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30 15:01:56

文档简介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
1.(2024六下·雨湖期末)人体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是人的性状,下列(  )组属于人的常见性状。
①有无美人尖 ②头发长短 ③拇指能否弯曲 ④指甲长短 ⑤能否卷舌
A.① ② ⑤ B.② ④ ⑤ C.① ③ ⑤
【答案】B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差异,叫做变异。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头发长短、指甲长短等都是属于常见性状。
2.(2024六下·雨湖期末) 2024年6月,我国嫦娥(①)号成功着落在月球(②)面,并开始实施样品采集任务,如上选 (  )。
A.①五、②正 B.①五、②背 C.①六、②背
【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2024年6月, 我国嫦娥六号成功着落在月球背面, 并开始实施样品采集任务。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嫦娥六号的任务不仅包括实现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还计划采集月球背面的月壤, 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这样的探索活动。
3.(2024六下·雨湖期末)同一窝猫崽的皮毛颜色不同,同一株豌豆上不同的豌豆荚中的豌豆数量不同,这些现象说明同一种生物之间 (  ) 。
A.存在遗传
B.存在变异
C.既存在遗传也存在变异
【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的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同一窝狗崽的颜色不同,豌豆英中所含的豌豆数不一样,这些现象说明同一种生物之间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4.(2024六下·雨湖期末)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只有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才能形成化石
B.生物的遗物或生物的遗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C.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遗体、 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这些遗体或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 化石并不只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 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例如, 动物的脚印、 粪便等都可以形成化石。 因此, 将化石的形成仅限于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是不准确的。
5.(2024六下·雨湖期末)如右图是科学家根据化石做出的某种恐龙复原图,根据图我们可以推测,该恐龙擅长的运动方式是(  )。
A.奔跑或跳跃 B.游泳 C.飞翔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
【解析】【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飞翔等。因为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行走、飞行、游泳、跳跃和爬行等,恐龙的后肢粗壮,所以擅长奔跑或跳跃。
6.(2024六下·雨湖期末)下列设施属于使用可再生能源工作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新能源
【解析】【分析】根据资源短时间内是否能够再生,我们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热水器用太阳能、风车用风能、水轮发电机用水能,这三者都是运用可再生资源工作。
7.(2024六下·雨湖期末)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绿色出行,节约水电
B.经常使用不可回收制品
C.保护动植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选项B符合题意。
8.(2024六下·雨湖期末) 目前,不少城市使用了氢能源公交车,下列有关氢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属于常规能源 B.它属于新能源 C.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新能源
【解析】【分析】氢能源属于一种新能源,是可再生资源。选项A符合题意。
9.(2024六下·雨湖期末)湘潭市6月某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是32,说明这天 (  )。
A.空气严重污染,少出门
B.空气很好,可以外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C.不确定
【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空气指数,就是根据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占比,将监测的空气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它将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分级表示,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湘潭市6月某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是32,说明这天空气很好,可以外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10.(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研究磁性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实验时,不同的条件是 (  )。
A.培养皿中的水量不同
B.纸巾的大小和厚度不同
C.其中一个铁钉吸在磁铁的一极
【答案】C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生锈
【解析】【分析】关于磁性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度的研究计划:1.取两个一样的培养皿,底部铺上同 样大小和厚度的纸中。2.都加同样多的少许水,使得两个培养皿中 的纸巾潮湿程度一样。3.两个培养皿的纸巾上放置同样的铁钉,其中一个铁钉吸在一个磁铁的一极,4.观察两个铁钉生锈的速度是否不同。5.重复上述实验,只不过两个培养皿都同时 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如暖气片上)。6.重复上还实验,但两个培养皿都同时放到温度更低的地方(如冰箱冷藏室内)。7.重复上述实验,但换不同磁性强度的磁铁。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二、判断(对的画“ ”, 错的画“×”)
11.(2024六下·雨湖期末)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的遗传优势,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1973年,袁隆平是中国江西人,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他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在世界上具有很高威望。
12.(2024六下·雨湖期末)渡渡鸟体型庞大,双腿粗壮,翅膀短小,无法飞行,现生活在毛里求斯岛。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活在毛里求斯岛的渡渡鸟,体形庞大,双腿粗壮,这种鸟目前已经灭绝。
