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7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7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10: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德为母亲写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
7 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重点)
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
(素养)
第一课时
走近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
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
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
京逝世,享年90岁。其著作收入
《朱德选集》。
字词积累
佃农 妯娌 勉强
迁徙 溺死 衙门
私塾 不辍 东挪西借
diàn
zhóu li
qiǎng



shú
chuò
nuó
不停地劳动(耕作)。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承受。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和压迫穷人。
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东挪西借:
聊叙:
聊,姑且;叙,谈,姑且谈谈。
带着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圈出形容母亲品格的词语;
2.在表现母亲品格的典型事例旁打勾;
3.用直线画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语句;
4.用波浪线画出特别打动你的词句。
初读感知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细读品味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品格
勤劳俭朴
任劳任怨
聪明能干
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爱憎分明
有远见、摆脱贫
困和压迫的愿望
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
蚕,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
手纺线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
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等
事 。
遭遇退佃、搬家、天灾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深明大义
勤劳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理解党的困难、
期望革命成功
勤劳
支持、慰勉“我”
参加革命
因为离开土地不舒服
又回了家。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86高龄仍“不辍劳作”
1.在这些品格中,哪个是母亲最重要的品格?
勤劳
她勤劳一生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是个好劳动
全文的叙事线索,“勤劳”一词总领全文。
照应第一段,
突出中心。
2.找出作者评价母亲勤劳的语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被母亲身上勤劳、善良、宽厚、不屈的品质深深感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作者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给作者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作者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结合全文思考: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
细读品味
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细读品味
语言特点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了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写出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了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了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好”“还要”这些词语把母亲的艰辛、勤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归纳:
平实深刻,真挚深情。
情感渗透,虚词不虚。
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理解含义并体会作用。
细读品味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母亲是个好劳动。
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