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11 14: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
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运用景观图片和自然带分布图等,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自主预习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分异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① 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② 的分布。温度带自然带2.陆地自然带气候自然带植被带状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⑦ 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⑧ 。
3.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⑨ 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如上图中沿大陆西岸由热带雨林带→
⑩ 带→热带荒漠带。自主预习太阳辐射热量纬度变化热带草原4.分布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如图中热带雨
林带、? 带、苔原带和? 带
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 向延伸,?
向更替的地带,如上图中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冰原东西南北(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 分布。
2.分异基础:? 。
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 带、草原带、荒漠带,如上面图中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海陆水分森林温带草原带思考 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答案 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小或不明显。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表现得很明显。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合作探究(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
(2)图中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的是_______,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C、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G、H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反思归纳反思归纳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解析 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离海较近的甲地发育了森林,而丙地因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地草原广布。上述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的结果。
答案 (1)A (2)A1.分异原因:? 的变化。
2.分异基础:? 状况差异。
3.分异规律:山麓与 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
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 。自主预习海拔水热水平带较高完整思考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
(3)跟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合作探究(1)把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
答案 (1)甲、乙、丙。
(2)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秦岭(4)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草原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模式(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反思归纳特别提醒 (1)以自然带(除积雪冰川外)的倾斜方向判定阳坡和阴坡(阳坡某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偏高)。
(2)积雪冰川的倾斜方向除受热量(阳坡、阴坡)影响外,还受降水影响(降水多、湿度大,冰雪不易融化)。练习巩固读下面“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A.1 000米 B.2 000米
C.3 000米 D.4 000米CB(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的影响 B.季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C原因: 、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自主预习海陆分布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陆地上具有相似水热条件的地方分布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土壤等,即形成自然带。在自然带内部,自然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但在个别地方却也会出现局部分异现象,这就是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
非地带性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受到约束;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合作探究(1)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何不是热带雨林带而是热带草原带?
答案 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2)为什么离赤道较远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也有热带雨林带分布?
答案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3)南半球为何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答案 南纬60°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反思归纳练习巩固沙漠地区出现如右图所示景观,体现的是(  )
A.山地的垂直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D知识提纲强化记忆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一是各个自然带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和区域;二是从赤道到两极,从大陆的东岸到西岸,各自然带的分布也有规律;三是有些自然带横贯整个大陆,这个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和赤道附近较为明显;四是南北半球的不对称,因为世界海陆分布南北半球就不对称。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123课堂检测452.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塞北”到“江南”的变化属于沿纬度变化的方向进行更替,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从而引起植被等地表景观发生变化,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热量。
答案 1.A 2.D12345受地形的影响,自然带往往会出现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123453.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体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解析 从图中可以判断出为北半球,纬度越高,对应针叶林带越向北,在山体分布的海拔越低。12345C4.海拔低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所在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纬度越高,相同海拔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就越(  )
A.多 B.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解析 一般情况下,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与所在纬度自然带向极地的水平变化相似,因此,纬度越高的山体,垂直带谱一般越少。12345B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345(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E→G→F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12345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3)自然带B→C→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有________。(填字母)12345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受千岛寒流的影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