13.(2024六下·雨湖期末)核能发电所使用的核燃料来自自然界的矿物,与化石能源一样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核能发电所使用的核燃料确实来自自然界的矿物, 与化石能源一样, 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 因为核燃料是矿产资源,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核反应主要包括核裂变、 核聚变和核衰变,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的是核裂变能源, 而裂变的元素也是不可再生的。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那些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 永续利用的能源, 如太阳能、 风能、 水能等, 它们具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特点。 相比之下, 核能不符合这些条件, 因为它源自有限的铀和钍矿石, 随着裂变反应的进行, 需要定期更换燃料, 使用过的燃料棒含有放射性物质, 处置过程复杂且昂贵。
14.(2024六下·雨湖期末)有同学认为科学学习时的失败与教训很丢人,与别人交流时要回避。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学习科学、或者科学实验失败时,要多与他人交流沟通,进行反思,找到问题。
15.(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考古”时,当把所有的骨骼“化石”挖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组装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在“考古”时,当把所有的骨骼“化石”挖出来以后,还要进行清洗之后,才可以直接组装。
16.(2024六下·雨湖期末)通过沉淀和过滤后的水就可以直接饮用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 虽然水经过沉淀和过滤处理后, 其质量和安全性会有所提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饮用。 特别是对于污水来说, 即使经过沉淀和过滤, 也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 才可以排放到自然水域。 对于自来水而言, 虽然它是经过沉淀、 过滤、 加氯消毒后输入供水网的, 但由于供水管道可能未按饮水输送的卫生要求安装, 自来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二次污染, 因此在家庭中不宜直接饮用。
17.(2024六下·雨湖期末)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自古以来,每一次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特网于1969年问世,1993年对公众开放后迅速发展。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8.(2024六下·雨湖期末)汽车尾气会污染空气,但是不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 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和微粒物,能引起光化学烟雾、使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会损害动物和植物的健康。
19.(2024六下·雨湖期末)波浪能、洋流能、潮汐能等都属于新能源。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新能源
【解析】【分析】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
20.(2024六下·雨湖期末)近代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发现使科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近代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发现使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人类得以进入新时代。
三、遗传与变异: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填空完成下列各题
21.(2024六下·雨湖期末)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在他的杂交实验中,他研究了 7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所谓相对性状,即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之分,种子形状有圆粒与皱粒之分等。为了方便和有利于分析研究,他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观察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遗传情况。这种分析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1)孟德尔通过   实验,研究发现了   规律。
(2)孟德尔之所以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   传粉、   授粉,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   。
(3)他先针对   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观察   对相对性状,这种分析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4)经过孟德尔和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
【答案】(1)豌豆杂交;遗传
(2)自花;自花;性状
(3)一;多
(4)基因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1)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他通过种植和观察大量不同品种的豌豆, 详细记录了豌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性状, 如高茎或矮茎、 圆粒或皱粒、 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并对这些性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2)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因为豌豆是典型的自花传粉、 受粉的植物, 具有一些稳定的、 易于区分的性状, 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下去。
(3)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4)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后来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 他的工作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随后,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控制这些遗传特征的物质, 最终确定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载体, 它决定了生物的特定特征。 孟德尔的工作和后续的研究共同揭示了遗传特征的控制物质, 即基因, 这一发现对遗传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化石
22.(2024六下·雨湖期末)综合分析:科学家借助地层中的猛犸象化石,一点点地复原出猛犸象的样貌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并与现代亚洲象进行比较,如下表:
