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鉴赏、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抓住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体会作者孤独、徘徊、无所皈依的内心世界。
3.抓住典故感受作者卓尔不群、高洁傲世的人格形象。
4.体会作者孤寂的深层原因,学会在困境中面对孤寂,坚持前行,收获自己的锦绣前程。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代是诗的时代。今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回到那个属于诗的时代,翻开诗的篇章。
活动一:望“诗体”
1.首先让我们来到隋末唐初,走近站在东皋上眺望的那个身影,让我们一起齐读《野望》,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板书:野望;成绩)
刚才老师听到两种不一样的声音,大家注意,应该读成“薄bo幕”,“薄”在这里的意思是“接近”,接近晚上也就是“傍晚”、“黄昏”
2.好,那么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你注意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吗?
诶,每句字数相同,都是五言;共有八句,四联;
还有吗?来,请你补充。
很好,他发现了中间两联对仗整齐,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韵脚是什么?
对,ui韵。
3.那么像这样每句字数相同,每句5个字,并且共有四联,二三联押韵的形式的诗歌就叫做?
对,“五言律诗”。
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到位。
4.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关于律诗”的的语文知识卡片,进一步熟悉律诗的相关知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分为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句押韵,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中间两联讲究对仗。
5.来,让我们再次齐读诗歌,感受这首律诗的音律美。
活动二:望“诗中景”
1.“野望”就是在郊野远望,那么诗人王绩是在什么时间、具体是在什么地点“望”的呢?
诶,“东皋薄幕望”,薄暮时分,诗人驻足隐居地附近的东皋,四处眺望。
2.那么诗人又"望”到了什么景?是哪几句?请你读一下。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请同学们用你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人所望之景,并概括画面的特点。注意要弄清楚写了哪些景,用了哪些形容词、动词来修饰和描写景的。写好之后,同桌之间先相互描述。好,开始。
4.刚才有的同学,将诗人笔下的这幅东皋秋景图仅仅用了这些“秀美、恬淡、安逸”这些修饰词。的确,在我们学过的很多诗歌当中,由山、树、牧人、犊禽这些事物构成的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总是美好的、闲适的。例如陶渊明看到山树,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秀雅的终南山图;雷震同样在看到牧人晚归时,他说“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饶有情趣的农村晚景图。那么在诗人王绩的笔下,由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也是美景如斯吗?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4.皆,就是“都”,树树,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
秋天,我们一般用什么颜色描述啊?黄色。
秋天是一个落叶飘零、萧条凄凉的季节,诗人们往往由这个季节想到生命的凋零,这就是所谓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山山,每一座山;唯,只,每一座山上遍布了落日的余晖。李商隐曾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来象征美好但即将没落的事物。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赶着牛犊,带着猎马满载而归,“归”、“返”写出目之所及,人人都有自己的归宿。但是大家看,首联中,诗人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徙倚欲何依”,徙倚就是徘徊,为什么要徘徊呢?因为无所依托啊。中国古人特别讲究归属感,不仅有身体上的,更有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
那么此刻诗人眼见人人都有自己归宿,只有他自己独自彷徨在这东皋之上,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之下,他的心情如何?
诶,感到非常的孤独、寂寞。“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5.好,现在我们再看这幅秋景晚归图:东皋薄暮,诗人驻足远眺,每一棵树落叶纷飞,染遍了秋天的凄凉萧条之色:每一座山只剩下了落日的余晖,美好但萧瑟,牧人们带着猎马,赶着牛犊,载满收获,三三俩俩结伴而归,而此刻他一—王绩却孤独地徘徊在东皋之上,不知何去何从。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孤独而又亮丽,落寞而又闲适的画面。(板书)
6.来,让我们用声音还原这个闲适却萧条落寞的画面,一起齐读这两联。
很好,读出画面感来了。
活动三:望“诗人”
1.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东皋是王绩眼中一道孤独而又亮丽的风景,王绩何尝不是我们眼中一道孤寂的风景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注意抓住描写诗人动作、神态的动词或形容词来进行发言。
2.好,同学们眼中的王绩是怎样的呢?请你。
很好,他抓住了“徙倚”这个动作描写,以及“欲何依”这个心理描写,感受到了一个失落迷茫、内心无比苦闷和矛盾的诗人。
3.徙倚,徘徊,走过来走过去,表明一个人内心特别的彷徨矛盾,不知该何去何从,王绩此时就孤独地徘徊在东皋之上。依,有依靠,归依的意思,他不知道自己的归属在哪里。
大家注意,“欲何依”这里化用了曹操《短歌行》当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古人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传统,那么王绩说他无所依托,没有归属地,其实是在暗示什么呀?请你。
诶,说得非常好,诗人在暗示他没有可供施展才华的归属地,没有一展抱负的舞台。
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怀才不遇的诗人。(怀才不遇中的迷茫)
4.好,你还通过哪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来,请你。
哦,他抓住“采薇”这个典故看到了一个想要归隐田园的诗人。
5.那么我们就来细读一下尾联:“相顾无相识”:诗人和牧人互相望着,却谁也不认识谁。
请大家看导学案上的写作背景,王绩曾三仕三隐,这首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隐居东皋,却与周边的乡野村夫互不认识,说明什么呀?
诶,他们不打交道,根本就是陌路人。
为什么不打交道呢?因为他们不是一类人,他们无话可说,诗人也不屑于与这些多野农夫为伍。“不相识”再次凸显了诗人的孤寂、无所皈依,既不属于牧人的群体,也回归不到读书人、士大夫所在的政治舞台,只能徘徊再徘徊。“
长歌怀采薇”,“长歌”,纵声高歌,当一个人的情感高兴或痛苦到极致时就会纵声高歌,“怀采薇”怀念采薇的伯夷、叔齐。
为什么要怀念伯夷、叔齐呢?因为身边实在没有知心人啊,无奈之下王绩只能把“望”的目光伸向古代的高洁之士,与他们神交了。
那么在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个:纵然穷途末路,纵然际遇坎坷,不能兼济天下,也要高洁不群,独善其身的诗人王绩。(板书:穷途末路中的独善其身)
活动四:望“自己”
1.孤独徘徊东皋之上的王绩眼中遍布秋日萧条之景,一如自己的人生处境,想要有一番作为却不得重用,归隐田园却与农人、牧人格格不入,无奈之下只能纵声高歌怀念采薇的英雄们,借此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甘,和不坠青云之志的卓尔不群。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看到了他的悲愤,更看到了他在坎坷面前的坚持和坚守。
2.王绩是我们眼中一道孤寂而又卓尔不群的靓丽风景,其实我们自己何尝不是人世间的一道道美景呢?
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当面对困难,面临各种选择时,你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你"望”到了一个怎样的自己,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
3.刚才同学们的分享精彩纷呈,有人望到了自己曾经的胆小懦弱,他说他要像王绩那样哪怕前行的道路艰难曲折也要勇敢追求;有人望到了一个努力拼搏的自己,他说他要遨游于书的海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人望到了二十年后的自己,他说他那时己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生物科学家,为人类、为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十分感动,老师希望你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望见更好的自己。
结语:
东皋是王绩眼中孤独而又亮丽,萧条而又凄凉的美景,景中融着作者深深的孤寂无奈,执着坚守;王绩是我们眼中一道透着伤感却卓尔不群,穷途末路却能独善其身的美景,身处逆境,不甘平庸,穷途末路不坠青云之志:我们也要在人生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中,砥砺前行,顽强拼搏,做人世间那道最为靓丽的独特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