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练】浙教七年级上册 数轴上的动点相距问题 (含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精练】浙教七年级上册 数轴上的动点相距问题 (含详细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01 00:0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数轴上的动点相距问题 专题训练
1.如图,三点A,B,C在数轴上,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12,16(设定:数轴上A,B之间的距离记为AB)
(1)点C在A,B两点之间,满足AC=BC,求点C对应的数;
(2)点在A,B两点之间,满足AC:BC=1:3,求点C对应的数;
(3)点C在数轴上,满足AC:BC=1:3,求点C对应的数;
(4)若点C在数轴上,满足AC+BC=32,求点C对应的数;
(5)点C在数轴上,满足AC﹣BC=12,求点C对应的数.
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5,点B表示10.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   秒时,P、Q两点相遇,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
(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并求出此时点P对应的数.
3.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a、点B表示数b,a、b满足|a﹣6|+(b+12)2=0.点O是数轴原点.
(1)求线段AB的长;
(2)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设点A、B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若点A、B能够重合,求出这时的运动时间;
(3)在(2)的条件下,直接写出经过多少秒后,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
4.如图,数轴上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10,O为原点,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Q相向而行,且OP=OQ,求t的值;
(2)若P、Q相向而行,且PQ=5,求t的值;
(3)若P、Q同时向左运动,且PQ=5,求t的值.
5.已知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0,4,点A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如果设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
(1)运动前线段AB的长为   ; 运动1秒后线段AB的长为   ;
(2)运动t秒后,点A,点B运动的距离分别为   ;用t表示A,B分别为   .
(3)求t为何值时,点A与点B恰好重合;
(4)在上述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线段AB的长为6,若存在,求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4、8.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2)若数轴上点C到A的距离是到B的距离的3倍,则称点C为A、B两点的伴侣点,求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多少?
(3)如图,如果点P和点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
①当P、Q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
②求点P出发多少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7.如图,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B、C,点A表示的数为5,点B表示的数为﹣3,点C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
(2)当t=   秒时,点P到达点B处:
(3)用含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P=   ;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
(4)当P,C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8.数轴上从左到右有A,B,C三个点,点C对应的数是10,AB=BC=20.
(1)点A对应的数是   ,点B对应的数是   .
(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①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对应的数是   ,点Q对应的数是   ;
②当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9.如图,在数轴上有A、B、C三点,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是2k﹣4和﹣2k+4,且k为最大的负整数.点C在A、B之间,且C到B的距离是到A点距离的2倍,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返回,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
(1)直接写出A、B、C三点所代表的数值;A:   B:   C:   
(2)当t为何值时,P到点A与点Q的距离相等;
(3)当t为何值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10.如图,已知线段AB=12cm,在线段AB上有一点C且AC=10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到达B后以6cm/s的速度返回到A点;点P出发的同时动点Q也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C运动,到达点C后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到A点,设运动时间为t(s).回答下列问题:
(1)点P从B点返回时AP=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在运动过程中,点P、Q到达终点A之前,两者能否相遇?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
(3)直接写出点P、Q相距的路程为1cm时所有t的值.
11.直线l上依次有三点A,B,C,AC=60cm,一只电子蚂蚁甲从C点出发向A点移动,运动速度为1cm/s.
(1)当甲走到BC中点时,求它到A、B的距离和;
(2)甲从BC中点D走到AB中点E共用多长时间?
(3)当甲从AB中点E返回时,另一电子蚂蚁从D点出发,向点A移动的速度为2cm/s,两只蚂蚁相遇在离点B5cm处,求AB长度.
12.阅读理解:如图①,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线段AB=0﹣(﹣1)=1:线段:BC=2﹣0=2;线段AC=2﹣(﹣1)=3(大的数减去小的数).
(1)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3和2,则AB=   ;
(2)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是﹣1,线段MN的长为2,则点N表示的数是   ;
(3)如图②,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4和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P运动多少秒时BP=4.并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多少?
