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一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4:3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情操与志趣
第21 课《<孟子>二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公孙衍( ) ②丈夫之冠( )
③富贵不能淫( ) ④畎亩之中 ( )
⑤傅说( ) ⑥胶鬲( )
⑦百里奚( ) ⑧法家拂士(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
②安居而天下熄( )
③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④丈夫之冠( )
⑤以顺为正者( )
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 )
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悦举于版筑之间( )( )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 )
⑨人恒过( )
⑩衡于虑,而后作(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
同 , 解释:
②曾益其所不能
同 ,解释:
③衡于虑
同 ,解释: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释: 同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
(2)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
(3)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
(5)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译:
(6)然后知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也。
译:
5.文学常识:《<孟子>二章》是 所作, 家经典之 一。孟子,名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的 家、 家、 家,与孔子并称 ,也被尊称为“ ”。
6.(1)《富贵不能淫》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 , 。和 ,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 和 的问题,中心论点: , 。
7.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
B.戒之曰/必敬必戒
C.以顺为正者/立天下之正位
D.行天下之大道/独行其道
(2)本文的第一段写了 ,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 。第二段写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他认为,大丈夫的正确做法是 , , ;而 , , , 。应该成为大丈夫的处世态度,他们的操守应该为 , , 。(用原文回答)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8.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B.而后作/而后喻
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
(2)(用原文回答)文章首先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得出 的结论。接着,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 , , , 。 当然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 提出: , , ; , , 。不仅如此,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 , , 的论断;最后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 。
(3)本文第一段与第二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4)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但你身处逆境时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9.根据文意揣摩划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 ; 。
第22课《愚公移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高万仞( ) ②冀州之南 ( )
③惩山北之塞( )( ) ④出入之迂也 ( )
⑤魁父之丘 ( ) ⑥荷担者三夫 ( )
⑦箕畚( ) ( ) ⑧孀妻( )
⑨始龀( ) 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一厝朔东 ( ) 雍南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七百里 ( ) ②年且九十 ( )
③惩山北之塞( ) ④出入之迂( )
⑤毕力平险 ( ) ⑥指通豫南( )
⑦且焉置土石( )( )( )
⑧荷担( )
⑨箕畚运于 ( ) ⑩始龀( )
智叟( ) 山之一毛( )
固不可彻( ) 无穷匮也( )
何苦而不平 (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同 ,解释:
②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同 ,解释:
③甚矣,汝之不惠 同 ,解释: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同 ,解释:
⑤无陇断焉 同 ,解释: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意思。
①河阳之北 古: 今:
②指通豫南 古: 今:
③达于汉阴 古: 今:
④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 今:
⑤何苦而不平 古: 今:
⑥山之一毛 古: 今:
5. 词类活用。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③面山而居 ④帝感其诚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
译:
(2)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
(3)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译:
(4)甚矣,汝之不惠!
译:
(5)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译: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
7.文学常识:
列子,名 , 国人, 前期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净无为。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的,里面保存了不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如《 》、《 》、《 》等。
8.本文通过 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 。
9. 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且焉置土石/始 一反焉
C.跳往助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
(2)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 、 、 、 、 五幅图画。而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他的目标是 , ;其移山的方法是 , 。不过在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山高大无比: , ;路途遥远: , ; 移山的人又老又少: ; ; ; ;工具简陋: ;面对种种困难,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 , 二是 。但是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因为 ; 。最后,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天帝,王屋、太行二山终被移走。(用原文回答)
(3)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有什么作用
(4)课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深意
(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 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10.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 (长江)阴 ;
(2)洛 (洛河)阳 ;
(3)衡(衡山)阳 ;
(4)华(华山)阴 ;
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 )
②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③已而之细柳军 ( ) ④彀弓弩 ( )
⑤天子且至( )
⑥不闻天子之诏( ) ⑦居无何( )
⑧将军约 ( )
⑨将军亚夫持兵揖( ) ⑩天子为动( )
使人告谢( ) 曩者霸上、棘门(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军士吏被甲 同 ,解释: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同 ,解释:
3.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①介胄之士不拜
②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锐兵刃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
(2)军中闻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
译:
(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译: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译:
5.文学常识:《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 , 由 时期的 花了 13年的时间所完成 。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 , ”。
6.周亚夫被称为“真将军”: 通过他的一句话“ , ”,一个动作“ ”的正面描写表现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范。 而通过对周亚夫下属的描写“军士吏被甲, , , ” “军门都尉曰:“ ‘ , 。’”等表现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再通过对霸上、棘门军的描写: , ,与细柳营的军士、主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最后,通过对皇帝的随从“ , ”和皇帝“ , ”等动作、神态的描写,侧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真将军风范;随后又通过皇帝“ ”“ , ”等语言的描写,再次从侧面突出了主帅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第24课《诗词五首》
1.给下列字注音。
①搔 ( ) ②簪 ( ) ③鳞( ) ④燕 ( )
⑤戟 ( ) ⑥殷 ( ) ⑦嗟( ) ⑧谩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悠然见南山( )
②浑欲不胜簪( )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 )
⑤自将磨洗认前朝 ( )
⑥殷勤问我归何处( )
⑦我报路长嗟日暮( )( )
⑧学诗谩有惊人句( )
3.默写相关诗句。
①陶渊明《饮酒》诗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 。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 。
②杜甫的《春望》言明春望所见的名句是: , 。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 , 。
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 。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 。
④《赤壁》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 。
⑤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句子是: 。
, !
