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1份+2课时课件+2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1份+2课时课件+2份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8-03 18:40: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2课时) 课堂类型: 新课 □复习课 □习题课 □实验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
学习者 分析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初中阶段学习不少相关知识,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有助于建立内环境概念;关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为学习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及理解稳态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课后习题中给出的水泡、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重点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落实教学重点的方法: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板书将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理化性质进行具体化; 以肌肉细胞为例进行探讨其物质交换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构建物质交换的模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1、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板书将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理化性质进行具体化; 2、以肌肉细胞为例进行探讨其物质交换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构建物质交换的模型。
教学资源 选择 教师用书、教材、题单、天天练 技术手段的使用: 电子白板、板书、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以“为细胞建一个‘家’→让细胞的‘家’更舒适→细胞与外界的‘’物流网’”为任务主线,以“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实例”为知识主线,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建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问题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从外界中获取营养物质?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人体是通过怎样的生理变化来适应外界复杂而剧烈的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 教师播放电影《长津湖》剪辑片段。并配文:“如果我们不打这场仗,我们的下一辈就要打仗。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下一辈不再打仗…”。那个年代,四处弥漫着战火,和平只是一种奢望。有些战士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冻死在长津湖凌冽的寒天中,变成了长津湖的冰雕。今天,我们享受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如今,在没有硝烟的中国大地上,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这一群最可爱的人,最勇敢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我们也没有办法替先烈们去原谅敌人的罪行,我们只有变得更强大,才能守护好他们心心念念的中国! 我们可以看到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朗读章首页的小诗。这一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体是通过怎样的生理变化来适应外界复杂而剧烈的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厘清什么是内环境。 通过播放《长津湖》中的冰雕连、红军吃冻土豆等片段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怀。同时也以此为大情景引入本章教学内容,落实课程标准中1.1&1.2两个重要概念的单元设计情境导入。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为不同细胞建立一个“家”? 大家看到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中给出的两张图片: Q1:你能否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细胞吗?——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Q2:那他们又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生活在水环境中。 Q3:两种环境有何异同?——都是液体环境,血细胞生活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Q4:如果我通过某种方法将血细胞取出来置于草履虫生活的水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血细胞出现吸水膨胀甚至破裂的现象。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如果我们把血细胞生活的血浆以及草履虫生活的水环境看成是这两种细胞的“家”,他们可以和这个家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果草履虫生活的水环境干涸,也就意味着它的家被破坏,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但是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的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联系的,所以体内细胞的“家”不能直接看成是外界环境了。那我们一起尝试着为体内的其他细胞建立一个“家”。我们把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家”称为细胞外液,也就是说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细胞外液,而在必修一的时候我们讲过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内的水环境称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统称为体液,一般来说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体液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我们可以将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主要分为三类: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除此以外还有脑脊液和房水(眼球内一种流动的液体,由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分泌而来),其实房水都可以看成是组织液。 血浆 这三者中可能你熟悉的是血浆,血浆就是血液吗?血液包括血浆和生活在其中的血细胞(板书图形),那血细胞就是红细胞吗?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免疫功能)和血小板(止血功能)。所以血细胞的“家”就是血浆。那如果我现在取一定量的血液进行离心,会出现什么现象? 组织液 机体内组织细胞和组织细胞也是液体环境,这个环境称为组织液,因此这些组织细胞的“家”就是组织液,又叫组织间隙液。组织间隙液主要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的,组织液可以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组织液中,但这些废物不会一直停留在组织液这个家里面,大部分代谢废物都会回流到血浆中。绝大部分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的,所以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液 淋巴液这个家里面又生活着哪些细胞呢?主要是大量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这个我们在第四章学习。淋巴液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毛细淋巴管都是有盲端的,而且这个盲端部分有点像农村里面的房顶上的瓦片,相互覆盖形成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因此淋巴液中的液体不会回流到组织液中。这些有盲端的毛细淋巴管另一端汇合形成更大的淋巴管,这个淋巴管的另一头汇入血浆。(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使得它的通透性很高,能发挥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从而推动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小肠绒毛主要通过毛细淋巴管来吸收脂肪,由于含有大量脂肪的淋巴液呈乳糜状,因此这些毛细淋巴管又被称为乳糜管。)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对细胞外液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一起来为导学案任务一中给出的细胞找到它们的家。 细胞类型所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细胞淋巴液、血浆等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板书如下图所示。好,请大家结合该图完成导学案任务二的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外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通过将细胞生活的环境比作“家”,让学生对细胞外液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内环境的概念。 板书使得该抽象内容更加直观,帮助学生掌握细胞外液的组成,同时结合板书图形,学生能够更好构建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细胞生活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成分?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为机体内的细胞建立一个“家”,那么这个家里面都有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细胞外液中的化学成分。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来看:课本第4页的表格中给出了科学家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出的部分成分的含量。请大家以前后桌为单位讨论完成课本中的四个问题。 Q1:如果要让你将血浆中的物质进行归类,你可以怎么归类?——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质)&无机物(水和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二氧化碳); Q2:除了表格中所列的成分以外,你觉得血浆中还可能有哪些物质?——各种激素、维生素、氧气等; Q3: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你能否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三酰甘油是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Q4:从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成的CO,和水,先排入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部位排出,CO2由呼吸系统排出,多余水分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 三酰甘油的来源和去路与糖类物质相似。 