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课件(含内置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 课件(含内置音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3 07:4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饮 酒(其五)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1
2
3
分析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
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集》。
《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卷三。《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都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的。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古代把汉魏以后无严格格律要求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在诗句的形式上,既有五言也有七言,还有杂言。两汉时期的“乐府诗”“古诗”,就是这种古体诗,它是一种新兴的诗体。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1)重难字
结庐(lú) 喧(xuān) 东篱(lí)
搔(sāo) 簪(zān)
(2)古今异义
结 今义:在条状物上打疙瘩;发生某种关系。
古义:建造、构筑。例:结庐在人境。
(3)词类活用
欲辨已忘言 (名词用作动词,用语言表达)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
停顿指导。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诗意: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诗意: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诗意: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诗意: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意: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1.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唯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
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2.《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联该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饮酒》(其五)一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饮酒》(其五)一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春 望
了解作者作品,理解诗意。
1
2
3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了解本诗的艺术手法,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被称为“诗圣”,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 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炼字:“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情状,令人满目凄然,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花”落泪,“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
修辞:“溅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修辞】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家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能够承受、禁得起。
简直。
炼字:“搔”字是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既展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又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在班级的“诗词大会”“你说我猜”环节,要求同学们根据所给出的线索猜出某两句诗歌,请你在下面的三条线索之外再添加一条线索,让同学们将答案锁定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本诗的作者被后人称为“诗圣”。
B. 这首诗是诗人于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
C. 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以乐景写哀情,借“花”“鸟”两种春日的美好景物,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3.对诗歌颔联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一:赞成第一种。触景生情的写法,面对国家破碎,种种念头齐涌心头,禁不住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示例二:赞成第二种。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诗结尾两句。
示例:这两句诗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白头”“更短”“不胜簪”等词语,表达了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也塑造出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全诗围绕“望”字展开,借对春城破败的感叹,写思念亲人的离情,融情于景,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常考名句理解】
(1)《春望》中,写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生出感时伤世的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绵时,强烈思念妻子儿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以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的悲凉景象。
雁门太守行
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提高欣赏力。
1
2
3
了解诗人,理解诗意。
领悟诗人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鬼才”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多表现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实也有所揭露和讽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
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有《昌谷集》传世。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炼字:“压”和“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赏析】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将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进行点染,衬托出战地的悲壮之感。
军中号角。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赏析】“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场面:援军到来即投入战争,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用典,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忘身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含蓄点明主旨,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1.请从炼字或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进行赏析。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进行赏析。
示例一:“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示例二: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的情景,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况。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
3.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面面。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极其凝练地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全体官军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也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愿望。
【常考名句理解】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直接表现将士忘身报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赤 壁
积累名句,理解“销”“将”涵义。
反复诵读,感受反向落笔的精巧构思。
体会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文化。
1
2
3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诗文多以咏史抒怀为主。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赏析】借物起兴。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暗寓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叹,引出对古人和古事的感慨,为后两句的论史抒怀作铺垫。
销蚀。
拿,取。
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jǐ,古代兵器。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用典:化用典故,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赏析】反面落笔,假设周瑜失败的后果,表露出历史中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机遇,借史实以吐心中抑郁不平之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之情。
1.请结合“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诗词中“借物起兴”的特点。
2.请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
①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②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者的昏庸。
③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以“二乔”这两个人物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用“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3.请结合《赤壁》和《泊秦淮》的具体内容,分别说出作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①《赤壁》中作者借用典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借此表达对历史(或“功业”“机遇”“自身遭遇”等)的思考。
②《泊秦淮》中作者通过对商女演唱《后庭花》的描述,写出当时权贵阶层只图享乐而“不知亡国恨”的奢靡风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怀古咏史诗借一件古物起兴,引出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含蓄地表现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常考名句理解】
(1)杜牧在《赤壁》中写兴感之由,显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中诗人反说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影响,含蓄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之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
了解词人及其作品,分析词的特点。
1
2
3
反复诵读,理解词的主要内容。
了解本词的艺术手法,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说来,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赏析】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词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古诗词曲鉴赏】
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银河。
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赏析】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本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回到“帝所”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赏析】“谩有惊人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却毕竟是个弱女子而无法作为;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两句把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回答。
叹息,慨叹。
同“漫”,空、徒然。
炼字:“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用典,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式,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高飞。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展现的画面。
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云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2.“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转”“舞”二字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转”“舞”二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示例一:“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示例二:“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任选一字进行赏析。
4.“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倒,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本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常考名句理解】
(1)李清照《渔家傲》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2)《渔家傲》中表明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国难当头而文章无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