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7 21: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使至塞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王维
学习目标
01
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02
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03
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04
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了解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了解作者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慰问,实际是被排挤出朝迁。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相关扩展
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自然风光为题材。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隋代时开始兴盛,唐朝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主要包括:①边塞风光;②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③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④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代表作有:李白的《关山月》、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
什么是边塞诗?
相关扩展
关山月
李白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相关扩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相关扩展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相关扩展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初步学习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出使

边塞
解析题目
初步学习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辆车,表明出使随行车辆不多
典属国,这里指作者自己
飘飞的蓬草
烽烟
黄河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
前线统帅
山名
初步学习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辆车,表明出使随行车辆不多
典属国,这里指作者自己
乘一辆车去宣慰戍守边关的将士,我经过居延。
初步学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一辆车,表明出使随行车辆不多
出行的人恰似路边飘飞的蓬草飞出汉塞,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初步学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烽烟
黄河
只见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一缕白烟直直的飘向天空;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初步学习
出行的人恰似路边飘飞的蓬草飞出汉塞,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
前线统帅
山名
到了边塞遇到侦查的骑兵,原来将士们正在守护燕然。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有什么作用?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双脚也无法到达
深入学习
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山高路远更衬托出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双脚也无法到达
深入学习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诗人用“征蓬”“归雁”比喻自己,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双脚也无法到达
深入学习
(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直”字,又
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
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
感受;“孤”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长”字,
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双脚也无法到达
深入学习
(2)“诗中有画”,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这一句。
构图美:大漠、烽烟、长河、夕阳 ——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曲河、圆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青烟、碧水、红日 ——鲜艳优美。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4.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双脚也无法到达
深入学习
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表现出诗人达观以及慷慨悲壮的情感。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双脚也无法到达
主旨探究
本诗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展现沿途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双脚也无法到达
板书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颔联—景中含情,内心孤寂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尾联—叙事,战事频繁
使至塞上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