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07 17:11:57

文档简介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有关素材展示,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相互关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培养学生对立与统一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态学板块的核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内容既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很好素材,是本章的重点。
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高一的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的判别依据与结构组成还缺乏深思。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创设情境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②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③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对稳态的学习了解了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整体。
观看幻灯片,了解学习目标。
尝试写出几个生态系统。
让学生对有机整体有一定的认识,为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
与初中知识相连贯
伴音播放生态系统录像,在播放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展现出来的画面,找出生态系统的共性。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利用课件(录像),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逐一介绍池塘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
师生共同完成对生态系统成分的知识归纳:
学生五官并用
动眼看:观看录像。
动耳听:倾听优美的音乐。
动手写:写出看到的生态系统类型。
动口议:小组探究生态系统中有看不到的成分吗?如果有,又有何作用呢?
动脑思:思考不同生态系统的共性。
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同时用,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
非生物成分(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如何区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为分化难点,要求学生先完成思考题。然后再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①区分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键是什么?②判断: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③所有消费者都是动物?④所有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学生阅读教材P89~90,小组讨论、分析,领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特点实质。
学生回答问题。①关键是看寄生还是腐生②学生不难想到一册学过的硝化细菌③寄生细菌④蚯蚓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在质疑中进行思维碰撞,达到解疑的目的。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对比表,解决上述问题。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代谢类型
自养型
异养型
异养型
主要种类
绿色植物、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光合细菌
各类动物、寄生菌类
腐生菌类、腐生动物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在总结上表的基础上引申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引申问题:
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互联系?
学生思考、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
①是否存在没有绿色植物的生态系统?如何分析?
②怎么看待一些最简单的生态系统没有消费者也能维持稳定?
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固定不变的吗?
此环节教师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保护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建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模型展示生态系统各成分相互关系图表框架,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学生动手画图
参照图5—1—1所示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构建模型,引导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出示只有箭头标示的图解式模型,让学生完成。并让学生讲解。
学生进行评价,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学生在认识生态系统各成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颜色或粗细的箭头在图上标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模型,把学生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同时诊断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图5—1—2
可绘制一幅如图5—1—2所示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探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通渠道
提出问题:每一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都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
思考,讨论
给学生创造“动脑思、动笔写”的机会,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巩固和检测所学知识。
指出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引出营养级的概念。指出通过营养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渠道。播放食物链录像。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写出正确的食物链?如何区别营养级与消费者级数?找出哪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及不同,关系不同。
观看幻灯片写出相关食物链。学生间相互交换检查,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明确食物链中复杂关系,两种生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关系。
与生活相联系,更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中间不能断开。
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分析“草→兔→狐”食物链中草、兔、狐的数量变化关系。
指出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学生尝试画出草、兔、狐数量变化曲线。
通过分析食物链、绘制曲线图,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学习内容
整体把握本节课
课堂检测 竞争回答得分
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以“诱思探究教学论”为理论指导,遵循学生认知行为表现为“探索—讨论—运用”,心理表现为“观察—思维—迁移”的三个层次要素来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诱”和学生的“思”。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象情境(录像、动画等)和各种相关知识的问题情境,把问题进行分解,层层递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多项交流,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和迁移。这样,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积极回答小组团体竞争得的分的方法,加强学生上课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师生对话,能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达到“以诱达思”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评测练习】
1.下列哪组生态学概念能正确地表示彼此间的大小关系 ( )
A.生物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B.生物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物圈一生态系统
C.生物体一群落一种群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D.生物体一群落一种群一生物圈一生态系统
2.“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该诗句中的青蛙所属生态系统成分应该为 (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第一营养级 D.第二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D.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下列哪一组,可能用于同一个生物体上(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5. 一个生态系统若想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所有的生物成分
6. 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 ( )
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
B.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四营养级
C.三、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课后练习】
7.下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水稻→害虫→ 青蛙 → 蛇

老鼠
A.蛇的数量大量增加 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老鼠大量增加,危害粮食 D.青蛙减少,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8.下列有关分解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B.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C.动物全部是消费者,无分解者
D.一定是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
9.下列各种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
C.蓝藻、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10.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 个营养级。
(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 。
(3)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 。
(4)若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
(5)生产上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治虫,从长远看,这种做法的危害有
该食物网体现的治虫方法最大的优越性在于 。
11. 如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
请据图分析回答:
该食物网含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
营养级是第 营养级,
属于 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蟾蜍与蜘蛛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1张PPT。 第五章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学习目标:
①请写出5个生态系统。
②如何判断一个生态系统 。思考与讨论: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
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统一整体。池塘生态系统图解非生物的物质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生产者非生物的能量(一)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分解者生态系统成分生产者消费者阳光、热能、空气、水份、土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判断: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判断: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判断: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所有寄生生物:如蛔虫、病毒例1:下列生物各属于哪种成分?
①紫菜②硝化细菌③蚯蚓④蛔虫 ⑤蜣螂⑥猫头鹰⑦蘑菇⑧腐生细菌⑨寄生细菌⑩光合细菌小结1
分解者
消费者
生产者非







量小结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注意: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营养级:构成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从生产者开始第一营养级,以此类推。(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
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
作一个营养级。判断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浮游植物)”是不是完整的食物链?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则写出对应的食物链并标出对应的营养级。例2.食物关系总结生态系统的结构(营养结构)3、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1234150分150分100分150分抢答题1.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一项是( )  
D2.无论在什么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错误,如分解者就为异养型生物。3.食物链总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无生产者是不能构成食物链的。正确食物链的起点永远是?4.一条食物链中的一种生物所属消费级和营养级可能相同,可能不同。错误,总差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