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二单元 人物传记
6
藤野先生
一
课前预习篇
二
课中研学篇
三
课后精练篇
四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线索,找出文中的主要事例。
2.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3.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名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2.写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3.语文要素
(1)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彩线。
(2)记叙文的线索类型
①以实物为线索,如《一棵小桃树》《台阶》等;②以人物为线索,如《背影》《老王》等;③以事件为线索,如《走一步,再走一步》;④以时间为线索,如《植树的牧羊人》等;⑤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如《老山界》;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秋天的怀念》《昆明的雨》等。
「本课链接」课文双线结构,从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回到北京的地点转移,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明线,再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爱国之情为暗线。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上野的yīnɡ huā( ) 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ɡ( )的轻云。
(2)除下帽来,yóu ɡuānɡ kě jiàn( ),wǎn rú( ) 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3)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ɡ ɡù( ) 颇为熟悉的了。
樱花
绯红
油光可鉴
宛如
掌故
(4)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luò dì( )。
(5)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 xínɡ( )。
(6)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ú xùn (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7)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ɡ ( )。
落第
畸形
不逊
匿名
(8)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é zé( )干事tuō cí( )检查的无礼。
(9)wū hū( ),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0)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11)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jiào huì(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诘责
托辞
呜呼
凄然
教诲
(12)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i( )了。
(13)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ɡ dùn cuò( )的话来。
(14)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zhènɡ rén jūn zǐ( )”之流所shēn wù tònɡ jí( )的文字。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孩子长得可真标致啊!
B.看着他委屈的模样,我也不忍再诘责他了。
C.《水浒传》这部小说构思非常巧妙,情节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的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将“增加”改为“扩大”)
B.如何把握、认识、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将“关注”和“头疼”互换位置)
C.共享经济是否有专业成熟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明确的责任归属,是其走出寒冬的关键因素。(在“走出”前加“能否”)
D.由于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是不同于其他国家戏剧的化妆艺术。(删去“由于”)
B
4.某校八年级(2)班拟开展以“老师,您是我心中的灯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活动一:读懂师心】丽丽同学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阅读后,请你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材料二: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魏巍《我的老师》
材料三: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鲁迅《藤野先生》
(1)我们在阅读时,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下列对上面材料的批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
【活动二:略表我心】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明明同学和佳佳同学进行了一番对话。请阅读对话,完成问题。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明明: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打算送一张明信片给老师。
佳佳:很好,“一日为师,①__________”嘛。
明明:明信片上的内容为一副对联,上联为“鹤发银丝映日月”,你能帮我想出下联吗?
佳佳:哦,我想想看,那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明明:太好了!表现出老师的一片丹心,对仗也很工整。
终身为父
丹心热血沃新花(要联系后文“表现
出老师的一片丹心”来写)
1.文脉梳理
怀念先生(明线)
爱国之情(暗线)
添改讲义
严谨治学
了解裹脚
弃医从文的原因
藤野先生
2.问题与思考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品读1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形象地描绘了藤野先生向“我”询问裹脚的情形而不得的过程和遗憾的样子,体现了治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日本歧视者视角发言,表面上说弱国子民考60分以上是不能怪“他们”疑惑的,暗含了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端污蔑感到极为愤慨的感情。
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是指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作者决定弃医从文,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品读2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结合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良心发现”指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后重新点燃。“正人君子”:运用了反语,讽刺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1.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问题。
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哪一项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的选题,并说明原因。
A.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B.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C.鲁迅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D.鲁迅和韩寒两人个性之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D。因为“鲁迅与韩寒两人个性之比较”这个选题突出的是两人个性的异同,与活动主题的关系不大。
2.阅读下列关于鲁迅的两副挽联,写出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
①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②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赞颂鲁迅的丰功伟绩,对鲁迅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说说本文记叙了老师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读本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语段,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老师给我们讲什么是语文;②老师当众说“我”的作文差;③事后老师又具体指出“我”作文的缺点。
告诉我们什么是语文,批评“我”,事后指出“我”作文的缺点,可见她是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独特,对学生要求严格,关爱学生成长的老师。
3.阅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这里为什么强调门是被“踢”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踢”表现出当时的“我”愤怒的情绪,对老师粗鲁的态度,衬托出语文老师的大气与宽容,写出了语文老师在“我”心目中高贵与美丽的形象。
「比较阅读」
4.课文里,鲁迅最终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而本文的作者曹文轩成了当代著名作家,你认为《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语文老师》两文中作者对老师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作者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的帮助,所以作者内心无比的感激。而语文老师不仅教会作者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万物,用心去体悟平凡的事物,更用严厉的批评点醒作者,让作者终身受益,所以作者内心也是无比的感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