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8 10:4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课程导入
他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一份子; 他是“一门父子三词客”之一,也是“苏门六学士”的老师;
他的《寒食帖》在书法造诣上不落世之下风;
他开创一代豪放词风,也是婉约圣手;
他不仅热爱生活,也热爱美食。
……
历经近千年,他的影响依旧存在,他的精神依然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课程导入
记承天寺夜游
课前学习任务检查
1、读一读
根据注释和字典正音,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查一查
查找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3、译一译
根据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理解课文内容,并标记有疑问的地方。
学习目标
1、掌握苏轼的文学常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全文。(重点)
3、品读和揣摩课文,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难点)
4、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其面对逆境时达观处 之的心态。
5、拓展苏轼的生平,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其他篇章。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荇(xìng)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北宋诗(词)人,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苏轼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坪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写作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到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发生,御史李定、舒亶(dǎn)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shàn)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做着有职无权、薪俸微薄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
心情忧郁。
字词解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公园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门户照进来,(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字词解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翻译:考虑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官在黄州。
字词解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翻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我们就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字词解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纵横。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盖:大概是。
字词解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少:缺少。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字词积累
古今异义词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 今义:但是。
1、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共同,一起。 今义:相处。
2、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名词,器物上部有遮蔽
作用的东西;动词,建筑等。
4、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形状像耳朵的东西。
字词积累
一词多义
者:
念无与为乐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如吾两人者耳(助词,表示停顿)
内容理解
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①“闲人”指清闲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自嘲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会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却被疑官,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内容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蕴含其中。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默写: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把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B、作者描写的“积水”“藻”“荇”,其实是写皎洁的月光。
C、本文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D、“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了作者被贬期间知己难寻,迫不得已去寻找张怀民。
D
3、作者因为朗月入户难以成眠,于是找到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中漫步赏月。作者描写月的句子中并无一字写“月”,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作者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将“月光”比作“积水”,将月光下的“竹柏影”比作“水中藻荇”,生动传神地写出月光清朗,树影婆娑的似真似幻的美丽景色,运笔巧妙。
4、作者是著名才子,他的文采让很多人追慕,正应当宏图大展之时,作者却说自己和朋友是“闲人”两个,结合本文创作背景体会“闲人”的含义。
答:此时作者谪居黄州,担任的只是有名无实的官职,所以“闲人”是清闲的人,可以理解成被贬的人,被闲置的人,委婉反映了苏轼仕途失意的苦闷、惆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拓展延伸
书上元夜游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宋代〕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
译文: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刚继位的皇帝赵煦罢斥旧党,恢复新法,启用和司马光对立的章惇担任宰相。这些新党,并不具备当年王安石的品德和才干,倒热衷于借新法来营私、整人。苏轼早期“以诗文讥刺圣上”的事件又被翻出来了,他遭贬谪放逐至惠州(今广东惠州)。元符元年(1098年),苏轼已经六十三岁,宰相章惇却再将他贬往更遥远的海南儋州。这次被贬,苏轼已下了必死于当地的决心,《书上元夜游》便是写于作者谪居海南的第二年。
创作背景
愿你如夏花般绚烂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