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前导学
【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二、写作背景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首次在南京市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日内瓦公约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2017年,在国家公祭日,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百般抵赖、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发表了这篇评论。
三、文体知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特点是:①具有新闻性、政治性、说理性、时效性;②主要面向广大群众;③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四、字词释义
1.生字词
初zhōng(衷) 惨绝人huán(寰) 杀戮(lù) 悼念(dào)?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g)? 辱没(mò)
遁形(dùn) 振聋发kuì(聩) 铭记(míng)
2.理解词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初衷:最初的心愿。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铭记:牢记在心中。
彰显:①分明而确定地表现。②显著;明显。
五、文章结构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提出观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第二部分(2—5段):从正反两面论述全世界人民珍爱和平与正义的事实。
第三部分(6段):呼吁全世界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并表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2.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知识小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挑衅(xìn) 劫掠(lüè) 惨绝人寰(yuán)
B.矢志(shǐ) 国殇(shāng) 无处遁形(dùn)
C.慰藉(jì) 铸造(zhù) 颠倒黑白(diān)
D.呓语(yì) 初衷(zhōng) 振聋发聩(guì)
2.12月13日是我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指死难的军民。)
B.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C.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把黑色和白色上下对调。)
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如同一缕阳光照进历史的黑暗森林中。(比喻)
B.这些难道还不是日本政坛向右转的信号吗 (反问)
C.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拟人)
D.面对理想,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努力,努力,再努力。(反复)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_________,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③①⑥⑤④ B.④⑥①⑤③② C.②⑥④①⑤③ D.①③②⑤④⑥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惨绝人寰”的“寰”应读“huán”;C.“慰藉”的“藉”应读“jiè”;D.“振聋发聩”的“聩”应读“kuì”。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次主题活动是为“我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举办的,这是一个沉痛的话题,B项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句俗语,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故选B。
3.答案:C
解析:“颠倒黑白”意思是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故选C。
4.答案:C
解析:C项有误,“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答案:C
解析:该语段讲述的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首先是②,表明为了与世界沟通。其次是⑥,将与世界沟通的内容具体化为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接着是④,进一步阐释对世界和平的态度。接下来是①,总结与世界沟通的结果是为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然后是⑤,阐述最终目的是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最后是③,承接前面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表明中国的实际做法。综合排序为②⑥④①⑤③。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