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能够背诵并默写诗歌
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赏析诗歌优美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感情
导入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有关李白的诗句
导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了解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
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初步感知
渡荆
李白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乘船
从:往
楚国:楚地,今指湖北一带
平野:平旷的原野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飞天镜:(如同)飞下的天境
结海楼:海市蜃楼,指江上云霞变化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还是
怜:喜爱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
渡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故乡之水,它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1. 江入大荒流
2. 仍怜故乡水
文言字词
古义:长江;今义:大河
古义:喜爱;今义:可怜
体会四联所蕴含的意境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你最喜欢哪句诗?
预习思考问题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2
1
3
4
带着问题读课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交代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玩。
课文品析
作用:起到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是景物描写,用远景勾勒气势雄浑的万里江山图。
课文品析
“随”字用得好,“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过程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流动感,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的万丈豪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是景物描写,用远景勾勒气势雄浑的万里江山图。
课文品析
“入”字用得好,“入”将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中月亮的影子比作飞天镜,江里面的美丽用海市蜃楼来描述;
课文品析
颔联写景,通过山、江、原野、平原、云等几种景物描摹了两幅图: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抒发热爱、赞美祖国山河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课文品析
“送”用拟人的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分明是自己不舍离乡,却说是故乡舍不得自己。由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借故乡水为“我”送行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通过以上分析,请同学们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渡荆门送别》一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和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词主旨提炼方法:内容+感情/态度/价值观/观点/抱负。
课文品析
板书设计
渡荆门
渡荆门
送别
送别—尾联:思乡、惜别
首联:叙事
颔联
颈联
近景→月、云
点出远行地点、目的
远景→平野、荒流
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
这两个字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指江水送诗人离别蜀中;二说赠给送别的友人;三说“送别”二字可删,如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第二种说法无依据,诗作中也没有相应字眼,可不考虑;第三种说法可备一说。但从全诗来看,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到荆门外,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行,前后呼应,“送别”之意蕴含诗中。故教材编者倾向于认为,“送别”指故乡水送别诗人,实际上指的是诗人作别故乡。
课文全篇探究
1.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阔大高远,犹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画,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构思巧妙,脉络清晰。
首联总叙渡荆门游楚,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长江江面的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尾联紧扣“送别”的诗题,与首联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