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课件-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 课件-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3 07:29:43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答谢中书书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
2
3
3
发挥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黄河之浑茫
峨嵋之清凉
黄山之幽奇
洱海之绚丽
长江之浩渺
泰山之雄峻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答谢中书书
答复
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朗读课文,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交相辉映
季节
消散
坠落
指人间
全、都
潜游在水中的鱼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yù)欣赏
翻译句子,整体感知
山 川 之 美,古 来 共 谈。
高 峰 入 云,清 流 见 底。
 
两 岸 石 壁,五 色 交 辉。
 
青 林 翠 竹,四 时 俱 备。
 
晓 雾 将 歇,猿 鸟 乱 鸣;
夕 日 欲 颓,沉 鳞 竞 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讨论探究: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高峰入云
仰视
视线
俯视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早晚
时间
时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方法: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1.多种视角相结合:
2.时间上:早晚结合:
晓雾将歇(静),猿鸟乱鸣(动);
夕阳欲颓(静),沉鳞竞跃(动)
3.动静结合(形体、声响方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猿鸟乱鸣,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乱”把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准确的表现出来。
类似的词语还有:“交”、“将”、“欲”、“竞”等。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品析表达——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
带着美去升华美。
概括文中景色之美,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山水
相映
色彩配合
晨昏
变化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晨昏之景
四季之景
仰视
俯视
平视
动静
结合
视觉
听觉
带着美去寻找美。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如: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仰视,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俯视,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提示: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短文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想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3.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晨昏之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
记承天寺夜游
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自身鉴赏能力。
1
2
3
3
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文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
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BY YUSHEN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开创了宋词中豪放词派,“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赤壁赋》,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原文解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要,打算。
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段层精解】叙事,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为下文张本。虽短短三句,却起伏跌宕,蕴含微妙。
考虑,想到。
睡觉。
院子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段层精解】重在写景,作者仅用18个字,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段层精解】议论抒怀,惋惜无人赏月,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作者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表达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对澄澈透明而美妙的月色的描绘,透露出虽遭贬谪,却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心境,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
记承天寺夜游
事(记叙)
时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原因:月色入户
事件:结伴夜游
人物:吾、张怀民
景(描写)
月光 → 积水空明
竹柏影 → 藻、荇交横
明净清幽、清丽淡雅的月夜图
“闲人”→ 壮志难酬的愤懑落寞、自嘲自解
情(抒情)
“月”“竹柏”→ 旷达乐观地对待人生
一切景语皆情语
常考名句理解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含蓄地表达对“忙人”的鄙夷和讽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