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群文阅读:品格“志” 训练提升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群文阅读:品格“志” 训练提升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30 21:41: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9张PPT)
第六单元
群文阅读:品格“志”
(一)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迅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上谓侍臣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病复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居天下之广居
【解析】A.对……说/认为;B.发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C.想要;D.处于/处所。
C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今 中 国 幸 安 四 夷 俱 服 诚 自 古 所 希 然 朕 日 慎 一 日
3.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对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言论做简要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纵,(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谨慎,只是担心这种情况不能坚持到底,所以我很希望多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说:“国内国外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能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二)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①其一惧,而儿痴②,竟不知。虎亦寻③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④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
(节选自苏轼《东坡全集·书孟德传后》)
【注释】①庶几:或许可以。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②痴:这里指天真可爱。③寻:不久。④被:施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人不知而不愠
B.意虎之食人/意与日去
C.必先被之以威/公亦以此自矜
D.而不惧之人/一怒而诸侯惧
【解析】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猜测,料想/意志;C.用/凭借;D.害怕。
D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3分)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3.《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选文中的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示例]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沉着应对,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参考译文】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放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能够让其中一个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不久,老虎也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一定要先施加威风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
(三)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①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②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尚:专指娶公主为妻。②冒絮:头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寡助之至
B.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尽以予薄昭/骨已尽矣
D.不以此时反/窥谷忘反
【解析】A.到/极点;B.让;C.全,都/没有;D.造反/同“返”,返回。
B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 下廷尉 廷尉下其事长安 逮捕勃治之
3.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周勃的形象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①胆小谨慎:因为害怕被杀,在家里也披着铠甲,让家人拿着武器见郡守、郡尉;②老实木讷:被人诬陷要谋反,害怕地不知道为自己辩驳,只会用钱财收买狱吏;③忠心耿耿: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外领兵,都不曾有过谋反的念头。
  【参考译文】(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让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皇帝把此事交给廷尉办理,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刑狱官办理,长安的刑狱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写在木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做证。”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做证。(先前)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
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之事。文帝准备上朝,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那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
(四)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操蛇之神闻之
B.道经昌邑/独行其道
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以顺为正者
D.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解析】A.听说;B.路途中/道路;C.担任/作为;D.赠送,给予/遗留,留下。
A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3分)
使 后 世 称 为 清 白 吏 子 孙 以 此 遗 之 不 亦 厚 乎
3.本文写了关于杨震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事件:①拒绝收受巨额财物,即使无人知晓;②拒绝朋友让他为他的子孙置办产业的提议。品质:清正、廉洁、自律。
  【参考译文】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在他赴任时,途中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清名留给他们,不也很丰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