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3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02 12: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形成。
2.掌握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冲积平原的三种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
3.应用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自主预习(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源头河谷两岸V弯曲U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河漫滩入海思考 湄公河的上游叫澜沧江,其河谷的横断面呈“V”型,而湄公河在流经湄公河平原时的河谷横断面却呈“U”型。为什么同一条河流的上游和下游的河谷横断面形状不同呢?
答案 上游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以向下和向源头的侵蚀为主,河谷窄而深,呈“V”型。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时,落差小,水流缓,河水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宽而浅,因而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合作探究(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乙溯源侵蚀下蚀(2)上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C(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 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侧相连。河谷的发育过程反思归纳(1)初期:当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时,沟谷就变成河谷。
(河谷与沟谷的区别:是否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2)中期: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3)成熟期: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读“某区域图”,回答(1)~(3)题。练习巩固(1)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
A.“V”型谷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2)下面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3)以下为沿ab线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本题组考查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图中H地附近等高线较稀疏,上游山区等高线较密集,河流携带泥沙在H地堆积形成冲积扇。自上游X到下游河谷,坡度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宽度增大。河流弯道凹岸受河流侵蚀而较深,凸岸接受堆积而较浅。
答案 (1)B (2)D (3)A自主预习1.聚落形成
(1)提供充足的⑧ 。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⑨ 。生产、生活用水农副产品3.聚落分布
(1)平原低地:一般? 分布。
(2)山区河谷中:一般分布在? 地带。沿河成线状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小思考 是不是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聚落的密集区?
答案 不是。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合作交流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答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答案 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因为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流地貌与聚落分布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反思归纳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练习巩固(1)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被侵蚀的河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从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D(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B知识提纲(1)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强化记忆(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1.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B.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呈“U”型
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V”型
D.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123课堂检测45解析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以向下和向源头方向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型。D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2~3题。123452.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既有流水侵蚀作用,又有流水的堆积作用。12345A3.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从右侧的剖面图可以看出,河流的“T”字母一侧侵蚀严重,“P”字母一侧淤积严重,图甲中与此对应的是①③剖面图。12345C4.下列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②洪积平原形成于山前地带 ③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④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上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12345A5.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1)该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________状,或蜿蜒分布于________,或沿________发展。12345解析 不同的河流堆积地貌形成于河流的不同部位,在山麓地带形成的是洪积扇或冲积扇。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由于洪积扇、冲积扇分布于山前,河漫滩平原沿河流两岸发育,因此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答案 (1)A 
(2)条带 山前 河流两岸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