13.如图所示,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点(点A在点B左边),O为原点,且OA:OB=1:5,AB=180.现有点P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经过30秒后,P、Q在点D处相遇.相遇后,两点继续沿之前方向运动,点Q到达点A后立刻按原速向右运动,当点Q返回到点B时,P、Q两点立即停止运动,若点Q的速度是点P的3倍,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A表示的数为   ;
(2)求点D表示的数是多少;
(3)t为何值时,点Q在返途中追上点P?
14.如图1,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小的数为﹣4,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BP的长度为   (用含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
(2)点P表示的数是   (用含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2,若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与P点出发时间相同,那么当AQ、AP两者长度之差为1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参考答案
1.如图,三点A,B,C在数轴上,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12,16(设定:数轴上A,B之间的距离记为AB)
(1)点C在A,B两点之间,满足AC=BC,求点C对应的数;
(2)点在A,B两点之间,满足AC:BC=1:3,求点C对应的数;
(3)点C在数轴上,满足AC:BC=1:3,求点C对应的数;
(4)若点C在数轴上,满足AC+BC=32,求点C对应的数;
(5)点C在数轴上,满足AC﹣BC=12,求点C对应的数.
【解答】解:设点C对应的数为x.
(1)根据题意得
x﹣(﹣12)=16﹣x,
解得x=2.
答:点C对应的数是2;
(2)根据题意得
16﹣x=3[x﹣(﹣12)],
解得x=﹣5.
答:点C对应的数是﹣5;
(3)如果C在A的左边,根据题意得
16﹣x=3(﹣12﹣x),
解得x=﹣26;
如果C在A,B两点之间,根据题意得
16﹣x=3[x﹣(﹣12)],
解得x=﹣5.
答:点C对应的数是﹣26或﹣5;
(4)如果C在A的左边,依题意有
﹣12﹣x+16﹣x=32,
解得x=﹣14;
如果C在B的右边,依题意有
x+12+x﹣16=32,
解得x=18.
答:点C对应的数是﹣14或18;
(5)如果C在A,B两点之间,依题意有
x+12﹣(16﹣x)=12,
解得x=8;
如果C在B的右边,依题意有
(x+12)﹣(x﹣16)=32,
x+12﹣x+16=32,
解得x不存在.
答:点C对应的数是8.
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5,点B表示10.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 5 秒时,P、Q两点相遇,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
(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并求出此时点P对应的数.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AB=15,于是得
(2+1)t=15
解得t=5
此时相遇点表示的数为﹣5+5×1=10﹣5×2=0
故答案为5,且相遇点所对应的数为0.
(2)当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可对应考虑在相遇前与相遇后两种情况
①P、Q相遇前距离3个单位,则有
(2+1)t=15﹣3
解得t=4
此时点P的位置为﹣5+4×1=﹣1
②P、Q相遇后距离3个单位,则有
(2+1)t=15+3
解得t=6
此时点P的位置为﹣5+6×1=1
答:当t为4秒或6秒时,P、Q两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此时点P所对应的数为﹣1或1.
3.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a、点B表示数b,a、b满足|a﹣6|+(b+12)2=0.点O是数轴原点.
(1)求线段AB的长;
(2)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设点A、B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若点A、B能够重合,求出这时的运动时间;
(3)在(2)的条件下,直接写出经过多少秒后,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
【解答】解:(1)∵|a﹣6|+(b+12)2=0,
∴a﹣6=0,b+12=0,
∴a=6,b=﹣12,
∴AB=6﹣(﹣12)=18;
(2)设点A、B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点A、B能够重合时,可分两种情况:
①若相向而行,则2t+t=18,
解得t=6;
②若同时向右而行,则2t﹣t=18,
解得t=18.
综上所述,经过6或18秒后,点A、B重合;
(3)在(2)的条件下,即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设点A、B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可分四种情况:
①若两点均向左,则(6﹣t)﹣(﹣12﹣2t)=20,解得t=2;
②若两点均向右,则(﹣12+2t)﹣(6+t)=20,解得t=38;
③若A点向右,B点向左,则(6+t)﹣(﹣12﹣2t)=20,解得t=;
④若A点向左,B点向右,(﹣12+2t)﹣(6﹣t)=20,t=.
