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匿名 诘责
深恶痛绝
xùn piē yǎo
不 见 无消息
2.鲁迅(1881—1936),原名 ,现代著名 、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时开始用的笔名。
3.《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所学的《 》《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写作顺序应依次是《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4.(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写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②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5.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上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与所给例句相同。
例句: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文学家的鲁迅,是 。革命家的鲁迅,是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课时练习)专题性学习。
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散文的特点
【研究依据】《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我的发现】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之处,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7.“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里的“变化”就是指鲁迅的弃医从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8.“正人君子”这个短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的是哪些人?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0.请写出一句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词名句。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课时练习)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来作画纪念鲁迅,我寻找类似鲁迅小说中的风光和土壤,便须走更偏(pì)_________的乡村,那些尚未通汽车而必须搭小汽轮去的乡村,那里还保留着较古(pǔ)_________的风貌吧!一进轮船,立即_________(A.jí B.jì)像是回到了进城念中学的少年时代,jǐ jǐ_________(A.挤挤 B.济济)一舱的乡亲们,那些声音笑貌多熟悉啊!
(选自吴冠中《归乡记》,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给文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给文中横线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潇洒的美感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副名画前,屏声敛息,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由zhōng赞叹;街头驻足,银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美都镌刻在我们心头。
1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潇洒( ) 由zhōng( ) 镌刻( )
1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14.文中“屏声敛息”的“息”的意思是 ;“神采奕奕”中,“奕奕”的意思是 。
15.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再现了生活中的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nì;jié;wù;逊;瞥;杳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比如“逊”是半包围结构,“瞥”是上下结构。“恶”是多音字,在“深恶痛绝”中读wù。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不要写错字。
2.【答案】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狂人日记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鲁迅,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狂人日记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知识点】藤野先生;作家作品;《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写作顺序和时期,我们知道第一篇应该是关于“少年求学”的。而在鲁迅的作品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描述他少年时期在绍兴的私塾(三味书屋)学习的经历。因此,第一空应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接下来是描述“童年”的文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回忆他童年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点滴,以及长妈妈为他买《山海经》的故事。所以,第二空应填《阿长与<山海经>》。不过,由于题目中第二空只要求填写到“阿长与”,所以我们只需填写这部分即可。最后一空要求填写散文集的名字。鲁迅的这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多篇回忆性散文,其中包括了上述提到的三篇文章。因此,第三空应填《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答案】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知识点】藤野先生;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是肖像描写;“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是语言描写。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是心理描写。“脸色仿佛有些悲哀”是神态描写。
【点评】(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5.【答案】示例: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示例: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魑魅魍魉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需要围绕鲁迅的身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补写。文学家的鲁迅除运用恰当的比喻外,最好在补写的语句中体现他的文学作品。革命家的鲁迅则要写出他勇敢与封建势力相抗衡。
故答案为:示例: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示例: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魑魅魍魉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6.【答案】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知识点】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专题探究能力。鲁迅的《朝花夕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确定多个探究主题。如人物角度,可以探究鲁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思想角度,可以探究鲁迅在作品中包含的理性批判;题材角度,十篇作品选材角度广泛,有恩师,有童年时代的保姆,有同学,有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与自己的求学经历等等。探究时,结合两部作品即可。
示例:专题名称:鲁迅作品中的理性批判。
我的发现:《朝花夕拾》中理性批判的色彩较浓。如《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五猖会》中,记叙儿时要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完《鉴略》,批判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与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制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故答案为: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专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与记忆,在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作品的精华所在,注意要言简意赅,语言通顺。
【答案】7.“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认识到重要的不是医治人们的肉体,而是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所以要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
8.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指那些为封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表现了“我”对这些人的憎恶之情。
9.国民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10.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一开始去日本仙台医学院学医,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而学习。后来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情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学医只能医治身体疾病,无法唤起民众的反抗意识,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才能救治国人的灵魂。所以作者下定决心要弃医从文。
