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堂实录活动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堂实录活动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6:23: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在诵读中体会节奏和韵律。
2. 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3. 根据这首词作的大意及创作背景,描述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4. 领悟宋词中显露出的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进入到词人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思路
活动一:知人论世
活动二:吟读,感受音韵美
活动三:品味画面之美
活动四:品味词中之情
活动五:拓展与延伸
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登楼登高,看到与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景色,往往能触发心中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上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 ”之叹。尽管各个时代,诗人的际遇不同,所感各异,但是登楼抒怀的文人传统却是一致的。正所谓“古人登高望远,盖多虚实相生之作”。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朱敦儒的登楼之作。
活动一: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朱敦儒,字希真,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有词三卷, 名《樵歌》。有“词俊 ”之誉。与“诗俊 ”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
朱敦儒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
朱敦儒。早年生活优越。靖康之乱后,他亲身经历了难度逃离生活,体验了人生的起伏、命运的多变。他将这番境遇诉诸笔下,让后人得以看到他留下的这首《相见欢》。
活动二:吟读,感受音韵美
《相见欢》是词牌名,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是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别看《相见欢》这个名字充满欢快,但词人常用这个词牌来表达离愁别绪,词坛上最著名的一首《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而朱敦儒的这首《相见欢》,开篇是“金陵城上西楼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点评:慷慨激烈,发欲上指。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全词,读准字音,体会重音、节奏、语气、语调、感情。
诵读诗词一般讲究平长、仄短,“楼”“秋”要读的悠远、绵长、“乱”“散”,要读的疾而短促。
这首词,二四三的节奏型,又生出一种顿挫感,好像一种痛苦的感觉在心中缠绕,又好像一个人的长吁短叹。
下面老师就把这首词读给大家,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活动三:品味画面之美
听了老师的朗读,下面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通过刚刚的朗读,同学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词中的画面,可以结合西楼、清秋、夕阳等词语进行描绘。
大家可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象,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地灵动。
听了同学们的描绘,老师的脑海中也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清秋时节,秋风劲吹,万物凋零。作者登上金陵古城的西楼眺望:残阳如血,千里沃野披染上一层猩红,浩浩大江静静地向东流去,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浩浩苍穹,茫茫江水,一个孤独、单薄的身影在不住地叹息……
活动四:品味词中之情
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他在叹息什么呢?也许他在想什么时候才能收复故土呢?什么时候才能回归中原大地呢?此情此景,此人的心境又是怎样一番概况呢?
如果选择文中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现在的心情,你会选择哪一个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悲”,英雄所见略同。
这个“悲”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也是本词的词眼。
下面我们就从一个字,走进一首词,我们不妨深入其中去体会一下,这种悲到底从何而来?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有同学说,来自词人笔下所选的意象,的确如此,那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作者所选的意象,以及意象所构成的意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登楼的地点——金陵,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乃六朝古都,千古兴亡旧事,它都是最直接的见证人。既然如此,当作者置身于这历史故地,远眺被金兵所占据的故国时,其心情之悲凉可想而知。
“西楼 ”在古诗词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意象,比如,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比如,许浑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比如,范仲淹的“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因此,“西楼 ”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而词人登楼的时节也透露着伤感。“倚清秋”,秋,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这个意象,揣在每个喜欢诗词的人的兜里,随便一掏就抖落一地。所谓“倚清秋”,就是在秋风中倚靠西楼而眺望。自古逢秋悲寂寥,朱敦儒登楼远眺,满目凄凉,悲秋之情油然而生。
带着悲伤的心情,他看到了“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黄昏时分,千里万里的大地都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暮色中,滚滚的长江水无情逝去,意境宏大,这两句词也化用了谢朓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样的词句,寄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另外,李商隐也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虽好,却已垂地。你看这美好的景物正在沉落和衰败,落日依依逝水流,木叶萧萧又一秋。突然有一种杜甫笔下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凄凉。此处可谓别具匠心,“夕阳”此乃暮景,“大江”亦有大势已去,没落之感。意象叠加起来,更反映出了词人此刻登楼所见之景的苍凉。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出了一派山河破碎、日薄西山、萧条冷落的感伤意境。
其实,景物是无所谓悲喜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景悲一定是人悲。这种悲伤缘何而来呢?