  相似 不同
猛犸象 体长5米, 身高3米, 食草, 哺乳动物 体重 6~8 吨, 背部为最高点, 极厚的脂肪层, 身披浓密的毛发, 门齿1.5 米, 卷曲程度较大
现代亚洲象 体长 5~6 米, 身高2.1-3.6米, 食草, 哺乳动物 体重 3~5 吨, 头部为最高点, 身披稀疏短毛, 门齿1米多
(1)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存生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现代亚洲象与猛犸象有   (选填“相似”或“差异”)之处,可以推测猛犸象与现代亚洲象之间有   关系,这是进化的结果。
(2)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 .推测猛犸象生活在   的环境中,理由是   、   。亚洲象生活在    的环境中,理由是   、   。
【答案】(1)相似;亲缘
(2)寒冷;极厚的脂肪层;身披浓密的毛发;炎热;头部为最高点;身披稀疏短毛
【知识点】进化论;化石
【解析】【分析】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只有很少一部分动物死亡后会形成化石。
(1)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古代生物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的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2)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 .推测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理由是有极厚的脂肪层, 身披浓密的毛发,亚洲象生活在炎热的环境中,理由是头部为最高点,身披稀疏短毛。
五、能源:实验探究题
23.(2024六下·雨湖期末)小明注意到路边太阳能路灯的电池板都是倾斜放置的,他想探究为何要倾斜放置,于是用纸袋模拟太阳能电池板做了“物体摆放方式与物体吸热本领大小关系”的实验。请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纸袋摆放的情况 开始温度 2分钟 4 分钟 6 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和地面水平 22℃ 23℃ 25℃ 27℃ 30℃ 32℃
和地面垂直 22℃ 22℃ 24℃ 26℃ 29℃ 31℃
和太阳光垂直 22℃ 23℃ 28℃ 31℃ 33℃ 35℃
(1)分析以上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温度上升最快的是摆放方式 (  )的物体。
A.和地面水平 B.和地面垂直 C.和太阳光垂直
(2)如果再测10分钟, “和地面水平”的袋子温度 (  )。
A.会一直上升
B.会下降
C.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不变
(3)以下哪种方法能让“和太阳光垂直”的纸袋,温度上升得更快。 (  )
A.改用锡箔纸袋 B.改用深色纸袋 C.改用浅色纸袋
(4)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了加快升温,可以采取下面哪些措施 倾斜放置太阳能热水器,尽量让阳光与集热器 (  )。
A.水平 B.垂直 C.不确定
(5)集热器可以涂成(  )。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答案】(1)C
(2)C
(3)B
(4)B
(5)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材料的导热性;太阳能
【解析】【分析】(1)温度上升最快的是摆放方式和太阳光垂直的物体,阳光直射光强升温快。
(2)如果再测10分钟,“和地面水平”的袋子温度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不变,水平放置影响吸热。
(3)根据影响物体吸热的因素,让“和太阳光垂直”的纸袋,温度上升的更快改用深色纸袋,物体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
(4)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了加快升温,可以采取下面哪些措施 倾斜放置太阳能热水器,尽量让阳光与集热器垂直。
(5)我们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了加快升温,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倾斜放置太阳能,尽量让阳光与集热器垂直,集热器涂成黑色。
六、地球——我们的家园
24.(2024六下·雨湖期末)妈妈让小明去倒垃圾,下列几种垃圾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
A.事先分类,再扔进相应的垃圾箱内
B.赶时间的时候可以把垃圾都扔进灰色垃圾箱内
C.直接扔进任何一个垃圾箱内
【答案】A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有些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妈妈让小明去倒垃圾,下列几种垃圾处理方式正确的是先把垃圾进行分类,再分别放入到相应的垃圾箱内。
25.(2024六下·雨湖期末)小明将废弃的易拉罐、轮胎、泡沫塑料盒等垃圾物品进行改装,用来种植多肉等绿色植物,这种处理垃圾的方式属于(  )。
A.减少丢弃 B.回收再利用 C.分类回收
【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废物利用已成为一种时尚。将废弃的易拉罐、轮胎、泡沫塑料盒等垃圾物品进行改装,种植多肉等绿色植物,是现代人们流行的做法,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属于回收再利用。
26.(2024六下·雨湖期末)如图所示,“白色污染”会造成海洋生物异常死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废弃塑料制品的污染
B.塑料在海龟体内无法消化和排解,会造成海龟死亡
C.塑料袋方便而轻巧,可以多多使用
【答案】C
【知识点】塑料
【解析】【分析】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海洋动物误吃丧命,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选项C符合题意。
27.(2024六下·雨湖期末)把下列水域污染的来源和它们对应的实例用线连起来。
①工业污染 A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②农业污染 B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③生活污染 C冶金工业的废料
④放射性污染 D核废物投入深海中
【答案】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上主要是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造成,工业上主要是“三废”"的处理不当造成的,生活中是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废料,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七、我学习了科学: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8.(2024六下·雨湖期末)我学习了科学: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1)右图实验是在模拟实验探究   的形成。
(2)从铁盘掉下来的小水滴相当于自然界里的   ;实验中看到的“白气”相当于自然界的   ;酒精灯相当于自然界里的   。
(3)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烧杯里面的水受热变成   ,飞散到空气中。   在空中遇到装有冰的铁盘受   .   凝结成   。大自然中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当低空温度在 0℃以上时就形成了   ,当低空温度在0℃以下时就形成了   。
【答案】(1)雨
(2)雨;小水珠;太阳
(3)水蒸气;水蒸气;受冷;水蒸气;小水滴;雨;雪
【知识点】凝结;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
(1)右图实验是在模拟实验探究雨的形成。
