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整体教学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整体教学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8 06:1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01
02
03
04
目录
CONTENT
学习导入
背景了解
课文精讲
学考衔接
延时符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一向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中的人物更像一部部荡气回肠的激情史诗,走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灵,感受着质朴真诚的心声,让我们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赞叹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不缺少英雄的国度,感动中国中一个个丰碑似的人物,就像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你们知道2017年献给“天眼之父”南仁东的颁奖词是什么吗?
01
学习导入
延时符
学习导入
延时符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绝大部分都是基于电磁波的观测,由于地球的大气层会阻碍大部分来自宇宙空间的电磁波,因此在地球上的我们,就只能通过特定波段的电磁波来探索宇宙,总的来讲,这大概有3个“窗口”,即“光学窗口”、“红外窗口”以及“射电窗口”。
02
背景了解
延时符
背景了解
延时符
1933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卡尔·央斯基在研究越洋电话的信号干扰问题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周期性的无线电信号,最终证实这个信号来自银河系。而这个他起初并不在意的小信号,正是宇宙的信使——射电波段的电磁波。央斯基在无意间推开了射电天文学的大门。
今天,射电望远镜已经成为天文学最重要的观测手段之一。
背景了解
延时符
射电望远镜所观测的波段范围,其实就是“射电窗口”,因为射电波段的电磁波其实就是特定波段的无线电波,其波长相对较长,并因此而能够轻易地穿过宇宙中的气体和尘埃,进而可以传播得非常远,所以我们用射电望远镜,就可以观测到那些在其他波段下难以观测的宇宙深空。
1963年,口径305米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落成,在这之后的50余年间,它一直是射电望远镜中霸主级的存在,这个项目包括了建造天文台、收发机、探测器等设备和设施,是当时射电天文学领域的重要成就之一。
阿雷西博望远镜被誉为地球上的“天眼”,成为了射电天文学和外星生命搜索等研究的重要工具。
直到500米口径“中国天眼”FAST的建成。
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 ,满族,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人民科学家 。
南仁东196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
1994年起,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
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
FAST总工程师南仁东
延时符
01
南老履历
1963-1968
学生
1995-2006
主任/
主席
1993—1994
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
2016年7月
总工程师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频技术专业
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1994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概念提出。
1995“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成立,由南仁东任主任。
2006年,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为中国天文学界第一次在此层面任职,在国际射电天文界得到同行的认可与尊重。
延时符
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进行落成启动仪式,该科技基础设施进入试运行、试调试工作。
荣誉奖项
获“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中央宣传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获“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
国家荣誉称号
延时符
2016年12月
2017年1月
2017年11月
2018年12月
2019年9月
03
课文精讲
延时符
作者简介
基础字词
文本学习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首批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
著有报告文学《新教育风暴》《智慧风暴》《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等文论,尤以长篇纪实文学为读者喜爱。为我国当代最著名的报告文学家之一。
2016年王宏甲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中担任电视总撰稿。
2017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王宏甲接受中宣部给他的创作任务,一如既往地深入采访,历时年余写出《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作者简介
延时符
03
基础字词
延时符
字音字形
潜质(qián zhì) 尴尬(ɡān ɡà)
筛选(shāi xuǎn) 篝火(ɡōu huǒ)
目睹 (mù dǔ) 严丝合缝(yán sī hé fènɡ)
瞠目结舍(chēnɡ mù jié shě)
热泪盈眶 (rè lèi yínɡ kuànɡ)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
朝气蓬勃(cháo qì pénɡ bó)
词语解释
延时符
潜质:潜在的素质。
尴尬:1.行为、态度不正常。2.处境困难或事情棘手,难以应付。
筛选:指作物或树木选种的方法。
篝火:用竹笼罩着的火。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目睹:亲眼看到。
严丝合缝:闭合得很好,没有丝毫缝隙。
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泪水充满了眼眶。形容非常激动。
一览无余:览:看。一眼望去,所有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遗漏。形容视野开阔,毫无阻碍。
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新鲜的空气。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青春活力、生气勃勃的样子。
内容概括
延时符
本文记述了“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从少年求学、青年时的工作,到主持的伟大工程正式落成启用的经历,着重展现他为“中国天眼”建成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现了南仁星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高贵品格。
情节梳理
延时符
思考探究
延时符
从“看星星”的往事写起,有什么用意?