综上,经过2,38,,秒时,A、B相距20个单位.
4.如图,数轴上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10,O为原点,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Q相向而行,且OP=OQ,求t的值;
(2)若P、Q相向而行,且PQ=5,求t的值;
(3)若P、Q同时向左运动,且PQ=5,求t的值.
【解答】解:(1)依题意有
(2+3)t=10 ( 5),
解得t=3;
或3t 10=2t 5,
解得t=5.
答:t的值是3或5.
(2)依题意有|15﹣3t﹣2t|=5,
即15﹣3t﹣2t=5或15﹣3t﹣2t=﹣5,
解得t=2或4;
(3)依题意有|3t﹣15﹣2t|=5,
3t﹣15﹣2t=5或3t﹣15﹣2t=﹣5,
解得t=20或10,
答:t的值是20或10.
5.已知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0,4,点A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如果设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
(1)运动前线段AB的长为 14 ; 运动1秒后线段AB的长为 6 ;
(2)运动t秒后,点A,点B运动的距离分别为 5t,3t ;用t表示A,B分别为 5t﹣10,4﹣3t .
(3)求t为何值时,点A与点B恰好重合;
(4)在上述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线段AB的长为6,若存在,求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运动前线段AB的长为4﹣(﹣10)=14;运动1秒后线段AB的长为14﹣8=6;
(2)运动t秒后,点A,点B运动的距离分别为5t,3t;用t表示A,B分别为5t﹣10,4﹣3t;
(3)根据题意得:5t﹣10=4﹣3t,
解得:t=;
(4)存在,
当A,B没有相遇时,可得14﹣8t=6,
解得:t=1;
当A,B错开时,可得8t﹣14=6,
解得:t=,
综上,当t=1秒或秒时,线段AB的长为6.
故答案为:(1)14;6;(2)5t,3t;5t﹣10,4﹣3t
6.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4、8.
(1)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12 ;
(2)若数轴上点C到A的距离是到B的距离的3倍,则称点C为A、B两点的伴侣点,求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多少?
(3)如图,如果点P和点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
①当P、Q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1 ;
②求点P出发多少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4、8,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4)=12.
故答案为12;
(2)设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x.
∵数轴上点C到A的距离是到B的距离的3倍,
∴CA=3CB,
∴|x+4|=3|x﹣8|,
∴x+4=3(x﹣8),或x+4=﹣3(x﹣8),
解得x=14,或x=5.
故A、B两点的伴侣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4或5;
(3)①当P、Q两点相向而行相遇时,所需时间为:=(秒),
此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4+2×=﹣1.
故答案为﹣1;
②设点P出发t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分两种情况:
Ⅰ)P、Q两点相向而行,
此时点P对应的数为﹣4+2t,点Q对应的数为8﹣6t,
∵PQ=3,
∴|﹣4+2t﹣(8﹣6t)|=3,
∴8t﹣12=3,或8t﹣12=﹣3,
解得t=,或t=;
Ⅱ)P、Q两点都向左运动,
此时点P对应的数为﹣4﹣2t,点Q对应的数为8﹣6t,
∵PQ=3,
∴|﹣4﹣2t﹣(8﹣6t)|=3,
∴4t﹣12=3,或4t﹣12=﹣3,
解得t=,或t=.
综上所述,点P出发或或或秒后,与点Q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7.如图,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B、C,点A表示的数为5,点B表示的数为﹣3,点C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1 ;
(2)当t= 4 秒时,点P到达点B处:
(3)用含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P= 2t ;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5﹣2t .
(4)当P,C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解答】解:(1)AB=5﹣(﹣3)=8,
8÷2=4,
5﹣4=1.
