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苏
州
园
林
叶
圣
陶
拙政园风景
留园风景
颐和园风景
狮子林简介: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国之美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因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己的师傅,取名“狮子林”。
中国四大名园
是拙政园:江苏省苏州市
留园:江苏省苏州市
颐和园:北京市海淀区、
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
江南四大名园包括
江苏南京的瞻园、
苏州的留园、拙政园、
无锡的寄畅园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由概念到应用等等。
巩固旧知
学习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辨析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池沼 轩 榭 丘 壑 嶙 峋
镂 空 斟 酌 重峦叠嶂
字词积累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嶙峋】枯瘦的样子。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 各段段意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2. 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点
3. 介绍建筑物的布局:
4. 介绍假山池沼的艺术
5. 介绍花草树木的画意
6. 介绍花墙廊子的层次
7. 介绍细小角落的图画美
8. 介绍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
9. 介绍屋室的颜色装饰;
10.完毕语。
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 )
①“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苏州以外)
②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范本”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③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对称的图案画
自然的美术画
阅读第二部分,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研读第3自然段
本段中心句: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事物____________特征。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说明亭台轩榭不讲对称的图画美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问题: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
图
画
美
与
图
案
美
研读第4自然段段落:
本段中心句: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事物____________特征。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假山(讲究艺术)与池沼(讲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点。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第( )句是中心句。
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 ”:
一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
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
第四句从 和 方面说明“着眼画意”。
第五、六两句 说明(方法)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研读⑥段落:
本段中心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说明花墙和廊子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特点
问题: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看上去是被花墙和廊子把景分开了,但因为墙是一段空的廊子是无所依靠,景致又如象没有隔开使景致不是一览无余的展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更有层次性。
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 )说,其他是( )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 ) 美。
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开头结尾分别有何作用?
本文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何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用逻辑顺序原因是《苏州园林》并不是单纯写一处具体的建筑,而是写苏州整个园林的总的特征,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因此无法用空间顺序。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准确简炼,耐人寻味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1.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课堂总结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
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个词:富于图画美
总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结构
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其中第二部分又构成了总——分的结构)
拓展延伸探究民宿兴起的原因
“我不习惯上海这个地方,像鸽子笼,看不到一点绿色,看不到一只蝴蝶,尤其是秋天听不到虫声,这个生活太枯燥了。”于是,他请人将自家的院子改成了一个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