介绍南仁星从小对看星星感兴趣,为他后来研究“中国天眼”,取得成就做铺垫。
思考探究
延时符
2.“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头发都是竖着的。”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
特写镜头,肖像描写,通过学生的语言侧面表现南仁星顾不得自己打扮,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敬业精神。
思考探究
延时符
3.南仁东为什么一定要“自己过去看”?
“让我自己过去看。”语言描写,表现出“中国天眼”在南仁东心里的分量,南仁东对“中国天眼”的关注、关心,体现了他对事业的爱,对祖国天文事业的爱。
04
学考衔接
学考衔接
延时符
登“天眼”的老人
①一路有雨,雨不大,一路有风,风亦不大。这是春雨春风,正好不热不冷。从贵阳出发,颠簸几个小时后,到达中国天眼广场。先是参观南仁东纪念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身影,穿行在风雨中,跋涉在崇山峻岭中,震荡在人们心目中。
②要去观摩中国天眼了,公告牌介绍得很清楚,从这里到达中国天眼的位置,共需攀登668级台阶。抬望眼,一道木质台阶如夫梯,一阶阶盘旋而上,直达云雾深处。平地观山,视角所限,阶梯如一块块木板,搭在陡坡上,看不出阶梯之间的层次。
③依旧是风,依旧是雨,在春雨春风中,在绿树掩映中,映山红围绕阶梯,挂满山坡。前天,我的腿部肌肉严重拉伤,平地行走已是勉力而行,这么高,这么陡,还有这湿滑的阶梯,能够攀登上去吗?我心里不仅嘀咕起来。
学考衔接
延时符
④吵吵嚷嚷中,一个旅行团出现了,全由老年人组成,有男有女。看样子,年纪最轻的也是古稀之年了。他们在阶梯前集合完毕后,女领队介绍了阶梯的情况,无非是有多高,有多陡,有多湿滑。她建议大家自由选择,量力而行。画外音很明白,“在下面看看,不要上去了”。有几个老人不假思索大声说:“上!这么远的路,专门为看中国天眼而来,干嘛不上?”一些老人互相商量一会儿,表示也要上去。还剩几个老人,抬头望几眼阶梯,低头思量一会儿,畏葸再三,摇摇头,摆摆手,显然是放弃了。
⑤这时,率先表示要登山的一位老人往前几步,站在这几位老人面前,伸出一根手指,点着他们说:“你,今年才76!你,今年刚满80!你,在我面前,还是个小毛头,才71,我都86了!千里迢迢来是为什么?这个团队我年龄最大,我落下过一场活动吗?”所有的老人几乎同时愣了一下,然后互相看看,好似集体犯了错误。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回头嗔道:“什么时候都改不了你那‘大男子主义’。别忘了,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是我在照顾你!”刚才说话的老人马上改口高喊:“不到天眼非好女!”这对老夫老妻的幽默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说话间,老人们开始登山了,那个自称年纪最大的老人,健步走在最前面。

学考衔接
延时符
⑥我想看看老人们到底能否爬上山头。俗话说,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八十黄忠不服老,让无数垂暮之人心生豪情。但不服老,只是态度,身体情况还是得实事求是,爬高争胜,毕竟是一桩体力活儿。起初,我跟在老人后面,上到大约200个台阶的平台时,大多数老人开始休息。刚才他们在决定上山与否时,我也在场,一路上,他们不时瞥我一眼。我估计他们要到此为止了,怕他们难堪,便甩开他们先往上走。
⑦台阶确实陡峻而湿滑,一脚踩上去,必须踏稳了再举步。爬到后来,每上一阶,都要举全身之力。漫山的青松翠柏环绕,细雨打在树梢,如旷野遥远的软侬私语;轻的风,细的雨,呵护着野花野草;最是那映山红,花枝轻柔,花朵潮红,似乎懂得自己正是人们心仪的美丽。被夹持在树木花草间的木质台阶,好似恢复了生命,风雨中,在脚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而传来人语,在风雨草木的过滤下,续续断断。到了500级平台,前后望去,此时此地唯我一人。切莫急,趁着这个空当,缓一缓,恢复体力,看天看地看花草,俯仰之间,体味一番天高地阔,清洗一下心中尘埃。
学考衔接
延时符
⑧不一会儿,脚下人声渐近,低头看,几位老人已到眼前,而走在最前面的依旧是那位自称最年长者。他气喘吁吁,边走边回头招呼同伴,而脚下看起来却稳稳当当。他朝我微微一笑,我也回以微笑。我知道他们要在此处休息,便离座而去。
⑨终于爬上了制高点。天上云雾缭绕,有篮球场那么大的一块蓝天刚从云雾中露出来,又迅速隐入云雾中。低头,一只巨大的“锅”在更大的山坳中——这就是中国天眼啊,中国科学家的惊世杰作!所有的人都在低头观摩,举着各式照相机、手机,所有的人都在想办法使自己能与中国天眼同框。我一边欣赏着这科学家的杰作,一边想,那些老人能否到达制高点?究竟有几个人能够到达目的地?几乎是前后脚,一些老人已经上来了,率先到达的竟然又是那位自称年纪最长者!
学考衔接
延时符
