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10: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八上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清单
【知识梳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生字词
1. 溃(kuì):指失败,被打垮,如“击溃”、“溃不成军”。
2. 督(dū):监督指挥,如“督战”、“督军”。
3. 绥(suí)靖(jìng):安抚平定,文中指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而采取的镇压人民反抗的一种手段。
4. 扼(è)要:控制重要的地方,文中指控制长江要塞。
5. 荻(dí)港:地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境内。
6. 锐不可当(dāng):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多音字
1. 当:dāng(当作) - dàng(上当)
例句:他把我当作最亲密的朋友。(dāng)
例句:你上当了,那是假的。(dàng)
2. 塞:sāi(塞车) - sài(边塞) - sè(闭塞)
形近字
1. 溃(kuì) - 馈(kuì):前者指失败、被打垮;后者指(食物)丰富的、充足的。
2. 督(dū) - 赌(dǔ):前者指监督指挥;后者指用财物作注来争输赢。
3. 荻(dí) - 获(huò):前者是一种植物名,如芦苇;后者指得到、取得。
成语积累
1. 摧枯拉朽:形容力量强大,能迅速摧毁腐朽势力。
2.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词语辨析
1. 击溃 vs 歼灭
击溃:指打败并驱散敌人,但敌人并未完全丧失战斗力,有可能重新集结。
歼灭:指全部消灭敌人,使其失去战斗力。
2. 绥靖 vs 安抚
绥靖:原意是安抚平定,但在政治语境中多指为求苟安而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往往带有贬义。
安抚:指平息或安定人心,使其安定下来。
一、消息的定义: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短篇新闻文体。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的主角,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大、最常见的新闻形式。
二、消息的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消息只需报道事实,没有必要把事件的根源及相关问题挖得很深很透。
三、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
1、从报道内容上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2、从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上分,可分为: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
3、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新闻、事件新闻
4、从篇幅长短上分,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
我国新闻界较为通行的分法是按写作特点分成四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
1、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2、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3、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四、消息的结构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2、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的价值所在。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
3、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述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4、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5、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五、消息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0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0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 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 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 不料”一词有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5. 为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此处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何作用?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
6.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 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指打破某种状态、限制等,“突破”是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 缺口,因此“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很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作者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再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较为”二字用得十分准确。而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一个“很”字,足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0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0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即时作业】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 ) 荻港( ) 摧枯拉朽( ) 塞( ) 歼灭( )
锐不可当( ) qiān( )订 xiè( )气 dū( )战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
B.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
C.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了“赢语文者赢高考”的口号。因此,教师、家长、学生都有所动作。
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C.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魏秋月目前的伤势达不到上场,甚至在8月的女排世界杯中能否上场也存在着疑问。
D.近3000名左右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
4.填空。
(1)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 、 、 、
、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2)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有时兼有 、 。
(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
、 、和 五个部分。
5.2017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8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
战斗英雄: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
战斗英雄: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想起当时渡江的情况,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战斗英雄:

(2)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二、课内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 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
7.结合全文,理解句子。
(1)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8.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
9.“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10.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三、拓展阅读
书香过大年,____________
①大众网日照2月8日讯(记者 张丽) 猴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据统计,8日当天,日照图书馆累计入馆千余人次。
②春节假期,除了购物与旅游外,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正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而日照图书馆随着开馆后迎来的首个春节假期,更是点燃了日照市民们的阅读热情。8日下午,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楼大厅悬挂着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为图书馆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无论是在图书馆一楼还是三楼,各个阅读区的读者都不少。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③“孙女的爸妈上班,我带着孙女来看书。”在儿童阅读区,65岁的宋进尚正在陪着4岁的小孙女读书。宋进尚告诉记者,假期还是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希望孙女从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来图书馆看看书多学知识。
④“今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书任务,列下很多名单,正好可以来图书馆借书了。”今年正在日照开发区兰州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陈祥鹏还是第一次到图书馆,找到要借的图书,陈祥鹏迫不及待地在少年阅读区外的休息椅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神秘岛》《吹牛大王历险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陈祥鹏的父亲告诉记者,从明天开始就要带儿子四处走亲戚串门,这样儿子就可以在走亲戚之余,灵活利用时间多读课外书。
⑤春节假期,市民的读书热情高涨。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阅读需求,鸡年春节日照图书馆春节假期持续开馆,同时还特意新上架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全套图书。在图书馆三楼阅读区工作的人员张金花,一边整理着新上架的图书,一边忙着在入口处随时做引导。张金花告诉记者,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连续三天加班,这也是她第一次大年初一没有给亲戚朋友拜年。得知记者正在采访,张金花特意跟记者嘱咐道,“很多人会在书上乱写乱画”,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市民文明读书、文明借书,尤其是一些图书馆的条例规定,建议市民在借阅之前认真了解。
⑥除了借阅图书,还有不少市民选择在图书馆自助选片看电影。68岁的市民王女士在电影播放自助机前刚刚看完《西游伏妖篇》,王女士告诉记者,家住在图书馆附近的荣誉世家小区,非常方便,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带着孙女来图书馆。
⑦据了解,春节期间,日照图书馆每日开馆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工作人员轮班上岗,确保市民度过一个书香春节。
11.根据选文内容,将新闻标题补充完整。
书香过大年,
1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13.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
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14.新闻中说“很多人会在书上乱写乱画”,请你在图书馆阅读区张贴一则温馨提示语,提醒读者不要在书上乱写乱画。
15.对于此则新闻中报道的“书香春节”这一现象,你怎样评价?
---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kuì dí xiǔ sài jiān dāng 签 泄 督
2.A
解析:A项中“是……还是……”是选择疑问句,中间连接的标点应为逗号。
3.A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C项成分残缺,应在“达不到上场”后加“的要求”;D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去一个。
4.
(1)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2)叙述 议论 描写
(3)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5.(1)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全体人员不怕牺牲,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示例:我们中学生要铭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6.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② ③~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7.
(1)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后者概念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
(2)“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掌控,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8.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可以增强语势,是文章涌向高潮。
9.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意思对即可)
10.议论的句子是第⑧⑨句;作用是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11.日照市民图书馆里读书热
12.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
13.“占领”是“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的意思,大词小用,风趣幽默,含蓄委婉地赞扬了广大市民高涨的阅读热情。 
14.示例一:文明阅读,请勿涂鸦。
示例二:请爱护书籍,就像爱护我们的脸一样。 
15.示例:我认为“书香春节”这一现象值得肯定与赞扬。这表现了当前人们健康的过节方式和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求。(意思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