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三峡—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三峡—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8 16: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三峡—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阙处(quē) 襄陵(xiāng) 猿鸣(yuán) 不见曦月(xī)
B.属引(zhǔ) 霜旦(shuāng) 长啸(xiào) 林寒涧肃(jiàn)
C.御风(yù) 飞漱(sù) 素湍(tuān) 清荣峻茂(jùn)
D.沿溯(sù) 绝谳(yǎn) 郦道元(lì) 重岩叠嶂(zhàng)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谳多生怪柏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不见曦月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下列句中加粗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B.空谷传响(响亮)
C.属引凄异(连接) D.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渔者歌曰 故人不独亲其亲
B.绝?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D.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8.下列句中加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下列对课文《三峡》内容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运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B.文中景物描写多点染勾勒,重在突出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气象,给人迥乎同的阅读感受。
C.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D.课文布局构思巧妙,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0.面对《三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本文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夏季江水上涨后水流的湍急。
D.本文用“寒”“肃”“凄”“哀”等字,便将三峡秋季的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1.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_
②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_
③发大溪口 发:______________
④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___________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___;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15.按要求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静景又写了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四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有误,“飞漱”的“漱”应读作“shù”。故选C。
2.答案:C
解析:A.不同,断绝/极高的;B.不同,在/如果;C.相同,到;D.不同,看见/认清。故选C。
3.答案:D
解析:D项中的“阙”同“缺”,空隙、缺口。
4.答案:D
解析:A.古:有时。今:或者。B.古:骑。今:乘坐。C.古:甚,很。今:好。
5.答案:B
解析:“响”在此处的意思是“回声”。
6.答案:B
解析:B项句意是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沿溯”二字不能分开,应划分为“沿溯/阻绝”。故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两个 “故”都是“所以”的意思。B项,极(高)/停止。C项,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D项,清波/水清。
8.答案:A
解析:B.名词作状语,在空荡荡的山谷里。C.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霜。D.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9.答案:C
解析:这篇文章是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并非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故选C。
10.答案:A
解析:本文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的。
11.答案:①顺流而下;②迅速,快;③出发;④好像……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日常积累,联系句意进行推敲。第③题中的“发”,可联系《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的“发”,推出“发”为“出发”的意思;第④题的“如”是“像”的意思,“然”意思是“……的样子”。
12.答案:①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②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其次,要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方法,是否属于特殊句式;最后,找出关键词,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①句中的“自”“亭午夜分”“曦”是重点词语。②句中的“呼”“于”“则”“屡”是重点词语。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3.答案:江水低于滟滪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滪堆(数十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概括。根据文中“至瞿塘关”“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可知第一空为“江水低于滟滪堆(数十丈)”;根据“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可知第二空为“江水高于滟滪堆(数十丈)”。
14.答案:[甲]文段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段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段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段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霄可以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言语句的能力。[甲]文段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意思是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乙]文段中“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的意思是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高耸起,仿佛到达了云端,而山崖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突出了三峡山势高峻的特点。准确分析句意,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二十六日,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高耸起,仿佛到达了云端,而山崖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江水已经跌落,峡中的江面平静,看上去就像一个口小肚大的油瓶。船又经过圣姥泉,那泉实际上是岩石上的一个缝隙。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叫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口的西门正对着滟滪堆。滟滪堆,是由许多碎石堆积而成的,超出水面几十丈。当地人说:“到了夏秋之间江水上涨的时候,水位又比滟滪堆高出几十丈了。”
15.答案:(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