尿素主要在肝合成,原料是氨基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而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肝合成的尿素,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尿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钠主要来自食物,经消化系统直接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钠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少量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通过表格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血浆中90%是水,剩下的10%是蛋白质、无机盐以及其他物质。由于这三种细胞外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既然你已经知道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那请你思考一下:白细胞、呼吸酶、血红蛋白是否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 导学案的素养提升部分已经讲清楚: (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 (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 通过表格分析总结出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图表数据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中的物质有哪些?没有哪些?对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如何让细胞的“家”更舒适? 课堂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如果将红细胞放在清水中或浓度很低的溶液中,细胞会由于吸水过多而破裂,如果将其放在高浓度溶液中红细胞会由于过多失水而死亡。此外,细胞也不能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中生活。这些其实就是细胞的“家”是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的,我们将这些舒适环境的指标看成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其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就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 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的浓度越高,溶液的渗透压越高。 【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与其大小无关。例如,0.3mol/L的葡萄糖溶液与0.3mol/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是相同的,而0.3mol/L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约是0.3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的两倍。】 影响因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我们把由蛋白质决定的这部分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决定的这部分称为晶体渗透压。其中90%以上由Na+和Cl-决定。为什么?可结合第四页图表成分分析。 组织水肿:渗透压如果不稳定会怎样?有的同学可能早上起床会有水肿的现象,这其实就是组织水肿,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建模来厘清。首先你要知道组织水肿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 PH 范围: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维持稳定:缓冲对(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调节机制:比如当机体剧烈运动产生乳酸后,乳酸细胞外液缓冲对中的碱性物质碳酸氢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乳酸钠又可以进入血液与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排出。因此正常人体内的pH是可以调节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的。 (三)温度:37℃左右。温度和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对理化性质以及其存在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通过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蔗糖、氯化钠渗透压,进一步理解渗透压大小的决定因素。 结合生活实际和热点问题引入组织水肿这一常考点。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比如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如何进入组织细胞内,代谢产生的尿素和二氧化碳怎么排出去)? 展示图片:啃食的冻土豆能将营养成分带入机体内完成供能。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肯定是来自外界的,代谢废物也将要排放到外界中,那么,内环境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以肌肉细胞为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如何通过内环境吸收葡萄糖和氧气,排出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和水的。 人属于异养生物,营养物质需要通过摄食来获取。吃的食物中含有糖类,糖类从口腔-食管-胃-小肠,在胃液和小肠中相关酶的作用下糖类会分解成单糖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然后进入通过周围的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循环运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营养物质从血浆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液中,肌肉细胞可以从组织液中直接获取营养物质。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组织液中,一部分回流到血浆,一部分进入淋巴,最终通过循环系统到达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进行排除体外。 由此我们可以在内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淋巴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蛋白质分子不能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它们一旦从毛细血管滤出,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需要通过淋巴循环被带回血液来维持血浆蛋白的正常浓度。因此,如果淋巴循环受阻,组织蛋白就会增多。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中的红细胞等也都可以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液中。此外,淋巴循环还有吸收运输脂肪、免疫防御等作用。】 据此,请你来看一下课本第页给出的讨论题: Na+、葡萄糖、氨基酸和氧气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Na+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 葡萄糖和氨基酸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这两者在消化系统中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 氧气通过呼吸进入肺部到达肺部毛细血管中。最后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液中。 参与维持pH的HCO3-/H2CO3是怎样形成的?——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形成碳酸氢根。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的?——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呼气这三条途径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 由此可看到,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需要体内各个系统参与的,如: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资运输到相应部位。本节内容学完以后,你是否能解决本节聚焦中提出的问题呢?本节所学内容总结如下: 通过肌肉细胞为例了解内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进而构建内环境是体内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也对该物质运输过程有一定的掌握。为后面的建模有奠基作用。 在以肌肉细胞为例讨论的基础上构建该模型,引导学生对物质交换过程有较为深刻、直接的印象,同时为后面思考讨论部分给出的问题给出了较为直观的答案。(共34张PPT)
如果我们不打这场仗,我们的下一辈就要打仗。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下一辈不再打仗……
那个年代,四处弥漫着战火,和平只是一种奢望。有些战士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冻死在长津湖凌冽的寒天中,变成了长津湖的冰雕。
Q1:人体是通过怎样的生理变化来适应外界复杂而剧
烈的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
Q2:为什么会出现内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呢?
本章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节内容的核心问题: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从外界中获取营养物质?
第1章 第1节
BIOLOGICAL
人教版 生物(高中)
问题探讨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图1: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
图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图1
图2
——生活在血浆中
——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问题探讨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血细胞可能会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问题探讨
养料
和氧
代谢
废物
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
多细胞生物
血细胞
水环境
血浆
“家”
其他细胞呢?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
细胞
内液
细胞
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等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液存在哪里呢?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管
(最薄,由单层细胞围绕而成)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血液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哪里?
属于体液
血浆
血细胞在血浆中运动生活
血浆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细胞在血浆中运动生活
组织液在哪里?
肌肉细胞(组织细胞)
组织液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组织液在哪里?
肌肉细胞(组织细胞)
组织液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大部分
营养
物质
代谢
产物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渗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淋巴结
淋巴管
淋巴系统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淋巴结
淋巴管
淋巴系统
淋巴结
淋巴管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淋巴液
组织液
淋巴结
淋巴管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淋巴液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部分



