各般愁绪交织一起,表现了诗人百般愁绪积心头的苦痛之情。
故答案为:一愁羁旅途中,漂泊无依,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不断,理还乱”的苦痛之情,从“问”“微吟”“寄”可以看出。
【答案】5.怎么,哪里;谨慎;遵从;做完,完成
6.皇上(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便和宰相商议放了他。
7.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8.符合。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事二主,做事合乎道义,坚持自己的原则,符合“礼”和“义”的标准;他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南乡拜而死”,这正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意对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乙】
文天祥在燕京总共三年,皇上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同宰相商议释放他。(朝廷)召他入朝告诉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文天祥承蒙宋朝的恩德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姓氏呢?只希望赐我一死就足够了。”然而还是不忍心杀他……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面向南方拜了两拜然后死去。 ①天祥:文天祥。②上:指宋恭帝。③二姓:指宋朝和元朝。④殊:特别。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这哪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焉:怎么,哪里。(2)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3)句意:(大丈夫)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由:避从。(4)句意:我的事情完成了。毕:做完,完成。
故答案为:怎么,哪里 ;谨慎 ;遵从 ;做完,完成 。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知,知道;终,始终;屈,屈服;议,商议;释,放。
故答案为:皇上(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便和宰相商议放了他。
7.本题考查断句。句子意思: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安事二姓“为反问:
故答案为: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结合“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幸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可知,文天祥被俘虏之后,坚决愿意投降,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符合孟子所说的“礼”和“义”的标准;再结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可知,文天祥慷慨赴死,无论是功名还是死亡,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可见他是一个"富贵不能淫“和“威武不能屈”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故答案为:符合。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事二主,做事合乎道义,坚持自己的原则,符合“礼”和“义”的标准;他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南乡拜而死”,这正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意对即可)
【答案】9.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紧扣题目,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10.用该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从而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11.从他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首段的作用一般有:①总领全文,点明主旨;②为下文作铺垫;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9.对于开头写“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的作用,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这样的开头直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即夏季,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时间背景。其次,这句话与题目“那年花开”形成了紧密的呼应,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再者,这样的开头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想象和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尤其是在夏季和花开这样的美好背景下。
故答案为: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紧扣题目,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10.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建筑师因一次意外而失去了右手,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将这次挫折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建筑师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失败并不是终点,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可以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动力。老师在这个时候讲这个故事,是为了鼓励和开导“我”,让“我”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希望“我”能够像那个建筑师一样,勇敢地面对挫折,将其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故答案为:用该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从而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11.从徐老师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以及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一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他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个学生就轻视“我”的作品,反而给予“我”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更加有信心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从“我”失败后,徐老师主动约“我”谈心,用“建筑师的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一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他没有因为“我”的失败而责备“我”,反而给予“我”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用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来鼓励“我”重新振作起来。故答案为:从他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12.【答案】(1)西行漫记
(2)高个子、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3)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2)从“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中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3)阅读原著可知,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这样逐步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使得社会更加体现了公平和公正。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西行漫记
⑵ 高个子、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⑶ 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了一些名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3.【答案】要顶格写称呼;署名下面要有日期
【知识点】书信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应用文。根据书信的格式要求,称呼要在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这里 ①敬爱的藤野先生空了一个字;完整的应用文应该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这里在署名后没有日期。
故答案为:要顶格写称呼;署名下面要有日期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应用文重在格式把握,具体在这五个方面: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结尾,写祝颂语,“祝”、“此致”等词语可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健康”、“敬礼”等用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在写的时候用语要简洁得体、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
14.【答案】一张照片,寄托怀念感激。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时,需仔细阅读例句,关注例句的字数、句式、手法等。
故答案为:一张照片,寄托怀念感激。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在重视句式相同的同时,尤其注意仿写句的语意,要与整句风格相融合,不能太生硬。
15.【答案】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简明;白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首先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再从描述一一个人的外貌,正在做的事情来作答。
故答案为: 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