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31 14: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The impact of cross regional transfer of resource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第三章 第二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大的沙漠
世界第二大沙漠
如何将沙漠变成绿洲?
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四周高山环绕,地形封闭。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沙漠广布。
活动 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可行性?
90年代初,有领导人曾提到过,“有人建议,把喜马拉雅山炸开50公里,降低2000米高度,形成一个豁口,把印度洋的暖流引导向西北,使西北变成降雨区。”
当时不少“风云人物”都琢磨过这事,包括叱咤商界的企业家牟其中先生。这位创造了用被单、袜子、罐头等800多集装箱轻工业品换回4架苏联图-154飞机的风云企业家在1997年提出大胆设想,要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道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进入中国干燥的大西北,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大西北气候,变成新的大粮仓!
1997年,冯小刚等一干导演拜会牟其中先生时,在座谈会中彻底被这个炸开喜马拉雅山的想法折服,按捺不住兴奋,把这个桥段引入到了电影《不见不散》中,借葛优的嘴把这惊世设想告诉了观众。
活动 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可行性?
给喜马拉雅山开大口子的提议,曾经被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各界认真讨论过;
从雅鲁藏布江这个天然山口越过喜马拉雅山的水汽遇到青藏高原后形成两岸的雪山(印度洋水汽能到达的地方)
模拟数据显示,给喜马拉雅山开大口子并不能显著增加西北降雨;
撼山易,撼大气环流难。大气环流受整体青藏高原影响,开口子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环流,除非把青藏高原彻底挖掉;
目前给喜马拉雅山开大口的提议只能算是奇思妙想
活动 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可行性?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活动 P86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自然因素:该流域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人为因素: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小麦—牧羊带)
1、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
防治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防治措施:
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
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一、为什么调?
二、调什么?
三、怎么调?
四、调了会怎样?
要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为什么


西

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差异
一、为什么调?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中国水资源分布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北多南少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
煤炭资源最丰富地区:
山西、陕西、内蒙古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陆上四大气田: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
川渝(四川盆地)
陕甘宁地区的鄂尔多斯
沿海大陆架上
水能集中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
中国水能资源分布
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
胡焕庸线
"黑河-腾冲线"
中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2015年)
我国能源生产主要集中在 、能源消费主要集中 。
中西部
东部
区域对自然资源的
需求
该区域自然资源
拥有
矛盾
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比如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承载能力等
一、为什么调?
资源调出区
资源调入区
资源储量丰富;
资源生产量巨大;
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小于资源生产量,供大于求,能够满足输出
经济发达,人口、城镇密集,资源消费量大、需求量大;
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
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少;而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多。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资源产区与消费区域不一致
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北煤南运
一、为什么调?
解决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满足不同区域发展需求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供需矛盾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
南水北调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西气东输
West to East Gas Transmission
西电东送
West -East power transmission
北煤南运
Coal transportation from north to South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50年,耗资2500亿,为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之一。
A、南水北调
P88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东南多、西北少(气候)
时间:夏多冬少(盛行风)
全年降水较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
2、社会经济因素
北方水少,耕地面积多,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资源浪费、污染,水资源利用率低
活动
P89华北地区其他节水措施
活动
开源+节流
解决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
社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环保: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工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
政策:健全法制,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科技: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等。
活动
P89对比分析东、中、西线调水路线、水源地、供水区、输水方式、方案的优缺点
线路的长度及可利用原有线路的长度
分析调水工程建设优缺点的思考方向
水资源丰富程度与水质优劣
地形、地质条件
是否自流
难度、成本(建设、运营)
活动
P89对比分析东、中、西线调水路线、水源地、供水区、输水方式、方案的优缺点
生态破坏
移民数、占耕地数/水源(数量、质量)
项目 东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江苏扬州→沿京杭运河:向北至天津;向东经济南至烟台、威海
长江下游
华北平原
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配套设施好、线路短、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
水质较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
运营费用高
项目 中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京津地区
修引水渠基本自流
可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南高北低基本自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好
线路长、地形较复杂工程量较大、
占用大量耕地带来移民问题
项目 西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
长江上游
西北干旱区
隧洞输水
线路短,水质好,自流供水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难度高成本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差、可调水量较小(上游)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太行山麓送水到京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
供水区 淮河下游、 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 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输本方式 明渠、暗渠、隧洞输水 明渠、暗渠输水 隧洞输水
方 案 优 缺 点 优点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可调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 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 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需要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高,水质较差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 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 民众多 可调水量较小: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条件艰巨,工程量大

有利
不利
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
遏制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改善气候条件,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
恢复地下水,减缓地面沉降(生态效益)
缓解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争水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社会效益)
地下水上升,沿线地区的土壤易出现次生盐碱化
造成污染物的输入,外来物种的入侵
P95南水北调的影响——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活动