故答案为: “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认识到重要的不是医治人们的肉体,而是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所以要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
8.“正人君子”这个短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它并不真正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而是讽刺和批判了那些自命为“正人君子”的资产阶级文人。这些人在文中被描绘为虚伪、顽固,对进步青年和革命者进行攻击、诬蔑和迫害。通过这个短语,作者“我”表达了对这些“正人君子”的强烈不满和愤慨,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与他们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故答案为: 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指那些为封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表现了“我”对这些人的憎恶之情。
9.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我”在日本的所见所闻,特别是看到中国人围观枪毙犯人的麻木不仁,我们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时刻关注社会的真实状况,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而要对社会问题和国家命运有深刻的思考和责任感。寻找真正的救国之道:“我”原本选择学医,希望通过医学来拯救国人的身体健康。但后来发现,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国人的精神,让他们从麻木中觉醒。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困境时,要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勇于改变和担当:“我”在认识到学医并不能真正解决国家的问题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国人的灵魂。这体现了勇于改变和担当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勇气去改变现状,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故答案为: 国民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自己甘愿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境界。
故答案为: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答案】(1)僻;朴
(2)A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偏pì”写作“偏僻”,“古pǔ”写作“古朴”。
(2)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立即”的“即应读作“jí”。
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济济”运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⑵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答案】12.xiāo;衷;juān
13.“一副”;“一幅”
14.气息;精神焕发的样子
15.排比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比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学生应该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特点。其次,这样的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先确定自己能判断清楚的句子,根据选项,进一步选择正确答案。
12.潇洒:xiāo sǎ ,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或书法超逸绝伦。
由衷:yóu zhōng。意思是衷心的,出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也指出自内心的情意和向别人指出自内心的情意。
镌刻:juān kè。镌:雕的意思,两个字连在一起便是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故答案为:xiāo;衷;juān。
13.“幅”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
“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庄严的面孔,一副笑脸。
故答案为:“一副”;“一幅”。
14.屏声敛息:bǐng shēng liǎn xī,汉语成语,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意思是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故答案为:气息;精神焕发的样子。
15.画线句子是一个三连句式“美术馆内……音乐厅内……街头驻足……”,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故答案为:排比。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匿名 诘责
深恶痛绝
xùn piē yǎo
不 见 无消息
【答案】nì;jié;wù;逊;瞥;杳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比如“逊”是半包围结构,“瞥”是上下结构。“恶”是多音字,在“深恶痛绝”中读wù。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不要写错字。
2.鲁迅(1881—1936),原名 ,现代著名 、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时开始用的笔名。
【答案】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狂人日记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鲁迅,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狂人日记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所学的《 》《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写作顺序应依次是《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知识点】藤野先生;作家作品;《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写作顺序和时期,我们知道第一篇应该是关于“少年求学”的。而在鲁迅的作品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描述他少年时期在绍兴的私塾(三味书屋)学习的经历。因此,第一空应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接下来是描述“童年”的文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回忆他童年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点滴,以及长妈妈为他买《山海经》的故事。所以,第二空应填《阿长与<山海经>》。不过,由于题目中第二空只要求填写到“阿长与”,所以我们只需填写这部分即可。最后一空要求填写散文集的名字。鲁迅的这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多篇回忆性散文,其中包括了上述提到的三篇文章。因此,第三空应填《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2)写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②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答案】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知识点】藤野先生;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是肖像描写;“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是语言描写。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是心理描写。“脸色仿佛有些悲哀”是神态描写。
【点评】(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5.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上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与所给例句相同。
例句: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文学家的鲁迅,是 。革命家的鲁迅,是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答案】示例: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示例: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魑魅魍魉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需要围绕鲁迅的身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补写。文学家的鲁迅除运用恰当的比喻外,最好在补写的语句中体现他的文学作品。革命家的鲁迅则要写出他勇敢与封建势力相抗衡。
故答案为:示例: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示例: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魑魅魍魉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6.(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课时练习)专题性学习。
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散文的特点