(2)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所以水蒸气在空中一遇到瓷盘受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落下来;瓷盘上掉下来的小水滴相当于自然界里的雨;雨就是当空中的水蒸气预冷凝结成小水滴落下来的;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实验中看到的“白气”相当于自然界里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酒精灯相当于自然界里的太阳,给予了水三态变化的必备条件温度。
(3)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烧杯里面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遇到装有冰的铁盘受冷,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大自然中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当低空温度在 0℃以上时就形成了雨,当低空温度在0℃以下时就形成了雪。
八、通过本期科学学习,我知道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
29.(2024六下·雨湖期末)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
A.没有人看,电视机仍然开着
B.家里没有人,电灯全部开着
C.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答案】C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 国现在电资源很紧缺,所以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生活中的很多措施都可以节约用电。电视机不用时切断电源,可以节约电能;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可以节约电能;夏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得很低,这样会很浪费电能;尽量少开启电冰箱门,可以节约电能。把家里的灯换成节能灯属于节约用电。
30.(2024六下·雨湖期末)为了保护家乡水质不受污染,小明提出了下列建议,其中不可行的是(  )。
A.不向河道内投放垃圾
B.向身边的人讲解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C.关闭所有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工厂
【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从自身做起,不向河流投放垃圾,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河流,自发组织去清理河边的垃圾等,AB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做法错误,不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31.(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做“磁铁与生锈”的实验时,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测不相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实验不成功,停止实验
B.记录下来,重新实验
C.修改实验结果,使之与猜测相符
【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实验操作中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范步骤实施,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小刚在做"铁钉生锈"实验时发现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测不符合,他最好的处理方法是记录下来,修改猜测,重新实验。
32.(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最后一个步骤通常是(  )。
A.做出科学结论 B.整理、分析数据 C.搜集数据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做调查活动时所采取的具体步骤:(1)选择调査内容;(2)明确调査目的;(3)制订调查计划;(4)展开调查,搜集数据;(5)分析和整理数据;(6)得出结论,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33.(2024六下·雨湖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成果都是在不断探究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
B.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天的中国也正向着科技强国迈进
C.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只管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
【答案】C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 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探索和挖掘自然现象背后的真理和规律。 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成果都是在不断探究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天的中国也正向着科技强国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并不是只是科学家的事情。
九、大自然的启示
34.(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进行“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实验时
(1)陶泥、洗耳球蜡烛这三个.实验材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  )。
A.陶泥,洗耳球、蜡烛
B.洗耳球、陶泥、蜡烛
C.洗耳球、蜡烛、陶泥
(2)在进行“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实验时,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把陶泥制作成(  )形状,能让蜡烛熄灭。
A.长方形 B.前高后低 C.流线型
(3)下列不属于根据鸟和鱼的流线型外形制造的是 (  )。
A.雷达 B.飞机 C.赛车
(4)画图与设计:根据如上实验启示,请设计一种运动类产品,将外形设计图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字描述你的创造理念。
运动用品设计图:
设计理念:
【答案】(1)B
(2)B
(3)A
(4)略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1)在进行“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实验时陶泥、洗耳球蜡烛这三个实验材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是洗耳球,陶泥,蜡烛。
(2)在进行“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实验时,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把陶泥制作成前高后低形状,能让蜡烛熄灭。
(3)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下列不属于根据鸟和鱼的流线型外形制造的是雷达。
(4)根据流线型原理,进行合理运用和设计即可。
1 / 1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
1.(2024六下·雨湖期末)人体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是人的性状,下列(  )组属于人的常见性状。