故答案为:1;
(2)8÷2=4,
故答案为:4;
(3)AP=2t,
所以P表示的数是5﹣2t,
故答案为:2t,5﹣2t;
(4)P在C右边时,5﹣2t﹣1=1,
解得t=1.5;
P在C左边时,1﹣(5﹣2t)=1,
解得t=2.5,
所以当t=1.5或2.5秒时P,C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8.数轴上从左到右有A,B,C三个点,点C对应的数是10,AB=BC=20.
(1)点A对应的数是 ﹣30 ,点B对应的数是 ﹣10 .
(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①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对应的数是 4t﹣30 ,点Q对应的数是 t﹣10 ;
②当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解答】解:(1)∵AB=BC=20,点C对应的数是10,点A在点B左侧,点B在点C左侧,
∴点B对应的数为10﹣20=﹣10,点A对应的数为﹣10﹣20=﹣30.
故答案为:﹣30;﹣10.
(2)①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对应的数是4t﹣30,点Q对应的数是t﹣10.
故答案为:4t﹣30;t﹣10.
②依题意,得:|t﹣10﹣(4t﹣30)|=8,
∴20﹣3t=8或3t﹣20=8,
解得:t=4或t=.
∴t的值为4或.
9.如图,在数轴上有A、B、C三点,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是2k﹣4和﹣2k+4,且k为最大的负整数.点C在A、B之间,且C到B的距离是到A点距离的2倍,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返回,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与点Q第二次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
(1)直接写出A、B、C三点所代表的数值;A: ﹣6 B: 6 C: ﹣2 
(2)当t为何值时,P到点A与点Q的距离相等;
(3)当t为何值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解答】解:(1)∵k为最大的负整数,
∴k=﹣1,
∴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6.
又∵点C在A、B之间,且C到B的距离是到A点距离的2倍,
∴点C表示的数为﹣6+=﹣2.
故答案为:﹣6;6;﹣2.
(2)依题意,得:﹣6+3t﹣(﹣6)=﹣2+t﹣(﹣6+3t),
解得:t=.
答:当t为时,P到点A与点Q的距离相等.
(3)点P到达点B的时间为[6﹣(﹣6)]÷3=4(秒),
当点P到达点B时,点Q表示的数为﹣2+4=2.
点P,Q第二次相遇的时间为4+=5(秒).
当0≤t≤4时,点P表示的数为﹣6+3t,点Q表示的数为﹣2+t,
∵PQ=1,
∴﹣2+t﹣(﹣6+3t)=1或﹣6+3t﹣(﹣2+t)=1,
解得:t=或t=;
当4<t≤5时,点P表示的数为6﹣3(t﹣4),点Q表示的数为﹣2+t,
∵PQ=1,
∴6﹣3(t﹣4)﹣(﹣2+t)=1,
解得:t=.
答:当t=,或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10.如图,已知线段AB=12cm,在线段AB上有一点C且AC=10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到达B后以6cm/s的速度返回到A点;点P出发的同时动点Q也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C运动,到达点C后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到A点,设运动时间为t(s).回答下列问题:
(1)点P从B点返回时AP= 3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在运动过程中,点P、Q到达终点A之前,两者能否相遇?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
(3)直接写出点P、Q相距的路程为1cm时所有t的值.
【解答】解:(1)点P到达点B的时间为:12÷3=4s,
所以,AP=12﹣6(t﹣4)=36﹣6t;
故答案为:36﹣6t.
(2)点Q到达点C的时间为10÷2=5s,
点P返回时到达点C的时间为4+2÷6=4s,
所以,点P、Q相遇时,点Q未到达点C,
相遇时,AP=AQ,
所以,36﹣6t=2t,
解得t=s;
(3)∵点P、Q相距的路程为1cm,
∴36﹣6t﹣2t=1或2t﹣(36﹣6t)=1,
解得t=或t=,
若刚出发,则3t﹣2t=1,
解得t=1,
综上所述,t=1s或s或s时,点P、Q相距的路程为1cm.
11.直线l上依次有三点A,B,C,AC=60cm,一只电子蚂蚁甲从C点出发向A点移动,运动速度为1cm/s.
