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8 17:25: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经历安史之乱;
他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却始终忧国忧 民;
郭沫若称他的作品是“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是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望岳》、《登高》。
他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春 望》
杜 甫
望之成诵
望之成诵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之成诵
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译: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疏通文意,翻译诗句
望之成诵
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战火硝烟多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两黄金。
文: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宋人论诗,把诗句中突出的、不平凡的字称为“诗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明亮方显精神。

望之景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
昔日长安是如何的?
望之景象
那作者在首联中“望”到了什么?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深
今日长安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只身投奔肃宗朝廷,结果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
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国破景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安史之乱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触目惊心,既写出了长安城陷落后的惨状,又表现了诗人的愤怒与悲痛。

今日长安
一个“深”字,写出了山河依旧,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第一种:看到花,诗人落泪;听到鸟悲鸣,诗人心惊。
第二种:感伤时局,花落泪;痛恨别离,鸟惊心。
联系首联,你觉得哪一种理解更能表现长安城的景象和诗人彼时的心境?
作者心情?
这句诗历来有两种翻译的版本,你认为哪一种好?说明理由。
第一种,以乐景衬哀情,更显诗人之悲痛;
第二种,拟人化表达,不仅人深受安史之乱的摧残,连无辜的花、鸟都深受其害,更显战争之残酷。
前者能表现诗人心境;
后者能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的长安城景象。
文学解读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两种理解都能表现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与愤怒、对时局的忧虑,两种解释,言之成理即可。
那么诗人眼前这种无物无人的情景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战争
安史之乱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一封家书,是消息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是对家人的思念。—希“望”:家人来信

诗人怎么做?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搔”的背后,饱含着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情感呢?

为国愁、为家人愁、为战事愁

—期“望”:收复失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个人
三重悲剧
忧国 伤时
念家 悲己
—忧国之情
主旨归纳: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点拨:通过描写...,表达/抒发了 诗人...的感情。

国破景象
家人来信
收复失地
忧国之情
家国情怀
杜甫,一个破字,一个深字,一个抵字,一个搔字,却是万千情愫,诚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拓展延伸—作文素材
你要写杜甫,就不能只写杜甫。
你要写—科举落第,却约好友漫游平原,裘马轻狂,登泰山而后挥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
你要写—天宝四年,再遇李白,饮美酒赋诗,临别之际互赠诗篇:“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杜甫。
写萧萧而下的落木,写大庇寒士的广厦,写读起来潸然泪下的“艰难苦恨繁霜鬓”,写潦倒而停的浊酒一杯。
最后笔锋一转,写那个曾经意气风发却在花甲门前,上悯国难,下痛民穷,写尽现实无奈的少陵野老!
布置作业: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为国分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呢?
请以“爱国”为主题,写一首三行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