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蝉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蝉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7 16: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猜一猜:
——虞世南《蝉》
21.蝉
法布尔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作者简介:
文章简介: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经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
科学小品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形象化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读这类文章,能够活跃思维、丰富见识、开阔视野。
科学小品文
金蜣( ) 涂墁( ) 罅隙( )
薄盖( ) 蜕皮( ) 臃肿( )
纤弱( ) 徘徊( ) 淋浴( )
折皱( ) 纤维( ) 狭窄( )
蚋 ( ) 镇静( ) 轧扁( )
跳蚤( ) 寻觅( )
蝉的地穴
(1)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研究蝉的习性,
并介绍观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
中的蝉的情况
(2-7)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8-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蝉的卵
(12、13)介绍蝉产卵的地点、方式、数量
(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
(18-24)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25、26)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文章结构
课文分析
蝉是从哪里来的?
这小圆孔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外部形态: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内部结构: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且坚固。
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暴晒的道路上的小圆孔里爬出来的。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
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
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的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呢?
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泥的罅隙。
是很有趣,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声充斥门外的情形,突出了蝉声的嘹亮。
“统治”的说法是不是很有趣?
6.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摹状貌,作者运用“估量”“小心谨慎”“溜”“击碎”等人格化的词语,写出了蝉遇到坏天气时的心理及其行动的敏捷,说明了蝉的聪明,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7.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文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脱皮的?按什么顺序描写?朗读8—11段。
第8段,找到灌木枝或野草叶等准备脱皮;第9段:进行脱皮;第10段,完成脱皮;第11段,离开空壳。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
8.重点分析10段:找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通过这些动词把蝉从壳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外部形态不同。
蝉的窠形状是一个小圆孔,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构筑方式不同。
蝉构筑窠时是从地下往上,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作者 是通过仔细观察它们遗留下的储藏室,然后分析它的工 作方法得知的
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
第二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蝉产卵的特点,蝉的敌害;蝉卵的孵化及幼虫的活动。
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
蝉选择干枯的细树枝,在上面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然后把卵产在这些孔里。 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 只有产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生物学上有个很经典的两分法,来区分不同雌性动物的后代繁殖策略,即所谓的R策略和K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多生多育和优生优育的区别。
采用R策略的动物,会生出大量的孩子,但代价是每一个幼体都十分脆弱,面对敌害时几乎还手之力。大洋中有一种叫「翻车鱼」的怪鱼,一次产卵达3亿粒,但即使如此,这种怪鱼却还是上了濒危生物红名单。因为在危机四伏的海洋里,投胎成一颗鱼卵,简直是上天的至高诅咒,能长大成鱼者,百不存一。
反过来就是所谓的K策略,一次只生育少数后代,但是因为从母亲处得到了足够多的资源,大部分后代都有望活到成年,成为下一代的繁殖者,所以其繁殖效率看似不高,但却往往会成为生存竞争的赢家——以人类为终极代表。
这是什么策略?
成虫产卵
蝉卵孵化
幼虫挂树枝
幼虫落地上
立刻
寻觅藏身处
几分钟后
幼虫钻地下
四年后
幼虫爬出地面
寻找蜕皮地点
爬上树枝等处
蜕皮
约3个多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五个星期
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蝉的一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这句话结束了蝉从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总结全文。
在内容上,这句话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漫长而苦难的生长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本文是如何写蝉的(三个方面)
1.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
2.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描写幼虫脱皮。
3.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长——卵——幼虫的时间顺序来写。
总结: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蜕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
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语言饱含深情,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能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蝉的“统治”为何那么选闹,你知道了吗?
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 刘昭禹《闻蝉》
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李咸《早蝉》
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 《西江月》
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
8.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唐·李商隐《霜月》
9.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 《入若耶溪》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课外积累
法布尔的这段文字,“情绪价值”极高,但是,“认知价值”却是负的,因为,这个观点是错的:不同种类的蝉,幼虫在土里生活的时间不同,但是,通常都不是四年。比如:在北美洲有一种蝉,叫布鲁德蝉,在地下生活足足17年,堪称世界上最长寿的昆虫,就在2021年的夏天,布鲁德蝉在美国集体亮相,据说有300多亿只。虽然在地下苦苦等待了17年,阳光下的享乐也只有一个多月。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知识拓展: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才能穿起漂亮的衣服一展歌喉。在我们身边一些工作艰辛,衣着褴褛的底层人民,他们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这也许是他们向美好生活努力的过程。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