①有无美人尖 ②头发长短 ③拇指能否弯曲 ④指甲长短 ⑤能否卷舌
A.① ② ⑤ B.② ④ ⑤ C.① ③ ⑤
2.(2024六下·雨湖期末) 2024年6月,我国嫦娥(①)号成功着落在月球(②)面,并开始实施样品采集任务,如上选 (  )。
A.①五、②正 B.①五、②背 C.①六、②背
3.(2024六下·雨湖期末)同一窝猫崽的皮毛颜色不同,同一株豌豆上不同的豌豆荚中的豌豆数量不同,这些现象说明同一种生物之间 (  ) 。
A.存在遗传
B.存在变异
C.既存在遗传也存在变异
4.(2024六下·雨湖期末)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只有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才能形成化石
B.生物的遗物或生物的遗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C.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5.(2024六下·雨湖期末)如右图是科学家根据化石做出的某种恐龙复原图,根据图我们可以推测,该恐龙擅长的运动方式是(  )。
A.奔跑或跳跃 B.游泳 C.飞翔
6.(2024六下·雨湖期末)下列设施属于使用可再生能源工作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7.(2024六下·雨湖期末)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绿色出行,节约水电
B.经常使用不可回收制品
C.保护动植物
8.(2024六下·雨湖期末) 目前,不少城市使用了氢能源公交车,下列有关氢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属于常规能源 B.它属于新能源 C.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9.(2024六下·雨湖期末)湘潭市6月某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是32,说明这天 (  )。
A.空气严重污染,少出门
B.空气很好,可以外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C.不确定
10.(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研究磁性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实验时,不同的条件是 (  )。
A.培养皿中的水量不同
B.纸巾的大小和厚度不同
C.其中一个铁钉吸在磁铁的一极
二、判断(对的画“ ”, 错的画“×”)
11.(2024六下·雨湖期末)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的遗传优势,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 (  )
12.(2024六下·雨湖期末)渡渡鸟体型庞大,双腿粗壮,翅膀短小,无法飞行,现生活在毛里求斯岛。 (  )
13.(2024六下·雨湖期末)核能发电所使用的核燃料来自自然界的矿物,与化石能源一样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
14.(2024六下·雨湖期末)有同学认为科学学习时的失败与教训很丢人,与别人交流时要回避。 (  )
15.(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考古”时,当把所有的骨骼“化石”挖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组装了。 (  )
16.(2024六下·雨湖期末)通过沉淀和过滤后的水就可以直接饮用了。 (  )
17.(2024六下·雨湖期末)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  )
18.(2024六下·雨湖期末)汽车尾气会污染空气,但是不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 (  )
19.(2024六下·雨湖期末)波浪能、洋流能、潮汐能等都属于新能源。 (  )
20.(2024六下·雨湖期末)近代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发现使科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  )
三、遗传与变异: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填空完成下列各题
21.(2024六下·雨湖期末)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在他的杂交实验中,他研究了 7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所谓相对性状,即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之分,种子形状有圆粒与皱粒之分等。为了方便和有利于分析研究,他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观察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遗传情况。这种分析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1)孟德尔通过   实验,研究发现了   规律。
(2)孟德尔之所以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   传粉、   授粉,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   。
(3)他先针对   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观察   对相对性状,这种分析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4)经过孟德尔和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
四、化石
22.(2024六下·雨湖期末)综合分析:科学家借助地层中的猛犸象化石,一点点地复原出猛犸象的样貌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并与现代亚洲象进行比较,如下表:
  相似 不同
猛犸象 体长5米, 身高3米, 食草, 哺乳动物 体重 6~8 吨, 背部为最高点, 极厚的脂肪层, 身披浓密的毛发, 门齿1.5 米, 卷曲程度较大
现代亚洲象 体长 5~6 米, 身高2.1-3.6米, 食草, 哺乳动物 体重 3~5 吨, 头部为最高点, 身披稀疏短毛, 门齿1米多
(1)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存生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现代亚洲象与猛犸象有   (选填“相似”或“差异”)之处,可以推测猛犸象与现代亚洲象之间有   关系,这是进化的结果。
(2)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 .推测猛犸象生活在   的环境中,理由是   、   。亚洲象生活在    的环境中,理由是   、   。
五、能源:实验探究题
23.(2024六下·雨湖期末)小明注意到路边太阳能路灯的电池板都是倾斜放置的,他想探究为何要倾斜放置,于是用纸袋模拟太阳能电池板做了“物体摆放方式与物体吸热本领大小关系”的实验。请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纸袋摆放的情况 开始温度 2分钟 4 分钟 6 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和地面水平 22℃ 23℃ 25℃ 27℃ 30℃ 32℃
和地面垂直 22℃ 22℃ 24℃ 26℃ 29℃ 31℃
和太阳光垂直 22℃ 23℃ 28℃ 31℃ 33℃ 35℃
(1)分析以上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温度上升最快的是摆放方式 (  )的物体。
A.和地面水平 B.和地面垂直 C.和太阳光垂直
(2)如果再测10分钟, “和地面水平”的袋子温度 (  )。
A.会一直上升
B.会下降
C.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不变
(3)以下哪种方法能让“和太阳光垂直”的纸袋,温度上升得更快。 (  )