【研究依据】《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我的发现】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之处,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答案】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知识点】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专题探究能力。鲁迅的《朝花夕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确定多个探究主题。如人物角度,可以探究鲁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思想角度,可以探究鲁迅在作品中包含的理性批判;题材角度,十篇作品选材角度广泛,有恩师,有童年时代的保姆,有同学,有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与自己的求学经历等等。探究时,结合两部作品即可。
示例:专题名称:鲁迅作品中的理性批判。
我的发现:《朝花夕拾》中理性批判的色彩较浓。如《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五猖会》中,记叙儿时要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完《鉴略》,批判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与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制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故答案为: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专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与记忆,在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作品的精华所在,注意要言简意赅,语言通顺。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7.“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里的“变化”就是指鲁迅的弃医从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8.“正人君子”这个短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的是哪些人?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0.请写出一句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词名句。
【答案】7.“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认识到重要的不是医治人们的肉体,而是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所以要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
8.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指那些为封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表现了“我”对这些人的憎恶之情。
9.国民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10.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一开始去日本仙台医学院学医,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而学习。后来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情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学医只能医治身体疾病,无法唤起民众的反抗意识,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才能救治国人的灵魂。所以作者下定决心要弃医从文。
故答案为: “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认识到重要的不是医治人们的肉体,而是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所以要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
8.“正人君子”这个短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它并不真正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而是讽刺和批判了那些自命为“正人君子”的资产阶级文人。这些人在文中被描绘为虚伪、顽固,对进步青年和革命者进行攻击、诬蔑和迫害。通过这个短语,作者“我”表达了对这些“正人君子”的强烈不满和愤慨,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与他们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故答案为: 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指那些为封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表现了“我”对这些人的憎恶之情。
9.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我”在日本的所见所闻,特别是看到中国人围观枪毙犯人的麻木不仁,我们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时刻关注社会的真实状况,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而要对社会问题和国家命运有深刻的思考和责任感。寻找真正的救国之道:“我”原本选择学医,希望通过医学来拯救国人的身体健康。但后来发现,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国人的精神,让他们从麻木中觉醒。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困境时,要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勇于改变和担当:“我”在认识到学医并不能真正解决国家的问题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国人的灵魂。这体现了勇于改变和担当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勇气去改变现状,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故答案为: 国民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自己甘愿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境界。
故答案为: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课时练习)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来作画纪念鲁迅,我寻找类似鲁迅小说中的风光和土壤,便须走更偏(pì)_________的乡村,那些尚未通汽车而必须搭小汽轮去的乡村,那里还保留着较古(pǔ)_________的风貌吧!一进轮船,立即_________(A.jí B.jì)像是回到了进城念中学的少年时代,jǐ jǐ_________(A.挤挤 B.济济)一舱的乡亲们,那些声音笑貌多熟悉啊!
(选自吴冠中《归乡记》,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给文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给文中横线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答案】(1)僻;朴
(2)A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偏pì”写作“偏僻”,“古pǔ”写作“古朴”。
(2)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立即”的“即应读作“jí”。
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济济”运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⑵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潇洒的美感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副名画前,屏声敛息,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由zhōng赞叹;街头驻足,银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美都镌刻在我们心头。
1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潇洒( ) 由zhōng( ) 镌刻( )
1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14.文中“屏声敛息”的“息”的意思是 ;“神采奕奕”中,“奕奕”的意思是 。
15.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再现了生活中的美。
【答案】12.xiāo;衷;juān
13.“一副”;“一幅”
14.气息;精神焕发的样子
15.排比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比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学生应该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特点。其次,这样的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先确定自己能判断清楚的句子,根据选项,进一步选择正确答案。
12.潇洒:xiāo sǎ ,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或书法超逸绝伦。
由衷:yóu zhōng。意思是衷心的,出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也指出自内心的情意和向别人指出自内心的情意。
镌刻:juān kè。镌:雕的意思,两个字连在一起便是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故答案为:xiāo;衷;juān。
13.“幅”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
“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庄严的面孔,一副笑脸。
故答案为:“一副”;“一幅”。
14.屏声敛息:bǐng shēng liǎn xī,汉语成语,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意思是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故答案为:气息;精神焕发的样子。
15.画线句子是一个三连句式“美术馆内……音乐厅内……街头驻足……”,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故答案为:排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