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12: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富贵不能淫
yín
惑乱,放纵
道德讲堂
课前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道德讲堂
疏通文意
景春曰:“公孙衍(y 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 qiè )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道德讲堂
疏通文意
景公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难道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译文:景公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发怒
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道德讲堂
疏通文意
景公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请分析此处的手法、情感。
①反问。②景春用反问句提出自己的观点,又用表示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字强调观点,可见他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流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羡慕甚至崇拜之情。③写公孙衍、张仪等纵横家叱咤风云、威震一时的荣耀,表达了景春对他们的崇拜之情,以及他对“大丈夫”的理解。
道德讲堂
疏通文意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呼?
指示代词,这。
怎么,哪里。
语气助词,“呢”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道德讲堂
深入解读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呼?
①反问。
②以反问句针锋相对,有一种挖苦的意味。否定了景春的观点,也包含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轻蔑与鄙视。
③表明下文将从“礼”的角度进行阐述。
请分析此处的手法、情感。
道德讲堂
疏通文意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
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男子
行冠礼。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教导、训诲。
代词,代女子
到、往
告诫
到、往
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告诫。
这里指丈夫
结构助词,的
泛指妇女。
常法
道德讲堂
深入解读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请分析此处的手法、情感。
①类比。②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从“礼”入手,通过写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告诫,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结论。③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所行之道,指出了他们一味顺从君主的意志,而没有自己的主张,并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道德讲堂
疏通文意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居住
喻指“仁”
喻指“礼”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喻指“义”
遵从
住宅
道德讲堂
深入解读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请分析此处的手法、观点。
①排比。
②以“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③意在表明真正的大丈夫应“仁”“礼”“义”兼备。
道德讲堂
深入解读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请分析此处的作用。
①指出大丈夫在“得志”与“不得志”时的做法。
②这与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主张是一致的。
道德讲堂
疏通文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使……迷惑
使……动摇、改变
使……屈服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叫做
道德讲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分析此处的手法、作用。
深入解读
①运用排比句式。
②从“富贵”“贫贱”“威武”三个方面,具体指出了大丈夫的道德操守。
道德讲堂
从景春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从何处可以看出来?
·敬仰、崇拜、羡慕的态度。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夸张性的描述可看出。
合作探究
道德讲堂
孟子是否认同景春的观点?他认为公孙衍、张仪是怎样的人?
·不仅不认同,甚至嘲讽景春没有常识。
·他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个人原则,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合作探究
道德讲堂
在孟子的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合作探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
③富贵不迷惑,贫贱不动摇,威武不屈服。
道德讲堂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分析文本
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要乱其心;在危及正义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道德讲堂
文章所论述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合作探究
不能。
①“仁”“礼”“义”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②接下来“得志”“不得志”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③“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放最后。
道德讲堂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原文回答。
分析文本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道德讲堂
孟子在阐述“妾妇之道”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分析文本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反面论证
·比喻论证:居天下之广居……
·对比论证:“得志”与“不得志”
道德讲堂
通假字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同“ 汝 ”, 你
古今异义
(1)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 ,今义:诚实
(2)父命之
古义: ,今义:命令
真正,确实
教导、训诲
道德讲堂
古今异义
(3)与民由之
古义: ,今义:介词,从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古义: ,今义:命令
(5)子未学礼乎
古义: ,今义:儿子
尊称对方,你
指示代词,这
遵从
道德讲堂
古今异义
(6)丈夫之冠也
古义: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7)以顺为正者
古义: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
男子
常法
道德讲堂
一词多义
(1)戒:①戒之曰: ②必敬必戒:
(2)居:①居天下之广居:
②居天下之广居:
(3)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得志,与民由之:
告诫
谨慎
居住
住宅
能够,可以
实现
道德讲堂
一词多义
(4)而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5)之
丈夫之冠也:
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连词,表修饰
道德讲堂
词类活用
(1)丈夫之冠也:
(2)富贵不能淫:
(3)贫贱不能移:
(4)威武不能屈: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迷惑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动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屈服
道德讲堂
文言文句式
(1) 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 句
此之谓大丈夫
判断
“... ...者,... ...也”表判断
“谓”表判断
判断
道德讲堂
课文结构
道德讲堂
课文主旨
①文章从“礼”入手,将“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的行为类比,指出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批驳了景春的谬论。
②提出大丈夫的标准与内涵,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义,坚守原则,不失节操。
道德讲堂
课堂练笔
1.文以传情,诗以明志。《富贵不能淫》中讴歌了“大丈夫”的傲然风骨的句子是: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淫》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得志 , 与民由之 ; 不得志 , 独行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