A.改用锡箔纸袋 B.改用深色纸袋 C.改用浅色纸袋
(4)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了加快升温,可以采取下面哪些措施 倾斜放置太阳能热水器,尽量让阳光与集热器 (  )。
A.水平 B.垂直 C.不确定
(5)集热器可以涂成(  )。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六、地球——我们的家园
24.(2024六下·雨湖期末)妈妈让小明去倒垃圾,下列几种垃圾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
A.事先分类,再扔进相应的垃圾箱内
B.赶时间的时候可以把垃圾都扔进灰色垃圾箱内
C.直接扔进任何一个垃圾箱内
25.(2024六下·雨湖期末)小明将废弃的易拉罐、轮胎、泡沫塑料盒等垃圾物品进行改装,用来种植多肉等绿色植物,这种处理垃圾的方式属于(  )。
A.减少丢弃 B.回收再利用 C.分类回收
26.(2024六下·雨湖期末)如图所示,“白色污染”会造成海洋生物异常死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废弃塑料制品的污染
B.塑料在海龟体内无法消化和排解,会造成海龟死亡
C.塑料袋方便而轻巧,可以多多使用
27.(2024六下·雨湖期末)把下列水域污染的来源和它们对应的实例用线连起来。
①工业污染 A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②农业污染 B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③生活污染 C冶金工业的废料
④放射性污染 D核废物投入深海中
七、我学习了科学: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8.(2024六下·雨湖期末)我学习了科学: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1)右图实验是在模拟实验探究   的形成。
(2)从铁盘掉下来的小水滴相当于自然界里的   ;实验中看到的“白气”相当于自然界的   ;酒精灯相当于自然界里的   。
(3)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烧杯里面的水受热变成   ,飞散到空气中。   在空中遇到装有冰的铁盘受   .   凝结成   。大自然中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当低空温度在 0℃以上时就形成了   ,当低空温度在0℃以下时就形成了   。
八、通过本期科学学习,我知道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
29.(2024六下·雨湖期末)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
A.没有人看,电视机仍然开着
B.家里没有人,电灯全部开着
C.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30.(2024六下·雨湖期末)为了保护家乡水质不受污染,小明提出了下列建议,其中不可行的是(  )。
A.不向河道内投放垃圾
B.向身边的人讲解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C.关闭所有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工厂
31.(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做“磁铁与生锈”的实验时,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测不相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实验不成功,停止实验
B.记录下来,重新实验
C.修改实验结果,使之与猜测相符
32.(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最后一个步骤通常是(  )。
A.做出科学结论 B.整理、分析数据 C.搜集数据
33.(2024六下·雨湖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成果都是在不断探究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
B.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天的中国也正向着科技强国迈进
C.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只管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
九、大自然的启示
34.(2024六下·雨湖期末)在进行“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实验时
(1)陶泥、洗耳球蜡烛这三个.实验材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  )。
A.陶泥,洗耳球、蜡烛
B.洗耳球、陶泥、蜡烛
C.洗耳球、蜡烛、陶泥
(2)在进行“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实验时,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把陶泥制作成(  )形状,能让蜡烛熄灭。
A.长方形 B.前高后低 C.流线型
(3)下列不属于根据鸟和鱼的流线型外形制造的是 (  )。
A.雷达 B.飞机 C.赛车
(4)画图与设计:根据如上实验启示,请设计一种运动类产品,将外形设计图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字描述你的创造理念。
运动用品设计图:
设计理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差异,叫做变异。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头发长短、指甲长短等都是属于常见性状。
2.【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2024年6月, 我国嫦娥六号成功着落在月球背面, 并开始实施样品采集任务。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嫦娥六号的任务不仅包括实现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还计划采集月球背面的月壤, 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这样的探索活动。
3.【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的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同一窝狗崽的颜色不同,豌豆英中所含的豌豆数不一样,这些现象说明同一种生物之间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4.【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遗体、 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这些遗体或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 化石并不只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 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例如, 动物的脚印、 粪便等都可以形成化石。 因此, 将化石的形成仅限于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是不准确的。
5.【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
【解析】【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飞翔等。因为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行走、飞行、游泳、跳跃和爬行等,恐龙的后肢粗壮,所以擅长奔跑或跳跃。
6.【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新能源
【解析】【分析】根据资源短时间内是否能够再生,我们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热水器用太阳能、风车用风能、水轮发电机用水能,这三者都是运用可再生资源工作。