覆瓦状结构,组织液只进不出
瓣膜结构,淋巴液只能单向流动
淋巴结
淋巴管
毛细血管
淋巴液
静脉
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
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
淋巴液
淋巴细胞等
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哪里?
淋巴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讨论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讨论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下图绘制出能反映三者关系的模式图。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讨论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下图绘制出能反映三者关系的模式图。
血浆、组织液、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教材P04)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细胞内液
外界环境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左右锁骨下静脉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讨论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水和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组织液还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由此,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__;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
c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
(2)以上b、c、d合称__________,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随堂练习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的成分
红细胞在血浆中能正常地生活
体外若无特殊环境很快死亡
内环境含有哪些成分呢?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m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60U/L 总胆固醇 3.1~5.2
总蛋白 65~85g/L 钠 137~147
总胆红素 5~21 mol/L 钾 3.5~5.3
碱性磷酸酶 45~125U/L 钙 2.2~2.65
尿素 2.8~7.2mmol/L 磷 0.81~1.45
肌酐 57~111 mol/L 镁 0.73~1.06
尿酸 208.3~428.4 mol/L 血清铁 11~30
葡萄糖 3.9~6.1mmol/L 氯 99~110
乳酸脱氢酶 140~271U/L 碳酸氢盐 22~28
三酰甘油 0~1.7mmol/L 总CO2 21~31.3