4.(1)前人评论《饮酒》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2)下列对《饮酒》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 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5.(1)《春望》的颔联,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2)下列对诗歌《春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6.(1)《雁门太守行》的作者 , 朝诗人,被誉为 。
(2)历来评论家都很推崇《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字,试赏析“压”的妙处。
7.(1)《赤壁》是一首 (题材)诗,作者 , 朝诗人。
(2)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赤壁》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简述理由。
8.(1)《渔家傲》的作者 ,号 , 朝著名的 派词人。
(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怎样的景象
9.下列拟用于中学生餐厅的对联,恰当的一项是 ( )
A.说地谈天且以烹茶寻雅趣 怡情悦性还从赏月借春风
B.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西南北四方宾客如归
C.红日坠西行客身倦堪止步 群鸦噪晚离人马疲可停骏
D.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李桃交谊笃 般般适合冷添汽水热添茶橘柚及时登
第六单元验收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淫 ( ) 畎 ( ) 鬲 ( ) 奚( )
拂士( ) 惩 ( ) 箕畚( ) 孀 ( )
龀 ( ) 匮 ( ) 棘 ( ) 彀 ( )
胄 ( ) 曩 ( ) 搔 ( ) 簪 ( )
戟 ( ) 殷 ( ) 嗟( ) 谩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
①以顺为正者( ) ②富贵不能淫( )
③贫贱不能移( ) ④威武不能屈( )
⑤舜发于畎亩( ) ⑥劳其筋骨 ( )
⑦征于色 ( ) ⑧法家拂士( )
⑨年且九十 ( ) ⑩箕畚运于( )
山之一毛 ( ) 固不可彻 ( )
上自劳军( ) 天子且至 ( )
使人称谢( ) 浑欲不胜簪( )
殷勤问我( ) 谩有惊人句( )
二、选择题
3.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拂: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B.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告之于帝
C.军:军霸上/至霸上及棘门军
D.劳: 上自劳军/吾欲入劳军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且:且焉置土石/天子且至
B.恒:人恒过/国恒亡
C.苦: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D.许:杂然相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B.诚: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之:不闻天子之诏/以君之力
D.而:面山而居/而后作
三、课内默写
6. 得志, ; 不得志, 。
7. ,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 , , 国恒亡。
9. , 死于安乐。
10.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11.陶渊明《饮酒》诗中纯写景的句子: , 。
12.黑云压城城欲摧, 。
13.《赤壁》中千古传颂的名句是: , 。
14.表现词人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并感叹自己有怀才不遇之感的句子: , 。(李清照《渔家傲》)
15. 默写《春望》全诗。
, 。
, 。
, 。
, 。
四、句子翻译
16.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译:
(4)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
译:
(5)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
(6)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译:
五、课内外文段对比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②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⑧之事。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③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①舍:住屋。②市:市场。③贾人:商人。④炫卖:边喊边卖。
⑤学宫:学校。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此非吾所以处吾子
(4)卒成大儒之名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此可以处吾子矣。
19.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
20.“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
第 21课 《<孟子>二章》
1. ①y ǎn ②gu àn③y ín ④qu ǎ n ⑤yu è ⑥g é ⑦x ī ⑧b ì
2.①真正,确实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②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③这 怎么,哪里
④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⑤准则,标准
⑥惑乱,迷惑 动摇 使屈服 ⑦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⑧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⑨常常犯错误 ⑩思虑阻塞 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辅佐君王的贤士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3. ①女, 同“汝”, 你 ②曾, 同“增”, 增加 ③衡, 同“横”,梗塞, 不顺
④拂, 同“弼”, 辅佐
4.(1)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
(2)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前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4)(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5)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6)这样以后知道常处忧愁患害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5.孟子及其弟子 儒 轲 政治 思想 教育 孔孟 亚圣
6.(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1)D (A. 能够/得到, 实现;B. 训导/谨慎 C. 标准/正确的; D. 道路)
(2)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8. (1)B (A. 违背, 不顺/同“弼”, 辅佐; B. 承接连词; C. 举, 被任用/表现; D. 介词,在/由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由第一段的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心态。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9.示例:①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峻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②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第22课 《愚公移山》
1. ①r èn ②j ì ③ch éng sè ④y ū ⑤ku í ⑥h è ⑦j ī běn
⑧shu āng ⑨ch èn ⑩kuì cuò yōng
2. ①面积 ②将近 ③阻塞 ④曲折, 绕远 ⑤尽, 全 ⑥直
⑦况且 往哪里 放置,安放 ⑧肩负,扛 ⑨用箕畚装土石 ⑩换牙