7.【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选项B符合题意。
8.【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新能源
【解析】【分析】氢能源属于一种新能源,是可再生资源。选项A符合题意。
9.【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空气指数,就是根据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占比,将监测的空气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它将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分级表示,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湘潭市6月某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是32,说明这天空气很好,可以外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10.【答案】C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生锈
【解析】【分析】关于磁性是否会影响铁生锈速度的研究计划:1.取两个一样的培养皿,底部铺上同 样大小和厚度的纸中。2.都加同样多的少许水,使得两个培养皿中 的纸巾潮湿程度一样。3.两个培养皿的纸巾上放置同样的铁钉,其中一个铁钉吸在一个磁铁的一极,4.观察两个铁钉生锈的速度是否不同。5.重复上述实验,只不过两个培养皿都同时 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如暖气片上)。6.重复上还实验,但两个培养皿都同时放到温度更低的地方(如冰箱冷藏室内)。7.重复上述实验,但换不同磁性强度的磁铁。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1973年,袁隆平是中国江西人,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他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在世界上具有很高威望。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活在毛里求斯岛的渡渡鸟,体形庞大,双腿粗壮,这种鸟目前已经灭绝。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核能发电所使用的核燃料确实来自自然界的矿物, 与化石能源一样, 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 因为核燃料是矿产资源,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核反应主要包括核裂变、 核聚变和核衰变,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的是核裂变能源, 而裂变的元素也是不可再生的。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那些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 永续利用的能源, 如太阳能、 风能、 水能等, 它们具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特点。 相比之下, 核能不符合这些条件, 因为它源自有限的铀和钍矿石, 随着裂变反应的进行, 需要定期更换燃料, 使用过的燃料棒含有放射性物质, 处置过程复杂且昂贵。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学习科学、或者科学实验失败时,要多与他人交流沟通,进行反思,找到问题。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在“考古”时,当把所有的骨骼“化石”挖出来以后,还要进行清洗之后,才可以直接组装。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 虽然水经过沉淀和过滤处理后, 其质量和安全性会有所提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饮用。 特别是对于污水来说, 即使经过沉淀和过滤, 也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 才可以排放到自然水域。 对于自来水而言, 虽然它是经过沉淀、 过滤、 加氯消毒后输入供水网的, 但由于供水管道可能未按饮水输送的卫生要求安装, 自来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二次污染, 因此在家庭中不宜直接饮用。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自古以来,每一次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特网于1969年问世,1993年对公众开放后迅速发展。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 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和微粒物,能引起光化学烟雾、使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会损害动物和植物的健康。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新能源
【解析】【分析】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近代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发现使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人类得以进入新时代。
21.【答案】(1)豌豆杂交;遗传
(2)自花;自花;性状
(3)一;多
(4)基因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1)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他通过种植和观察大量不同品种的豌豆, 详细记录了豌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性状, 如高茎或矮茎、 圆粒或皱粒、 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并对这些性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2)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因为豌豆是典型的自花传粉、 受粉的植物, 具有一些稳定的、 易于区分的性状, 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下去。
(3)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4)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后来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 他的工作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随后,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控制这些遗传特征的物质, 最终确定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载体, 它决定了生物的特定特征。 孟德尔的工作和后续的研究共同揭示了遗传特征的控制物质, 即基因, 这一发现对遗传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答案】(1)相似;亲缘
(2)寒冷;极厚的脂肪层;身披浓密的毛发;炎热;头部为最高点;身披稀疏短毛
【知识点】进化论;化石
【解析】【分析】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只有很少一部分动物死亡后会形成化石。