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血浆的成分复杂,主要为水。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无机盐
无机物
蛋白质
脂质

代谢废物
有机物
气体

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m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60U/L 总胆固醇 3.1~5.2
总蛋白 65~85g/L 钠 137~147
总胆红素 5~21 mol/L 钾 3.5~5.3
碱性磷酸酶 45~125U/L 钙 2.2~2.65
尿素 2.8~7.2mmol/L 磷 0.81~1.45
肌酐 57~111 mol/L 镁 0.73~1.06
尿酸 208.3~428.4 mol/L 血清铁 11~30
葡萄糖 3.9~6.1mmol/L 氯 99~110
乳酸脱氢酶 140~271U/L 碳酸氢盐 22~28
三酰甘油 0~1.7mmol/L 总CO2 21~31.3

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成分复杂,主要为水。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其他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如胰岛素等)、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的成分
2.组织液、淋巴:除 含量很少外,其余成分和含量均与血浆相近。
血浆:
水(约占90%)
无机盐(约占1%)
________(约占7~9%)
血液运输的
其他物质:
营养物质:葡萄糖、核苷酸、脂质、维生素等。
代谢废物:尿素、尿酸等。
气体:O2、CO2等。
抗体
激素等。
蛋白质
蛋白质
1.血浆成分小结
细胞外液
哪些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呢?

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的成分
②葡萄糖
①呼吸酶
③二氧化碳
④胆固醇
⑤钠离子
⑥血浆蛋白
⑦血红蛋白
⑧水通道蛋白
⑨尿酸
眼泪
⑩胃蛋白酶
找一找:哪些属于内环境成分,哪些不是?
你能总结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吗?

细胞外液的成分
3、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四类物质
①细胞内部特有的物质:
包括结构蛋白(例如血红蛋白)和胞内酶(例如呼吸酶、ATP合成酶、DNA聚合酶等)、核酸、糖原等;
②细胞膜的成分:
例如受体蛋白、载体蛋白;
③与外界相通的管腔中的成分:
(细胞合成后,直接分泌到外界环境中):例如各种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尿液、泪液、唾液、汗液等;
④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物质:
纤维素、淀粉、麦芽糖等

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的成分
Thank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1张PPT)
第1章 第1节
BIOLOGICAL
人教版 生物(高中)
涨破
皱缩
细胞外液正常生活
过酸、过碱、温度过高、温度过低
不能正常生活
为什么
渗透压
温度
酸碱度
“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酸碱度
温度
1.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大小: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物质的量浓度
联系细胞外液的成分,你觉得渗透压主要由哪种溶质微粒决定的?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2.渗透压大小:
影响血浆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蛋白质
无机盐
无机盐离子中: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Cl-
N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2.渗透压大小: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你觉得细胞内液渗透压多大?
770kpa
细胞内液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
=
(等渗溶液)
维持细胞形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2.渗透压大小: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你觉得细胞内液渗透压多大?
770kpa
细胞内液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
>
(高渗溶液)
(细胞失水)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2.渗透压大小: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你觉得细胞内液渗透压多大?
770kpa
细胞内液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
<
(低渗溶液)
(细胞吸水)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3.与生活的联系: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口服药物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3.与生活的联系: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口服药物
注射的等渗溶液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注射(输液):
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肌肉注射(打针):
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口服药物:
药→消化系统→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4.组织水肿:
1)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
2)原因:血浆渗透压 或组织液渗透压 而导致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
降低
升高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1.血浆pH:
7.35~7.45
缓冲对:H2CO3/NaHCO3; NaH2PO4/ Na2HPO4
2.平衡的维持:
3.过程: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1.正常体温:
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消化系统
Na+、葡萄糖或氨基酸
口腔
食道

十二指肠
小肠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呼吸系统
鼻腔


气管
支气管
氧气
支气管分支末端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过滤血浆)
(重吸收)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血液流经肾小球,从血浆中过滤出一些基本不含蛋白质的滤液到肾小囊腔中,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处,99%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剩下少量水和无机盐以及代谢废物(如尿素)形成终尿。
体外
体外
细胞
体外
体外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 肤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O2
CO2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O2
CO2
重吸收
循环系统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1、参与物质交换的主要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参与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肺、小肠、肾、皮肤
2.参与维持pH的HCO3-/H2CO3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形成 H2CO3,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H2CO3 H+ + HCO3-。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体内代谢废物排出的三大途径:
(1)皮肤分泌汗液;
(2)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3)呼吸系统的呼气。
主要途径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请你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体 内 细 胞
食 物
消化系统
O2
呼吸系统
皮肤、泌尿系统
尿素、水等
CO2
循 环 系 统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组 织 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Thank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