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壹· 作者其人
出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抗洪抢险救黎民
团练副使
东坡居士
吃货潜能:东坡肉、豆腐、饼......
乌台诗案,入狱百余天
高中
眉州
徐州
京城
京城
密州
杭州
湖州
黄州
政见不合,再次申请出任,建医馆/疏浚西湖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讥斥先朝”“不得签书公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京城
京城
惠州
儋州(海南)
杭州
常州
如何评价苏轼的一生?
坎坷、多难、不幸、痛苦......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过渡语:让我们走进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找一找苏轼快乐的秘方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 “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题目解读
壹
积累词汇,熟读成诵。
贰
涵咏品味,赏析意境。
叁
感悟“闲人”,读懂苏轼。
目标
1.听课文朗读,划分停顿节奏,感受语言风格。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语言风格
句式自由,长短句交错,兼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想要,打算。
窗户。
睡觉。
共同,一起。
考虑,想到。
高兴的样子。
介词,在。
院子里。
2、疏文晓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形容水的澄澈。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1)古今异义
月色入户(今义:人家,住户)
念无与为乐者(今义:想念)
盖竹柏影也(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今义:耳朵。)
3、字词梳理
古义:门
古义:考虑,想到
古义:大概是
古义:只是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_
散步
连词,和,跟,同
动词,相伴,一起
与
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4)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
解衣欲睡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相与步于中庭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4.请以“月”为线索填空,划分文章结构。
提示:以表达方式为依据来提炼字词。
整体感知
( )月
( )月
( )月
绘
感
元丰......中庭
庭下......影也
何夜......者耳
见
记
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何其有幸,遇到不扫兴的朋友
壹
任务一:不扫兴的他
不
扫
兴
的
他
1.细读文章,这对不扫兴的朋友做了什么?
(完成下表)
时间
原因
对象
地点
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
贬官之人张怀民
黄州承天寺
庭院赏月
一
知他们事
不
扫
兴
的
他
2.细读文章,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
知他们事
心情
起行
为乐者念无与
亦未寝怀民
于中庭相与步
闲人
孤独
惊喜
复杂
事件
欣然
喜悦
①
②
不
扫
兴
的
他
2.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体现不扫兴
二
品他们事
夜
亦
二人心情相同 惊喜
遂
贰
任务二:不扫兴的景
文中写景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反复朗读,品味景物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如水,澄澈透明
2.全句无一字写“月”,却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思考作者如何写月?
写景方法合集
1.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借代等
2.感官结合 动静结合 正侧面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3.视角变化: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看
4.色彩渲染、关键字词(意象叠加)、白描等
5.写景顺序:
空间:远—近、大—小、局部—整体(点—面)
时间:早—晚、春夏秋冬
(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使人感到水月莫辨,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句无一字写“月”,却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思考作者如何写月?
不
扫
兴
的
景
(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
(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叁
任务三:不扫兴的心
不
扫
兴
的
心
1.面对此景,此人,苏轼用了一个关键词形容他和怀民
闲人
2.请大家结合课文和助读材料,结合全文,理解“闲人”的意思。
助读材料1:
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屈居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低级事务官)之类的小官,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于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赋词相赠。
助读材料2: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2.请大家结合课文和助读材料,结合全文,理解“闲人”的意思。
助读材料3:
苏轼曾写过两句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本是苏 轼的受难之地,但苏轼却以他豁达的胸襟为民请命、建功立业,足见其旷达。
2.请大家结合课文和助读材料,结合全文,理解“闲人”的意思。
①指政治处境。
苏轼、张怀民两人均被贬黄州任闲职,仕途失意,内心苦闷悲凉。
悟
闲
人
心
境
②指夜游心境:空灵自在,优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景象。
a.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只好深夜闲游赏月;
b.又有自许之意:正是因为颇具闲情雅致,才能在人生低谷时仍然看到美景,表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蕴含情感:“闲人”二字包含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还有面对逆境的豁达,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明净。
坎坷人生
豁达胸襟
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惠州——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琼州——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拓
展
阅
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方 方《喜欢苏东坡》
林语堂《苏东坡传》
课后作业: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含蓄地表达对“忙人”的鄙夷和讽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