老人 草木 改变 穷尽 愁苦,这里指担心
3.①亡同无,没有 ②厝同措,放置 ③惠同慧,聪明
④反同返,往返 ⑤陇同垄,高地
4.①古: 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 ②古: 直, 一直。今:手指
③古: 山之北,水之南。今:阴天 ④古: 连……都。今: 曾经
⑤古:担心。今:与“甜”相对 ⑥古:草木。今:毛发
5.①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②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③名词做动词,面对 ④被动用法, 被······感动
6.(1)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3)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4)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5)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6)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
7.御寇 郑 战国 道 《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
8.愚公移山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9. (1)C (A. 将近/况且;B. 哪里/语气词; C. 代词,代愚公;D. 表修饰/表转折)
(2)二山雄立图 战前动员图 毕力平险图 愚公智叟辩难图 神灵移山图;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方七百里,高万仞;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年且九十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始龀,跳往助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突出移山的难度大,为下面写“移山”作铺垫。
(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即可。
10.(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第23课 《周亚夫军细柳》
1. ①慰问 ②将 任命为 ③不久 ④张开 ⑤将要 ⑥皇帝发布的命令
⑦过了不久 ⑧约定 ⑨双手抱拳行礼 ⑩被 告知 先前
2. ①“被”同“披”, 穿着 ②“式”同“轼”, 车前的横木
3.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 ②名词用作动词,诏告
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4.(1)不久到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2)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
(3)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用军礼拜见。
(4)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被俘。
5.纪传体通史 西汉 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将军亚夫持兵揖;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此真将军矣;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7.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A项, “舍下”一词是谦辞,通常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应改为“贵处”等。)
第24课 《诗词五首》
1. ①s āo②z ān③l ín④y ān ⑤j ǐ⑥y īn ⑦ji ē⑧m àn
2.①悠远闲适的样子 ②承受不住 ③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④销蚀 ⑤拿,取 ⑥情意恳切 ⑦回答;叹息/慨叹 ⑧同“漫”,空,徒然
3.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⑤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1)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2) B
5.(1)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
(2)A(体现的是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6.(1)李贺 唐 诗鬼
(2)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7.(1)咏史 杜牧 唐
(2)不同意,杜牧其实是借本诗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8.(1)李清照 易安居士 (南)宋 婉约
(2)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9.A (B项, “四方宾客”往往是招待外来客的。C 项, “行客”“离人马疲”常常用于旅栈。D项, “醉有酒”不适合中学校园。)
第六单元验收卷
1. yín quǎn gé xī bì chéng jīběn shuāng chèn kuì jígòu zhòu nǎng sāo zān jǐ yīn jiē màn
2. ①准则, 标准 ②惑乱, 迷惑 ③动摇 ④使屈服 ⑤起, 指被任用 ⑥使……劳累 ⑦征验,表现 ⑧辅佐君王的贤士 ⑨将近 ⑩用箕畚 草木 改变 慰问 将要 告知 承受不住 情意恳切 同“漫”,空,徒然
3. D(A. 违背/同 “弼”, 辅佐; B. 从/向; C. 驻军/军营; D. 慰问)
4. B(A. 况且/将要; B. 常常; C. 担心/使……受苦; D. 赞同/多)
5. C(A. 竞/同 “增”,增加; B. 诚心/真正, 确实; C. 助词, 的; D. 表修饰/表顺承)
6.与民由之 独行其道 7.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9. 生于忧患
10.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1.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12.甲光向日金鳞开 1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1)大丈夫应该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3)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
(4)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
(5)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6)皇上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的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告知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17. (1) 违背 (2) 同“弼”, 辅佐 (3) 安顿 (4) 最终
18.(1)这样之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这里可以安顿我儿子了。
19.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0.围绕“要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增强忧患意识”来答即可。
【参考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他们家的房子靠近墓地旁边,孟子就经常玩一些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是我能让我的孩子住的了!”孟子的母亲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孟子又玩一些商人做生意叫卖的游戏。孟子的母亲又说:“这个地方也不是我能让我的孩子住的了。”于是他们又搬家了,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学到了一些祭祀仪式和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孟子的母亲说:“这里可以安顿我儿子啊。”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等到孟子长大了,他学习六艺,最终成就了他大学士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