(1)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古代生物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的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2)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 .推测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理由是有极厚的脂肪层, 身披浓密的毛发,亚洲象生活在炎热的环境中,理由是头部为最高点,身披稀疏短毛。
23.【答案】(1)C
(2)C
(3)B
(4)B
(5)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材料的导热性;太阳能
【解析】【分析】(1)温度上升最快的是摆放方式和太阳光垂直的物体,阳光直射光强升温快。
(2)如果再测10分钟,“和地面水平”的袋子温度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不变,水平放置影响吸热。
(3)根据影响物体吸热的因素,让“和太阳光垂直”的纸袋,温度上升的更快改用深色纸袋,物体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
(4)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了加快升温,可以采取下面哪些措施 倾斜放置太阳能热水器,尽量让阳光与集热器垂直。
(5)我们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为了加快升温,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倾斜放置太阳能,尽量让阳光与集热器垂直,集热器涂成黑色。
24.【答案】A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有些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妈妈让小明去倒垃圾,下列几种垃圾处理方式正确的是先把垃圾进行分类,再分别放入到相应的垃圾箱内。
25.【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废物利用已成为一种时尚。将废弃的易拉罐、轮胎、泡沫塑料盒等垃圾物品进行改装,种植多肉等绿色植物,是现代人们流行的做法,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属于回收再利用。
26.【答案】C
【知识点】塑料
【解析】【分析】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海洋动物误吃丧命,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选项C符合题意。
27.【答案】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上主要是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造成,工业上主要是“三废”"的处理不当造成的,生活中是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废料,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28.【答案】(1)雨
(2)雨;小水珠;太阳
(3)水蒸气;水蒸气;受冷;水蒸气;小水滴;雨;雪
【知识点】凝结;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
(1)右图实验是在模拟实验探究雨的形成。
(2)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所以水蒸气在空中一遇到瓷盘受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落下来;瓷盘上掉下来的小水滴相当于自然界里的雨;雨就是当空中的水蒸气预冷凝结成小水滴落下来的;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实验中看到的“白气”相当于自然界里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酒精灯相当于自然界里的太阳,给予了水三态变化的必备条件温度。
(3)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烧杯里面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遇到装有冰的铁盘受冷,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大自然中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当低空温度在 0℃以上时就形成了雨,当低空温度在0℃以下时就形成了雪。
29.【答案】C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 国现在电资源很紧缺,所以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生活中的很多措施都可以节约用电。电视机不用时切断电源,可以节约电能;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可以节约电能;夏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得很低,这样会很浪费电能;尽量少开启电冰箱门,可以节约电能。把家里的灯换成节能灯属于节约用电。
30.【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从自身做起,不向河流投放垃圾,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河流,自发组织去清理河边的垃圾等,AB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做法错误,不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31.【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实验操作中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范步骤实施,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小刚在做"铁钉生锈"实验时发现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测不符合,他最好的处理方法是记录下来,修改猜测,重新实验。
32.【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做调查活动时所采取的具体步骤:(1)选择调査内容;(2)明确调査目的;(3)制订调查计划;(4)展开调查,搜集数据;(5)分析和整理数据;(6)得出结论,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33.【答案】C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 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探索和挖掘自然现象背后的真理和规律。 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成果都是在不断探究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天的中国也正向着科技强国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并不是只是科学家的事情。
34.【答案】(1)B
(2)B
(3)A
(4)略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1)在进行“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实验时陶泥、洗耳球蜡烛这三个实验材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是洗耳球,陶泥,蜡烛。
(2)在进行“流线型与空气阻力”的实验时,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把陶泥制作成前高后低形状,能让蜡烛熄灭。
(3)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下列不属于根据鸟和鱼的流线型外形制造的是雷达。
(4)根据流线型原理,进行合理运用和设计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