这与历史事件靖康之变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靖康之变。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一路烧杀抢掠,还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北上,在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灭亡。朱敦儒仓促难逃,暂时获得了片刻的喘息,此文也是那时登楼所作。
现在我们结合背景,再回过头看一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这一句在全词中还有没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呢?
我们联想一下刚刚所提到的背景,再联想一下美好的事物都在消退。所以这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一是象征了南宋的国势渐衰,同时他也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作者用象征的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势,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靖康之乱让作者笔下的风景也是悲凉的。
除此之外,靖康之乱导致的后果是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个“乱”字揭示出了更深沉的内容,中原沦丧,山河破碎,北方大片的土地落入金人之手。中原故土,胡尘满地,一片纷乱,作者颠沛流离,感伤国事,悲痛欲绝。
“簪缨散”“簪缨 ”,古代官吏的官饰。这里作者用借代的手法暗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和达官贵族。簪缨散乱,可见君臣难逃时的狼狈不堪,无心抗敌,更流露出作者愤慨,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抗议。最后,他不禁发出“几时收”的质问,什么时候才能够收复故地?什么时候才能够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呢?什么时候才能让流民重返家园了?所以啊,这几句就表现了作者的国破家亡之痛,也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
作者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体现出了一种无以言说的悲凉。最后词人只能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有人说这一句跟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运用到了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
风,本身无关乎情感,但是前面冠一个“悲 ”字就赋予了人的情态。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 ”,把这种伤秋悲国之泪吹到当时是抗战前线的扬州去。
作者不直陈其事,而是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自己对战士的关心,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泪”,是悲秋忧国之泪呀。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古今文人大抵是相通的。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亡国之悲的背后,更是拳拳爱国之心和昭昭爱国之意。词作到此戛然而止,但诗人的情意却绵绵不尽。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首词。最后我们来做一个总结,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活动五:拓展与延伸
下面我们再来补充朱敦儒的另外一首词,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体会这首词和刚刚学的那首词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有同学发现了这首词有一种超凡脱俗、狂放不羁、清新淡雅之感。作者将自己的狂气与傲骨蔑视王侯的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这种睥睨世俗、目空一切的态度,与李白的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粪土王侯、富贵浮云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时代背景对个人的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朱敦儒他出生在北宋一个官宦世家,家境殷实,加上身处和平年代,使他青壮年时期生活十分的适意,滋养了他风流俊赏、纵情享乐、裘马轻狂的气质。所以,他前期的词作,大多风格清高疏狂。
但是靖康之变以后,使朱敦儒从潇洒不羁的富贵公子,沦落为了天涯漂泊的难民,使这位留恋尘外意趣的逸士,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个苦难的人间。他将所有的情感化为了词中的悲凉之气,因而形成了他这一时期慷慨纵横的词风。
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文臣武将面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抒情风格。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岳飞的《满江红》。
那么同学们你们发现《满江红》,跟我们学的这首词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呢?
有同学说这首词更加的豪迈大气,那我们不妨带着这种豪迈大气,一起来读一读岳飞的《满江红》。
(师配乐诵读)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结)
读完以后我们发现了,面对同一事件,文人与武将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武将岳飞他想的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吃胡人的肉,喝他们的血来雪耻,但是文人朱敦儒对此无能为力,只能“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不是他不愿意为国家做什么,也不是他不爱国,只是每个人表述的方法有所不同,能做的事情也就有所不一样,我们不能以结果来判断情感的深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很荣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无需“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而是充实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的豪气。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必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七、课后作业
首先,请大家完成基础性作业,第一,背诵并默写全词。第二,请发挥想象,把作者想托悲风说的话,寄托的情感,用诗意的语言写出来。
拓展性作业,课后阅读王兆鹏先生的《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
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