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真”将军本色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复述要点,巩固复述的方法技巧,复述课文所记述的事件
2.通过采访、表演活动,分析归纳周亚夫、汉文帝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3.通过讨论配角人物的作用,学会运用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采访、表演活动,分析归纳周亚夫、汉文帝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配角人物的作用,学会运用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班级准备演出《<史记>经典咏流传之名将周亚夫》课本剧,请大家来当导演和演员。各小组派代表抽取角色卡,我们一起穿越历史,还原人物。
任务1:诵读剧本,还原历史事件
1.我们首先要熟悉剧本,先给大家设置个抢答游戏,一起来回顾下重点字词,注意这些字词对我们后面的表演有大作用!
重点词语句翻译复习:
(1)军士吏被甲: (2)改容式车:
(3)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②使人称谢:
(4)军:①军细柳:②上自劳军:③至霸上及棘门军:
重点词语句翻译复习
(1)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提醒】结合语文书口语交际专题回顾复述注意事项:概述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复述要求】
(1)记叙文六要素
(2)适当进行概括
(3)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连贯。
【复述预设】
在匈奴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汉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在霸上和棘门,文帝可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也极为恭敬。而在细柳营,文帝则被要求处处遵循军令:无将军之令不开营门,军中不得驱驰只能徐行,劳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文帝出营门,称赞周亚夫为“真将军”。
任务2:访演结合,还原历史人物
(一)采访细柳军
1.出身郡守的周亚夫何以从三位将军中脱颖而出,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请扮演细柳军军士的同学接受采访:
(1)你们平时都如何守营的?
预设: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归纳一词多义“军”)
(2)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士兵们身披盔甲,列阵两旁,拿着出鞘的刀,刀锋闪闪发出寒光,有的士兵张开弓弩,把弓拉满,保持着戒备的神色。
(3)你能联系前文找到将士们严阵以待的原因吗?
预设:
匈奴大入边,从一个“大”字看出来边境的情况十分危急,匈奴入侵,战争一触即发,需要随时上战场。
情势危急还可以从“上自劳军”看出来,“自”是亲自的的意思,说明皇帝面对强敌很重视军队的防御能力。
(4)天子先驱来的时候你们如何迎接的?
预设: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追问:为什么不让他进?你们不知道他是天子先驱吗?
预设: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归纳一词多义“诏”)
(5)天子亲至你们如何迎接的?
预设:不得入。
追问:你们不知道那是皇帝吗?怎么敢这么干的?
预设: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6)你们是如何接待皇帝的?有没有赶紧让皇帝驾车去寻将军?
预设: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小结:强将无弱兵,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庄重严肃。从侧面反映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
(二)表演课本剧
请周亚夫小组通过表演,还原“周亚夫见天子”的场景
表演支架:演员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细节处理”在表达人物情感、内心世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细节处理”可分为语言细节处理、形体动作细节处理、服装道具等细节处理。
1.追问演员:那么文中要表演“周亚夫见天子”片段时抓住哪些细节来突显“周亚夫”形象的?
明确:重点讲解“揖”和“拜”的区别,体会这其中的周亚夫之“真”(提醒重点字词“介胄之士”,“介胄”的词类活用,联系《孟子三章》归纳一词多义“士”)
小结: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突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不卑不亢。
总结:由此可见,周亚夫是一个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恪守军礼的“真将军”。这样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队才是抵御匈奴需要的“真”守卫之军。
2.周亚夫为何敢这么“真”?如何演出“明”天子?
预设:语言动作细节
上乃使使持节.....(归纳一词多义“使”)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小结:天子深明大义,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正是有这样的“明”天子才能使得周亚夫这样的“真”将军得以施展才能,才能出现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为后来的汉武帝征伐匈奴养精蓄锐,也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起到了借鉴作用。
任务3:群演衬托,还原写人艺术
(一)思考:一般的英雄人物剧的主人公都带有“主角光环”,整部剧采取主角行踪贯穿始终的主线表演模式,大多情况是主角的独角戏,请问本文是否适合这样的改编形式?