(1)当甲走到BC中点时,求它到A、B的距离和;
(2)甲从BC中点D走到AB中点E共用多长时间?
(3)当甲从AB中点E返回时,另一电子蚂蚁从D点出发,向点A移动的速度为2cm/s,两只蚂蚁相遇在离点B5cm处,求AB长度.
【解答】解:(1)设BC中点为D,则DB=DC,
DA+DB=DA+DC=AC=60cm;
(2)∵DE=DB+BE=BC+AB=(BC+AB)=AC=30cm,
又∵电子蚂蚁运动速度为1cm/s,
∴甲从BC中点D走到AB中点E共用时间:30÷1=30(s);
(3)设两只蚂蚁经过xs相遇,
由题意,得(1+2)x=30,
解得x=10.
设相遇点为F,则CF=2×10=20,EF=1×10=10.
分两种情况:
①点F在线段AB上离点B5cm处,
∵BF=5,
∴BE=BF+EF=5+10=15,
∴AB=2BE=30,
即此时AB长度为30cm;
②点F在线段BC上离点B5cm处,
∵BF=5,
∴BE=EF﹣BF=10﹣5=5,
∴AB=2BE=10,
即此时AB长度为10cm.
综上所述,AB长度为30cm或10cm.
12.阅读理解:如图①,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线段AB=0﹣(﹣1)=1:线段:BC=2﹣0=2;线段AC=2﹣(﹣1)=3(大的数减去小的数).
(1)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3和2,则AB= 5 ;
(2)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是﹣1,线段MN的长为2,则点N表示的数是 ﹣3或1 ;
(3)如图②,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4和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点P运动多少秒时BP=4.并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多少?
【解答】解:(1)AB=2﹣(﹣3)=5;
(2)设N表示的数为n,MN=|n﹣(﹣1)|=2,解得n=1或﹣3.
∴N点表示的数字应该是﹣3或1.
(3)设点P运动t秒时BP=4.P表示的数为:﹣4+2t,
①当P在点B左边时,BP=6﹣(﹣4+2t)=4,解得t=3,此时P表示的数为:﹣4+2×3=2;
②当P在点B右边时,BP=﹣4+2t﹣6=4,解得t=7,此时P表示的数为:﹣4+2×7=10.
故答案为:(1)5;(2)﹣3或1
13.如图所示,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点(点A在点B左边),O为原点,且OA:OB=1:5,AB=180.现有点P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经过30秒后,P、Q在点D处相遇.相遇后,两点继续沿之前方向运动,点Q到达点A后立刻按原速向右运动,当点Q返回到点B时,P、Q两点立即停止运动,若点Q的速度是点P的3倍,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A表示的数为 ﹣30 ;
(2)求点D表示的数是多少;
(3)t为何值时,点Q在返途中追上点P?
【解答】解:(1)设OA=k,BO=5k
∵OA+OB=180,即k+5k=180,
∴k=30,
∴OA=30,OB=150.
由于点A在负半轴上,所以点A表示的数为﹣30.
故答案为:﹣30;
(2)设点P的速度为x,则点Q的速度为3x,
由题意(x+3x)×30=180,
解得,x=1.5,
所以点P的速度为1.5,点Q的速度为4.5.
∴点D表示的数为:﹣30+1.5×30=15,
(或者150﹣4.5×30=15)
答:点D表示的数是15.
(3)由题意,得1.5t+180=4.5t
解得,t=60.
14.如图1,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小的数为﹣4,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BP的长度为 2t (用含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
(2)点P表示的数是 ﹣4+2t (用含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2,若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与P点出发时间相同,那么当AQ、AP两者长度之差为1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解答】解:(1)∵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
∴BP=2t,
故答案为:2t;
(2)点P表示的数是﹣4+2t,
故答案为:﹣4+2t;
(3)当点P在Q左边,由题意可得:10﹣2t﹣t=1,
解得:t=3,
当点P在点Q右边时,由题意可得:t﹣(10﹣2t)=1,
解得:t=
综上所述,t=3或时,Q、AP两者长度之差为1个单位长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