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5 09:1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案
课 题 《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备课人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并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能够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领悟文章中包含的哲理。 (2)通过品味哲理散文的语言,体会其语言的形象性和哲理性,提升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感悟生命的真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教 学 重 点 与 难点 (1)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如何层层推进地阐述生命的哲理。 (2)感悟并欣赏哲理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语言的形象性和哲理性。
媒 体教 具 (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原文,用于学生课前预习及课中讨论。 (3)关于作者严文井和伯特兰·罗素的详细介绍,以及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时 -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名言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思考以下名言: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 ——莫里哀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肖洛霍夫 (2)讨论互动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言的理解以及个人对于 为何而活 的初步想法。 教师总结引入: 每个人的生活理念与追求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将通过罗素的视角,探索他的人生哲学。 罗素,一位跨越两个世纪的思想巨人,他将怎样回答‘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为什么而活着》。 二、讲授新课 (1)文本概览 分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大意。 (2)深入分析 第一部分:对爱的追求 文本摘录: 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小组讨论:探讨罗素对 爱 的定义(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如何理解这种爱的渴望如何成为其生活动力? 第二部分:对知识的渴望 文本摘录: 对爱情的渴望,使我心魂颠倒;对知识的追求,使我常处于狂热状态。 案例分析:选取罗素在哲学、数学领域的成就简述,引导学生思考:对知识的追求为何能使人 常处于狂热状态 ? 第三部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文本摘录: 每当这三种激情任何一种有所增进或有所衰退时,都使我觉得自己更加接近那个在我看来是人生最终目标的东西——即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角色扮演:模拟罗素面对人类苦难场景(如一战、二战),学生分组讨论其可能的思考与行动,感受其内心深处的同情心。 (3)语言风格与论证方法 教师引导:分析罗素直接坦诚的表达方式,如何增强文章说服力。 技巧归纳:总结罗素如何通过列举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逐步构建其生活哲学的论证结构。 三、活动深化 (1)情感共鸣 写作练习:每位学生仿照罗素的表达方式,撰写一段 我为什么而活着 ,分享个人的追求与梦想。 (2)批判性思维 小组辩论:围绕 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展开辩论,正方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反方侧重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两者间寻求平衡。 四、总结提升 (1)回顾要点 强调罗素的三大生活动力:爱、知识、同情,并讨论这些元素如何构成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 (2)人生启发 师生对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爱、追求知识和展现对他人苦难的同情。
板 书设 计 《永久的生命》有限可怜神奇感动奇迹感谢永久赞美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简介人生态度
作业布置 (1)深入阅读课文,总结《永久的生命》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生命的特点。 (2)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内容,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教学资源拓展 拓展资源 (1)课外书籍:《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 (2)网络资源:国家地理中文网的历史频道。 (3)实践地点:当地历史博物馆。 拓展建议 (1)课外书籍:《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建议作为课后阅读,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