预设:本文课本剧改编不适合采取主角独角戏的表演形式,而适合采取群戏表演形式。因为《史记》善用侧面描写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二)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群演的形象
1.群演之霸上棘门军
预设:
(1)皇帝慰劳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和到细柳营“不得入”、“又不得入”、“不得驱驰”进行对比,用霸上及棘门军的守备松懈“儿戏军营”来对比突出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周将军治军有方。
(2)“将以下骑送迎”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进行对比,用刘和徐厉面对皇帝的阿谀奉承衬托周亚夫面对皇帝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小结:三军对比,突出细柳军的常备不懈、严阵以待、训练有素,反映周亚夫治军有方。
2.群演之群臣
(1)皇帝劳军还带了群臣,他们看到了细柳军的情况有何感受?(惊)请同学们思考群臣会感到“惊___”?为什么?
预设:
佞臣:感到惊恐,因为皇帝如此深明大义,自己恐怕无利可图了。
贤臣:A.感到惊讶,因为周亚夫如此怠慢皇帝,皇帝也没有发怒。B.感到惊喜,因为有周亚夫这样的将军在,国家一定会更加强盛。
小结: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恪守军礼,皇帝的深明大义,礼贤下士,善用人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使叙事更加真实。
(三)总结对照手法
学者李长之曾说:《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
本文既有天子入军营的两种情势之对照,又有刘礼、徐厉两位将军与周亚夫的性格之对照,更有天子劳军后评价的结果之对照,才使得本文的人物性格突出,性格生动。
(四)还原《史记》写人艺术
书本145页还有很多对《史记》的评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书后的评价思考《史记》给我们的写作哪些启发?
译文补充:刘向、杨雄博览群书之辈,都称赞司马迁有记载史事的才华,佩服他擅长讲述事情的道理,不用华丽的词藻去说明,道理质朴却不粗俗,他的文章直白,所记载的事件经得起核实,不凭空加以赞赏,也不掩饰过错,因此叫做实录。——班固
预设:写人记事除了运用正面描写,还可以运用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叙事要真实可靠。
结语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这一句话恰好能够很好的阐释“真将军”周亚夫的形象。君子坦荡荡,不需要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也无需违反做人原则取得地位。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业设计
1.《史记》长于写人,阅读学案中给出的文段,再次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2.用今天学到的写人记事的方法,写一写身边同学的特点(300字左右)
课后反思
《周亚夫军细柳》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文章篇幅不长,难度不大,所以想以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为主,而本次培育室的主题是“任务导学,活动促学”,因此在这篇文章的设计中有意识地结合新课标,设计了任务情境,在课堂呈现中,有以下思考:
一、依标教学,依托教材。依标教学就是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任务群),借助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依标”首先要尊重教材的序列化,比如复述这一环节,正是来自课后思考探究和教材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这一环节带有语言综合实践性,学生在自学中又强化了自我语言训练,同时切入了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比较巧妙。其次我也希望能“文言并举”上做一些有益尝试,比如最后一环节让同学们“结合本文思考《史记》给我们的写作哪些启发”,原意是想在文言文的教学“整合”中形成“精读一篇,引出一类”的创新实践。
二、师生联动,服务教材。第二课时虽是探究文言课文内容,但文言知识仍不可忽视。为了更好地与上节课衔接,也为了更好巩固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学习,第二课时的第一个环节设置了复习回顾文言知识,并通过抢答的方式调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上,我想通过情境设计三个关联任务:诵读剧本、访演结合、群演衬托,最后作业部分又让学生再次感受《史记》写人技巧,学以致用。设计的时候觉得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希望借此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访演结合的环节还是有点生硬,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素养落地,走出教材。其实在领衔人芦启顺主任的课后评价中,我也感受到在活动设计上,有些内容还可以更深入,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建构一个与作者、与时代、与学者对话的主题大概念,那便是“评真史官”。再比如可以借“真性情”而上升到语文素养吗。回应第六单元的导语——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在活动设计中进一步抓住“真”字给学生带来“真”感受和“真”方法。
这节课也让我知道任务的设置不能忽视学生,我们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上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感受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