⑩说实话,我心下有些愧怍,凭什么怀疑那些老人的体力?人老了,体力固然是要下降的,但除了体力,驱动人的内核却是热情和毅力,也从来都是热情和毅力。今天游人众多,许多年轻人止步山下,或半途而返,最终爬上山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那些老者看起来精力更旺盛,比他们年轻一些的人,爬上来了,看一看天眼,心事已了,便要返回了。也许,因为年事已高,出来一趟不容易,老人们兴致便格外高。他们在中国天眼前欢呼雀跃,转着圈儿从不同角度观摩,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他们观看着,游玩着,也不忘盛赞这盛世辉煌。他们都是经历过无数世事风云的人,他们有着漫长的纵向比较经验,他们更能体察到中国天眼后面所隐藏的微言大义。
学考衔接
延时符
14.文中老人们所体现的精神用下列诗句来表达,说法不贴切的一项是( )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D.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5.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句子。
(1)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被夹持在树木花草间的木质台阶,好似恢复了生命,风雨中,在脚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6.文章以“登‘天眼’的老人”为题有什么妙处?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17.根据下面链接材料的补充说明,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划线句“他们都是经历过无数世事风云的人,他们有着漫长的纵向比较经验,他们更能体察到中国天眼后面所隐藏的微言大义”的理解。
学考衔接
延时符
【链接材料】
2022年9月,“中国天眼”FAST对一例位于银河系外的快速射电暴开展了深度观测,首次探测到距离快速射电暴中心仅1个天文单位(即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的周边环境的磁场变化,向着揭示快速射电暴中心引擎机制迈出重要一步。
2022年10月报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利用中国天眼FAST进行成像观测,在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两百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也就是大量弥散的氢原子气体。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系统。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9日23点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
参考答案
延时符
14.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信息。联系末段中的“驱动人的内核却是热情和毅力,也从来都是热情和毅力”可知,老人们的精神是在登山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毅力。D.“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与“热情和毅力”无关。故选D。
15.(1)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位老人在有人准备放弃时对大家的鼓励,表现了他的信心和勇气,也透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木质台阶以人的情感,生动传神的写出台阶受到踩踏时的情态。
16.(1)①揭示了文章行文线索;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我”,作为线索人物,串联文章情节,更具真实性;②“我”见证了老人们登山的过程,更好地塑造老人们形象,表达作者对老人们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17.①老人们阅历丰富,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知道“从无到有”是多么不易;②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成果让他们倍感自豪与兴奋;③看着中国天眼,他们盛赞这盛世辉煌,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赞美之情。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