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12:26: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一、积累文言词语,翻译文章。
二、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 的写法。
三、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
助” 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教益。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 政治局面的认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
该书的显著特点,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背景
四书
五经
背景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合称“五经”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
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
“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
母,俯不足以畜(xù)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
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施行 “仁政”“王道”。
初读
校准字音,划分句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事和谐,民心和乐。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译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内城
外城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围着攻打它,却没有胜利。围着攻打它,一定是有得到天时之处,但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译文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坚固锋利。坚,坚固。
利,锐利、锋利。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译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作动,限制
介词,凭借,依靠。
巩固
泛指山河。
震慑。
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译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极点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同“叛”,背叛。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译文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
的“得道者”。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译文
词单
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词类活用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古今异义
①委而去之 ②委而去之 ③七里之郭
④池非不深也 ⑤兵革非不坚利也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古义:离开。 今义:跟“来”相对。)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古义:兵器。 今义:军人。)
(古义:限制。 今义:疆域。
一词多义

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名词,内城)
(名词,城墙)

三里之城
夫环而攻之
寡助之至
攻亲戚之所畔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指“三里之城”)
(动词,到)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违背正义,必将陷于孤立。
成语积累
思读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由此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
人和
思读






不胜
天时
攻城
地利
如不
思读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粮多
守城
人和
地利
如不
思读
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事实论据进一步论证。
1.选取作战的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说明“地利”重于“天时”;
2.后面同样选取作战的例子,论证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政的?
思读
中心论点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部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治国
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具有普遍意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仁政”=“人和”
结论
道理论据
思读
论证特色: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 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思读
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张?
孟子的这一主张,说明不管是打仗还是治国都要顺应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远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借鉴意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中国儒家思想对维护和平、避免战争有一定借鉴意义。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长久。是否合乎道义正成为一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判断标准。
孟子的这一理论更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威天下”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需要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先进的军事力量。
但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因而带有时代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