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 它们分别生活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血 细 胞 :血浆 草履虫:水环境。
同:液体环境
异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 环境中,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图2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血细胞吸水胀破。
我们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等
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不属于体液
问题1:什么是体液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活动1:请根据P2图1-1说说体液的组成
判断:1.体液三人体内的全部液体。
2.细胞内液主细胞液。 3.血液主血浆=血清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 内液
体液
细胞 外液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 环境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 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血 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 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 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 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 在联系 请依据右图绘制出能反映三者 联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淋巴
20L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
17L
思考 ·讨论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P3
3 .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血浆
细胞内液
C
字母表示结构,序号表示液体 A 毛细血管 ①细胞内液. B毛细淋巴管 ②组织液 C 组织细胞 ③血浆
④淋巴液
_
学以致用
内环境
①
②
③
① 血浆
② 淋 巴 液 ③ 组织液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 9~60 U/L* 总胆固 醇
3.1~5.2 mmol/L
总蛋白 65~85 g/L 钠
137~147 mmol/L
总胆红素 5~21 umol/L 钾
3.5~5.3 mmol/L
碱性磷酸酶 45~125 U/L 钙
2.2~2.65 mmol/L
尿素 2.8~7.2 mmol/L 磷
0.81~1.45
mmol/L
肌酐 57~111 umol/L 镁
0.73~1.06
mmol/L
尿酸 208.3~428.4 umol/L 血清铁
11~30 umol/L
葡萄糖 3.9~6.1 mmol/L 氯
99~110 mmol/L
140~271 U/L 碳酸氢 盐
22~28 nmol/L
乳酸脱氢酶
三酰甘油 0~1.7 mmol/L
总 C O
21~31.3 mmol/L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 它们归归类吗
无机物、有机物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 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02、激素、维生素等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 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 的作用
活动2:探究血浆的成分
胞外液的成分
二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4.从葡萄糖、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 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血浆中的葡萄糖
循环系统
全身细胞
氧化分解
血液运送的物质 (葡萄糖、各种 代谢废物、气体、 激素等)少量
水约90%
无机盐约1%
蛋白质
7%~9%
去
路
图 1 - 2 血浆的主要成分
泌尿系统
5.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与血浆有何异同
化
呼吸系统<——CO2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系统
来源
总结:内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判断方法(四看法)
一看 是否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 (呼吸酶、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
二看 是否是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
三看 是否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成分,如消化酶、尿液等
四看 是否是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学以致用:辨别内环境中的成分
例:下列物质中不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78 910
4.甲状腺激素
9.消化酶
3.二氧化碳
8.载体蛋白
2.葡萄糖
7.血红蛋白
5.抗体
10.纤维素
1.尿素
6.钙离子
练: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D )
A 0 、CO 、血红蛋白、H+
B H O 酶、抗体、激素、H O
C 纤维蛋白原、Ca +、载体蛋白
D Na+ 、HPO -、葡萄糖、氨基酸
细胞 外液 不同点
相同点
存在部位 组织 细胞 化学成分
血浆 血管中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中含较 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 淋巴中蛋白 质含量很少
都属于细胞 外液,共同 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 的化学成分
相同
组织液 组织间隙 组织细胞
淋巴 淋巴管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课堂小结
水疱中的液体是不是体液 是怎么形成的
这一切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有关
烧伤烫伤、皮肤过度摩擦 等都可导致出现水疱
比较渗透压大小:
0.3mol/L的蔗糖溶液 = 0.3mol/L 的葡萄糖溶液 0.3mol/L的NaCl溶 液 > 0.3mol/L的葡萄糖溶液 0.3g/L的蔗糖溶液< 0.3g/L的葡萄糖溶液
(一)渗透压
渗透压的概念 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微粒数目
溶质
微粒越多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对水的 吸引力大
溶液 浓度高
渗透压 越高
例:下列有关体液渗透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 含量 约 1 % 约 7 - 9 %
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I
C.血浆渗透压和生理盐水渗透压相等,所以血浆和 生理盐水中NaCI的浓度也相等 等渗溶液
D.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渗透压都约为770kPa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组织语言,分析原因
你还知道哪些情况
组织水肿: 指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
案例1大头娃娃 案例2花粉过敏红肿 案例3 脚伤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水肿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代谢产物增加
营养不良
肾小球肾炎 肝功能受损
过敏反应
淋巴回流受阻
组织水肿:血浆渗透压降低或者组织渗透压升高引起的组织液增多。
血浆蛋 白减少
组织蛋 白增多
机械损伤:血浆中的蛋白质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
练习:教材P6课后练习第1题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和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请判 断以下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1)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
(2)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
(3)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 淋巴管( )
(4)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 )
P6拓展应用
(二)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中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物质是::HCO 、H CO 等;
剧烈运动时血浆pH 的调节:
乳酸+NaHCO → 乳酸钠+H CO
由肺将CO 排 出 —H O+CO
(三)温度
正常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71
01
M11111111ususss00s M1110ns1 M111asss00
的 1 0 0 7 0 7 0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特点: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细胞 内环境 人体 外环境
四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构建模型】请将人体、细胞、内环境、外环境填入相应位置
结合初中所学的人体消化、呼吸、循 环、泌尿系统的作用,完成下列问题。
1、Na+、 葡萄糖、氨基酸和O2 等分 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2、参与维持pH的HCO -/H CO 是怎 样行成的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 和CO2), 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 的
4、请你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 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消化系统
未被吸收 的物质
有机废物、 水和无机盐
泌尿系统
外环境
图1-4 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P6
食物、水 和无机盐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
内环境
心脏一
氧气
血液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
O
呼吸系统
CO 、少量水
营养物质
O
CO 、
代谢废物
皮肤、泌尿系统
代谢废物、水、 无机盐
血浆
淋巴液
P6 课后练习第3题
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循环系统
内环境
组织液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组成 成分 理化性质 作用
组织液血浆林巴液图透压酸碱度温度
课堂小结
葡萄糖
小肠黏膜 上皮细胞
O O 0
毛细血管 壁细胞
O 0
组织细胞 线粒体
O,需要跨11 层生物膜被组织细胞利用
养料中的葡萄糖需要跨 7 层膜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
肺泡壁细胞
O o 0 O O
红细胞
氧气
0 0 0 O
0 O
o
0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 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2: 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C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液和血浆 ④淋巴液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巩固练习
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
B. 乙表示细胞内液
C. 甲渗入乙中的量少于渗入丙中的量
D. 丁中0 浓度比甲中的高
3、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 会造成局部(C)
A.血浆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