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情景导入
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 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 今天, 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 鞭策的先生。
6藤野先生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 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 彩的语言。
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 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学生以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
01
03
02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革命家、思想家。 (巧记:文、思、革)
作品: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作家、作品
本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
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 弃医从文,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了解到作者思想 变化的原因。
写作背景
绯红 (fēi) 油光可鉴 (jiàn) 不 逊 (xùn) 芦 荟 (lú
huì) 解剖 (pōu) 烂熳 (màn) 芋梗汤 (yù gěng) 抑扬顿挫 (yì cuò) 匿名 (nì) 诘 责 (jié) 瞥 (piē) 见 舜shùn 深恶痛疾 (wù) 教诲 (huì) 发髻 jì 挟着xié
杳无音讯(yǎo) 畸形 (jī) 驿站 (yì)
读准字音
1. 自行阅读本文,看看课文是围绕什么中心选材的
叙事线索是什么
2.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 标志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中记叙了藤野先生几件主要事情 赞扬了藤野先 生怎样的高贵品质
白主学习
1. 自行阅读本文,看看课文是围绕什么中心选材的 叙
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
明线:
暗线:
写作思路
2.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
志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
变换了三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写作思路
(一)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1—3)
(二)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 原因。(4—35)
(三)对藤野先生的怀念。(36—38)
文章结构
藤野先生
3.文中记叙了藤野先生几件主要事情 赞扬了藤野先生
怎样的高贵品质
①添改讲义:敬业、平等待人、没有民族偏见。
② 纠正解剖图: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③ 关心解剖实习:关注学生。
④ 了解女人裹脚:有探究求实的精神。
人物形象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请作简要的概括。 3.阅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 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探究学习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2)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3)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5)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写这些都是为表现“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学习
天 会 专 》 画 工 号 ■ 法 活 名 张
不 一 考
其 量
城
A
实
4
6
4 A 4 计
六
:
8
程 石 8 x 存 一 多
5 米
÷ 只 ■4》
■ 合 一
a n
. : 凡
9
■3
5 年
6 乃 . 共
)
一
如
.
家
J 元
天
行
0
9 天 仓 ■ ■
过
6
=
2.“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请作简要的
概括。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感激、怀念和愧疚,具 体表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探究学习
3.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 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 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
探究学习
3.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不可以。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 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 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 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探究学习
快速阅读6—23段文字,我们要学习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
几点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 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学习写法
参考阅读: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3章《离乡者的悲哀》: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 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 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 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 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 失去人类的资格。”
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
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 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 把支那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支那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少年时代我向福井藩校毕业的 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支那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 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 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 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 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
人 君 子 ” 各 指 什 么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 触动;
“增强勇气”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 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 加了斗争的勇气;
“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
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而重点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内容丰富,形散神凝,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 全文,使每个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课堂小结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
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 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 很多话要说。请把握文章主旨 ,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 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 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拓展应用
一、巩固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邮差(chāi) 系鞋带(jì) 油光可鉴(jiàn) B.匿名(nì) 畸形(qí 诘责(jié) 杳无音信(yǎo) C.发髻(jì) 解剖(pōu)不 逊(xùn) 深恶痛疾( è) D.泄露 (xiè) 瞥见(piě) 捕获(bǔ) 抑扬顿挫(yì)
2.下列词语书写准确的一项是( )
A. 和蔼 凄然 托辞
出言不孙
B.落第 掌故 标致
苦心孤诣
C.食宿 寓所 教悔
精通时事
D. 疲倦 偷赖 决别
闲情逸致
随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感彩在文中没有变化的是()
A.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B.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 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D.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 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随堂检测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
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2)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
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 (3)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
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5.文学常识。《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散文是 文学中的一种体裁,是指与 、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它的主要
随堂检测
特点是
0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感彩在文中没有变化的是()
A.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B.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 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D.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 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随堂检测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