有利
汛期输出大量水资源,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旱季)造成南方水资源紧张——控制旱季调水量
提高河口区的盐度,影响水质
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阻碍航道通行。
(入海口)枯水期海水倒灌,导致水质恶化
长江径流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
P95南水北调的影响——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活动
不利
阅读教材第82-83页,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修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了解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概况:运输方式、线路、气源地、主要目标市场?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以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B、西气东输
油气资源分布不均匀
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石油特别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东部沿海大陆架
天然气集中在新疆、青海、川渝、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我国修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活动
1、自然原因
方法:分析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1)均衡性
(2)若不均衡,哪多哪少
(3)极值区位置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不均衡;
东部经济水平高,中西部次之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较为发达。
新疆天然气资源
长三角、珠三角
活动
①西气东输的主体一线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气田,途径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等九个省级行政区等
活动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要穿越哪些地形区?
活动
霍尔果斯口岸
广州、深圳、香港
上海
轮南
线路一:
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线路二、三: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
线路四:新疆伊宁→宁夏中卫
二线: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
③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概况
活动
(1)说一说,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
2、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3、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4、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P95~96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
活动
对东部
对西部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改善东部能源结构(煤——→天然气)
②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③促进能源生产,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④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
①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②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④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伐薪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2)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获得同等热值的前提下,煤炭与天然气排放的灰粉比例为148:1,排放二氧化硫比例为700:1,排放氮氧化物的比例为 29:1。
与天然气相比,煤炭污染重。
有利
不利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为生产生活提供新能源
减少砍伐柴薪带来的环境压力。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施工将阻碍甚至隔离南北山区动物活动的通道,引起物种资源的流失;
施工将对保护价值较高的众多文物古迹和雅丹地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s失。
(3)“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阅读教材第83-84页,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修建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2.总结西电东送的输电线路?
3.西电东送的意义?
西电东送是指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区。
C、西电东送
1、我国修建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活动
1、我国修建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活动
电能分布的不平衡(供)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需)
1、我国修建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活动
思考:黄河上游成为“西电东送”重要基地的条件?
(1)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开发建设的大中型水电站多,年发电能力强。
(3)建设大中型水电站成本较低。
(4)组建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梯度开发上游水电。
P92黄河上游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活动
南部通道:西南水电+黔、滇坑口火电→广东
中部通道:长江三峡、金沙江干支流水电→华东地区。
北部通道:黄河上游水电+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京津唐地区。
2、西电东送的输电线路
活动
影响:
减轻运输压力
改善东部地区大气污染
可能加重当地环境污染
水电的优缺点:
优点:清洁、运营成本低;
缺点:不稳定,前期一次性投入大
对西部地区:
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提供就业机会。
④水利工程建设还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⑤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对东部地区:
①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现状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④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3、西电东送的意义?
活动
阅读教材第92-93页,思考以下问题:
1.北煤南运的原因?
2.总结北煤南运的通道?
“北煤南运”是指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D、北煤南运
北多南少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
煤炭资源最丰富地区:
山西、陕西、内蒙古
(1)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北方,山西、陕西、内蒙古尤为丰富。
(2)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明显不足。
因此,“北煤南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北煤南运的原因?
活动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北通道:由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出产的动力煤为主。
中通道:由石(家庄)太(原)、邯(郸)长(治)等铁路组成,以外运山西出产的焦煤、无烟煤为主。
南通道:由太(原)焦(作)、侯(马)月(山)、陇海、西(安)(安)康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煤炭为主。
2、北煤南运的通道
活动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牲畜等
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如急救药品等
短程,量小的货物
液态或气态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等
1、根据图3-14,指出目前我国“北煤南运”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简述其运输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海洋运输(海运)。
合理性:①煤炭属大宗货物,海洋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②煤炭的输入地大多有便利的港口。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海运+河运)。
合理性:①煤炭为大宗货物,运量大②“北煤南运”运距长③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受天气和自然环境影响小,运输安全,适合中长距离的大宗货物运输。
P93北煤南运的问题
活动
2、简述浩吉铁路建设的必要性。
湖北、湖南、江西煤炭需求量大,但缺少运煤专线,原有通道不足,需开辟新的运输通道,提高铁路煤运通道的运力。
浩吉铁路将完善煤炭外运铁路网络布局,极大缓解北煤外运铁路的运输压力,缩短煤炭运输时间。
加大对蒙陕甘宁地区煤炭资源的集中开发,有效缓解中东部地区的煤炭供给缺口,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P93北煤南运的问题
活动
3、有人提议在北方产煤区建坑口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
赞同。理由: 我国远距离高压输电技术水平较高。“北电南送”能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运输损耗。对能源输入区而言,缓解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对煤炭产区而言,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延长煤炭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不赞同。理由: 建设坑口电站和输电线路,成本较高。煤炭直接通过铁路外运,成本较低。建设坑口电站会加剧煤炭产区的环境污染。
P93北煤南运的问题
活动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教材第86-87页,思考以下问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特点?
2.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空间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和沿线有哪些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图3-15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特点?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
西电东送
工程量浩大,建设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
2、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空间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可靠的资源供给
资源调配线路造价
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
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和沿线有哪些影响?
对资源调出区:
利: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不利: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
对资源调入区:
利:解决当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相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不利:可能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调入区,输水控制不当,则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
天然气资源
勘探开发
天然气化工
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建材工业
基础设施
建设
利:为沿途省区的发展创造契机,激活沿线地区的钢铁、建筑、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对沿线区:
不利:
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微专题3 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答题指导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资源调出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②资源生产量巨大;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资源调入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根本原因 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
答题指导
答题指导
2.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资源供应、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的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答题指导
答题指导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对资源调入区的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资源调出区的意义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答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